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商鞅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大家都知道,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王朝——秦朝,是由秦始皇建立的,而秦始皇之所以能夠完成這一壯舉,除了自身的雄才偉略以外,很關鍵的一點,就是離不開前人為他打下的堅實基礎。
想當初,本是沒有秦國的,是在西周時期,秦人首領秦非子因為給周王室養馬有功,而被周孝王封為天子之附庸,并將秦地賜給了他,這才有了秦國,到了公元前七七零年,又因為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 東遷有功,獲封岐山以西之地,自此以后,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不過,光是成為諸侯國并不意味著秦國就是個強國了,一直到秦穆公先后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十二個國家,開辟國土千余里 ,并穩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大國的基礎,當然,真正讓秦國發生巨變的,還得說是秦孝公時期的“商鞅變法”。
這個變法在歷史上非常有名,毫不夸張的說,它是秦國成為戰國中后期最強大國家的根基所在,可以說,秦始皇就是此變法最大的受益者,那么“商鞅變法”都有哪些內容呢?主要就是廢井田、重農桑、獎軍功、實行統一度量以及建立縣制等一整套變法求新的發展策略。
不過,可能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其實“商鞅變法”中還有一個規定,而這個規定堪稱是變法中最關鍵的一項,非但如此,甚至我們中國能夠取得今天這樣舉世矚目的成就,也與此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話說我們如今常聽到 “人口紅利”、“拉動內需”等諸如此類的經濟學術語,其主要就是圍繞著中國這個由十四億人口組成的龐大市場說的,想當初,新中國剛剛成立之際,全國人口只有四億多,幾十年過去,早已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
雖然人口多有人口多的弊端,但不可否認的是,中國的發展確實也得益于此,而在“商鞅變法”中,就有一項非常重要的規定——“鼓勵生育”,它規定,凡是滿十六歲還未成家的男子,統統都要充軍,拉到軍隊里頭當兵去,直到六十歲才能退役回家。
乖乖個滴隆,從十六歲一直當兵到六十歲,放誰身上也受不了啊,因此,為了不當一輩子兵,很多男子在十六歲之前,都趕緊找 女人結婚,畢竟只要結了婚就可以不受此項規定的約束了。
除了對男子以外,對女子同樣也有規定,凡是年滿十五歲還未成婚的女子,全都要拉到軍營中去充當“營妓”,何謂“營妓”?顧名思義,就是軍營中的妓女,專門為士兵提供某方面服務的,可想而知,一個女孩子如果到了這種地方,等待她的將是什么樣的悲慘下場。
所以,同未滿十六歲的男子一樣,很多女子都選擇在十五歲之前把自己嫁出去,如此一來,秦國的人口自然就多了起來,可當每個家庭的孩子都多了之后,如何把孩子養活又成了大問題。
于是,很多家庭便開始不太在意孩子成不成婚的問題了,而是選擇讓他們去當兵了,因為當兵就有飯吃,當兵才能活下去,尤其是以秦國特殊的地理位置,想要獲得大量的資源,就要不停的掠奪他國,正是因為如此,才造就了秦軍強大的戰力,日后秦始皇一統六國也就變得順理成章了。
商鞅變法,避免了像其他變法一樣在舊制度中打轉轉,而是建立了一套新的制度,并采取一系列措施增強法令的執行力,雖然商鞅個人充滿悲劇色彩,但是就算在他死后,變法的成果也沒有廢止,秦過六世以后,能夠吞并六國,一統天下,商鞅變法占去了一大半功勞,同時也是秦國速亡的根源之一。這里以商鞅的軍事改革為例。
雖然六國也都在獎勵軍功,但沒有秦國的軍功爵制那樣的徹底,魏國的武卒、齊國的技擊,見了秦國的銳士,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
商鞅頒布了軍功爵制,不論你是什么出身,全都拿斬了多少腦袋來定軍功,一共有20級,斬一顆腦袋定爵一級,然后又從有爵位的人中間選拔官吏,爵位越高官就越大,能使喚的人就越多,而且可以分到更大面積的土地。這給秦國的平民百姓提供了很大的機會去改變命運,秦國的很多名將都是平民出身,比如像戰神白起。
同時,秦國軍功爵制的懲罰也是相當的狠辣,犯罪的人往往會被一竿子擼到底,如果被敵人俘虜了,回來后一輩子只能做奴隸。比如,白起好不容易從平民一路干到大良造,卻因為犯錯誤一降到底,成了普通的仕伍。
軍功爵制的施行,使秦軍成了殺人的機器,六國的軍士就算身披著甲胄,也干不過光著膀子的秦國軍士,根據《史記》記載,秦國發動的戰爭,差不多是六國加起來的三倍!
