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曹家,北宋最為顯赫的武將世家,世代為將滿門都是忠烈

眾妙之門 2023-06-24 21:14:48

曹家,北宋最為顯赫的武將世家,世代為將滿門都是忠烈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北宋曹家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提起北宋的武將家族,大多數人第一個想起來的是楊家將,但是在歷史上,有這樣一個家族,世代為將,一門忠烈,為守護趙宋江山立下了赫赫戰功,這就是曹家。

第一代:北宋第一良將曹彬

北宋開國名將曹彬,也就是《清平樂》中曹皇后的祖父。曹彬在后漢時任成德軍牙將,后周太祖郭威的貴妃張氏是曹彬的姨母,郭威即位后對曹彬很器重,讓他跟隨柴榮鎮守澶淵,后歷任潼關監軍、西上門合門使、晉州兵馬都監、引進使等。

北宋建立后,曹彬歷經宋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深受皇帝器重,先后領兵作戰數十次,俘虜敵軍無數,先后平滅后蜀、南唐,參與征伐北漢、攻遼國,立下赫赫戰功,任檢校太師、同平章事、平盧軍節度等職。

曹彬

曹彬為人仁敬和厚,在朝廷中從未違抗過旨意,也從不談論別人的過失。討伐后蜀、南唐時,秋毫無所取。即使做到樞密使,也從不以威勢壓人。在路上遇到士大夫,一定引車回避。對手下官吏也很尊重,從不直呼其名,每次與手下官吏談政事,一定先整衣冠才接見。他做官的俸祿,都分給宗族之人,自己家里并沒有多少積蓄。

咸平二年,曹彬去世,宋真宗追贈其為中書令,追封濟陽郡王,贈謚號為武惠,配饗太祖廟庭。宋真宗親自致祭,每次與大臣們說到曹彬時,必定痛哭流涕。

《宋史》評價曹彬:“曹彬以器識受知太祖,遂膺柄用。平居,于百蟲之蟄猶不忍傷,出使吳越,籍上私饋,悉用施予,而不留一錢;則其總戎專征,而秋毫無犯,不妄戮一人者,益可信矣。”

第二代:曹璨、曹瑋、曹琮

曹彬共有7子,其中曹璨、曹瑋、曹琮均為武將。王辟之在《澠水燕談錄》中評價:“諸子皆賢令,瑋、琮、璨繼領旄鉞”。

曹璨,曹彬長子,也就是曹皇后的大伯父,曹璨經常跟隨曹彬出征,曹彬認為曹璨最像自己,特別鐘愛他,遇事也多征求自己長子的意見。

曹璨為人孝謹,雖生于貴胄之家,但是從小自強、勤奮,擅長騎射,熟知兵法,喜歡讀《左氏春秋》,善撫士卒,待人和厚,頗有其父之風。

曹璨多次領兵抵御契丹入侵、出兵邀擊李繼遷部,立下戰功,歷官供奉官、東京舊城都巡檢使,彰國、保靜、武寧、忠武等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天禧三年去世,贈中書令,謚號武懿。

曹瑋,曹彬四子,也就是曹皇后的四伯父,沉勇有謀,喜歡讀書,通曉《春秋三傳》,尤其是《左氏春秋》。

曹彬病重之時,宋真宗親自探望,問以后事,曹彬言其子曹璨、曹瑋皆可為將。真宗又問二人誰優誰劣,曹彬說"璨不如瑋。"

曹瑋

與曹彬、曹璨待人和厚不同,曹瑋治軍嚴明有部署,賞罰立決,對犯令之人絕不寬待。曹瑋招降外族,破李繼遷,破章埋族,剿滅撥臧,大破吐蕃,屢立戰功。在三都谷之戰中,曹瑋率軍打敗吐蕃軍隊,追擊二十里而還,共斬首千余級,繳獲馬牛、雜畜、器仗三萬三千,宋軍只有兩百余人傷亡,此戰之后,曹瑋威震四海。曹瑋鎮守西北近四十年,為加強北宋西北邊防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南宋理宗時,欽定昭勛閣二十四功臣,其中多為著名文臣,武將只有5人,分別是曹彬、潘美、曹瑋、李繼隆及韓世忠,曹瑋能與父親曹彬位列二十四功臣,足見其功勛。

