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是一條長河,它奔流向前,無止無息。今天小編為您講述王雱的故事。
王安石之子王雱,在歷史上多以“精神病人”或“性險惡”的卑劣小人的形象出鏡;而縱觀他短暫的一生,我們又可以發現他其實是一位才華橫溢、卓爾不群的天才。那么,“瘋子”還是“天才”,哪個才是真實的王雱?
宋人筆記中有一則“王太祝生前嫁婦”之事,流傳頗廣,這個王太祝指的是王安石的兒子王雱,據說他患有“心疾”,也就是精神失常,搞得家庭不睦,不僅懷疑妻子龐氏不忠,還對自己的親生兒子疑神疑鬼,“以貌不類己,百計欲殺之”,結果弄得兒子被活活嚇死。龐氏只能一個人躲在小樓里,終日以淚洗面。
王安石知道兒子“心疾”難治,便做主讓他們辦理離婚手續,因為龐氏無辜可憐,王安石怕她背負被休的壞名聲,還親自挑選了一戶好人家,以嫁女的禮節隆重的將她嫁出去。
王辟之《澠水燕談錄》云:“宋王荊公之次子名雱,為太常寺太祝,素有心疾,娶同郡龐氏女為妻。逾年生一子,雱以貌不類己,百計欲殺之,竟以悸死,又與妻日相斗哄,荊公知其子失心,念其婦無罪,欲離異之,則恐其誤被惡聲;遂與擇婿而嫁之。”
此事還見諸于《東軒筆錄》、《墨客揮犀》、《孔平仲談苑》、《事實類苑》等宋人筆記.在這里,我們看到的是一個精神失常的王雱。
“王太祝生前嫁婦”之事正史未見記載,故真偽難辨。有人因此稱贊王安石的美德,也有人對此抱懷疑態度。比如《東皋雜鈔》就說:“人即失心,亦無遽嫁其婦之理,荊公雖執拗,當不至是。”
關于王雱,歷史上的評價較低,北宋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說:“雱字元澤,性險惡,凡荊公所為不近人情者皆旁所教。”《宋史》說他“為人慓悍陰刻,無所顧忌。”
《邵氏聞見錄》曾載王雱一事,后被《宋史》所錄:據說有次王安石和程顥在家商討新法,王雱赤著腳,披頭散發,手里拿著個婦人的冠帽走出來,矢口妄談,留下“梟韓琦、富弼之頭于市”的駭人之語。
此事邵氏全文記載如下:雱者字元澤,性險惡,凡荊公所為不近人情者皆雱所教。呂惠卿輩奴事之。荊公置條例司,初用程伯淳(程顥,世稱明道先生)為屬。泊淳賢士,一日盛夏,荊公與泊淳對語,雱者囚手跣足,手攜夫人冠以出,問荊公日:“所言何事?”荊公曰:“以新法數為人阻,與程君議。”雱萁踞以坐,大言曰:“梟韓琦、富弼之頭于市,則新法行矣。”荊公遽曰:“兒誤矣。”伯淳正色曰:“方與參政論國事,子弟不可預,姑退。” 雱不樂去。伯淳自此與荊公不合。雱死,公罷相,嘗坐鐘山,恍憾見雱荷枷鈕如重囚者,公遂施所居牛山園宅為寺以薦其福。后公病瘡,良苦,嘗語其侄日:“亟焚吾所謂《日錄》者。”侄給公焚他書代之,公乃死。或云又有所見也。"
如果從以上的資料來看,王雱無疑是一個“精神失常”而且“性險惡”蠻橫無理、品德卑劣的人。但據其他史料記載,王雱從小聰慧過人,可以說是一個天才型的人物。
《夢溪筆談》曾記載了一件小故事:王雱年幼時,有客人送了一個籠子,里面裝著一只鹿和一只獐,問他:“何者是獐?何者為鹿?”小王雱其實不知道,想了想說:“獐邊者是鹿,鹿邊者是獐。”這個回答看似簡單,但對于一個幾歲的小孩子來說,可不容易,所以“客大奇之”。
另據《晁氏客語》記載:一次,王安石托人賣黃金,按“銖”零賣的黃金必定會少于原來的“兩”數。賣出的黃金錢數交到王安石手上時,王安石覺得黃金的兩數少了,于是起了疑心,非常的惱怒。這時,一旁的小王雱勸道:“錙銖而較之,至兩必差!父親,您這又何必!”王安石聽了王雱的話,頓覺心中寬慰,不再生氣了。
《宋史》說王雱“性敏甚,未冠,己著書數萬言”。據說他十三歲時,聞說西夏之事,曾嘆曰:“此可撫而有也。使西夏得之,則吾敵強而邊患博矣。”后來王安石支持王韶在熙河開邊,就是聽說了王雱的建議,可見王雱論事頗有見識。
年十三,得秦卒言洮、河事,嘆曰:“此可撫而有也。使西夏得之,則吾敵強而邊患博矣。”其后王韶開熙河,安石力主其議,蓋兆于此。(出自《宋史王安石傳》)
王雱雖然英年早逝,去世時年僅三十三歲,但一生所作頗豐。著有《老子訓傳》、《南華真經新傳》20卷、《論語解》10卷、《孟子注》14卷,注過老子的《道德經》、《南華真經逍遙內篇注》、《南華真經雜說》、《南華真經拾遺》多已亡佚。《全宋文》卷2269收其文12篇。