歷代變法大都不是敗于政策不好,而是沒有很好地實施下去,而商鞅變法做到了有令必行。
再好的政策,如果執行不力,就如水中月、鏡中花,中看不中用,王安石變法、戊戌變法皆是如此。商鞅頒布變法政令,得到了秦孝公的力挺,他甚至下令,不論變法好壞,所有人都不能隨便議論,就連給變法唱贊歌的人,也全部都受到了處理,更別提那些處處阻撓變法的人了。
有的人以為自己位高權重,全然不當一回事,悶著頭就往槍口上撞,比如,秦孝公的兄長公子虔,就給商鞅出了難題了,他把自己的徒弟加侄子、后來的秦惠文王也帶進來,一起反對變法,以為商鞅不敢對儲君下手。結果,公子虔被割了鼻子,另一位太子的老師公子賈臉上被刻了字。公子虔他們還算運氣好的呢,孟西白一族,有人反對變法,直接被殺了700人。
商鞅的冷酷無情雖然讓很多人恨得牙根癢癢,但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秦國人不敢再對變法說三道四,只管乖乖執行了。開始時,大家都是被動地適應,隨著變法的深入,秦國人逐漸得到了實惠,反對的聲音也就越來越少了。
商鞅變法是功大于過的,但也換來了“天下苦秦久矣”的造反理由。
秦孝公在位24年,商鞅在秦國風光無限,就算有人用殺人的眼神瞄著他,那也僅僅是心里恨著。秦孝公一死,秦國的人言必稱商鞅,根本就想不起還有個秦惠文王,秦惠文王那也不是個省油的燈啊,人家在乎的很,“大臣太重者國危,左右太輕者身危”,他可不想做個沒出息的老板,更不想不知不覺地死了,于是,商鞅被以謀反的理由,死于自己制定的刑法之下。
商鞅死后,他的變法沒有死,他的繼任者蔡澤做到了“衛法蔡隨”,對商鞅的功業還是大加贊賞的,一直到秦國完成統一大業,秦國還是商鞅之法。
但是商鞅的法令實在是太苛刻殘忍了,隨便違反一點社會公德,像隨手丟垃圾之類的,都要被砍掉雙手,大家實在是活得太壓抑,動不動就性命不保。陳勝一干人只不過是服役遲到了,而且事出有因,但按照商鞅的法令,就得殺頭,于是就干脆造反了。劉邦、項羽等有本事的人,更是反成功了。
總結
商鞅變法,使本來貧弱的秦國,一躍成為超級強國,短期內效果很好,為吞并六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變法始于嚴苛也敗于嚴苛,為秦國的速亡埋下了伏筆。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其中第二條, 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斗,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影響中國兩千多年的商鞅變法拉開帷幕。
一、商鞅何人
公元前361年,魏相國公叔痤病重,魏惠王親自到他家中看望,并問及身后之事。公叔痤說:“座(痤)之中庶子公孫鞅(即商鞅),年雖少,有奇才,愿王舉國而聽之。”然后屏開左右,單獨進言魏惠王:“王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魏惠王不置可否,后告訴左右:相國病重昏頭。魏惠王走后,公叔痤馬上派人找來公孫鞅,告訴他這件事的原委,說明自己極力推薦他繼任相國,但惠王不答允。本著“先君后臣”的原剛,才建議惠王殺他,讓他趕快逃命。公孫鞅聽后說,王既然不用他也絕對不會殺他。
商鞅 (約公元前390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孫氏,名鞅,后封于商,史稱商鞅,尊稱商君,衛國人,亦稱衛鞅。戰國時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軍事家,法家代表人物,衛國國君后代。
商鞅年輕時學貫治國百家之長,尤其精通刑名法術之學,后侍奉魏國國相公叔痤任中庶子。公叔痤死后,適逢秦孝公(公元前361年)即位,以恢復秦穆公時期的霸業為己任,在國內頒布了著名的求賢令,商鞅在魏國聽說后,潛逃至秦。通過秦孝公的寵臣景監見孝公,商鞅先用帝道再用王道,孝公昏昏欲睡并通過景監責備他,稱其為狂妄之徒,第三次商鞅用霸道大談富國強兵統天下之術,孝公心領神會,數日暢談不知疲倦,就此, 歷史 上濃墨重彩的 商鞅變法 鋪開畫卷。
二、變法前傳
1、 社會 背景
秦孝公(公元前381年—公元前338年),嬴姓,趙氏,秦獻公之子,戰國時期秦國國君,公元前361年至公元前338年在位。秦孝公即位時年僅21歲,與齊威王、楚宣王、魏惠王、燕前文公、韓昭侯、趙成侯并立。當時周王室勢微,而秦國地處偏僻的雍州之境(雍州,位于今陜西、寧夏全境及青海、甘肅、寧夏、新疆部分、內蒙部分。),不得參加中原各國諸侯的盟會,被諸侯們疏遠,像對待夷狄一樣對待秦國,秦孝公為恢復祖上宏業,廣施恩德,救濟孤寡,招募戰士,明論法令。
2、變法醞釀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
歷史 上凡有變法,必是為了加強統治階級集權,必會觸動舊的既得利益集團利益,必有新興勢力集團崛起。
3、立木為信