天圣八年,曹瑋去世,宋仁宗為此輟朝二日,追贈曹瑋為侍中,謚號“武穆”。后配享仁宗廟庭。

曹琮,曹彬第七子,也就是曹皇后的七叔,曹琮年幼時跟曹彬入皇宮,宋太宗把曹琮抱到自己膝上,說:“曹氏有功我家,此亦佳兒也。”曹琮的妻子是秦王趙德芳(趙匡胤之子)的女兒興平郡主。

曹琮為人小心謹畏,御軍整嚴,歷任環慶路馬步軍總管、知邠州,遷秦州防御使、秦鳳路副都總管兼知秦州,同州觀察使,陜西副都總管、經略安撫招討副使。后曹琮因病去世,仁宗與曹皇后親臨祭奠,贈曹琮安化軍節度使兼侍中,謚號忠恪。

第三代:曹佾、曹皇后

宋仁宗皇后曹氏,是北宋樞密使、周武惠王曹彬的孫女,明道二年入宮,景祐元年被冊封為皇后。曹皇后生性慈善、節儉,重視農事,經常在皇宮種植稻谷,親自養蠶,擅長飛白書。

既是出生于武將世家,曹皇后當然也是巾幗不讓須眉。慶歷八年,宮中衛士作亂,趁著黑夜,直奔宋仁宗寢宮。當時是曹皇后侍奉在側,她得知消息,阻止了想要出門查看的仁宗,然后關閉殿門,命人喚都知王守忠率兵入宮平叛。曹皇后料到賊人必然放火,提前派人準備水。還親自將派出去的宦官宮女的頭發剪下,對他們說:明日論功行賞,以此為據。派出去的人因此都爭相盡力,亂軍很快就被平息了。

曹皇后

曹皇后是北宋乃至宋代難得能稱上賢德的皇后,為人謹慎寬容、賢德昭彰,歷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元豐二年病逝,謚號“慈圣光獻皇后”。

曹皇后的兄弟輩中,最有名的是曹玘之子曹佾,也就是曹皇后的親弟弟。提起曹佾這個名字,可能大家都不熟悉,但提起他的另一個稱號,相信所有人都熟知,那就是曹國舅,沒錯,就是八仙中的曹國舅。

歷史上的曹佾通曉音律,性格平易近人,長得一表人才,善長圍棋和射箭,喜歡作詩。,剛開始擔任右班殿直,累遷殿前都虞候。出知澶、青、許三州,后知鄆州。保靜、保平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景靈宮使,加兼侍中,封濟陽郡王。

曹佾作為外戚貴寵數朝,宋神宗每次都要專門向他問以政事,但曹佾知進退,退朝之后絕口不提及公事,宋神宗對大臣說:“曹王雖用近親貴,而端拱寡過,善自保,真純臣也!”曹佾去世后,贈太師,追封沂王。

另有曹璨之子曹儀,官至耀州觀察使。曹琮之子曹牷,至皇城使、嘉州防御使。

第四代:曹評、曹誘

曹評,曹佾的長子,也就是曹皇后的親侄子。歷任知審官西院、溫州防御使,宋徽宗即位后,又升為相州觀察使,后歷任龍神衛捧日天武都指揮使、殿前都虞候、馬步軍副都指揮使、寧遠軍留后、平海軍節度使、佑神觀使。曾四次出使契丹。

曹評喜愛文史,擅長楷書且書法造詣很高,曾書寫屏風奉以皇帝,受到神宗賞賜。曹評還非常善于射箭,而且左右手箭法都很出眾,能夠一箭滅燭。曾經陪契丹使者一起騎馬射箭,箭法之準令契丹人都感到驚悚。去世后贈開府儀同三司。

曹誘,曹佾之子,曹皇后的親侄子,性情謹慎,熟讀典故書籍。以父蔭官至左藏庫副使,后歷任閣門通事舍人、文州刺史。

出使契丹時,到了宮門口,契丹官員就下馬邀請曹誘一同走路進宮,曹誘說你們契丹使者來宋,都是騎馬一直到朝堂門,現在兩國交好許久,我不想無妄生事,于是也騎馬進入宮門,一直到朝堂門。

