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歷史長河中,李白可以說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嗎?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每當我們說起李白的時候,人們想到最多的或許就是他是一個詩人,一首《靜夜思》陪伴了我們每個人的童年時光。李白身為詩人無疑是最成功的一個,詩歌盛行的唐朝,留下了太多的佳話。李白不僅是一個詩人,更是一個俠客,一個身懷高超武藝的俠客,那首“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彰顯了一個俠客的瀟灑形象。
李白被我們后人記住了,人們都知道他在官場上走的并不順利,太過狂傲的他最終只能懷恨離開長安城。李白對于大唐來說也許沒有做出什么巨大貢獻,但是他有一次偶然的行為,間接拯救了大唐的命運,讓大唐度過了一次巨大的危機,這件事他功不可沒。
李白年輕的時候,詩書才名已經京城皆知,放到現在來說就是一個大明星,有著很大的影響力。李白當時奉旨在全國各地游行,路過山西并州的時候,做出了一件意義非凡的事情。當時有一隊官兵押解一個犯人,雖然犯人被囚禁在籠中,但目光炯炯器宇不凡。李白見狀利用身份前去和犯人攀談幾句,從此改變了一個人和一個王朝的命運。
李白幾句攀談之后,深知這是一位大將之材,不該因為一件小事情被囚禁于此,于是聯合當時名將哥舒翰向皇上上奏。于是,唐朝一位大將被李白救了出來,后來成為平定“安史之亂”的著名將軍郭子儀。李白救下了郭子儀之后,向哥舒翰傾力舉薦郭子儀,最終成就了一代名將。
郭子儀在平定安史之亂的過程中,展現了極其卓越的軍事才能,李白的救命之恩,間接拯救了大唐的天下。唐朝能夠度過安史之亂并且延續一百多年,可以說李白的功勞是不可以忽略的,若是當時沒能救下郭子儀,那么唐朝可能在安史之亂里就已經崩潰。
李白游玩時救下一人,拯救了唐朝一次大危機,后世很少有人知道。我們對李白的印象不僅是停留于詩人上面,他的識別人才的能力也不可忽視,試想一下,如若李白能夠在朝堂之上走下去,憑借著滿腹經綸和高超的武藝,或許又將會創造另一個傳奇。對此,你有什么看法呢?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其詩風雄奇豪放,想象豐富,語言流轉自然,音律和諧多變。他善于從民歌、神話中汲取營養私素材,構成其特有的瑰麗絢爛的色彩,是屈原以來積極浪漫主義詩歌的新高峰。與杜甫并稱“李杜”。
【李白簡介】
李白 (701—762),性別男, 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省天水縣),隋朝末年,遷徙到中亞碎葉城(今蘇聯托可馬克),李白即誕生于此。五歲時,其家遷入綿州彰明縣(今四川江油縣)。二十歲時只身出川,開始了廣泛漫游,南到洞庭湘江,東至吳、越,寓居在安陸(今湖北省安陸縣)。他到處游歷,希望結交朋友,干謁社會名流,從而得到引薦,一舉登上高位,去實現政治理想和抱負。可是,十年漫游,卻一事無成。他又繼續北上太原、長安,東到齊、魯各地,并寓居山東任城(今山東濟寧)。這時他已結交了不少名流,創作了大量優秀詩篇,詩名滿天下。天寶初年,由道士吳人筠推薦,唐玄宗朝他進京,命他供奉翰林。不久,因權貴的讒悔,于天寶三、四年間(公元 744或745年),被排擠出京。此后,他在江、淮一帶盤桓,思想極度煩悶。于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冬,安祿山叛亂,他這時正隱居廬山,適逢永王李遴的大軍東下, 邀李白下山入幕府。后來李遴反叛肅宗,被消滅,李白受牽連,被判處流放夜郎(今貴州省境內),中途遇赦放還,往來于潯陽(今江西九江)、宣城(今安徽宣城)等地。代宗寶應元年(公元762年),病死于安徽當涂縣。李白生活在唐代極盛時期,具有“濟蒼生” 、“安黎元”的進步理想,畢生為實現這一理想而奮斗。它的大量詩篇,既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繁榮氣象,也揭露和批判了統治集團的荒淫和腐敗,表現出蔑視權貴,反抗傳統束縛,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積極精神。在藝術上,他的詩想象新奇,感情強烈,意境奇偉瑰麗,語言清新明快,形成豪放、超邁的藝術風格,達到了我國古代積極浪漫主義詩歌藝術的高峰。存詩900余首,有《李太白集》
《新唐書》卷202·李白傳
李白,字太白,興圣皇帝九世孫。其先隋末以罪徙西域,神龍初,遁還,客巴西。白之生,母夢長庚星,因以命之。十歲通詩書,既長,隱岷山。州舉有道,不應。蘇颋為益州長史,見白異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學,可比相如。”然喜縱橫術,擊劍,為任俠,輕財重施。更客任城,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居徂徠山,日沈飲,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南入會稽,與吳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長安。往見賀知章,知章見其文,嘆曰:“子,謫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見金鑾殿,論當世事,奏頌一篇。帝賜食,親為調羹,有詔供奉翰林。白猶與飲徒醉于市。帝坐沈香亭子,意有所感,欲得白為樂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靧面,稍解,援筆成文,婉麗精切無留思。帝愛其才,數宴見。白嘗侍帝,醉,使高力士脫靴。力士素貴,恥之,擿其詩以激楊貴妃,帝欲官白,妃輒沮止。白自知不為親近所容,益驁放不自修,與知章、李適之、汝陽王璡、崔宗之、蘇晉、張旭、焦遂為“酒八仙人”。懇求還山,帝賜金放還。白浮游四方,嘗乘舟與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宮錦袍坐舟中,旁若無人。