《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卷一四六于《南華真經新傳二十卷》敘錄王雱此書甚詳,稱其“往往能得微旨”。
王雱還工于詩詞。他的詩詞寫得清新自然,頗有父風,《全宋詞》、《江西詩征》及《宋詩紀事》存詞2首、詩5首。劉克莊謂其詩不滿百,像“開遍杏花人不到,滿庭春雨綠如煙”(《絕句》),殊有“乃翁思致”(《后村詩話》續集卷四)。
王雱的詞作不多,但也有“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眼兒媚》)、“恨被榆錢,買斷兩眉長斗”(《倦尋芳》)之句,清新婉倩,人所不能及(《詞苑萃編》卷四引《古今詞話》)。
他還致力于道佛兩家思想的探索,并有不少新的創見。薛礪若《宋詞通論》:"王雱詞雖不多見,然較介甫蘊藉婉媚多矣。足見當年臨川王氏家學一斑。"(引自惠淇源《婉約詞》)。
從上,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才華橫溢、卓爾不群的天才,一位著述頗豐,思想、學術成就較高的、早熟的哲學家兼學者。他的學術廣泛涉及儒釋道三家,誠為荊公“新學”之重要輔翼,新學的重要理論工具《三經新義》就是王雱主持編寫的。
他的思想理論不僅在王安石新學一派中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整個北宋學術思想的發展中也是重要的一環。時人稱作“小圣人”,不是沒有原因的。
對于這個聰慧過人的兒子,王安石也是寄予厚望,所以王雱死后,王安石悲痛不已,作了《題雱祠堂》祭奠:“斯文實有寄,天豈偶生才?一日鳳鳥去,千年梁木摧。煙留衰草恨,風造暮林哀。豈謂登臨處,飄然獨往來?”
“鳳鳥”本是世人對孔子的尊稱,“千年梁木”則是孔子的自謂之詞,可見王安石對王雱的所視甚高。王雱從小崇拜王安石,曾稱贊王安石“光于仲尼”,王安石這里把王雱也比作“孔子”,曾引起非議,《邵氏聞見錄》曾譏諷說:“父子相圣,可謂無忌憚者矣!”
而且,歷史上王雱也并非死于“心疾”,而是“先病瘍,后病疽,不治而死。”據《宋史》載,熙寧九年,王雱曾指使人告發呂惠卿,結果落了把柄,最終“雱憤恚,疽發背死。”
另據《宋會要輯稿》等史料載,王雱育有一兒一女,其妻在政和初卒于夫家,可見王雱生前家庭生活正常,應該不存在生前嫁婦的怪事。
其實,王雱歷史上的形象之所以有這么大的反差,原因說來也很簡單,一切皆因王安石變法。
王安石推行新法時,本來就遭到司馬光等保守派的強烈反對。宋神宗死后,新法被悉數廢除。宋徽宗時,蔡京假借新法之名禍國殃民,無所不為,致使新舊兩派勢成水火。后來,北宋為女真所滅,一些大臣把賬算到了王安石頭上,如楊時就說:“蔡京以繼述神宗為名,實挾王安石以圖身利……今日之禍,實安石有以啟之。”
王安石在生前和身后就橫遭非議,而作為新法的重要參與者和構建新學的中堅人物,且又是王安石兒子的王雱,被攻擊、詆毀、誣蔑也就再所難免了。反對新法的人誣蔑王雱的個人品德,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主要還是為了詆毀王安石,攻擊熙寧新法。
《邵氏聞見錄》的作者邵伯溫是司馬光的死黨,所以他在此書中捕風捉影地記述一些有關王雱的不實之語也就不足為奇了。清人李紱(fú)稱“邵氏所錄最駭人聽睹者,莫甚于記王元澤論新政一事。”其目的是為了“使天下后世讀之者,惡元澤因并惡荊公。”
李紱在《穆堂初稿》中曾對此事進行揭偽考證,其中最有力的一條是程顥任職條例司的時間不在盛夏季節,而且當時王雱在江南任職,并不在京城,王雱回京之后,程顥已經離職外任一年多了,所以兩人根本不可能照面。
眾所周知,宋代以文臣治天下,對士大夫特別優容。宋太祖在立國之初,就曾立下誓約,戒子孫不得殺大臣及言事者。哲宗有“朕遵祖宗遺制,未嘗殺戮大臣”之語。程顥也說宋代“百年未嘗誅殺大臣”。連皇帝都不曾做的事,作為臣子的王雱又有何膽量敢在外人面前說“梟韓琦、富弼之頭于市”狂言。而且韓、富當時德望正隆,年輩又在王安石之上,如果王雱當真狂到這種地步,就不至于被程顥“一言斥去”。
本來《邵氏聞見錄》對王雱的攻擊和誣蔑之辭,原本不會對后世造成多大的影響。但是因為此事涉及程顥,朱熹在編輯《二程外事》時也把它輯錄與內,后來《續資治通鑒長編》和《宋史》記載王雱行事,同樣也征采其說。
