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楊儀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在三國時期從來不缺少的就是杰出的人才,楊儀便是其中的一個。至于楊儀這個人,他十分的有才能,處理事情也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曾經是諸葛亮眼前的紅人,要知道,無論是劉備還是諸葛亮,他們這兩個十分有才能的人眼里都是容不得沙子的。
那么楊儀既然能夠成為他們兩個人面前的紅人,肯定是很厲害了。而且在諸葛亮死后,她成為了諸葛亮的接班人。可是就是這么厲害的一個人,最終竟然落得了一個自殺的下場。
那么楊儀究竟是因為什么才落得如此下場的呢?其實這么厲害的一個杰出人才竟然也有缺點,楊怡最大的缺點就是他心胸太過狹窄。
當時在劉備征東吳的時候,楊儀就和劉吧不和。至于劉備這個人,他一向是賞罰分明慣了,如果這件事情真的要去追究的話,那么過錯一定是在楊儀這一邊。而楊儀他是諸葛亮提拔上來的人才,當時他就十分的害怕,不想因為這件事情讓自己受到牽連,所以他就嚇得哭著去找諸葛亮,希望諸葛亮能夠罩著他。
想來諸葛亮也是一個惜才愛才之人,他不忍心這兩個人才都因為這件事情受到牽連。畢竟在當時那個時候社會如此的動亂,如果這兩個人才受到牽連的話,對劉備來說也不是十分有利的。所以這個時候,諸葛亮就在其中充當合適了,他就去勸說劉備,希望這件事情就此罷休。
劉備也是很聽諸葛亮的話,聽了諸葛亮的勸說之后,就讓這件事情就此罷休,沒有帶去追究,而這兩個人內心都壓著一把火。但是因為諸葛亮和劉備的關系,他們兩個人不能發泄出來,可是后來諸葛亮去世之后,壓在心里的這一大把火終于爆發了。
因為這個楊儀確實是一個人才,諸葛亮在臨終之時,把兵權交給了他。這個做法當時就引起了魏延的不滿,他當時就想兩個人都一樣優秀,為什么諸葛亮要如此的偏袒?于是他便趁機去找楊儀,兩個人大吵了一場。可是畢竟是諸葛亮臨終的托付,也沒有辦法怎么樣,所以魏延就在外面開小差,借機孤立楊儀。
楊儀肯定咽不下這一口氣,從前是因為有諸葛亮在所以發生了什么事情,他都會忍氣吞聲,現在變成就在自己手里,完全沒有必要對別人低聲下氣。所以他從這件事情開始就沒有老實下來。竟然因為心里生氣而去打小報告,這樣的事情發生一次兩個還行,但是如果出現的次數多了,那么就沒有人會再相信他了。
這個時候,楊儀見自己大勢已去,已經沒有人再相信他了,憤恨之下就自殺了。也許有可能是因為他對自己的事情有些羞愧才這樣的。總之,若不是他心胸狹窄,也不會使自己獲得如此下場。明明是三國時期的一代英才,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如果他能夠放下自己的這點小情緒的話,或許最終不一定會落得這么慘的下場。
三國時期人才輩出,都是去尋找明主,為的就是能夠做一番事業。到了三國后期,蜀國的人才漸漸變少,這個時候一個人脫穎而出,他就是楊儀。