安祿山反,轉側宿松、匡廬間,永王璘辟為府僚佐。璘起兵,逃還彭澤,璘敗,當誅。初,白游并州,見郭子儀,奇之。子儀嘗犯法,白為救免。至是子儀請解官以贖,有詔長流夜郎。會赦,還尋陽,坐事下獄。時宋若思將吳兵三千赴河南,道尋陽,釋囚辟為參謀,未幾辭職。李陽冰為當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遺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
《舊唐書》列傳第一百四十·文苑下·李白傳
李白,字太白,山東人。少有逸才,志氣宏放,飄然有超世之心。父為任城尉,因家焉。少與魯中諸生孔巢父、韓沔、裴政、張叔明、陶沔等隱于徂徠山,酣歌縱酒,時號“竹溪六逸”。
天寶初,客游會稽,與道士吳筠隱于剡中。既而玄宗詔筠赴京師,筠薦之于朝,遣使召之,與筠俱待詔翰林。白既嗜酒,日與飲徒醉于酒肆。玄宗度曲,欲造樂府新詞,亟召白,白已臥于酒肆矣。召入,以水灑面,即令秉筆,頃之成十余章,帝頗嘉之。嘗沉醉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脫靴,由是斥去。乃浪跡江湖,終日沉飲。時侍御史崔宗之謫官金陵,與白詩酒唱和。嘗月夜乘舟,自采石達金陵,白衣宮錦袍,于舟中顧瞻笑傲,傍若無人。
初,賀知章見白,賞之曰:“此天上謫仙人也。”祿山之亂,玄宗幸蜀,在途以永王璘為江淮兵馬都督、揚州節度大使,白在宣州謁見,遂辟為從事。永王謀亂,兵敗,白坐長流夜郎。后遇赦得還,竟以飲酒過度,醉死于宣城。有文集二十卷,行于時。
關于李白出生地,眾說紛紜,今大致有兩種說法。其一,李白出生于中亞西域的碎葉城(在今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以東的托克馬克市附近),李白約五歲時,其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其二,李白出生綿州昌隆縣(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這兩種說法,至少有一種是錯誤的。但是,兩種說法都有資料和歷史考證,讓人相信哪種,真是左右為難。)
【詳細生平】
一、好任俠,喜縱橫
李白于武則天長安元年(公元701年)出生于西域的碎葉,五歲時隨家人定居于昌隆(今四川江油縣)的青蓮鄉。
李白少時,好任俠,且喜縱橫。昌隆所在的綿州地區,自漢末以來,便是道教活躍的地方。
因此,李白從少年時起,常去戴天山尋找道觀的道士談論道經。
后來,他與一位號為東巖子的隱者隱居于眠山,潛心學習,多年不進城市。他們在自己居住的山林里,飼養了許多奇禽異鳥。這些美麗而馴良的鳥兒,由于飼養慣了,定時飛來求食,好像能聽懂人的語言似的,一聲呼喚,便從四處飛落階前,甚至可以在人的手里啄食谷粒,一點都不害怕。這件事被遠近傳作奇聞,最后竟使綿州刺史親自到山中觀看鳥兒們的就食情況。這位刺史見他們能指揮鳥類的行動,認定他們有道術,便想推薦二人去參加道科的考試。可是,二人都婉言拒絕了。
當時有名的縱橫家趙蕤也是李白的好友,此人于開元四年(公元716年)就著成了《長短經》十卷。那時李白才十六歲。趙蕤這部博考六經異同、分析天下形勢、講求興亡冶亂之道的縱橫家式的著作引起了李白極大的興趣。他以后一心要建功立業,喜談王霸之道,也正是受到這部書的影響。
李白的夫人是許氏,許氏死后續宗氏為妻。他有兩子一女,其中一子一女是許氏生的。子名:伯禽,小名“明月奴” ;女名:平陽 ;另一子名:頗黎
李白有三個老婆,一個是許宰相的孫女,姓許。第二個,不祥其姓。第三個宗宰相的孫女,姓宗。此外還有一個姓劉的。女兒李平陽,姓李。
第一個老婆,是公元727年在湖北安陸經過兩個朋友胡紫陽和馬正公的撮合,娶了前宰相許圍師的孫女,其實也談不上娶,就是當了個倒插門女婿。由于在婚后長達十年的時間里,李白都生活在他老丈人家里,寄人籬下的滋味本來就使他非常的不爽了,哪兒還有心思去琢磨其他的事情。這是李白的第一次婚姻,可能他還是抱著很負責的心態去對待的,并且從婚后得育一男一女兩子這個情況來看,雙方的性生活還是十分和諧的。
第一個情人,公元739年,也就是在距第一次結婚12年、距第一任老婆去世一年之后,李白泡到了一個姓劉的女人,為了使氣氛更為輕松一點,我們可以想想一下這個女人的姿色和身材。李白帶著這個女人曾經到安徽買了一套房子,也可能是公寓,也有可能是別墅。總之,他們沒有經過明媒正娶就這樣生活在一起了,應該算是非法同居罷。但是,這個女人卻沒有覺得李白買了房子就跟定他了,大約嫌他沒車,或者不是政府領導,也或者嫌他生活作風有問題,總之,不久兩人就拜拜了。通過李白在這段的生活狀態來看,整體比較頹靡,經常喝酒。估計兩人的性生活也不怎么和諧了。
