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孫權殺陸遜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孫權雖然十分有才能,但是同時他也是一個疑心病重而且好殺戮的人,特別是到了他晚年的時候,這種情況就更嚴重了。
陳壽:性多疑忌,果于殺戮,暨臻末年,彌以滋甚。陳壽認為,孫權這個人非常像歷史上的越王勾踐。
當然,孫權在殺戮方面非常果斷,但是這不意味著他就是一個殘暴的人,孫權雖然殺人無數,但都是有原因的。
比如陸遜,孫權殺他就有4個必要的原因,或者說陸遜身上有4個身份,讓孫權必須殺他,哪四個身份呢?
第一:被害者。
那年袁術缺糧草,就去江東找陸康要糧,這個陸康是江東本地的四大豪族之一,也是陸遜親爺爺的兄弟。
陸康覺得袁術是叛逆之輩,一直不給糧草,袁術大怒,發兵攻打之,他所盤區的將軍就是孫策。孫策和陸康之間的這場大戰繼續了兩年之久,最后陸康被擊敗,陸氏一百多口死了一半,真的很凄涼......
這段陳年的深仇橫亙在孫權和陸遜之間,讓他們一直有隔閡,沒辦法成為真正彼此信賴的君臣。比如在當年呂蒙白衣渡江的時候請求讓陸遜替代自己的位置,可是孫權遲遲沒有答應,呂蒙心里就明白了。
等到他死的時候孫權再問他誰能替他,呂蒙十分識趣地說了另一個人,朱然。
第二:江東士族之首。
孫權家族是后來才入主江東的,因此他始終和江東本地集團存在著一種無法調和的矛盾,為了抵御外部的壓力,孫權只能讓自己的政權江東化,可是孫權一直都對江東士族不放心。這也是令孫權多疑,好殺戮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南魯之爭結束后,被孫權殺死的多是那些江東和吳郡的本地土族,而像諸葛恪、呂岱、步騭這些人盡管也深度介入了太子和魯王的爭斗中,但是他們都因為“流亡北士”的身份而得以幸免,不僅沒有受到遭到牽制,反而還升了官。
孫權有打壓江東士族勢力之心,而江東士族之首就是陸家的陸遜,因此陸遜難逃一劫。
第三:孫策的女婿。
當初孫權不得不用陸遜,為了拉攏他,孫權甚至將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哥哥孫策的女兒許配給了陸遜。晚年的孫策必須提防的一件事情就是防止孫策的后人做大政權,而孫權的后人想擴大就一定會跟陸遜有所勾連。
第四:頭號功臣。
陸遜自夷陵之戰后在吳國聲名遠揚,威望在大臣中無以復加,從太子到官員都跟陸遜有很好的交情,陸遜本人功高能力強,陸家地位顯赫,除了孫權誰能鎮住他?
孫權考慮到吳國江山傳承的問題,最好還是除掉陸遜。陳壽既然說孫權像勾踐,不殺個“文種”,孫權怎么能像勾踐?再加上前面三個緣由,陸遜就成了孫權必殺之人。
孫權,字仲謀,孫堅之子,孫策之弟。是三國時吳國的建立者。 而陸遜則是江東四大豪族(顧、陸、張、朱)之一。與曹操、劉備的寒士出身不同,孫堅出身并非寒族。孫家在江東的立足也有賴于當地豪族世家的支持。
作為其子的孫權自然也要借助當地豪族世家的幫助以穩固自己的權威。面對前來投靠的陸遜,像這樣既有身份又有才能的人,孫權當然將其會收入麾下。但是為什么孫權在后期對陸遜那么殘忍呢?個人認為可以從以下這幾個角度分析。
第一從孫權前期、后期是如何對待陸遜的角度來分析。據《三國志·陸遜傳》記載:
陸遜字伯言,吳郡吳人也。孫權為將軍,遜年二十一,始仕幕府,歷東西曹令史,出為海昌屯田都尉,并領縣事。
也正因陸遜有如此才能,孫權就萌生出將其與自己牢牢"捆綁"的方法——將孫策之長女孫氏即自己的侄女嫁與陸遜為妻,使得陸遜成為其心腹。而且孫權對于陸遜的評價也是"有超世之功者,必應光大之寵,懷文武之才者,必荷社稷之重。”
但其后期卻與前期的思維和做法大相徑庭。雖然孫權承認陸遜的才能,但這也不能代表他日后不會猜忌陸遜。孫權本身其實還是十分有心計的,否則陳壽也不會在《孫策傳》評價道:
割據江東,策之基兆也,而權尊崇未至,子止侯爵,于義儉矣。
更可況孫策的后代只是終身為侯,對待親人尚且如此忌憚,對于已經出將入相,又深的朝中人心的陸遜又怎不會心生不滿,以至于陸遜悲憤而死呢?