楊儀被劉備欣賞,被諸葛亮重視,甚至隱隱有諸葛亮接班人的架勢,后來他甚至弄死了魏延。但最終他卻落得自殺身亡的下場,這是怎么回事呢?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他早年是荊州刺史傅群的主簿,后來背棄了傅群投靠襄陽的太守關羽。關羽把他任命為功曹,后來帶著他去見劉備。《三國志》記載:“先主與語論軍圍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劉備非常欣賞他,于是把他征召為左將軍兵曹掾。
后來諸葛亮把他任命為參軍署府事。建興八年,楊儀又被升遷為長史,加封隨軍將軍。楊儀確實是有才干的,跟隨諸葛亮北伐的時候,軍中的糧草物資調度都處理的又快又好,因此諸葛亮總是帶著他。楊儀也漸漸成為諸葛亮信任的人。
諸葛亮非常愛惜楊儀的才干,但是楊儀偏偏與大將軍魏延不和睦。諸葛亮為此操碎了心,經常從中調和,但是沒有用,又不忍心偏幫傷害到另外一個。結果諸葛亮死后,楊儀帶領大軍回朝,而魏延想要留下來繼續攻打曹軍。
兩人立刻就翻臉了,而楊儀或許是出于私心,一直厭惡魏延,所以向朝廷稟告魏延謀反。朝廷派王平去攔截魏延,楊儀居然還派了馬岱去砍下魏延的頭,最后為了發泄一般地踩了踩魏延的頭,足以看出兩個人積怨頗深。
魏延平白被誣陷,所以只是逃跑并沒有戰斗,最終還是冤枉地被殺。魏延死后,楊儀以為自己為朝廷清除謀反之人,算是立下大功,自己能夠做諸葛亮的接班人掌握政權。
結果諸葛亮臨死前就有囑托,說楊儀性情狹隘急躁,不能擔當重任,而是有意讓蔣琬接任自己的職位。而楊儀確實竹籃打水一場空。他到了京師被任命為中軍師,并沒有實際上的部屬。但他自以為比蔣琬的資歷老,才能也比蔣琬高,所以常常流露出怨言。
當時的人都因為楊儀怨言比較多,所以不敢跟他交往。只有費祎過去看他,結果楊儀就對費祎大吐苦水,最后甚至出言不遜,說:“以前丞相去世的時候,我如果就舉兵和魏延一起,又怎么會落到今日這番田地呢?真是令人追悔莫及。”
要知道,魏延當初是被他誣陷成謀反之人的,若是當初他沒有誣陷魏延,魏延又怎么會被朝廷下令追殺,更沒有謀反。所以楊儀這是在借機發泄自己的怨氣,但是他忽視了一點,既然魏延是以謀反的罪名被殺的,那么他今天所說的這些話也是謀反的言論。
誰知道費祎回去之后就把這些話秘密地上報給劉禪,劉禪一聽當然非常生氣,楊儀這樣說不就等于說后悔沒有和魏延一起謀反嗎?
這樣的誅心之言,按說應該是被誅殺的,但是或許是看在諸葛亮對楊儀的看重的面子上,或許是楊儀這么多年對蜀漢也算做出了非常多的貢獻,劉禪只是把他廢為平民,流放到漢嘉郡。本來能夠撿回一條命已經不錯了,楊儀居然再次上書誹謗,而且言辭非常激烈。
楊儀這個時候已經沒有自知之明了,當初欣賞他的劉備已經不在了,最為信任他看重他的諸葛亮也去世了。一朝天子一朝臣,更何況蔣琬是諸葛亮指定的。他還能活著,就已經是幸事,再次上書只能讓自己死得更快。
結果朝廷果然下令去漢嘉郡捉拿他,楊儀知道自己無力回天,所以就自殺了。不知道他死得時候,有沒有后悔當初誣陷誅殺魏延,結果自己也落得這個下場。
楊儀字威公,襄陽人,建安中,為荊州刺史傅群主簿,背群而詣襄陽太守關羽。羽命為功曹,遣奉使西詣先主。
先主與語論軍國計策,政治得失,大悅之,因辟為左將軍兵曹掾。及先主為漢中王,拔儀為尚書。先主稱尊號,東征吳,儀與尚書令劉巴不睦,左遷遙署弘農太守。(左遷就是降職的意思)。
建興三年,丞相亮以為參軍,署府事,將南行。五年,隨亮漢中。八年,遷長史,加綏軍將軍。亮數出軍,儀常規畫分部,籌度糧谷,不稽思慮,斯須便了。軍戎節度,取辦於儀。