后又歷任慶州團練、恩州防御、晉州觀察使,保慶軍留后、安德軍節度使、醴泉觀使。曹誘當時與其兄曹評同立白虎節堂于家中,榮耀一時。去世后,贈開府儀同三司,謚曰忠定。

曹氏家族從曹彬開始,歷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等數朝而不衰,顯赫一時,家族數代均為北宋將領,堪稱北宋時期最顯赫的武將世家。

天波楊府導游詞

  出國留學為您我整理天波楊府導游詞,歡迎閱讀。更多導游詞請關注導游詞欄目。

  天波楊府導游詞(一)

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我們現在參觀的是北宋楊業府邸天波楊府。天波楊府坐落在風景秀麗的楊家西湖北岸,南大門外的湖泊叫楊家西湖,又名楊六郎宅水泊。

   下面,我先把天波楊府的概況給大家介紹一下:明代《汴京遺跡志》記載:?楊六郎宅水泊,在里城內西北。?里城就是現在的開封城。為什么叫這個名字呢?清代《宋東京考》進一步指出:?本楊六郎宅外湖泊,故名。?北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979年),楊業歸宋,舉家遷居都城東京(開封),其府邸就在這里。因位于里城西北的水門?天波門?內,故名?天波府?。楊業歸宋7年后壯烈犧牲,天波府成為楊六郎宅。明清水患之后,清代時遺址上仍修建有紀念性建筑?楊氏廟?,直到1927年馮玉祥二次主豫時廢除。但人民喜愛和懷念楊家將,正如明代唱本所言:?文官只說包丞相,武官好個姓楊人。?小說、戲曲中的楊家將演義故事,更是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今日的天波楊府,是為了弘揚楊家將的愛國主義精神,依據史籍記載,于1994年在楊氏故宅附近建成的紀念性建筑。來源:考試大

   好了,大家請隨我進入府內參觀。天波楊府占地90畝,是一座仿宋古典園林建筑。坐北面南,由東、中、西三個院落所組成。東院演兵場,是楊家將操兵練武的場所。中院楊家府衙,是天波楊府的主體部分。我們大家現在進入的這個院子就是西院楊家花園,這是一座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花園,北區有一座硬山式樓房,有回廊連接,天波碧潭之水從楊家西湖引入,從花園南部迂回穿過水榭和東、西長廊,經過假山最后繞到花園北部。在拱橋旁的合歡樹下立有?天波碧潭?字樣的立石。往前走,可看到假山、水池、曲橋、小亭、水榭和密密的竹林,小巧玲瓏,曲徑通幽。

   穿過西院我們就來到了?碧波染翠?景區,在這里我們大家看到的反映楊家將愛國主義精神的三座雕塑分別是:?世代忠烈楊家將?、 ?忠烈千秋?、?浩氣長存?。大型浮雕照壁《世代忠烈楊家將》,高4米,寬15米,為鋼筋水泥材質,整個浮雕,場景宏大、氣勢恢宏。雕塑《忠烈千秋》設置在白虎橋南端,是一組楊家男將手持楊家槍、忠心報國、一心殺敵的群體形象;在演兵場大門入口處塑有《浩氣長存》金刀楊令公塑像。雕像為鋼筋、鋼網骨架、水泥圓雕材質,像高2.4米、寬3.2米。景區中心有一座造型優美,曲線圓潤,富有動態感的漢白玉制三拱橋,名曰?白虎橋?。橋的東面有長達60米的仿古花架亭。

  我們現在到天波楊府中院,去參觀反映楊家將故事的大型民間泥塑。

   中院大門高懸楊成武將軍題寫的?天波楊府?金匾,門前有下馬石,宋太宗曾下旨,凡經楊府門前通過的官員,?文官落轎,武官下馬?,以示對楊家的敬仰。進大門有照壁,浮雕著梅、蘭、竹、菊、荷的圖案。兩側是鐘鼓樓,鐘樓和鼓樓是中國古代沿襲下來的定制建筑,節慶大典中鳴鐘擊鼓成為古代之慣例。然而天波楊府的鐘和鼓,在戰亂年代卻有著特殊的用途,鐘叫?聚將鐘?,鼓為?催戰鼓?,分別為聚集將士,鼓舞士氣之用。開封民間相傳,楊家聚將鐘有兩處:一處在龍亭之東,曾被日軍炸斷盜走,后來有關專家依據照片分析,似為周王府獨柱亭之柱。另一處在楊家湖北部,曾露出水面,年長目睹者稱極似鐘紐。因位置在楊府范圍附近,較為可信,可惜此物在解放初期已失去蹤影。

