光武帝不喜浮華,克勤克儉,登基多年,身為朝天子依然嚴格 “身衣大練,色無重彩,耳不聽鄭衛之音,手不持珠玉之玩”。自秦始皇以來,各朝皇帝“厚葬” 之習愈演食烈,光武帝卻不循前人之風,多次下詔提倡薄葬。在他生前為自己修造壽陵之時,曾特意呀咐竇融說:“今所制地不過二三頃,無為山陵陵池,才令流水而已”。
對于群臣屢次提議封禪泰山, 光武帝認為那是勞民傷財的事,更是不予答應。誰知僅僅過了兩年時間,光武帝竟然自己改了主意。那是建武三十二年(56年) 正月初,光武帝夜里讀《河圖會昌符》,正好讀到“赤劉之九,會命岱宗。不慎克用,何益于承。誠善用之,奸偽不萌”。一.向篤信“讖緯”之說的光武帝,不免心生疑慮,自己不正是漢高祖劉邦的九世孫嗎?第二天上朝,他就詔令大臣們在《河》、《洛》 中找尋有關“九世封禪”的說法。大臣們再次上奏說天意如此,理應封禪泰山,以答謝上天對漢朝復興的保佑。
光武帝率領眾王公大臣,浩浩蕩蕩從洛陽出發了。抵達山東曲阜時,光武帝會見了當地劉氏宗族,還親自前往孔子故居拜祭。次日,到達泰山腳下的奉高,先在山下沐浴、齋戒,做封禪的準備。當地官員們早已做好了前期準備工作,安排石刻,修建封禪壇。
二月,光武帝率領諸王、大臣、孔子后裔在泰山南側,舉行了盛大的“燎祭”。 光武帝說:“泰山雖已從食于柴祭,今親升告功,宜有禮祭。 ”于是,派使者“以一特牲(古代多用一牛或一豬)祭祀于常祠泰山處,告祠泰山”。隨即他又登上玉輦上山。抵達山頂時正好是午后,光武帝換上隆重華麗的封禪禮服,立于封禪壇前,面北朝南,身后依次排列著文武百官。劉秀登上封壇,“尚書令奉玉牒檢,皇帝以寸二分璽親封之,訖,太常命人發壇上石,尚書令藏玉牒已,復石覆訖,尚書令以五寸璽封石檢。事畢,皇帝再拜,群臣稱萬歲。”之后,光武帝命人將刻有七百字禪文的封禪碑立于壇上,就此結束了當天的封禪儀式。次日,光武帝又率眾前往泰山腳下祭地神,而后返回京城洛陽。
四月,光武帝下詔大赦天下,并將建武三十二年(56年)改稱建武中元元年,以紀念泰山封禪之行。中元二年(57年)二月,劉秀病逝于洛陽南宮前殿,享年六十三歲。他臨終遺詔說:“朕無益百姓,(葬禮)皆如孝文皇帝制度,務從約省。刺史、二千石長吏皆無離城郭,無遣吏及因郵奏。 ”劉秀逝世后,被葬于原陵(今河南孟津謝村), 廟號世祖,謚號“光武”,取其光復漢室、克定天下之意。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5159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