第二個老婆,公元745年,李白在山東任城,與一當地婦人結婚。這時候的李白剛從首都長安出來,背著一大布袋金銀財寶和杜甫、高適一路嫖娼取道河南商丘,并再此逗留很久。與他二人分手之后,李白自己前往泰山考取道箓,路過任城,寂寞的他結識了這位婦人,兩人情投意合,當下便領了結婚證。李白的這個老婆為他生了一個兒子,并且李白在山東兗州置下了大批田產,在此后他云游在外的生活中,這些田產就交給了妻子。可見,李白對該妻子十分信任,可惜的是這個妻子在他們結婚五年后,不幸亡故。
第三個老婆,公元750年,李白在河南開封結識武則天時宰相宗楚客的孫女宗氏,要說起兩人的結識還頗有點浪漫的味道,說是李白酒醉梁園,詩興大起,便揮筆在墻上寫下了那首著名的《梁園吟》,寫完了可能還找個墻角撒過尿,然后提起長衫歪歪倒到的走了。走后不久,宗氏就和仆人來到了這,看見這首詩,久久不能釋懷。正好梁園的保潔員看見了,馬上就要擦掉,宗氏便要求不能擦。但是人家保潔員,不擦掉是會被扣工資的。無奈,宗氏實在是被這首才華橫溢的詩歌所折服了,便花千金買下了這面墻壁。于是也就留下了這段“千金買壁”的佳話,考,此時我已經開始嫉妒李白這小子了,嗎的,憑什么美女一個接一個的都被他占了去了。在很多史料的記載中,都描述這個宗氏是一才貌俱全的大家閨秀,唉,羨慕啊。并且宗氏美女也是忠實的道教信仰者。好了,現在的這個妻子應該和李白有著共同的革命信仰和一致的文學道德情操,應該算有記載的李白的第一次愛情,注意是愛情。但是,也是可能是信仰這個東西太重要了,有時候甚至會超過愛情,公元761年,宗氏到鄺山學道去了。于是,李白便又孤零零的一人了,此后便不復再娶,男人要是經歷過一次刻骨銘心的愛情之后,便視天下女人如無物了。但是由于二人感情深厚,宗氏在李白從磷冤案時多次施救。得一此女為妻,足矣。
二、仗劍遠游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出蜀,"仗劍去國,辭親遠游"。他乘舟沿江出峽,漸行漸遠,家鄉的山巒逐漸隱沒不可辨認了,只有從三峽流出的水仍跟隨著他,推送著他的行舟,把他要送到一個陌生而又遙遠的城市中去。
1.江陵幸遇司馬禎
李白沒有想到在江陵會有一次不平凡的會見,他居然見到了受三代皇帝崇敬的道士司馬禎。
天臺道士司馬幀不僅學得一整套的道家法術,而且寫得一手好篆,詩也飄逸如仙。玄宗對其非常尊敬,曾將他召至內殿,請教經法,還為他造了陽臺觀,并派胞妹玉真公主隨其學道。
李白能見到這個備受恩寵的道士,自然十分開心,還送上了自己的詩文供其審閱。李白器宇軒昂,資質不凡,司馬禎一見己十分欣賞,及至看了他的詩文,更是驚嘆不已,稱贊其“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因為他看到李白不僅儀表氣度非凡,而且才情文章也超人一等,又不汲汲于當世的榮祿仕宦,這是他幾十年來在朝在野都沒有遇見過的人才,所以他用道家最高的褒獎的話贊美他。這也就是說他有“仙根”,即有先天成仙的因素,和后來賀知章贊美他是“謫仙人”的意思差不多,都是把他看做非凡之人。這便是李白的風度和詩文的風格給予人的總的印象。
李白為司馬禎如此高的評價歡欣鼓舞。他決心去追求“神游八極之表”這樣一個永生的、不朽的世界。興奮之余,他寫成大賦《大鵬遇希有鳥賦》,以大鵬自喻,夸寫大鵬的龐大迅猛。這是李白最早名揚天下的文章。
從江陵起,他開始了他鵬程萬里的飛翔。
以下便是《大鵬遇希有鳥賦》:
大鵬遇希有鳥賦并序
余昔于江陵,見天臺司馬子微,謂余有仙風道骨,可與神游八極之表。因著大鵬遇希有鳥賦以自廣。此賦已傳于世,往往人間見之。悔其少作,未窮宏達之旨,中年棄之。及讀晉書,睹阮宣子大鵬贊,鄙心陋之。遂更記憶,多將舊本不同。今復存手集,豈敢傳諸作者?庶可示之子弟而已。
其辭曰:南華仙,發天機于漆園。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徵至怪于齊諧,談北溟之有魚。吾不知其幾千里,其名曰鯤。化成大鵬,質凝胚渾。脫鬐鬣于海島,張羽毛于天門。刷渤澥之春流,晞扶桑之朝暾。燀赫乎宇宙,憑陵乎昆侖。一鼓一舞,煙朦沙昏。五岳為之震蕩,百川為之崩奔。
爾乃蹶厚地,揭太清。亙層霄,突重溟。激三千以崛起,向九萬而迅征。背嶪太山之崔嵬,翼舉長云之縱橫。左回右旋,倏陰忽明。歷汗漫以夭矯,羾閶闔之崢嶸。簸鴻蒙,扇雷霆。斗轉而天動,山搖而海傾。怒無所搏,雄無所爭。固可想象其勢,髣髴其形。
若乃足縈虹霓,目耀日月。連軒沓拖,揮霍翕忽。噴氣則六合生云,灑毛則千里飛雪。邈彼北荒,將窮南圖。運逸翰以傍擊,鼓奔飆而長驅。燭龍銜光以照物,列缺施鞭而啟途。塊視三山,杯觀五湖。其動也神應,其行也道俱。任公見之而罷釣,有窮不敢以彎弧。莫不投竿失鏃,仰之長吁。
爾其雄姿壯觀,坱軋河漢。上摩蒼蒼,下覆漫漫。盤古開天而直視,羲和倚日以旁嘆。繽紛乎八荒之間,掩映乎四海之半。當胸臆之掩畫,若混茫之未判。忽騰覆以回轉,則霞廓而霧散。
2.洞庭葬友
李白自江陵南下,途經岳陽,再向南去,便到了此行的目的地之一。
可是正當泛舟洞庭時,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李白自蜀同來的旅伴吳指南暴病身亡。李白悲痛萬分,他伏在朋友的身邊,號陶大哭,"泣盡繼之以血"。由于他哭得過于傷痛,路人聽到都為之傷心落淚。旅途上遇到這樣的不幸,真是無可奈何,李白只好把吳指南暫時殯葬于洞庭湖邊,自己繼續東游,決心在東南之游以后再來搬運朋友的尸骨。
李白來到了廬山,在此寫下了膾炙人口的《望廬山瀑布》詩。
3.江南之行
李白到了六代故都金陵。此地江山雄性,虎踞龍盤,六朝宮閱歷歷在目。這既引起李白許多感慨,也引起了他對自己所處時代的自豪感。他認為往日之都,己呈一片衰頹之氣,沒有什么好觀賞的了,根本不及當今皇帝垂拱而治,天下呈現出的一片太平景象。