   往前為過廳,是宋式歇山丁字脊建筑,廳前是威風凜凜的守門武將焦贊、孟良的塑像,像高2.7米。后部是20余種仿宋兵器展覽,其中比較特別的是宋代火藥兵器展覽,還有楊排風用的煙火棍等。楊家槍舉世聞名,殿內有三十六式楊家槍的槍譜,大家可以一試身手。

   穿過過廳是主體建筑?天波樓?,該樓為帶夾層的重檐歇山式建筑,高24米,建筑面積1000平方米。上做宋式斗拱雀替,下為條石臺基,室內做藻井天花,室外做五彩遍裝油漆彩繪,非常雄偉壯觀。此樓即太宗賜予楊業的?清風無佞天波滴水樓?。二樓正中檐下天地云斗匾上刻有?天波樓?3字,由全球董楊宗親總會理事長楊清欽先生親筆書寫。天波樓一樓大廳為議事廳,有一大型群雕演義故事?楊業發兵幽州救主?,當時楊七郎因打擂闖禍,太宗聽信讒言,竟不念楊家為保大宋江山,南征北戰立下的戰功,將楊業貶謫雄州之后,遼國乘機出兵,設計困宋太宗于幽州城,這是楊業手捧詔書,喚出八個兒子商量營救之策的情景。六郎、七郎站出請命,楊業派七郎為先鋒先行一步,楊業帶領眾人押運糧草星夜向幽州進發。這就是大家熟悉的?七郎八虎闖幽州?。天波樓二樓大廳名報國廳,內有群雕演義故事?佘太君楊門選將?,當時楊家熱血男兒戰死沙場,邊關告急,朝中無將出征,為報國家,佘太君命老家人楊洪擊鼓撞鐘,楊門女將聚集廳內,佘太君親自選將,被選中的是七娘杜金娥,八姐、九妹隨軍出征。顯示了楊門女將滿門巾幗不讓須眉的豪情。

   東配殿展出的是五組楊家男將的英姿,居中是金刀楊令公楊業。楊業原名楊崇貴,少時隨父楊信出征,后北漢帝劉崇賜姓,故改名劉繼業,歸宋后恢復本姓。楊業之死,是史有明載的大事,我們重點講述一下。北宋太宗雍熙三年(986年),潘美、楊業分別被任命為伐遼西路軍的主帥和副帥,他們與監軍王侁、劉文裕率部接連攻下4州,但東路軍的失利,造成全線潰退。宋太宗下令將幾州百姓遷往內地。在如何保護百姓安全撤退問題上,楊業與王侁發生爭執。楊業認為遼軍勢氣正盛,只要適當出擊牽制西進,即可保邊民撤離。王侁卻要正面大張旗鼓地進攻,指責楊業說:?將軍平素號稱?楊無敵?,大敵當前卻阻撓我等作戰,莫非另有心思和打算不成猜忌之心,溢于言表。作為北漢降將的楊業,只好抱著?先死于敵?的決心,去執行宋軍主帥們最后做出的錯誤作戰計劃。他唯一的要求是要潘美等領兵在陳家谷的谷口左右兩翼埋伏、接應。約定之后,楊業出兵。潘美、王侁、劉文裕各自率部下在陳家谷布陣。在等待了4個時辰之后,王侁(shen) 就以為楊業已勝去搶頭功,竟擅自帶兵離谷,潘美攔不住,與劉文裕跟著撤退。戰事正如楊業所料。楊業率部奮力作戰,從中午打到傍晚,筋疲力盡,終于打到了陳家谷,卻不見宋軍一兵一卒,悲憤之極,與遼軍決戰,終因寡不敵眾,楊業之子延玉及士卒皆戰死,楊業身上幾十處負傷,最后因戰馬重傷被俘。獨以孤軍,陷于沙漠,勁果猋(biao)歷,有死不回,求之古人,何以如此!?雖然監軍一職在軍中起很大作用,但主帥潘美支持錯誤,指揮不力,是違約撤兵的主要責任者。宋太宗對當事人都作了處分:大將軍潘美降官3級,監軍王侁除名發配金州,監軍劉文裕除名發配登州。南部有演義故事大郎替主龍棚赴宴,這是大郎用袖箭直穿天慶王咽喉。有楊業在黃土坡與遼軍大將韓昌大戰三天三夜后被俘,三日不食而死,表現出高尚的民族氣節。楊業在受到宋方敬仰的同時,也得到遼方的稱贊。楊業死后,遼國即在長城北古口建立了一座楊無敵廟。宋太宗對楊業贈官太尉,大同軍節度使,特加撫恤,詔書中這樣寫道:?故云州觀察使楊業,誠堅金石,氣激風云。?。北部有演義故事五郎斧砍蕭天佐。五郎出家為僧仍不忘報效國家,這是在大破天門陣。還有七郎闖幽州,這是突破三關來到幽州城門樓下在喊城的情況。接下來請到后殿參觀游覽。

