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若弼是怎么死的?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由于歷朝歷代為國家建功立業者,勢力太大又容易受到權力的誘惑,產生謀反之心,皇帝總是忌憚他們,所以他們的下場大多都很凄慘。可是如果他們的實力不影響自己的統治,那么皇室也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楊堅在建立隋朝之后,經過自己的努力,國家迅速發展,實力迅速提高。他也是一個會辨別賢才的人。當時有人推薦賀若弼,說他文才武干在朝廷之內可以算是上乘之人,楊堅也是非常贊同的。于是他就命他為吳州總管,主要管理陳國事務,在此之后,皇帝下令征伐陳國,派出了50萬軍官。他們分成幾股力量,在長江形成了包圍圈,直接打入了陳國的老窩。
韓擒虎覺得自己是第一個進入全國都成活捉皇帝的人,理應立下頭功。但是賀若弼卻覺得,雖然韓擒虎是先進國的,但是明明是自己拖住主力,他才能進去的,自己可是冒了最大的風險。看到他這樣爭功,自己心里更加不爽。
打仗之人性格大都十分火爆,他們兩個人也不例外,他們兩個越爭越激烈,賀若弼竟然直接拔刀相向。于是兩人開始毆打起來。而楊廣卻意外的支持韓擒虎,因為賀若弼當年是受到大臣們的推薦,才有機會展示自己的才能。而推薦他的大臣,剛好跟自己向來不和,這次有機會當然會選擇站在他的對立面,刻意的去打壓他。于是他向皇帝參奏,說賀若弼自己擅自行動,不聽軍令,現在還有臉來爭奪功勞,就應該把他撤職查辦。
而賀若弼在嘴上是完全不肯放松的,他邊爭論邊貶低對方,說他就是只會躲在別人背后撿功勞,完全就不敢自己真正的打一場仗。他將戰功都攬在了自己的身上,將對方貶得一文不值。
而對方也不是一個懦弱的人,在這種不斷被貶低的情況下,他馬上選擇了揭發賀若弼。說明明可以輕輕松松戰勝,但是由于他擅自行動,不懂得跟軍隊商量,雖然戰勝了陳國,但是卻讓我們的軍隊損失慘重。況且由于那次擅自行動,差點被敵方發現。兩人始終沒有爭出一個答案,于是皇帝勸和,都夸贊了他們在這次戰爭中的表現。說他們的功勞是一般大的,都應該受到重賞。這件事情好像隨著兩人的加官進爵和賞賜經營結束,但是其實在皇帝的內心,對他們兩個的這次行為是十分失望的。兩個人同時失去了皇帝的信任。
他將自己的本性完整無意的展露在皇帝面前,皇帝自然而然的認為他是一個居功自傲,不服從命令的人,這種人很有可能成為隱患。雖然說他得不到重用,但好在命算是保住了,也算是比較好的結果。因為朝廷對待隱患向來是除掉而以絕后患。
在這件事以后,他又陸陸續續的在幾個地方當過官兒,但每次都是折騰幾年就被迫退休。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雖然他軍事能力過人,但是在政治場面上卻是一竅不通的,絲毫不懂得如何保全自己。并且他說話太過耿直,惹了不少的麻煩。比如有人問他,在幾個將軍當中誰優誰劣。他倒是直言直語,說人家不行,罵別人是飯桶,說自己才是該被選擇的大獎將,狂妄至極。
后來因為在官場上太過憔悴,他最終選擇了自己曾經打過勝仗的地方退休養老。可是在別人看來很正常的一點,在疑心很重的皇上心里卻又有了不同的解釋。江陵這個地方是一個戰略要地,皇上也是認為他死性不改。