金陵的霸氣雖己消亡,但金陵的兒女卻飽含深情地接待李白。當李白告別金陵時,吳姬壓酒,金陵子弟殷勤相送,頻頻舉杯勸飲,惜別之情如東流的江水,流過了人們的心頭,使人難以忘卻。
李白告別金陵后,從江上前往揚州。
揚州是當時的一個國際都市。李白從沒有看到過如此熱鬧的城市,與同游諸人盤桓了一些時日。到了盛夏,李白與一些年輕的朋友“系馬垂楊下,銜杯大道邊。天邊看綠水,海上見青山”,好不愜意。到了秋天,他在淮南(治所在揚州)病倒了。臥病他鄉,思緒很多,既感嘆自己建功立業的希望渺茫,又深深地思念家鄉,惟一能給他帶來點安慰的,便是遠地友人的書信。
李白在淮南病好之后,又到了姑蘇。這里是當年吳王夫差與美女西施日夜酣歌醉舞的地方,李白懷古有感,寫了一首詠史詩《烏棲曲》。這首詩后來得到了賀知章的贊賞,稱其"可以泣鬼神矣"。由此看來,李白的樂府詩有時雖襲用舊題,卻多別出新意。
姑蘇的歷史遺跡固然引起了李白的懷古之情,美麗單純的吳姬、越女更讓李白贊美不己。在昔日西施浣紗的蔦蘿山下,李白以自己的生花妙筆為現今在浣紗石上的越女留下了一幅幅優美的速寫。
李白由越西歸,回到了荊門。
在荊門他一呆就是三個月。雖然思鄉心切,但功業沒有一點成就,他自覺難于回轉家園。最后,他決定再度漫游。
首先,他來到洞庭湖,把吳指南的尸骨移葬到江夏(今湖北武昌)。他在江夏結識了僧行融,又從他那里了解到孟浩然的為人,于是便去襄陽拜見孟浩然,由此寫下了著名的五律詩《贈孟浩然》
不久,李白到了安陸,在小壽山中的道觀住了下來。然而,隱居于此并非長久之計,他仍然想尋找機會,以求仕進。在隱居壽山時,李白以干謁游說的方式結交官吏,提高自己的聲譽。
李白的文才得到了武后時宰相許圉師的賞識,便將其招為女婿。李白與夫人許氏在離許家較近的白兆山的桃花巖下過了一段幸福美滿的婚姻生活。可是美好的夫妻生活并沒有令李白外出漫游以圖功業的心志有所衰微減退。他以安州妻家為根據地,又幾次出游,結識了一些官吏和貴公子,并于開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謁見荊州長史兼襄州刺史韓朝宗。
三、一進長安
封建帝王常在冬天狩獵。唐玄宗即位后,己有過多次狩獵,每次都帶外國使臣同去,耀武揚威,以此震懾鄰國。開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玄宗又有一次獰獵,正好李白也在西游,因上《大獵賦》,希望能博得玄宗的賞識。
他的《大獵賦》希圖以"大道匡君,示物周博",而"圣朝園池遐荒,殫窮六合",幅員遼闊,境況與前代大不相同,夸耀本朝遠勝漢朝,并在結尾處宣講道教的玄埋,以契合玄宗當時崇尚道教的心情。
李白西來的目的是獻賦,另外,也趁此游覽一下長安,領略這座"萬國朝拜"的帝京風光。他居住在終南山腳下,常登臨終南山遠眺。當他登上終南山的北峰時,眼前呈現出泱泱大國的風貌。他深感生存在這樣的國家是不平凡的,因此頗有自豪之感。可一想到這興旺發達的帝國內部己產生了腐朽的因素,他的軒昂情緒又受到打擊"。
李白進長安后結識了衛尉張卿,并通過他向玉真公主獻了詩,最后兩句說"何時人少室,王母應相逢",是祝她入道成仙。李白還在送衛尉張卿的詩中陳述自己景況很苦,希望引薦,愿為朝廷效勞。由此,他一步步地接近了統治階級的上層。
李白這次在長安還結識了賀知章。李白有次去紫極宮,不料竟在那里遇見了賀知章。他早就拜讀過賀老的詩,這次相遇,自然立刻上前拜見,并呈上袖中的詩本。賀知章頗為欣賞《蜀道難》和《烏棲曲》,興奮地解下衣帶上的金龜叫人出去換酒與李白共飲。李白瑰麗的詩歌和嘯灑出塵的豐采令賀知章驚異萬分,竟說:“你是不是太白金星下凡到了人間?”
一年快過去了,李白仍然作客長安,沒有機會出任,他的心情有些沮喪。好友誠意相邀,希望他同去青山之陽的別業幽居,但李白無意前往。這次去長安,抱著建功立業的理想,卻毫無著落,這使李白感到失望并有點憤懣。往王公大人門前干謁求告,也極不得意,只有發出"行路難,歸去來"的感嘆,離開了長安。
四、翰林供奉
天寶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賀知章的交口稱贊,玄宗看了李白的詩賦,對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進宮。李白進宮朝見那天,玄宗降輦步迎,“以七寶床賜食于前,親手調羹”。玄宗問到一些當世事務,李白憑半生飽學及長期對社會的觀察,胸有成竹,對答如流。玄宗大為贊賞,隨即令李白供奉翰林,職務是草擬文告,陪侍皇帝左右。玄宗每有宴請或郊游,必命李白侍從,利用他敏捷的詩才,賦詩紀實。雖非記功,也將其文字流傳后世,以盛況向后人夸示。李白受到玄宗如此的寵信,同僚不勝艷羨,但也有人因此而產生了嫉恨之心。
天寶初,每年冬天玄宗都帶著酋長、使臣去溫家獰獵,李白自然侍從同去,當場寫賦宣揚玄宗的盛德,歌頌圣朝威力,深得玄宗賞識。此時,玄宗寵愛楊玉環,每與她在宮中游樂時,玄宗都要李白寫些行樂詞,譜人新曲歌唱。李白懷著“長揖蒙垂國士恩,壯士剖心酬知己”的心情,竭盡才思采寫這些詩。
在長安時,李白除了供奉翰林、陪侍君王之外,也經常在長安市上行走。他發現國家在繁榮的景象中,正蘊藏著深重的危機。那便是最能夠接近皇帝的專橫的宦官和驕縱的外戚。他們如烏云一般籠罩著長安,籠罩著中國,給李白以強烈的壓抑感。
與此同時,李白放浪形骸的行為又被翰林學士張坦所誹謗,兩人之間產生了一些嫌隙。宦官和外戚的受寵,使李白"大濟蒼生"的熱情驟然冷了下來,自己雖在長安,但也沒有施展自己管、晏之術的機會。