   我們現在來到北殿孝嚴祠,是楊家家廟,為宋太宗御賜的祭祀處。孝嚴祠原名孝嚴寺,《汴京遺跡志》記載:?寺在城之西北隅,舊金水門內,即宋太尉楊業之家廟也。雍熙丙辰五月,業死節朔方,其子請改家廟為寺,以薦其父。太宗嘉其孝,乃俞其請,賜額曰孝嚴。?明清兩代曾多次重修孝嚴寺,1927年為馮玉祥所廢。今日孝嚴祠殿內設置神龕,有楊業、楊延昭、楊文廣楊家將三代英雄等塑像和宋、元、明歷代皇帝為楊家將授贈的神位。現在全球董楊宗親總會的楊氏后裔每年都要組團到天波楊府尋根訪祖,觀光游覽。所以說,天波楊府威震四方,也有利與港澳臺地區的文化交流。

   現在請大家到最后一個大殿西配殿,里面展示的是五組楊門女將的演義故事。首先看到的是?燒火丫頭楊排風?,排風自幼失去父母,流浪街頭,后被楊洪撿到府內,并跟大家一起練兵習武。所以當排風十八歲時,武功高強,邊關告急時,排風一馬當先,這是她帶兵到戰場與遼國兵將交戰時的情景。第二組故事是?七娘迎戰馬吐溫?,佘太君選將,七娘隨軍出征,行至瓦橋關下同遼軍馬吐溫相遇,馬吐溫見來的是位女將,頓時垂涎三尺,七娘故意丟個破綻,步步后退,馬緊追不舍,七娘在馬將要追上時,猛然回頭,照準馬吐溫的臉面揮手一團粉霧,馬吐溫雙眼被迷疼的?哇哇?怪叫,七娘手起刀落砍下他的首級。第三組?百歲佘太君?楊業之妻佘氏,乃將門之女,祖父折從阮,父親折德依(yi)都是抵御外侵的英雄。佘氏受家庭影響,練就了一身好武功,后跟隨楊業,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為國家安危,相傳曾百歲掛帥。這邊兩組故事說的是穆桂英大破天門陣,八姐九妹前去破天門陣的黑風陣,首先按穆桂英畫好的天門陣陣圖巧妙地避過陣中的暗道機關,順利進入陣內,與陣主耶律方交戰,排風趁此機會攻上指揮臺,耶律方見大勢已去,無心戀戰,便落荒而逃。穆桂英作為破陣的主帥,勇破中陣玉皇陣,陣主蕭天佑二柄錘迅猛如風,兩人直戰二十幾個回合,蕭天佑求勝心切,舉起雙錘狠狠向穆桂英砸來,不想穆桂英人急馬快躲過,蕭天佑收錘不及,甩落下馬,桂英回手一刀,砍下了蕭天佑的首級。泥塑故事講解到此結束。

   東院為演兵場,內設點將臺、跑馬場及宋代兵器展示,還有射箭等項目,等一會兒大家可根據興趣愛好自由參觀,拍照留念。

   朋友們,楊家將的愛國主義精神是全世界各族人民的共同財富,希望天波楊府的美麗風光和楊家的浩然正氣能帶給您愉悅和啟迪,請記住把天波楊府的祝福帶給您的親朋好友,我們歡迎更多的朋友到天波楊府來!

