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荊斬棘一詞最早出自南朝宋范曄的《后漢書·馮異傳》中。
公元23年,劉秀南下征討王郎,到達饒陽一帶時,軍中糧草殆盡。馮異想盡辦法,解決了糧草問題,深得劉秀的信任器重。劉秀建立東漢后,馮異率軍平定了關中,因功被封為征西大將軍。由于馮異官居要職,長期居住在外地,引起了朝中大臣的猜忌。他們上奏劉秀說馮異圈地稱王,要提防他謀反。但劉秀依舊對馮異深信不疑,還把大臣們的奏章給他看。公元30年,馮異回京朝拜,劉秀熱情的接見了他,并對大臣們說馮異曾為自己披荊斬棘,掃除了重重障礙,是平定關中的大功臣。
后來,人們把劉秀對馮異的評價演變成了成語披荊斬棘,比喻在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困難。
轉載聲明:感謝您對不回頭網的支持,讀史使人明智,以史觀今,讓我們通過歷史中一個個的典故故事去了解歷史。喜歡的朋友歡迎轉載披荊斬棘的故事
披荊斬棘
披荊斬棘:pī jīng zhǎnjí
[成語解釋]劈開叢生多刺的野生植物。比喻在創業過程中或前進道路上清除障礙,克服重重困難。
拓展資料:
[典故出處]《后漢書·馮異傳》:“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 近義詞 ]乘風破浪、一往無前
[ 反義詞 ]畏首畏尾、瞻前顧后
[成語舉例]這卻正見出他是在開辟著一條新的道路;而那披荊斬棘,也正是一個斗士的工作。(朱自清《聞一多先生怎樣走著中國文學的道路》)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義詞
[語法用法]作謂語、賓語、狀語;形容創業的艱苦
[成語結構]聯合式
[產生年代]古代
⑴ 披荊斬棘的成語故事及點評
披荊斬棘 1.砍伐荊棘。2.比喻掃除前進中的困難和障礙。 [拼音] pī jīng zhǎn jí [出處] 《后版漢書·馮異傳》權:“為吾披荊棘,定關中。” [例句] 前進路上需要披荊斬棘的決心和勇氣。 [近義] 劈波斬浪 含辛茹苦 一往無前 負芒披葦 ... [反義] 畏首畏尾 養尊處優 瞻前顧后
⑵ 劉禪如何評價和看待諸葛亮,這個成語故事揭示答案
扶不起的阿斗戰國時蜀主劉備的兒子劉禪,小名叫阿斗。劉備死后他繼承皇位,稱為蜀后主。劉禪平庸無能,雖然有諸葛亮等人輔佐,也不能振興蜀國,最后蜀國被魏國滅。后用“阿斗”,“扶不起的劉阿斗”形容軟弱無能,沒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另一個:樂不思蜀 蜀后主劉禪投降后,司馬昭設宴款待,先以魏樂舞戲于前,蜀官傷感,獨有后主有喜色。司馬昭令蜀人扮蜀樂于前,蜀官盡皆墮淚,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馬昭謂賈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雖諸葛孔明在,亦不能輔之久全,何況姜維乎?”乃問后主曰:“頗思蜀否?”后主曰:“此間樂,不思蜀也。” 人們常把樂以忘返或樂而忘本,無故國故土之思,稱作“樂不思蜀”。這個典故就產生于三國時的洛陽。 當時魏軍入川,蜀后主劉禪投降,被送到洛陽。司馬昭封他為安樂公,賜住宅,月給用度,僮婢百人。劉禪為表感謝,特意登門致謝,司馬昭于是設宴款待,并以歌舞助興。當演奏到蜀地樂曲時,蜀舊臣們油然誦起國破家亡的傷懷之情,個個淚流滿面。而劉禪卻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馬昭見狀,便問劉禪;“你思念蜀嗎?”劉禪答道:“這個地方很快樂,我不思念蜀。”他的舊臣谷正聞聽此言,連忙找個機會悄悄對他說:“陛下,等會兒若司馬昭再問您,您就哭著回答:‘先人墳墓,遠在蜀地,我沒有一天不想念啊!’這樣,司馬昭就能讓陛下回蜀了。”劉禪聽后,牢記在心。酒至半酣,司馬昭果然又發問,劉禪趕忙把棵正教他的話學了一遍,只是欲哭無淚。司馬昭聽了,說“咦,這話怎么像是谷正說的?”劉禪驚奇道:“你說的一點不錯呀!司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開了。司馬昭見劉禪如此老實,從此就再也不懷疑他。劉禪就這樣在洛陽安樂地度過了余生,傳下了這令人捧腹的“樂不思蜀”典故。
⑶ 一些關于一的成語故事,材料及點評
九牛一毛的故事