朝政的腐敗,同僚的詆毀,使李白不勝感慨,他寫了一首《翰林讀書言懷呈集賢諸學士》表示有意歸山。誰料就在此時,倒被賜金放還,這似乎令李白感到非常意外。這次被賜金放還似乎是李白說了不合時宜的話。
這次的歸山,實在是體面一點的放逐。
五、再次遠游
1.漫游梁宋
天寶三年(公元744年)的夏天,李白到了東都洛陽。在這里,他遇到正在蹭蹬不遇的杜甫。中國文學史上最偉大的兩位詩人見面了。此時,李白已名揚全國,而杜甫風華正茂,卻困守洛城。李白比杜甫年長十一歲,但他并沒有以自己的才名在杜甫面前倨傲;而“性豪業嗜酒”、“結交皆老蒼”的杜甫,也沒有在李白面前一味低頭稱頌。兩人以平等的身份,建立了深厚的友情。在洛陽時,他們約好下次在梁宋(今開封商丘一帶)會面,訪道求仙。
這年秋天,兩人如約到了梁宋。兩人在此抒懷遣興,借古評今。他們還在這里遇到了詩人高適,高適此時也還沒有祿位。然而,三人各有大志,理想相同。三人暢游甚歡,評文論詩,縱談天下大勢,都為國家的隱患而擔憂。這時的李杜都值壯年,此次兩人在創作上的切磋對他們今后產生了積極影響。
這年的秋冬之際,李杜又一次分手,各自尋找道教的師承去造真簏(道教的秘文)、授道簏去了。李白到齊州(今山東濟南一帶)紫極宮清道士高天師如貴授道簏,從此他算是正式履行了道教儀式,成為道士。其后李白又赴德州安陵縣,遇見這一帶善寫符篆的蓋寮,為他造了真寰。此次的求仙訪道,李白得到了完滿的結果。
天寶四年(公元745年)秋天,李白與杜甫在東魯第三次會見。短短一年多的時間,他們兩次相約,三次會見,知交之情不斷加深。他們一道尋訪隱士高人,也偕同去齊州拜訪過當時馳名天下的文章家、書法家李邕。就在這年冬天,兩人分手,李白準備重訪江東。
2.東去吳越
李白離開東魯,便從任城乘船,沿運河到了揚州。由于急著去會稽會見元丹丘,也就沒有多滯留。
到了會稽,李白首先去憑吊過世的賀知章。不久,孔巢文也到了會稽,于是李白和元丹丘、孔巢文暢游禹穴、蘭亭等歷史遺跡,泛舟靜湖,往來剡溪等處,徜徉山水之中,即興描寫了這一帶的秀麗山川和美麗婦女。
在金陵,李白遇見了崔成甫。兩人都是政治上的失意者,情懷更加相投。每次游玩時,都盡情暢游,不計早晚。他們泛舟秦淮河,通宵達旦地唱歌,引得兩岸人家不勝驚異,拍手為他們助興。兩人由于性格相投、遭遇相似,所以比之一般朋友更為默契,友情更深厚,因而李白把崔成甫的詩系在衣服上,每當想念,便吟誦一番。
3.探幽燕,走江南
李白在吳越漫游了幾年,漂泊不定。這時國家混亂,情況一年比一年差。在以天下興亡為己任的心情引導下,他決計去幽燕(今北京一帶),以探虛實。
到了幽燕之后,李白親眼看到安祿山秣馬厲兵,形勢己很危急,自己卻無能為力。安史之亂前兩三年,李白漫游于宣城、當涂、南陵、秋浦一帶,仍然衣食依人,經常賦詩投贈地方官,以求幫助。
在此次漫游期間,李白因夫人許氏病亡,又娶宗氏。家庭多變,國家多事,李白一面求仙學道,一面企圖為國建功,對于國家安危,頗多關切,雖然仍事漫游,已與過去有所不同。
六、病逝途中
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策發,李白避居廬山。那時,他的胸中始終存在著退隱與濟世兩種矛盾的思想。永王李磷恰在此時出師東巡,李白應邀人幕。
李白人幕后,力勸永王勤王滅賊,而對于政治上的無遠見,他也作過自我檢討。同在江南的蕭穎士、孔巢文、劉晏也曾被永王所邀而拒不參加,以此免禍,李白在這點上顯然不及他們。
永王不久即敗北,李白也因之被系潯陽獄。這時崔渙宣慰江南,收羅人才。李白上詩求救,夫人宗氏也為他啼泣求援。將吳兵三千軍駐扎在潯陽的宋若思,把李白從監牢中解救出來,并讓他參加了幕府。李白成為宋若思的幕僚,為宋寫過一些文表,并跟隨他到了武昌。李白在宋若思幕下很受重視,并以宋的名義再次向朝廷推薦,希望再度能得到朝廷的任用。但不知什么原因,后來不但未見任用,反被長流夜郎(今貴州梓潼),完全出乎意料。因為當時永王幕下的武將均巴得到了重用。事情之所以發生變故,可能與崔渙、張鎬這批人的失勢有關。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冬,李白由潯陽道前往流放之所——夜郎。因為所判的罪是長流,即將一去不返,而李白此時已屆暮年,"夜郎萬里道,西上令人老",不由更覺憂傷。
由于李白在海內素負盛名,此行沿路受到地方官的宴請,大家都很尊重他,并沒有把他看做一個遭流放的罪人。
乾元二年(公元759年),李白行至巫山,朝廷因關中遭遇大旱,宣布大赦,規定死者從流,流以下完全赦免。這樣,李白經過長期的輾轉流離,終于獲得了自由。他隨即順著長江疾駛而下,而那首著名的《朝發白帝城》最能反映他當時的心情。
到了江夏,由于老友良宰正在當地做太守,李白便逗留了一陣。乾元二年,李白應友人之邀,再次與被謫貶的賈至泛舟賞月于洞庭之上,發思古之幽情,賦詩抒懷。不久,又回到宣城、金陵舊游之地。差不多有兩年的時間,他往來于兩地之間,仍然依人為生。上元二年,己六十出頭的李白因病返回金陵。在金陵,他的生活相當窘迫,不得已只好投奔了在當涂做縣令的族叔李陽冰。
上元三年(公元762年),李白病重,在病塌上把手稿交給了李陽冰,賦《臨終歌》而與世長辭,終年六十二歲。
【李白詩歌】
李白的詩歌今存990多首。有大量的政治抒情詩,充分表現了詩人非凡的抱負,奔放的激情,豪俠的氣概,也集中代表了盛唐詩歌昂揚奮發的典型音調。李白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多次以大鵬自比,「大鵬一日同風起,博搖直上九萬里」《上李邕》。但李白在長安三年失意而歸,使他激昂的政治熱情,再受到現實的沖撞時,便轉化為懷才不遇的悲憤狂歌,從胸中噴涌而出:「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羞逐長安社中兒,赤雞白狗賭梨栗,彈劍作歌奏苦聲,曳裾王門不稱情」。李白還以痛快淋漓的飲酒詩,來排遣懷才不遇的憂愁。《將