  講解到此結束,給大家30分鐘自由參觀的時間,半個小時后,我們在車上集合。

   天波楊府導游詞(二)

各位游客:

  你們好,歡迎你們來到天波楊府,我是你們的導游**。

   天波楊府建筑布局由東、西、中三個院落組成,其建筑規格按當時正一品武官級別修建,與楊業受封太尉和大同節度使的官職相一致。

   楊業(俗稱令公)的祖先是麟州(今陜西神木縣北)人,到楊業時遷往太原,其父楊信是五代時抗遼的著名將領,曾鎮守過河曲(今山西河曲)和麟州。楊業原名重貴,是五代末年割據太原一帶的北漢政權的將領。由于他勇敢善戰,人稱?楊無敵?。北漢統治者劉繼元替他改名劉繼業。在北漢時期,楊業做過建雄節度使,鎮守今山西代縣。由于契丹的侵擾,經常發生武裝沖突,北宋政權建立后,楊業一度勸說劉繼元歸附宋朝,共同抵抗契丹,劉繼元沒有答應。公元979年,宋太宗趙光義圍攻太原,北漢割據政權垮臺,楊業恢復原姓,成為北宋王朝的一名將軍。這時,他已五十多歲。宋太宗知道他熟悉北方邊疆情況,委派他為代州(今山西代縣)剌史。

   楊業的妻子折氏,是一個很有軍事才能的人。她出身于云州(今山西大同)大族。她的祖父、父親和兩個兄弟都是邊關將領,在后周和北宋先后鎮守過府州(今陜西神木東北),多次與契丹交戰,保護北方的邊防門戶。出身于武裝世家的折氏,善騎射,能征戰,曾幫助丈夫楊業鎮邊建功。今山西保德折富村還有折太君墓。在傳統戲曲中,都作?佘太君?,是由于?折?、?佘?讀音相近的關系。

   七朝古都開封,自北宋以來素有?文包武楊?之美稱,楊家將的英雄故事,在北宋中也已在民間廣泛流傳。著名文學家歐陽修曾稱贊楊業、楊延昭?父子皆名將,其智勇號稱無敵,至今天下之士至于里八野豎,皆能道之。?楊家將的故事千百年流傳下來,家喻戶嘵,說明中國人民自古以來就具有光榮的愛國斗爭傳統。人民總是懷念、尊敬歷史上抗敵愛國的英雄人物。當年?包青天?的清政廉潔為后人樹立了吏治的典范,因而受到歷史百姓的崇敬,北宋以楊業為代表的楊家將滿門忠烈捍衛祖國不顧個人安危舍生忘死的獻身精神是我們宣揚愛國主義的榜樣。

   楊家將經過千百年的流傳,在中國歷史上久負盛名,他們的英雄業績將伴隨著中華民族的歷史發展永存史冊,光照后人。

  好,游客朋友們,天波楊府就為大家講解到這兒,謝謝各位的支持!

都立下汗馬功勞的楊家將和折家將,誰才是北宋第一武將世家?

我認為楊家將是北宋第一武將世家,因為楊家將不管從作戰地區看還是從個人戰功知名度上都有很大的貢獻,而折家將的作戰地區不在中心地帶,應該難度上更容易些,但是他們的個人戰功榮譽卻是一般般。


楊家將是對兇猛的遼國作戰,遼是宋朝最主要的敵人,在河北、河東。而兩河又是直接關系首都開封百姓的安危,因而朝廷對楊家更為器重,除了世代忠烈為國守邊之外,還有一門勇敢的女將,在國家存亡的生死關頭挺身而出,真的很令人無比的敬佩和尊重。


所以楊家將是忠義的代表、戰神的化身,宋代第一武將家族印象根深蒂固。戰死的楊延玉,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以及大名鼎鼎的楊延昭。后來楊業在作戰中也被潘美的用兵失誤連累而死。在戰功上楊業、延昭是最高,他們被宋真宗皇帝及名臣包拯相、著名詩人歐陽修稱之為名將、驍將。歐陽修為了記錄楊家的光輝歷史,寫下了供備庫副使楊君墓志銘。



再說到折家將是對夏作戰為主,主要在府州一帶。折家還曾經出過一個叛將,就是第七代的折可求。在對戰金兵中,他輕敵被金兵從太原打回老家府州,金兵拿他的父親、兒子和族人要他投降,折可求無奈之下就放下了武器投降金國,最終被金人給毒死。從這場失敗的戰役上宋朝不會原諒折家將,是他們的一個致命污點,也敗壞整個家族的名聲。所以折家將的名氣戰功上自然比不上楊家將,楊家將是靠對國家人民神圣的使命感責任感堅持拿命換來的。

滿門忠烈的楊家將在靖康之變時為啥不出來抵抗金兵?