后來楊廣登基之后,他的日子更不好過了。本來就受到帝王的猜忌。現在的皇帝,有時和自己積怨已久的人。以前他們不敢對對方明面上做些什么。可是現在楊廣已經當了皇帝,他自然是要找他算賬。
賀若弼(544年~607年),復姓賀若,字輔伯,河南洛陽人,鮮卑族。北周隋朝時期名將,北周金州刺史賀若敦之子。
出身將門,少有大志,擅長騎射,博聞強識。初仕北周,追隨齊王宇文憲,封當亭縣公。跟隨韋孝寬平定淮南地區,封襄邑郡公。隋朝建立后,拜吳州總管,參與隋滅陳之戰有功,拜右武候大將軍,封上柱國,進爵宋國公。自恃功高,心生怨懟,為隋文帝所疏遠。
大業三年(607年),以誹謗朝政之罪,為隋煬帝所殺。
基本介紹 中文名 :賀若弼 別名 :賀若輔伯 國籍 :中國(大隋) 民族 :鮮卑族 出生地 :河南洛陽 出生日期 :公元544年 逝世日期 :公元607年 職業 :將領 主要成就 :擊潰陳軍主力,生擒蕭摩訶 官位 :上柱國 封爵 :宋國公 人物生平,少時豪杰,北周入仕,官拜總管,擊破陳軍,加官進爵,除名為民,慘遭誅殺,軼事典故,錐舌誡子,自命不凡,人物評價,歷史評價,后世地位,親屬成員,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賀若弼打仗是一把好手,立下戰功無數,逐漸當上高級干部,卻把當年老爹的臨終遺言和刺舌出血的教訓忘光光,開始管不住那張嘴了。當時楊素擔任國家總理,賀若弼卻仍是個部長,兩人的功勞大差不差,地位卻有高低之分。為此他常發牢騷,認為自己這把宰牛刀被用來殺雞了,未免太過浪費人才!當時的大隋帝國一把手隋文帝,曾專門就兩位總理高_、楊素的事咨詢他。在最高領導面前,賀若弼把兩人一通損:那倆貨,酒囊飯袋而已,而我,皇上你懂的
厚道人隋文帝也惱了:我讓高、楊當總理,你卻說他們是飯桶,你啥意思?言下之意是他倆是我提拔的,你貶低他倆不就是呼我的臉嗎!賀若弼大大咧咧地說:高_是我老哥們了,楊素是我小舅子,我太了解他們了,明明就是飯桶嘛!到了這份上還不知死活,由此可見他有多不靠譜
隋文帝仁壽二年,晉王楊廣問賀若弼:賀若愛卿呀,楊素、韓擒虎、史萬歲等人都號稱良將,你以為呢?賀若弼大嘴一撇說:四肢發達頭腦簡單,廢物而已,不值一提!楊廣問:那你覺得誰才是大將?賀若弼一擺手說:您說誰是誰就是
這話說出口,有哪個老板還會待見他?楊廣覺得這老小子夠狂啊!這就為后來楊廣清算他埋下了因子
楊廣上位后,是為隋煬帝。換了這么個翻臉比翻書還快的新老板,賀若弼還是不知道約束自己的大嘴巴,經常直通通地大吐苦水,把楊廣當成了他賀若大爺承載情感廢物的垃圾桶。在封建社會,惹皇帝老子不高興那是在拿命開玩笑。可想而知,得瑟成性的賀若弼注定會是個杯具。對他多有照顧的隋文帝已死,沒有了老皇帝的庇佑,攤上隋煬帝這個小肚雞腸的暴君,饒舌的賀若弼算是沒活路了。后來,隋煬帝隨便找了個茬,把賀若弼治了個誹謗罪,捎帶著把他一家老小全都打包送上了刑場
在老爹以錐刺舌的警戒下,賀若弼仍沒有把教訓記在心上。雖說賀若弼的死暴君隋煬帝要付很大責任,但杯具的根源還是賀若弼無限膨脹的權利私欲,人心不足蛇吞象,填不滿的欲壑讓賀若弼屢發怨言,最終將他送上了西天。總是招老板厭煩的賀若弼,用生命再次驗證了一個亙古不變的真理:禍從口出!