商鞅變法的條令已準備就緒,還沒有公布,擔心百姓不相信自己,于是命人在都城市場南門前放置一根三丈的木頭,招募能搬到北門的人,給予十金。
百姓看到后對此感到奇怪,沒有人敢去搬木頭,商鞅又說:“能搬木頭的人賞五十金。”有一個人搬了木頭,商鞅就命人給了他五十金,以此來表明沒有欺騙百姓。
此后,百姓不再議論法令的是非。
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通過舌戰舊貴族和立木為信,打破了守舊派的阻撓和贏得了下層百姓的信任,為變法奠定了 社會 輿論和下層群眾基礎。
三、軍功爵位
1、第一次變法
秦孝公于公元前356年任命商鞅為左庶長,在秦國國內實行第一次變法。
其主要內容有:
(一)頒布并實行魏國李悝的《法經》,增加連坐法,輕罪用重刑;
(二)廢除舊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禁止私斗,頒布按軍功賞賜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農抑商,獎勵耕織,特別獎勵墾荒;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并且限制商人經營的范圍,重征商稅。
(四)焚燒儒家經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強制推行個體小家庭制度。
第一次變法擴大了國家賦稅和兵徭役來源,為秦國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壯大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軍功爵位制
秦二十級軍功爵位制是獎勵軍功、鼓勵殺敵求勝的軍功爵祿制度,它是新興的地主階級為提高軍隊戰斗力而采取的一項措施,同時也是調整當時 社會 關系的途徑之一。
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共分二十級,分別為:一級公士,二上造,三簪裊,四不更,五大夫,六官大夫,七公大夫,八公乘,九五大夫,十左庶長,十一右庶長,十二左更,十三中更,十四右更,十五少上造,十六大上造(大良造),十七駟車庶長,十八大庶長,十九關內侯,二十徹侯。各級爵位制設立的目的意義標準待遇不同。
3、爵位制標準
為獎勵軍功,商鞅規定,凡行伍中人,不論出身門第,一律按照其所立軍功大小接受賞賜。即便是秦國宗室也是一樣。宗室未立軍功者不得列入宗族簿籍,不得擁有爵位。
商鞅規定:秦國士兵只要斬獲敵人“甲士”(敵軍軍官)一個首級,就可以獲得一級爵位“公士”、田一頃。宅一處和仆人一個。斬殺首級越多,獲得爵位就越高。 證據是敵人首級。就是說在戰后把敵人的人頭砍下來帶回軍營,作為證據。
如果一個士兵在戰場上斬獲兩個敵人“甲士”首級,他做囚犯的父母就可以立即釋放。如果他的妻子是奴隸,也可以轉為平民。殺敵人五個“甲士”可擁有五戶人的仆人。打一次勝仗,小官升一級,大官升三級。
懲處主要是貶值、奪祿、降職。表現不好的和有失職行為的官吏,國家降低其爵位。
具體處罰:鞭打、肉刑、刖刑、嚜刑、劓刑、宮刑等。
死刑種類:賜死、生埋、車裂、棄市、腰斬、株連等。
二十級軍功爵位制度既順應 歷史 潮流,又順應了 社會 生產力發展的要求。在當時具有不可比擬的先進性和民族性,極大鼓舞了人民的進取精神。它凝聚了祖先的智慧。不論在秦和漢時期,它都激勵著人們去建功立業。祖先的尚武精神是我們值得繼承的一大筆精神財富。
4、爵位的上限
弄懂商鞅所定的二十級軍功爵位制,便會明白靠戰功升侯是非常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連商鞅自己辛辛苦苦一生,也只混到了第十六級大良造反。白起一生,雖然攻城略地功勛卓著,也同樣未能突破軍功爵位第十六級。
所以,商鞅之所以叫商君,是由秦孝公賜封的商邑,按職銜應稱商大將軍;而白起之所以叫武安君,則是由秦孝公賜封的武安官,按職銜應稱白大將軍。
所以,爵位夠不夠用,一目了然,不是不夠用,而是不得用,一般人根本不可能一輩子一直升遷。好比現今公務員等級,不可能每個人都能往上升,只是給了每個人的上升提供了機會和平臺。
軍功爵位制只是打破了以往貴族世襲壟斷、給平民一條罅隙的上升通道,好比封閉的房間打開窗戶的一條縫隙,整個房間便有陽光照射,有微風帶來新鮮空氣,即便如此也打破了奴隸制的枷鎖,解放了 社會 生產力。由此可見,勞動人民在 歷史 的夾縫中生存斗爭好比洞風刮過樓道,滿樓被風涌攪動, 歷史 的房間也因勞動人民強大的生存渴望而充滿活力, 歷史 的車輪被一步步推動。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91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代的科舉狀元是什么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