楊家將是我國北宋時期的忠臣良將,楊家對北宋的盡忠,是世人都看到的。但是既然楊家父子和女將都這么盡忠能打,為什么北宋還會滅亡。楊家將為什么沒在關鍵時候出來拯救北宋呢?



 其實楊家對北宋的盡職一直在持續,是無可厚非的。楊繼業率領兒子們,血戰金沙灘。這一戰讓楊繼業碰壁自盡,七個兒子,最后只有六郎逃出生天,繼續為北宋建功立業,其余六子,老四和老五失蹤,剩下的全部被殺,是滿門忠烈。而北宋的滅忙,與楊家將的鼎盛時期,有不少的時間間隔。



 楊繼業死的時候是公元986年,而北宋滅忘是1127年,中間相隔100多年,楊家的后代在楊延昭之后再沒有強大起來,是很大的原因。楊家七子之時,這幾個兒子都能文能武,武功非凡,每次上戰場都是勇猛殺敵,器宇不凡。但是到了后期,整個北宋都是重文輕武,楊家在遭遇了重創后,人口銳減。再加之后來的國家重文輕武,很多子嗣都沒有在武將方面發展,即便發展,也很難再像當年楊繼業一樣,坐到觀察使和節度使的位子。



 楊家最有名的幾個人分別是楊繼業,和兒子楊延昭,及孫楊文廣。楊文廣去世的時候是1074年,當時他的官位是步軍都虞侯。在他之后,楊家在朝廷中做武官的人,幾乎都沒什么名氣,有傳聞說楊志也是楊家將的后人,他在朝廷中供職的時候,也僅僅是個殿帥府制使,官位并不高。



 因此,楊家后人沒有再出現做高官的武將是一個原因,并不是說楊家后人不救國,只是官微言輕,人們看不到罷了。另外,北宋后期重文輕武,是一個大的社會原因。



 楊繼業在歸順北宋皇帝之前,是跟隨北漢君王的,之前姓名也隨北漢皇帝劉崇改更為劉繼業,直到歸順北宋后才改回自己的姓氏。建朝初期,國家邊疆動蕩不安,因此武將對于國家非常重要。而當江山穩定后,國家肯定是要以發展經濟為主,因此在中后期,北宋的文官比武官更加吃香,武官們都沒什么發展機會。這也導致,后期有的楊家后人,為了仕途,棄武從文。

 國家穩定后,北宋君主便不允許武將手握重兵,這就是為了防備有武將的權力過大。在皇帝有意消除武將的兵權后,更加重視文官的人才。北宋時期有很多有名的文官比如王安石、范仲淹、歐陽修、寇準,但是武將自從楊家將后再沒有什么有名的將領出現。



 靖康之變,是這個朝代滅亡的關鍵。欽宗二帝都過于輕敵,人家金兵都打到都城了,皇帝還一點防范意識沒有。由于長期的重文輕武,北宋的140萬士兵戰斗力都弱成渣了,武將又長期受不懂戰斗的文官制約,導致北宋后期雖然有兵士,但是無戰斗力。最終鼎盛時期的北宋居然被7萬金兵打敗,連皇帝帶妃子,全被人俘虜了。



 這么說來,北宋的滅亡,完全是幾任皇帝對武將的不重視加上過于自信導致的。沒有遠見的北宋皇帝們,生生把一手好牌打的稀爛。末期的北宋,別說是楊家將重生,就是再加上兩倍的楊家將,也無法挽回敗局。就算武將再強盛,也架不住士兵沒有戰斗力,皇帝看不清戰局,就是累死將軍也阻止不了金兵的入侵,畢竟一個好漢還要三個幫呢。因此北宋的滅亡,根本找不到楊家的頭上,完全是領導者的失策。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33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