第二,從陸遜功高震主,孫權受到其牽制影響的角度來分析。由歷史記載可知,陸遜在吳國的官職十分的高。位至大都督,后來又被拜為丞相。手握重權,又功勛卓著,聲望顯赫。就連魏、蜀兩國也都十分忌憚陸遜,在《三國志》中,劉備曾說"吾乃為遜所折辱,豈非天邪!"
更可況陸遜除了有高超的軍事才能之外,其本身也是江東四大豪族之一,手中既握有東吳大部分兵馬,又有豪強世族給他當后盾,孫權自然不可避免的會受到一定的牽制。且一旦陸遜造反,孫權是否能招架得住還是個未知數。
而且歷來功高蓋主之臣無一不是每位封建君主的心頭病,孫權自然也不能例外。盡管陸遜對吳國、對孫權自始至終都忠心耿耿,但這并不能使孫權的猜忌有絲毫的削減。從其相繼流放陸遜外甥顧譚、顧承、姚信,誅殺親近陸遜的吾粲等行為,我們就不難知道孫權的真實意圖,可見孫權對陸遜的防備和薄情。據《三國志·陸遜傳》記載
權累遣中使責讓遜,遜憤恚致卒,時年六十三。家無余財。
第三,從陸遜參與立嗣之爭,孫權為身后計考慮的角度來分析。上文也曾提到,孫權在前期時將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孫策之女嫁與陸遜。或許在陸遜沒有功高蓋主之前,這將會是一個聯絡部下的不錯的做法。但本來孫權登上帝位,不顧哥哥孫策生前的囑托,就已經辜負了孫策。若是陸遜借口孫策之脈(其妻為孫策之女),萌生反意,孫權自然是難以招架的。但明顯陸遜是不會這么做的,只是孫權不能明白而已。
且如《三國志》所言:
及太子有不安之儀,遜上疏陳:“太子正統,宜有磐石之固,魯王藩臣,當使寵秩有差,彼此得所,上下獲安。謹叩頭流血以聞。書三四上,及求詣都,欲口論適庶之分,以匡得失。
陸遜三番四次的直諫,不顧孫權的面子。自然使得久居帝位的孫權氣憤不已。而陸遜雖然一直堅定的支持太子黨,但孫權仍對此疑惑不已。而且孫權也考慮到了日后嗣主繼位,對于枝繁葉茂的江東大族難以駕馭的情況,自然會選擇以殘忍的態度對待陸遜。
從上文提到的這些角度,我們不難知道,孫權對陸遜如此殘忍薄情,不僅僅是因為陸遜本身難以適應君主的生存法則,更是因為孫權自身對陸遜的猜忌和對身后之計的考慮。或許孫權在前期對待陸遜是真心誠意的,但是日后的事誰也無法保證。就像孫權和陸遜一樣,一個為孫權赴湯蹈火,一個為東吳殫精竭力,一個不忿而亡,一個也未料到東吳最終還是拱手他人。
陸遜是東吳的一員大將,堪稱是“江東社稷之臣,但是最終還是被孫權逼死,孫權之所以要逼死陸遜,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其一是因為孫權對陸遜一直不信任。孫權將陸遜任命大都督,并非是對他非常信任,而是一種無奈之舉,呂蒙為了攻打荊州,就請求孫權代理大都督的位置,以此來讓關羽失去戒心。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便任命陸遜為大都督,代替呂蒙的地位。陸遜當上大都督之后,孫權便開始設置各種條件,始終沒有將兵權完全交到陸遜手上。可見,孫權對陸遜并不信任。當陸遜的地位達到一定程度之后,孫權心對他的不信任程度也逐漸放大,最終也就起了殺心。
其二是因為陸遜參與了太子與魯王之間的奪嫡之爭,即“魯南黨爭”。“魯南黨爭”發生之時,當時朝廷之中分為兩派,一派支持魯王,一派支持太子,兩派之間經常大打出手,差點兒造成了國家的分裂。在這樣的情況下,孫權不得不廢除太子,并且還賜死了魯王。陸遜是“魯南黨爭”的“太子黨”,是“魯南黨爭”的直接推動者,當年他曾經多次向孫權上書,請求孫權讓太子繼承大統,但是孫權一次都沒有理會。在孫權看來,讓誰來繼承大統,這是他的家事,誰都不能插手,尤其是像陸遜這樣的開國功臣,更不能染指。既然陸遜參與了,那就只能死路一條了。