楊儀才華是有的也很有能力,但是就是與魏延不和,
魏延既善養士卒,勇猛過人,又性矜高,當時皆避下之。唯楊儀不假借延,延以為至忿,有如水火。
費祎傳說,前軍師魏延與長史楊儀相憎惡,每至并坐爭論,延或舉刃擬儀,儀泣涕橫集。祎常入其坐間,諫喻分別,終亮之世,各盡延、儀之用者,祎匡救之力也。
魏延這個性格和關羽很像,關羽是剛而自矜,蜀國上下沒有一個人不是捧著他的,喜歡戴高帽,聽說馬超歷害要去比武,
諸葛答書曰:"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羽美須髯,故亮謂之髯。羽省書大悅,以示賓客。大家看看,大家看看,面子滿滿的,遂無入川之意。
魏延有點像關羽徒弟,他也喜歡戴高帽,當時蜀國上下無不避下,都服他,唯獨楊儀匹夫不服,勢如水火,
建興十二年秋,亮病困,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祎、護軍姜維等作身歿之后退軍節度,令延斷后,姜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軍便自發。亮適卒,秘不發喪,儀令祎往揣延意指。延曰:"丞相雖亡,吾自見在。府親官屬便可將喪還葬,吾自當率諸軍擊賊,云何以一人死廢天下之事邪?且魏延何人,當為楊儀所部勒,作斷后將乎!
魏延率所領徑先南歸,所過燒絕閣道。延、儀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問侍中董允、留府長史蔣琬,琬、允咸保儀疑延。
這時候魏延;性衿高;的性格短處就顯現出來了,一邊倒,朝中大小官員全部保楊儀,都懷疑魏延叛逆。
這時候楊儀令何平在前御延。(王平字子均,巴西宕渠人也。本養外家何氏,后復姓王,這時候可能想起了他養父母的恩德,又改姓何。)平叱延先登曰:"公亡,身尚未寒,汝輩何敢乃爾!"延士眾知曲在延,莫為用命,軍皆散。延獨與其子數人逃亡,奔漢中。
楊儀遣馬岱追斬之,致首於儀,儀起自踏之,曰:"庸奴!復能作惡不?
這時候楊儀很得意,儀既領軍還,又誅討延,自以為功勛至大,宜當代亮秉政。
沒想到諸葛亮,以儀性狷狹,意在蔣琬,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史。儀至,拜為中軍師,無所統領,從容而已。又呼都尉趙正以周易筮之,卦得家人,默然不悅。
初,儀為先主尚書,琬為尚書郎,后雖俱為丞相參軍長史,儀每從行,當其勞劇,自惟年宦先琬,才能逾之,於是怨憤形于聲色,嘆咤之音發於五內。
時人畏其言語不節,莫敢從也,惟后軍師費祎往慰省之。儀對祎恨望,前后云云,又語祎曰:"往者丞相亡沒之際,吾若舉軍以就魏氏,處世寧當落度如此邪!令人追悔不可復及。"祎密表其言。十三年,廢儀為民,徙漢嘉郡。儀至徙所,復上書誹謗,辭指激切,遂下郡收儀。儀自殺,其妻子還蜀。
魏延據守南谷口,出兵進攻楊儀等。楊儀派何平抵擋,何平挺身而出叱責魏延的士兵說:“宰相尸骨未寒,你們這些人膽敢謀反!”魏延的士兵因而陸續離去。魏延和孩子及其好多個心腹逃跑到漢中市,楊儀派馬岱前往襲擊,斬落了魏延的頭顱。楊儀恨透了魏延,他將魏延的頭部摔在地上,用腳踩踏,并且說:“狗奴才!還可以做惡么?”因此滅了魏延三族。
