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按察使的權利有多大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在很多人的傳統印象中,每個省只有1位封疆大吏,那就是高高在上的巡撫大人。但是在清朝統治時期,每個省并不是只有1位封疆大吏,都是有4位,分別是巡撫、提督、按察使和布政使。其中,按察使的品級最低,但也是一般人得罪不起的任務。那么,正三品的按察使,到底有多大的權力,為何屬于封疆大吏的行列呢?今天,我們就聊聊按察使的情況。
首先,我們需要看一下明朝時期的“三駕馬車。”明朝取代了元朝的統治以后,沿用了元朝的行省制度,但是進行了重新的改革。明朝建立了布政使、按察使和都指揮使三套完全不同的系統。三者之間相互制約,形成了完美的模式。但是到了明朝統治的后期,出現了很多比較嚴重的問題,各個機關之間開始相互推諉,耽誤了很多事。因此,總督和巡撫先后出現。
請注意,明朝的總督和巡撫都是臨時性的官職,并不是正式的地方官員。清朝入關以后,繼承了明顯的官員制度。鑒于各個省份的實際情況,總督和巡撫成為了地方高級官員。此外,還出現了提督這一官職,類似于明朝的都指揮使。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和提督,都屬于封疆大吏。
其實,總督的地位最高,屬于從一品或者正二品的文官,一般掛兵部尚書或者都察院右都御史的頭銜。因此,被稱為制臺大人或者部堂大人。總督負責管理兩三個省的軍務,同時兼管河道、糧道等方面的工作。在一個省中,巡撫屬于當之無愧的一把手。巡撫屬于正二品或者從二品的文官,負責全省各方面的工作,包括軍務。一般掛禮部侍郎或者都察院右都副御史的頭銜,被稱為撫臺大人或者中丞大人。
布政使的地位僅次于巡撫,屬于從二品的文官,負責全省經濟建設、民政推廣、賦稅征收、人事任免等各項工作,屬于常務副省級。提督屬于從一品的武官,請注意是武官,由于文貴武賤的老傳統。雖然提督是從一品,但是需要接受總督和巡撫的節制。提督見到巡撫,一般都是畢恭畢敬的。在圍剿太平天國的過程中,四川總督駱秉章坐在大帳里,提督和總兵們只能站在周圍。
至于按察使,則是正三品的文官。按察使負責全省的治安、司法和刑獄工作。按照現在的標準,屬于公檢法一肩挑。因此,按察使被稱為臬臺大人,布政使被稱為蕃臺大人。在巡撫大人面前,左右會有兩個座位,就是留給按察使和布政使的。巡撫僅僅是布政使、按察使的半個上級,后兩位也擁有直接上奏折的權力。由于需要管理全省的治安,按察使需要管理部分綠營軍。
此外,全省的官差、衙役等人員,也在按察使的管理范圍之一。言而總之,按察使也屬于高官,算每個省的封疆大吏之一。在電視劇《雍正王朝》中,江蘇按察使直接硬扛江蘇巡撫,并且說了一句:“我是朝廷正三品大員,誰敢動我?”當時,堂下的衙役們明顯猶豫了一下,因為按察使有管理衙役的權限。
一般來說,如果巡撫和正三品的武官參將發生了矛盾。巡撫請出王命旗牌,能夠直接斬殺參將,甚至斬殺正二品總兵或者從二品副將,都不是沒有可能。但如果對方是文官,巡撫連知府都不敢殺,因為知府好歹也是從四品或者正五品的文官。至于布政使和按察使,巡撫沒有處理的權力,因為大家屬于同僚,巡撫僅僅在職務上高了半級。
畢竟每個省的高級官員,都是軍機處和吏部商議決定的,每個封疆大吏的背后,肯定都有靠山,有可能是親王貝勒或者軍機大臣,這個臉不能輕易打。言而總之,按察使的品級雖然低于布政使和巡撫,但也屬于封疆大吏,在省內的實際地位明顯在提督之上。