其三是因為陸遜所在的陸家是江東的“四大家族”之一。陸家在江東有著非常高的聲望,孫權想要在江東站穩腳跟,必須要拉攏陸家,得到陸家這個豪門大家的支持,而陸遜是陸家的代表,隨著陸遜在吳國中的地位不斷提高,陸家也水漲船高。孫權擔心陸家的勢力太大,會威脅到他的帝位,所以不得不對陸遜出手。
也正因為如此,孫權才會除掉陸遜。
孫權逼死陸遜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孫權感覺到了陸遜可能會對他自己的統治構成威脅,所以也說就逼死了陸遜,可以說陸遜是一個工程很大的大臣,孫權早就把孫策的女兒嫁給了陸遜。陸遜也是魏,蜀兩國的主要支柱,孫權對陸遜重用主要是在軍事方面,但始終沒有給陸續什么軍政大權。雖然說口頭上說,但是從來都沒有實現過,可以說孫權在心底里還是不怎么相信陸遜的。
在呂蒙死后,陸遜就一直正守著武昌,而且在當時他的聲望是非常高的。當時可以說是三國鼎立已經大致都已經形成了。但當時孫權就感覺到自己的地位可能會受到陸遜的威脅,所以就用太子的事情逼死了陸遜。因為孫權知道就算是沒有陸遜他還是可以守住的,雖然說不可以進攻其他國家,但是現在三國鼎立已經基本形成,所以基本上沒有非常多的戰亂了,所以說他也不怕。
而且孫權也是怕他死之后,他的下一任皇帝會駕馭不了陸遜怕陸遜到時候把太子搞下臺,然后陸遜自立為王,所以說孫權也是有這一方面的原因,所以說就把陸遜逼死了。
還有一方面就是陸遜是孫策他的女婿。所以說,如果到時候陸續和孫策聯手的話,可能會對他自己的權利造成影響,所以以他的見識就感覺不能讓陸遜繼續得活著,否則以后不堪設想。
可以說雖然陸遜是因為維護太子而被孫權逼死的,但是真正的原因還是因為皇權。畢竟伴君如伴虎,孫權還是對自己的能力不夠自信,怕陸遜他的能力太強,以后會搶了他的皇位,畢竟沒有一個皇帝都不希望自己的皇位被別人搶去。
陸遜之所以會被小人害死是因為孫權心中早就有了除掉陸遜的打算。孫權晚年時期,因為陸遜勞苦功高、身份尊貴而感到忌憚,再加上陸遜是孫策的女婿,孫權擔心陸遜幫助孫策一脈奪回霸權,因此面對奸臣陷害,孫權便順水推舟逼死了陸遜。
(一)、陸遜地位高貴、勞苦功高
陸遜出生于江東貴族陸氏,不僅是一個名門之后,還是一位文武雙全的男子。陸遜從小熟讀文史和兵法,長大后靠著出色的才能到孫權手下做事。加入江東陣營后,陸遜一路順暢地升官,最終坐到了周瑜曾經做過的大都督之位,在東吳的地位十分尊貴,再加上陸遜在征戰過程中,不斷建立軍功,功勞方面也有比肩周瑜的趨勢,因此遭到了孫權的疑心。
(二)、陸遜勢力強大
隨著陸遜在東吳陣營的地位越來越高貴,他的勢力也越來越大。陸遜手里不僅握著朝政權和兵權,就連東吳的很多大臣也對陸遜死心塌地,在背后默默支持他,結成了一派強大的黨羽,因此孫權更加疑心陸遜了。不僅是孫權,就連曾經陸遜的上司呂蒙也擔心陸遜勢力太大會造成威脅,所以臨死前極力推薦朱然而不是陸遜。
(三)、陸遜卷入了孫權權力爭斗
孫權晚年,東吳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為了謀取父親的大統而展開了明爭暗斗,陸遜也被卷入其中。孫權以為以陸遜的能力和勢力,他站在哪一方哪一方必然會勝出,因此陸遜是個極大的威脅。再加上陸遜本就是孫策的女婿,來日幫助孫策的兒子奪回屬于孫策一脈的霸權也不是不可能,因此孫權對陸遜起了殺心。
最后,奸臣誣陷陸遜參與黨爭,本就容不得陸遜的孫權便以此為借口,逼死了陸遜。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90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