1、
一年夏天,烈日炎炎,李白口渴難忍,心想要是有個酒店就好了,我可以痛快地暢飲一番。忽然,前面有戶人家門前挑出一面小旗。李白驅趕著小毛驢直奔那家小店。到了跟前一看,才看清小旗上寫的不是“酒”字,而是“醋”!李白興致頓時消去大半,原來是醋店。他轉念一想,倒也罷了,喝上幾口茶水,也比干渴著強。于是走進店里,只見屋里桌旁坐著一個縣令正在歇息。
李白對店主說:“一人一口又一丁,竹林有寺沒有僧,女人懷中抱一子,二十一日酉時生”。店主是個很聰明的人,他聽出李白是用詩謎在問他,心中十分佩服,就答道:“跟您說吧,這是有名的山西老陳醋,味道極佳,先生盡可品嘗。”
李白說:“醋我可以買一壇,不過我口渴極了,煩店主給沏壺茶。”說罷掏出銀兩遞給店主。
店主高高興興地給李白沏好了茶,又挑了一壇醋。李白端起茶碗一飲而盡,然后對店主說道:“鵝山一鳥鳥不在,西下一女人人愛,大口一張吞小口,法去三點水不來。”
店主點頭應道:“多謝光顧小店,先生走好。”
李白手提醋壇,剛要邁出門坎兒,只見醋店里一個縣官模樣的人站起來喝道:“你是何等淺薄之人,竟敢在本官面前咬文嚼字,好不自量!”
李白瞥了他一眼,一板一眼地說道:“豆在山根下,月亮半空掛,打柴不見木,王里是一家!”
說罷,走出門,騎上毛驢,一甩鞭子,揚長而去。蠢縣令卻不知道李白話中的含義,聽后,反而暗自發笑。心想:可不是么,我好比那一輪明月,他就是那山下的豆;我姓王,我老婆姓李,本來就是一家嘛!
2、
李白14歲時,已在家鄉小有名氣。有一年春天,有個姓胡的鄉紳過50歲大壽,宴請全城富戶名流,也請了李白。
胡鄉紳略通文墨,見李白年紀輕輕,卻不拘禮法,便想當眾出他的丑,讓他收斂一點。他指著墻上的一幅畫讓眾人看,畫上有一個老神仙,懷抱一只大酒壇,睡在石巖上,不知是喝醉了還是睡著了,壇口朝下,酒正往外流。
胡鄉紳對李白說:“聽說賢侄才華橫溢,老夫這里有一上聯,卻苦于沒有下聯,今特請對下聯。”說著便搖頭晃腦地念道:酉加卒是個醉,目加垂是個睡,老神仙懷抱酒壇枕上偎,不知是醉還是睡。
李白略加思索,指著胡鄉紳肥胖的身體對道:月加半是個胖,月加長是個脹,胡鄉紳挺起大肚當中站,不知是胖還是脹眾人不禁捧腹大笑,胡鄉紳顯得非常尷尬。酒后,胡鄉紳陪眾人到花園散步,見荷花池中幾只鵝在戲水,便指著小鵝對李白又出一聯:白鵝黃尚未脫盡,竟不知天高地厚。
這時,池里恰好有一只烏龜伸出頭來,東張西望,李白眉頭一皺,脫口對道:烏龜殼早已磨光,可算是老奸巨猾。胡鄉紳知道自己的確不是李白的對手,也就不再為難李白了。
3、
唐玄宗的寵臣楊國忠,嫉恨李白的才華,心里很不服,總想奚落他一番。一天,楊國忠想出一個辦法,約李白去對三步句。李白一進門,楊國忠便看著李白,譏諷道:兩猿截木山中,問猴兒如何對鋸?“鋸”諧“句”,“猴兒”暗指李白。
李白聽了,微微一笑說:“請大人起步,三步內對不上,算我輸。”楊國忠想趕快走完三步,但剛跨出一步,李白便指著楊國忠的腳喊道:?匹馬隱身泥里,看畜生怎樣出蹄!“蹄”諧“題”,與上聯對得很工。
楊國忠本想占便宜,卻反被李白羞辱了一番,剛抬腳就被譏為“畜生出蹄”,弄得他走也不是,不走也不是,十分尷尬。
4、
李白少年時代,曾經做過一個奇特的夢。一天晚上,李白讀書作文之后,酣然入夢。夢中,他仍然在奮筆疾書。突然,他發現自己的筆頭上開出一朵潔白如玉的蓮花來,光彩奪目,正在詫異之間,一張張白紙又從天而至,落到他的眼前。
李白高興極了,猜想一定是神仙送妙筆給他。想到這里,李白抓起妙筆飛快地寫了起來,沒成想落在紙上的卻是一朵朵盛開的蓮花。于是,李白捧起一堆蓮花,向屋外的池塘跑去,他在池邊站定,揚手把蓮花灑向池水中。
頃刻間,奇跡出現了:只見蓮花入水后,即刻生出莖葉,競相綻放。微風吹來,花兒輕輕搖曳,陣陣清香沁入人的心脾,李白十分歡喜,剛要伸手去摸,忽然醒了過來。李白回憶著夢中的歷歷情節,感慨:這是一個多么神奇美好的夢啊。
此后,李白的才思真就更加銳進,讀書也更加刻苦。他深入社會生活,游歷祖國名山大川,創作了大量的不朽詩篇,最終成為一個才華橫溢、舉世聞名的詩人,至今他的許多著名詩篇仍被中外讀者吟詠傳頌。后來,人們就將夢筆生花看作是有文才的吉兆,而成語“夢筆生花”就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情橫溢,文思豐富。
5、
李白幼時在放學的路上,發現一條清澈的小溪邊,一位白發蒼蒼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很粗的鐵棒。老婆婆磨得很認真很賣力,一滴又一滴的汗珠從老婆婆的額頭上滾下,可是老婆婆只是抬起手用衣袖擦了擦汗,又接著繼續磨那根大鐵棒了。李白看見老婆婆這么辛苦地磨鐵棒,覺得非常好奇。
于是他跑上前去,來到老婆婆的身旁,一邊輕輕地拉著老婆婆的衣角,一邊很有禮貌地說:“婆婆,您好。請問您磨這根大鐵棒干什么呢?”老婆婆繼續專心地磨著她的鐵棒,頭也不回地說:“我呀,我要把它磨成一支細細的繡花針哩。”
李白瞪大了眼睛,嘟著嘴說:“這么粗的鐵棒能磨成針嗎?”老婆婆轉頭看了看李白,見他一臉不相信的樣子,這才停下手中的活,蹲下身來,慈祥地對李白說:“好孩子,只要功夫深,鐵棒也能磨成繡花針哩!”李白像是突然明白了一個深奧的道理,使勁地點了點頭。
文/南宮梓桐
穿越到千年前的盛唐,你會因為一個人而慨嘆這盛世怎會如此令人心馳神往?你會因為一個人而向往那壯麗輝煌的錦繡山河嗎?你會因為一個人而愛上這個盛世的王朝嗎?