封疆大吏又稱封疆大臣或者是封疆大員,是古代的省級官員,相當于現在的省委書記和軍區司令的職位。在清朝末期,封疆大吏就是清朝的總督,是清朝的正二品大員。這些總督一般身兼數職,權利比較廣泛,軍政都有涉略。清朝的九大總督分別是東三省總督、直隸總督、兩江總督、閩浙總督、湖廣總督、兩廣總督、陜甘總督、四川總督、云貴總督。
在這九大總督中,東三省總督成立的時間最晚,但是地位是最高的。清朝末期,最后一位東三省總督是趙而巽,清朝滅亡后,他被袁世凱派去編修清史。直隸總督地位僅次于東三省總督,是極其重要的職位。
清朝最后一位直隸總督是張鎮芳。清朝滅亡后,張鎮芳跟隨袁世凱,幫助張勛復辟,最后被判無期徒刑。由于有財有勢,托關系,遠離官場從商。在清朝末期兩江總督最有名的就是李鴻章和曾國藩,他們力挽狂瀾,拯救國家于水火之中。清朝滅亡前,最后一任總督是張勛,就是復辟失敗那位。
大清最后一位閩浙總督名叫松壽,他是唯一一個為國捐軀的總督。湖廣總督,最有名氣的莫過于晚清四大重之一的張之洞,武昌起義后,逃亡日本。最后卒于上海。兩廣總督名叫張鳴岐,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墻頭草加漢奸,他支持袁世凱復辟,給日本人當漢奸,最后抑郁而終。最后一位陜甘總督名叫升允,他積極支持溥儀復辟,后來復辟無望,不久之后就去世了。最后一任四川總督名叫趙爾豐,他的哥哥就是東三省總督趙爾巽。武昌起義后,他因反動被處決。最后一位云貴總督叫李經羲。武昌起義后,跟隨袁世凱。最后卒于上海。
布政使是承宣布政使司的主官,明朝設立,相當于現在的省長,從二品,是主政一方的封疆大吏。清朝沿用明朝布政使官制,品級雖然仍為從二品,但職權嚴重削弱,不再主政一省,只負責錢糧賦稅事務,降為總督、巡撫的屬官,在清朝官場地位不高。因布政使地位下降,自然就默默無聞了。
明朝沿用元朝行省建制,全國設13個省。為了管理地方,明朝在各省設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揮使司。布政使司總攬一省行政大權,長官即左、右布政使,相當于現在的省長;按察司掌管一省司法,相當于現在的省級法院、檢查院、公安廳的綜合體;指揮司掌管一省軍事,相當于現在的省軍區。為了強化對地方的監督,明朝還經常委任欽差大臣為巡撫、總督,派他們巡視各地、協助布政使管理地方,系中央臨時派出官員,不是固定職位。
清朝對地方機構做了大調整:總督、巡撫由臨時委派的欽差大臣變為長駐地方的封疆大吏,總督統管幾省,巡撫主持一省行政,布政司僅負責全省錢糧稅負,布政使變為督撫下屬;總督、巡撫加掛正、副都御史官銜,領導地方司法事務,省按察使降為三品官;總督、巡撫加掛兵部尚書、侍郎官銜,領導地方軍事,撤銷都指揮使司,而以八旗兵、綠營兵分駐各地。
清朝總督本是正二品,但因為加了兵部尚書、右都御史官銜,就變成了從一品;巡撫本是從二品,和布政使同級,但因為加了兵部侍郎、副都御史官銜,就變成了正二品,布政使、按察使均降為巡撫下屬。其他朝代兵部尚書只有一名,清朝卻有很多名,凡是總督均兼兵部尚書官銜。
在清朝,總督又稱制臺,從一品;巡撫又稱撫臺,正二品;布政使又稱藩臺,從二品;按察使又稱臬臺,正三品;糧道、鹽茶道、河道等諸道主官又稱道臺,正四品;知府又稱府臺,從四品,職務相當于現在的地級市的市委書記兼市長。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511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