賀若弼出鎮廣陵后,即著手進行伐陳的準備工作。首先,是籌措船只。隋與陳朝隔著一條長江,長江素有天險之稱,渡江作戰需要大量戰船和運輸船。當時,除了楊素奉命在長江中游制造船艦,賀若弼則以戰馬同陳朝交換船只。隋朝的馬匹較多,而陳朝則有大批船只。在和平時期,雙方進行貿易,經常以馬換船,互通有無。賀若弼便利用這種貿易渠道,把許多基本上已經沒有作戰能力、準備淘汰的戰馬賣到江南,再買回船只,以備渡江作戰之用。為了防止陳朝君臣和將士產生疑心,賀若弼將買回來的好船停泊在揚子津(經揚州注入長江的一條河流),并把戰船涂成黃顏色,遠看猶如枯草,同時還在揚子津灘頭堆滿蘆葦,用以掩蔽這些船只。然后,再把五六十艘破舊的船只停泊在長江北側的港灣里。
裝出缺乏船只的假象。其次,是多方誤敵。為了進一步麻痹陳朝君臣,賀若弼經常在沿江將士換防之時,命令前去換防的戰士先在廣陵郊外的江邊要地集合,營幕蔽野,戰旗飛揚,陳朝將士見此情形,以為隋朝大軍壓境,便匆忙集結大軍,沿江設防。待陳軍布防完畢,賀若弼又下令隋軍將士停止活動。陳軍看到隋軍并無渡江之意,又都撤回原地。如此再三,陳朝將士司空見慣,逐漸產生麻痹情緒。賀若弼還經常命令部隊沿江狩獵,人馬喧囂。陳朝將士開始也以為隋軍要渡江南下,緊張萬分,頻繁調兵遣將,加強警戒,后來才知道是隋軍打獵,也就習以為常,不以為然。如此種種,不僅麻痹了陳朝君臣和將士,也使陳朝士卒奔波勞累,懈怠不堪,士氣低落。
開皇七年(587年),隋文帝在打敗突厥,北部邊疆日趨安寧,從而解除了后顧之憂的情況下,便加緊進行全面伐陳的準備工作。這一年,賀若弼根據他長期鎮守廣陵所掌握到的有關陳朝情況,提出伐陳“十策”,得到隋文帝的高度贊賞,后來隋文帝大舉伐陳,采取了賀若弼提出的許多方略。
開皇八年(588年)底,隋文帝在一切準備就緒之后,以皇子晉王楊廣為行軍元帥,指揮水陸大軍五十一萬八千人,從信州(今四川奉節)至廣陵的廣闊地區,分兵八路,大舉伐陳。賀若弼統率的東路軍是渡江的先鋒主力之一,任務是由廣陵渡江,攻京口(今江蘇鎮江),然后南下直取建康(今江蘇南京)。按照楊廣的部署,他與韓擒虎應在第二年的正月初一夜里,分別由廣陵與采石(今安徽當涂北)渡江。但是,賀若弼求勝心切,提前在正月初一的白天渡江。渡江之時,他以酒祭江,在誓詞中說:“我承父遺志,遠振國威,伐罪吊民,除兇翦暴。如果不能取勝,葬我于大江魚腹之中,死而不恨。”充分表現了他伐陳的決心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然后,賀若弼率領八千士卒,從揚子津的蘆葦叢中駛出戰船,浩浩蕩蕩進入長江。
長江南岸的陳朝統治集團,此時仍然沉浸在紙醉金迷的糜爛生活里。后主陳叔寶是個極其腐朽的花花太歲,他即位后,大造宮室和佛寺,把國庫搞得空空如洗,又加重關市之稅,聚斂無厭,弄得百姓怨聲載道。他本人極端迷戀酒色,不恤政務,整天和寵妃張麗華等人飲酒賦詩,尋歡作樂。就在隋軍加緊進行渡江準備之時,他還自恃有長江天塹的屏障,認為隋軍根本無法飛渡,帝都穩如泰山,不可動搖,從不認真加強防務。賀若弼率兵渡江這一天,陳后主正與百官歡度元會(即春節),喝得酩酊大醉,竟昏睡了一天,直到晚上才醒過來。沿江將士和戍卒也都個個灌得大醉,江防毫無戒備。賀若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乘機渡過大江,陳朝毫無覺察。直到正月初四,沿江不斷告急,陳后主才慌忙部署大軍,倉促應戰。