楊儀拔尖返京,又誅滅了“反賊”魏延,自認為榮譽至大,應當替代諸葛亮掌政,命都尉趙正占卦,艮卦不吉,楊儀郁郁寡歡。諸葛亮死前覺得楊儀心胸狹窄,他故意讓蔣琬接任。因此劉禪任職蔣琬為尚書令、益州剌史。楊儀返京后,被選為中謀士,并沒有可頭領的部眾,過河卒子一個。
那時候的人都擔心楊儀會言多必失,擔憂受到牽連,都不想和他相處,只有后謀士費祎常去探望他。有一次楊儀對費祎說:“當時宰相病故時,我如果率軍歸順曹魏,我的處境一定比現在好些,真令人追悔莫及啊!”費祎大驚,故此向朝中舉報了楊儀。
蜀漢朝中充分考慮楊儀的功勞,并沒有殺他,將他貶為普通,放逐到徒漢嘉郡。楊儀趕到流放之地,并沒有汲取教訓,一點也不收斂性,又奏疏誣蔑朝中,語言猛烈。朝中一聲令下拘捕楊儀,而楊儀自殺身亡了。
諷刺的是,楊儀剛直不阿地宣稱魏延謀反,而魏延從未有過謀反的心,反倒是楊儀萌生了謀反的心。自然,當時楊儀也許從未有過叛逆的用意,只是后來遭受冷臉,心里怨恨,才有了叛逆的念頭,雖然他未必會付諸行動,但這種想法足夠致命性。
楊儀、魏延都是心胸狹窄的人,諸葛亮去世后,他們一切一人當權,都是會急切地殘害另一方,激發內戰,輕則亡身,嚴重亡國。諸葛亮當然了解在其中傷害,無可奈何蜀漢優秀人才稀缺,與此同時選任她們二人,乃為不得已。
魏延本是蜀國大將。在劉備執政的年代,他勇敢殺敵,屢建奇功,深受劉備重用。但是在諸葛亮北伐過程中,他卻居功自傲,妄圖另謀他法。其時諸葛亮病危,避免打亂軍心,所以暗里跟楊儀、費?等人參議后事,并安排施行自己退守的戰略。諸葛亮本來是讓魏延去斷后,如果他不同意,就指令大軍自己退。
楊儀其時卻沒有徹底依照諸葛亮的指令行事,他先讓費?去打聽魏延的情緒,魏延當然不同意,所以想跟費?協作,部署接下來的詳細事宜。費?知道他不會改動自己的主意,所以托言要跟楊儀商量一下,火速跑回大營。其時魏延反映過來腸子都悔青了,著急派人去刺探楊儀等人的音訊,知道他們要依照孔明先生生前的安排行事,當下怒火中燒,率部下朝南邊撤離,在途中不斷燒毀順山締造的閣道。
楊儀一行人緊隨其后,追上魏延部隊就是一頓數落,他感言,丞相骸骨畏寒,他們就開端跟著魏延暴亂。部下聽了立馬羞愧不已,都四下逃走,魏延被逼無法,只能帶著兒子跟自己身邊的心腹乘機流亡,最終還是被楊儀的手下捉拿,并殺死了。
楊儀位居蔣琬之下
按道理來說,楊儀這是為蜀國立了一個大功,就憑這一點,他徹底可以頂替諸葛亮的方位去擔任丞相一職。沒想到到了最終,劉禪卻賜給他一個中軍師的職務,既沒有當上丞相,也沒有自己的戎行。丞相的職位卻給了從各方面來講都不如他的蔣琬。楊儀本來就心胸狹隘,心中容不下一粒沙子,這可倒好,自己生氣就算了,他整天擺個臭臉,逢人就說,來體現他的不滿。這樣一來,身邊沒幾個人敢挨近他。
費?其時跟他也算是交好,特意去看望他,他卻口不擇言地說自己要是其時跟魏延一同大伙,哪會有今日這番蒼涼的局面。費?一聽,這明顯是有背叛的念頭啊,于是暗里揭發了他,最終楊儀被放逐,即使這樣,這家伙仍然是不消停,持續上書表達自己的冤枉與朝廷的不公,終是被朝廷命令拘捕,最終落得個自殺的下場。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502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