所謂的王雱卑劣品德的記載因此被定格放大,擴散于后世。如清人蔡上翔在《王荊公年譜考略》所說:“于是作史者既以程朱大賢可信,遂使元澤千載奇冤,不可復解矣。”
因為他的兒子因為得了心理疾病已經把兒子折騰死了,所以為了不連累兒媳婦,只能這么做。王安石有兩個兒子,兩個女兒。改嫁的兒媳婦是小兒子王雱的老婆龐氏。據歷史記載,王安石的這個小兒子,少年聰穎,才華出眾,是同齡人中的杰出人物。王雱小時候,有個人給他家送了一只獐和一頭鹿。因為年齡小,他無法分辨這兩只。客人就故意問他如何區分,他機智地回答說獐旁邊的是鹿,鹿旁邊的是獐,這回答讓大家出乎意料。
這位天才在二十歲就考中了進士,踏入官場后,他發現官場上比他想象的還要黑暗。也許是因為從小過于順遂,導致他一時難以接受官場的明爭暗斗,得了心理疾病。自從他得病后,最大的異常之處在于他對老婆和孩子的態度。王雱與龐氏結婚后,第二年妻子就生下一個兒子。正是這個時候,是王雱的病最嚴重的時候。
據歷史記載,他一直覺得兒子長得不像他,所以他覺得這個兒子一定是妻子對他不忠,是和外面的奸夫生的孩子。后來,他的大兒子就被他折磨死了。兒子死后,妻子龐氏整天哭泣,而王雱依然糾纏著她,經常找一些小事和龐氏吵嘴。王雱的這些過激的方式都被王安石看在眼里,他看到兒子的心理疾病沒有好轉,不僅折騰死了外孫,還讓妻子整天以淚洗面,她也有可能被王雱折磨死。
他是一個懂道理的人,知道這些錯誤在兒子身上,龐氏從來沒有任何錯誤。考慮了很久之后,王安石自作主張地讓兒媳和兒子離婚。不僅如此,他為了維護兒媳婦的名聲,他為龐氏找到一個好丈夫。后來,風光地把龐氏嫁了出去。當時,京師的民間流傳著這個故事。其實,王安石為兒媳婦找別的夫婿,是明智又不得不的做法。兒子王雱的心理疾病一直沒有好轉,會一直拖累龐氏。與其如此,還不如讓她改嫁。
笑談歷史風云,分享有趣故事。翻開一段傳奇,收獲人生智慧。大家好,歡迎來觀看?文史哲趣味談?的文章。
王安石是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熙寧二年(1069年),任參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變法。因守舊派反對,熙寧七年(1074年)罷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罷相,退居江寧。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勢,新法皆廢,郁然病逝于鐘山,追贈太傅。王安石做了一件大家覺得奇怪的事情,在兒子生前就將兒媳婦嫁出去了,是為何呢?
王安石像
王雱是王安石的第二個兒子,是個很有才華的人,但是他有一個毛病:?心疾?。古人所謂心疾,一是心臟的疾病,二是精神問題。王雱是精神有疾病。王安石給王雱娶的是翰林學士龐公的女兒。這樣門當戶對的兒媳婦,容貌和教養都是好的。
王雱結婚不久,龐氏就懷孕了。第二年,龐氏生了一個兒子。王家添丁,作為父親的王雱精神病卻犯了。他左看右看覺得孩子不肖自己,不是自己的親生兒子。于是用某種方法,把孩子嚇死了。這個樣子,龐氏豈能滿意?于是這對年輕的夫婦就把家里當作戰場開干了,家里雞飛狗跳不得安寧,于是他們就分居了。
王雱作為當朝宰相王安石的兒子,仕途人生路上春風得意,但是王安石變法遭到了很多人的攻擊。
而王雱是堅決支持自己父親的,所以精神上非常痛苦。隨著宋神宗的去世,變法事業也戛然而止。王雱的精神狀態越來越不好。
這時候怎么辦呢?離婚在古代是有的,但是一般對于女性都是非常不好的。況且龐氏也不屬于?七出?的內容。王安石想來想去,只有將兒媳婦嫁出去。這是個非常大膽的想法,遭到了包括龐氏娘家人的反對。但是王安石不為所動。
最后,王安石以義女的身份將龐氏找個好人家,嫁出去了。從這件事情上可以看出王安石體察人情至微至幽。希望兒媳婦有個好的歸宿,而不是抱著社會傳統,毀壞一個女人的一輩子幸福。相反,作為清朝名臣的曾國藩就沒有這樣的氣魄,他的五個女兒,除了小女兒,大都遇人不淑,但他沒有改正的勇氣。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871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胤禵為什么會被囚禁半生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