正月初六,賀若弼攻占陳朝都城建康東北的門戶京口,活捉了陳朝駐守京口的南徐州刺史黃恪。京口不僅是建康東北的門戶,而且也是陳朝重要儲糧之地,賀若弼首攻京口,這是極為正確的戰略決策。占領京口后,賀若弼嚴格約束將士,軍紀十分嚴明,秋毫不犯。有一個軍士到百姓家買酒喝,立即被下令處死。賀若弼還十分注意優待俘虜,京口一戰俘虜陳朝士卒六千余人,全部釋放為民,發給路費,讓他們返回家鄉,并讓他們沿路散發隋軍的安民告示,宣傳隋朝出兵江南是為了救民于水火。賀若弼所采取的這種爭取民心的辦法,果然獲得奇效,隋軍所到之處,如入無人之境,所向披靡。
當賀若弼率軍由京口沿江南下,向建康進逼時,另一路隋軍的先鋒將領韓擒虎按約定日期由采石順利渡過大江,攻占了江邊重鎮姑熟(今安徽當涂),并率五百精騎沿江直下,進逼建康。這樣,建康就處于賀若弼、韓擒虎南北夾擊的困境。此時隋朝賀、韓二將所率領的渡江隋軍合計不足萬人,而陳朝在建康尚有守軍十萬,并有幾員能征善戰的名將如蕭摩訶、任蠻奴等。但是,昏庸至極的陳后主不僅不懂軍事,也不重用有見識的將帥,相反卻聽信讒言,拒絕將帥的合理意見,無法組織有效的抵抗。賀若弼渡江之后,派一部分兵力切斷了太湖流域陳軍救援建康的通道,而以主力沿著江岸向建康進發。陳朝沿江戍卒望風而逃,賀若弼于正月初七進占建康的北部屏障鐘山(今南京紫金山)。
陳后主見建康危在旦夕,慌忙命令蕭摩訶、任蠻奴等在鐘山組織抵御。陳軍在鐘山布成一字長蛇陣,南北綿延二十里,各支軍隊行動互不協調,首尾進退互不相知。正月初十,賀若弼率領輕騎登山,望見陳軍布防,即疾馳而下,命令全軍列陣以待。兩軍交鋒時,隋軍只有八千人,因眾寡懸殊,連退數次,二百七十余人戰死。賀若弼命令士卒縱放煙火,陳軍士卒在煙霧中不辨虛實,不敢追擊。陳軍士卒還紛紛搶割隋軍戰死者的人頭,到陳后主那兒求賞。賀若弼看準陳軍驕惰的弱點,引兵沖殺,陳軍一觸即潰,騎兵四散逃竄。賀若弼乘勢追擊,殲敵五千余人,生擒蕭摩訶,一舉擊潰了陳軍的主力。就在這一天,隋朝大將韓擒虎乘陳軍主力集中于鐘山一帶,率軍進攻石子岡(今江蘇南京雨花臺)。陳將任蠻奴在鐘山被賀若弼擊敗后,退入建康,他建議陳后主向長江中游地區出逃,自己將拼死護送。但他離開宮廷后,卻出南城投降韓擒虎,并引韓擒虎攻入建康城里。陳后主見大勢已去,與張貴妃、孔貴嬪藏匿于井中。
韓擒虎率軍攻入宮城,在井中搜出了陳后主。當天夜里,賀若弼也由北門攻入建康。至此,建康已完全為隋軍占領。
攻陷建康,活捉陳后主,標志著陳朝的滅亡。不久,陳朝所轄之地,相繼望風而降。西晉末年以來近三百年的分裂局面結束了,我國封建社會進入了一個新時期。
攻占建康的第三天,嫉賢妒能的晉王楊廣來到建康。他以沒有按照約定的時間在初一夜里渡江為由,將賀若弼逮捕起來,按違犯軍令治罪。隋文帝在長安得到消息,立即下詔給楊廣,要他釋放賀若弼,詔書指出:“賀若弼與韓擒虎二公,深謀大略。朕委以剿滅東南逋寇之任,靜地恤民,他們都按我的意愿完成了。九州分裂,迄今已數百年,他們以名臣之功,成太平之業,這是天下一大盛事,有什么事情能比這還重要呢!我聽到他們攻占建康的捷報,內心是無比興奮的。平定江表,實賴此二公之力也。”隋文帝還給賀若弼和韓擒虎二將發來詔書,表彰他們說:“宣國威于萬里,使東南之民盡出湯火,數百年之寇,旬日廓清,這是二位之大功。二公之高名塞于宇宙,盛業光于天壤,就是古代的那些名將,也很少有人可與匹敵。”楊廣接到隋文帝的詔書,不得不釋放賀若弼。后來,賀若弼回到長安,隋文帝論功行賞,晉爵他為宋國公,官至右領軍大將軍,實封邑三千戶,賜絹八千段,雜采一千段,女樂二部,還把陳叔寶的妹妹賜給他為妾。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871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隋文帝為什么要殺史萬歲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