漢武帝(劉徹)聽說李陵帶著部隊深入到匈奴的國境,士氣旺盛,心里很高與。這時, 許多大臣都湊趣地祝賀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來李陵戰敗投降,武帝非常生氣,原來祝賀 的大臣也就反過來責罵李陵無用和不忠。這時司馬遷站在旁邊一聲不響,武帝便問他對此事 的意見,司馬遷爽直地說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卻被匈奴八萬騎兵圍住,但還是連打了十幾天 仗,殺傷了一萬多敵人,實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將軍了。最后因糧盡箭完,歸路又被截斷,才 停止戰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機報國。他的功勞還是可以補他的失敗之罪的。武帝 聽他為李陵辯護,又諷刺皇上近親李廣利從正面進攻匈奴的庸儒無功,怒將司馬遷下在獄 里。次年,又誤傳李陵為匈奴練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親和妻子殺了。廷 尉杜周為了迎合皇帝,誣陷司馬遷有誣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馬遷施予最殘酷、最恥辱的“腐 刑”。司馬遷受到了這種摧殘,痛苦之余,就想自殺;但轉念一想,像他這樣地位低微的人 死去,在許多大富大貴的人的眼中,不過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會惹人 恥笑。于是決心忍受恥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時間來艱苦地、頑強地完成偉大的“史記”的寫 作。古人所謂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馬遷便是這樣的人。他知道在他所處的年代里,死一 個像他那樣沒地位、沒名望的人,比死條狗還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終于完成了那部 空前偉大的歷史的著作——“史記”。 司馬遷把他這種思想轉孌的情況告訴也的好友任少卿,后來的人便是根據他信中所說的 “九牛亡一毛”一句話,引伸成“九牛一毛”這句成語,用來譬喻某種東西或某種人材僅是 極多數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條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樣。
⑷ 成語故事東施效顰的點評
傳說西施由于有心臟病(據說是心絞痛)在村里病發時會(捂住心口)緊蹙娥眉,同村的一個丑女見到西施發病時的神態認為很美,此后也在村里捂住胸口皺眉。同村的有錢人看了,就趕緊閉門不見;窮人見了,拉起妻子和兒女就躲。那個丑女只看到了(西施)皺眉時很美,但是卻不知道為什么(西施)皺眉很美(意指西施的美是天生的不是皺眉得來的)。
二、出處及原文
《莊子·天運》:“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見而美之,歸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見之,堅閉門而不出;貧人見之,絜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顰美,而不知顰之所以美。”
三、今義
東施效顰,成語,效:效仿;顰:同矉,皺眉頭的意思。東施:越國的丑女,代指丑婦。比喻模仿別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時也作自謙之詞,表示自己根底差,學別人的長處沒有學到家。
⑸ 商鞅《史記》商君列傳主題,國家之幸點評輕諾必寡信。成語故事是什么
成語故事是“立木取信”,人物:商鞅,主題:家國之信
⑹ 孩子讀完一個故事,家長怎樣寫評語
孩子的表達能力有很大的進步,能完整地復述故事的內容,對于故事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結果介紹得很清晰,能正確地使用一些形容詞、動詞和成語來表達故事情節。
⑺ 請用比較準確的成語或四字短語點評下面的寓言故事和成語故事 《畫蛇添足》 《掩耳盜鈴 《指鹿為馬》
畫蛇添足,多此一舉
掩耳盜鈴,愚人愚己
指鹿為馬,真假不分
刻舟求劍,荒唐可笑
濫竽充數,裝模裝樣
狐假虎威,仗勢欺人
⑻ 月下老人成語故事:這個故事有著怎樣的評價
月下老人
[ yuè xià lǎo rén ]
【解釋】: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內泛指媒人。簡稱“月老容”。
【出自】:唐·李復言《續幽怪錄》記載傳說故事:唐朝的韋固路過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檢一本書。詢問后,知道老人是專管人間婚姻的神,翻檢的書是婚姻簿子。
出處
唐·李復言《續幽怪錄·定婚店》記載;韋固年輕時路過宋城;在月光下見一老人倚囊翻書。韋固問看什么書;他說是天下人的婚姻簿;并說囊中有“赤繩”;暗系在男女雙方的腳上;使他們成為夫婦。《老張的哲學》第二十八:“老龍怎么也不肯寫婚書!他也有他的理由;他們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孫娘娘;月下老人一樣!”