孔夫子說過:“ 擇一人而白頭,擇一城而終老。 ”而我卻因為李白而愛上了整個盛世,愛上了盛世的長安。盛世的大唐王朝不能沒有李白,中國悠久的文化中不能沒有李白,中國古代璀璨的“明星”中不能沒有李白……這就是太白的魅力。
開元十三年(725),24歲的李白離開蜀地,仗劍天涯。背一把寶劍,攜一壺好酒,踏遍山河歲月。李白當時所處的時期正是大唐經濟非常繁榮時期——開元盛世。這樣一個時期配上了這樣一個幾千年才能出一個的奇人簡直是絕配,或許這樣的時期才能配得上太白轉世,亦或許太白的出現為這樣的時期增添了獨特的魅力。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天姥連天向天橫,勢拔五岳掩赤城”……這就是他眼中的大美河山,是他一步一個腳印走出來的結果,這些絕美的詩句不僅向后人展示了大唐盛世下的壯美山河,更是成為了后人們眼中的旅游勝地。
李白是繼屈原以后又一個偉大的浪漫主義者,他的詩句大都是豪邁奔放、激情昂揚、清新脫俗。他的絕句更是自然明快,飄逸瀟灑,總能以簡潔明快的語言表達出無盡的情思。
“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此言一出便給人一種昂揚斗志。當我們走到山窮水盡之時,當我們失意受挫之時,這句詩總能給我們信心,讓我們從黑暗深淵中獲得新生。這句話更是莘莘學子們立言壯志的佳句,成為了多少人的座右銘。
“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怎能讓我李白卑躬屈膝去侍奉權貴,使我不能有舒心暢意的笑顏!我李白本就是一個向往自由,隨心隨性之人,我雖然渴望仕途,渴望建功立業,但是我也有那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氣魄,讓我卑躬屈膝去討好、侍奉權貴,即使能夠升官,我也不會高興,我是不會這樣做的。744年李白第二次被放逐出京,第二年他便寫了《夢游天姥吟留別》,這句詩極力表現了李白 鄙棄塵俗、蔑視權貴、渴望自由的反抗性格。
“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 ”進入官場是李白最大的政治抱負,經過好友賀知章和玉真公主推薦,李白如愿以償地進入了宮廷,可是玄宗卻給了他一個翰林學士的散官,這根本就不是他想要建功立業的政治抱負。玄宗和楊玉環花園同賞,召來李白,李白充分發揮其才能一盞茶的功夫便做《清平調》三首,借牡丹花寫出了楊貴妃的嬌艷美麗、傾國傾城。 人花交映、迷離恍惚的景象,顯示了李白高超的藝術功力。
建功立業的遠大政治抱負不能實現,李白在宮中整日飲酒沉淪,甚至奉詔醉中起草詔書,引足讓高力士脫靴,久而久之自是讓宮中之人恨之,更何況宮中讒言遍地,李白最終被玄宗疏遠。
李白前前后后花了27年的時間游覽了中國大半部分版圖,登了80多座山,跨了18個省,這樣一個瘋狂的旅游愛好者實乃少見。作為旅游愛好者的他,喜歡游山玩水始于本性,而這種本性背后真正的原因與他的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息息相關。
游覽名川大山的同時他能真切地感受到國家的強大與富足。但是在這盛世的背后他還有一個遠大的夢想一直沒能夠實現,他在其中掙扎與徘徊。
“ 總為浮云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奸詐小人總是蒙蔽君王,我報國無門呀!這是李白的感嘆,也是他對國家社稷的慨嘆,我有心報國,有心建功立業,怎料浮云太多,只靠一陣陣微風卻是吹不散呀!