例句
有情人多么希望~能給他們一條“紅繩”得以結良緣。
⑼ 求成語故事內容及點評
松柏之志 :謂堅貞不移的志節。
宗世林是東漢末年南陽人,他和曹操是同一時代的人,但他非常瞧不起曹操的為人,不愿和他交往。后來曹操官至司空,總攬了朝政大權,對他說:“現在我們可以交往了吧?” 他拒絕說:“松柏之志猶存。”
風起云飛 (fēng qǐ yún fēi ) 意思是:“風起云飛”喻天下大亂,有時也指觸景傷情。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并起。 經過連年的征戰,劉邦后來居上,戰勝了項羽,贏得了天下。可是沒幾天,淮南王英布造反,軍勢極盛,劉邦不得不親自出征。在得勝回朝途中,劉邦順路回了趟故鄉沛縣,和昔日的朋友、鄰里敘舊暢飲了十幾天。一次在熱鬧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劉邦傷感的唱道:
大風起兮云飛揚,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以貌取人
孔子有許多弟子。其中有一個叫宰予,能說會道, 利口善辯。他開始給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來漸漸發現,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沒有仁德,而且十分懶惰,白天睡大覺。孔子說他“朽木不可雕”。后來宰予參與作亂,被殺死。
孔子另有一個弟子叫澹臺滅明(字子羽),長得體態不雅,相貌丑陋,孔子開始認為他資質低下,不會成才。但他從師學習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實踐,處事光明正大,從來不去巴結公卿大夫。后來,追隨他的學生有三百人,他的聲譽傳遍四方。
孔子聽說了,感慨地說:“我憑言語判斷人的品質,對宰予的判斷就錯了;我憑相貌判斷人的品質,對子羽的判斷又錯了。”
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夜郎是漢朝時西南地區的小國家(今貴州省桐梓縣),它國土小,它只有漢朝一個縣大,人口也少,沒有什么物產。 有一次,漢朝使者來到夜郎。因為道路不通,夜郎國國王不知道漢朝的廣大,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夜郎自大”比喻人無知而又狂妄自大。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宋國有個農夫,一天,在地里干活時,看見一只兔子飛奔過來,撞在樹樁上,折斷脖子死了。從此他每天到地里也不干活,只是守著那棵樹樁,等著兔子撞過來。結果,什么也沒等到,反而被人們恥笑。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通過僥幸獲得成功。
食言而肥 (shí yán ér féi)
春秋時代,魯國有個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說話不算數。有一天魯哀公舉行宴會招待群臣,孟武伯參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歡另一位大臣鄭重,便故意問他:“鄭先生怎么越來越胖了?”哀公聽見了,說:“一個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諾言,當然會胖起來呀!”
晉朝有個人叫殷羨。曾經做過豫章郡的太守,當他卸任離開豫章回京城時,很多人托他帶信,他都答應了。當他走到長江邊時,便把這些信全部扔到水里,說:“都請到水里去吧!要沉要浮隨你們自由,我殷羨不當太守了,可也不能給人家當信使啊!”
無為而治 (wú wéi ér zhì)
由于舜品德高尚,堯派他來管理天下。
當時中原到處是洪水,以前堯派鯀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敗了,舜就派鯀的兒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負眾望,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和堯一樣,對老百姓很寬厚,多采用象征性的懲罰,犯了該割掉鼻子罪的人,讓穿上赫色衣服來代替;應該砍頭的人只許穿沒有領子的布衣。為了讓老百姓懂得樂舞,舜派夔到各地去傳播音樂。有人擔心夔一個人不能擔當重任,舜說:“音樂之本,貴在能和。像夔這樣精通音律的人,一個就足夠了。”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孔子贊嘆道:“無為而治,說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靜靜坐著而已。”
雙管齊下 (shuāng guǎn qí xià)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名叫張燥,他擅長畫山水、松石,特別是畫松樹尤其叫人稱絕。 張燥作畫的時候,有與眾不同的地方,他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筆,可以同時在紙上作畫。一管筆畫蒼翠的松枝,另一管筆畫枯干虬枝,畫出的松樹惟妙惟肖,誰看了他的畫都感到驚奇,人們都說他是神筆。 張燥還有兩個畫畫的絕招:一是用無筆頭的禿筆繪畫;二是用手指畫畫,他拿一塊白絹,用手指蘸上顏料,左抹右涂,一會兒就作成一幅山水樹木的作品。
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我國古代哲學家莊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經寫出了這樣一個故事:“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忘與!”意思是說,莊周作了一場夢,夢見自己變成一只美麗麗的蝴蝶,比真的蝴蝶還美,活靈活現,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覺得非常快活得意,簡直忘記了世界還有莊周這么一個人。
襄王聽了莊辛的話,感到振奮,封他為陽陵君,采用了他的計謀,收復了不少失地。
防微杜漸 (fáng wēi dù jiàn)
漢和帝即位后,竇太后專權,竇憲兄弟把持了國家的軍政大權,朝政混亂不堪。竇氏家族仗勢橫行鄉里,魚肉百姓,人們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發生日食。司馬丁鴻上書漢和帝說:“太陽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代表臣子的。日食現象象征君王的權力被臣子侵奪,陛下千萬要小心。在歷史上,日蝕出現過三十六次,國君被臣子殺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為臣子的權力太大了!”“日蝕的出現,是上天在警告我們,我們應該引起重視啊。穿透巖石的水,開始時都是涓涓細流,參天的大樹,也是由剛發芽的小樹長成的。人們常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禍患。如果陛下能親自處理朝政,從小地方著手,在禍患剛露頭的時候防止它,這樣國家就能夠長治久安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6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昆陽之戰的經過
下一篇: 不學無術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