帶著美好的憧憬,忘卻過去所有的不順。李白二次進京,打算好好大干一場的他沒過多久再次遭受各種誹謗和讒言,再次被流放。李白的家國情懷終得不到舒展,一次次的失意受挫挑戰著他的耐心。面對各種不順和權貴小人的奸詐,唯有舞劍喝酒、寄情山水,與明月對話,與山川宣泄,這一刻他或許真的是累了。
可是一個擁有遠大抱負的人又怎會讓自己一生碌碌無為、毫無偉業呢?“ 談笑安黎元 ”、“ 終與安社稷 ”,這可是他的理想呀,他又怎會放棄呢?“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即使受挫也要如同大鵬一樣扶搖直上九天,攬得明月、摘得星辰。
安史之亂爆發,玄宗被迫逃離長安,安祿山自立為王。玄宗發布了一道具有抑制太子李亨(唐肅宗)意味的《幸普安郡制》,此制又稱《命三王制》。玄宗任命自己的第十六子李璘東巡,明面上是東巡,實則是利用李璘與李亨抗衡。李璘手握兵權后便開始擴張,57歲的李白得知這一消息,高興得不得了,立刻寫了一首《永王東巡歌》。
李白成為李璘幕府的一員后,整個人都變了一般,57歲算什么。我雖老矣,但是在有生之年還能實現抱負,又算什么呢?希望與失望在李白身上可謂是開了一個大玩笑。李璘在沒有接到命令的情況下擅自調動兵權,被玄宗以造反罪鎮壓。李白被牽連入獄,之后被流放到夜郎。
“濟蒼生”、“安社稷”,李白為了實現這一理想奮斗了終生。雖然命運總是和他開玩笑,使他每次在希望中崛起又在失望中覆滅。希望與失望給了他強大的勇氣和不可磨滅的理想。“愿將腰下劍,直為斬樓蘭”,所有的一切都斬不盡他心中的家國情懷。
酒、劍從來都不曾離開過李白。仙劍奇俠傳中酒劍仙說過的一句詩亦是李白的寫照,“御劍乘風來,游走天地間,有酒樂逍遙,無酒我亦癲。一飲盡江河,再飲吞日月,千杯醉不倒,唯我李太白。”很巧合,“酒劍仙”這個稱號李白也有。
有人說過,李白寫詩只是愛好,舞劍喝酒才是正道。李白從小便喜歡劍術,夢想著以后能成為一個俠客,在江湖上替人打抱不平。相比較文人墨客,他更希望自己是一個武將,馳騁疆場、殺敵立功,建立豐功偉績,這才是他真正的理想,寫詩從來都不是他最想要的。
余光中曾這樣評價過李白:“ 酒入豪腸,七分釀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嘯成劍氣,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酒和劍從來都未曾離開過李白。
“拔劍四顧心茫然”、“倚劍望玉關”、“劍舞轉頹陽”、“彈劍謝公子”、“漢皇拔劍起”……李白很多的詩都與劍有關,行俠仗義、執劍天涯這樣一個愿望一直埋藏在心間。馳騁沙場,沙場秋點兵這樣的的政治抱負終不得實現。
酒一直以來都是文人墨客最為喜好的東西,他們借酒吟詩作畫,同時更是那些英雄豪杰結交時必不可少的東西。
李白不僅是詩仙,也是酒仙,他無酒不成詩,有酒詩百篇。他曾對天發問,“天若不愛酒,酒星不在天”;他對地豪言,“地若不愛酒,地應無酒泉”;他對自己無愧,“且須飲美酒, 乘月醉高臺”。有酒樂逍遙,無酒不成歡。
李白愛酒世人皆知,但是李白很多時候都是獨自飲酒,“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獨酌勸孤影,閑歌面芳林”、“感之欲嘆息,對酒還自傾”、“醉起步溪月,鳥還人亦稀。”無論有事沒事,有人沒人他都會飲酒。酒對于李白來說就像是靈丹妙藥,想不出對子,喝一杯;作不出詩,喝一杯;舞一會劍,高興了喝酒;遇見煩心事了,還得喝一杯。
上元三年 (762年),李白逝世。大唐這顆最璀璨的明星在滿天星空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跡后終于消失在天際。后人只能看著他寫下的這些文字來仰慕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給出了對偶像的最高評價。
不久后韓愈、孟郊、李賀、蘇軾、陸游、辛棄疾,高啟、楊慎、龔自珍等人有緣在天空中看到了這顆璀璨明星發出的閃閃光芒,于是他們循著他的足跡開啟了屬于他們的時代。
李白用一生覽盡錦繡山河,用他的詩詞說盡大唐盛世,他的豪情越千年、照萬世。他永遠的成為了天空中那顆永不磨滅的“明星”。
長安元年(701年),李白出生于大唐安西都護府治所碎葉城。神龍元年(705年),李白跟著父親李客沿著絲綢之路一路向東遷回四川江油。碎葉城地處邊陲,各色人等魚龍混雜,還是大唐王朝的罪犯流放地(相當于滿清的寧古塔、沙俄的西伯利亞),又與突厥人幾經反復爭奪,因此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相當奉行叢林原則,知道唯有拳頭硬、手段狠才能活下去。弱肉強食和適者生存的概念深深烙印在小李白腦海里。
遷回四川江油后,江油也是民風粗獷彪悍,人人好勇斗狠。江油地區還有個風氣很不好,就是排外,非常喜歡欺負外地人。而李客一家是從西域遷移過來的胡人,理所當然成為被欺負對象。幸虧李客做的是大生意,有錢,遇到麻煩事能用錢擺平。就這么花錢買平安過了十年,李白長大了。李白徹底融入了當地生活,整天糾集一幫不良少年打架斗毆,終于在一次黑道火并中將對方一匕首捅死,犯了殺人大罪。后來他寫詩說,結發未識事,所交盡豪雄。托身白刃里,殺人紅塵中。結發就是二十歲。
根據《唐律》:諸斗毆殺人者,絞;以刃及故殺人者,斬;雖因斗,而用兵刃殺者,與故殺同。就是說,打架斗毆殺人的,判處絞刑。用銳器為了私人仇恨殺人的,斬首。雖然是雙方打架斗毆,但是使用銳器的那一方殺了人,即使失手殺人,也跟故意殺人同罪。這讓好多專家很頭疼,因為殺人償命天經地義,如果李白殺過人早被正法了,專家們因此認定李白根本沒殺人,最多捅傷但沒死。其實他們忘了一個基本常識,并非所有殺人罪都會被判處死刑,有一條顯然例外:見義勇為,正當防衛,為民除害。
這事李白講的很清楚,不知道專家們為何要選擇性無視:當朝揖高義,舉世欽英風。小節豈足言,退耕舂陵東。就是說,李白殺人之后,案子遞到當地政府,相關負責人開會一商量,給此案定了性:這是一件見義勇為的先進英雄事跡,應該肯定,給予表揚。可是李白很謙虛,也很低調,覺得自己沒啥大不了的,都是小節,不足掛齒,然后帶著同伙吳指南隱居起來,以避風頭。舂陵是當年劉秀種地潛伏的地方,其實李白并沒有種地,而是隱居在大匡山讀書,從此折節向學,走上了正途。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29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