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公主和格格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公主與格格有區別嗎?有!這是肯定的,而且非常明顯。格格這個稱呼的出自于清朝,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而公主的稱呼出現于周朝,歷史是比較久遠的。兩者雖然看似都一樣,但是其內涵卻完全不同,古代公主的地位遠高于格格,其差異也是天差地別。
公主為帝王之女的稱號,在周朝,天子之女稱王姬,在戰國以后,國君之女稱為公主。隨后歷代沿用。另一種說法為:天子之女下嫁時,天子不主婚,而使三公主之,故稱公主。漢朝時規定,皇帝之女稱公主,皇帝姊妹稱長公主,皇帝之姑稱大長公主。其封地稱為湯沐邑,在封地內,自主權屬于公主,隨后歷朝均沿用了這個制度。
漢朝時的制度,皇帝的姐妹封“長公主”,封地為縣,地位等同諸王。皇帝的女兒封公主,封地為縣,故稱縣公主,地位同列侯;但也有個別尊崇的,如舞陽公主,加號為“長公主”,地位同諸王。諸王的女兒也稱公主,封地為鄉或亭,故王女有鄉公主和亭公主之分,其地位同鄉、亭侯。但也不是絕對,如肅宗,封東平憲王蒼和瑯邪孝王京的女兒為縣公主。帝女封公主的其子承襲母封為列侯,并世襲傳承。王女封鄉、亭公主的,但不可傳國于后代(見《后漢書·皇后紀》)。
格格,滿語,意為“小姐”。出現于清朝,在清朝時期親王至入八分輔國公的女兒統稱格格。所謂八分,始于努爾哈赤,
系因太祖努爾哈赤時封八“和碩貝勒”,共議國政,賞賜均分,體制崇于其他貝勒,故稱“八分”。后太宗皇太極定宗室爵位等級,自貝子以上皆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不加“不入八分”字樣者亦入八分,統謂之入八分王公。宗室內有特恩封公及親王余子授封公者皆不入八分。
皇帝和正宮的女兒封公主,稱固倫(天下)格格;妃女、中宮撫養女,封郡主,稱和碩格格,親王女亦稱和碩格格,郡王、貝勒女稱多羅格格,貝子女稱固山格格,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女稱格格。其許婚時,視其父爵秩品級及嫡庶所出,分別以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五等封授。
格格是清朝貴族之女的稱呼,一般在清朝能被稱為格格的除了皇室宗親的閨女之外,滿洲八大姓氏的女兒也能被如此稱呼。其中還有一種情況被稱呼為“格格”那就是是清朝親王的低階妾。
但是公主不同,公主代表皇室的正統傳承,官階和地位都非格格所能相比,封地、封國的存在,決定了公主在古代的尊崇程度,屬于實權。而格格在清朝象征意義比較大一點。
區別是有的,而且很明顯。格格的產生出自于清朝,存在的時間非常的短。兩者雖然看似都一樣,但是其內涵卻完全不同,古代的地位遠高于格格。
帝王之女稱號。周朝天子之女稱王姬,戰國以后,國君之女即稱公主。歷代沿之。一說天子之女下嫁時,天子不自主婚,而使三公主之,故稱公主。漢朝規定,皇帝之女稱公主,皇帝姊妹稱長公主,皇帝之姑稱大長公主。其封地稱湯沐邑,有公主家令等官屬以掌諸項事務。歷朝沿其制。。
漢朝制度,皇帝的姐妹封“長公主”,封地為縣,地位同諸王。皇帝的女兒封公主,封地為縣,故稱縣公主,地位同列侯;但也有個別尊崇的,如舞陽公主,加號為“長公主”,地位同諸王。諸王的女兒也稱公主,封地為鄉或亭,故王女有鄉公主和亭公主之分,其地位同鄉、亭侯;但也有個別的,如肅宗封東平憲王蒼和瑯邪孝王京的女兒為縣公主。帝女封公主的其子承襲母封為列侯,皆傳國于后代。王女封鄉、亭公主的,則不傳國于后代(見《后漢書·皇后紀》)。其后多沿置。
滿語,意為“小姐”。清制,親王至入八分輔國公的女兒統稱格格。親王女稱和碩格格,郡王、貝勒女稱多羅格格,貝子女稱固山格格,入八分鎮國公、輔國公女稱格格。其許婚時,視其父爵秩品級及嫡庶所出,分別以郡主、縣主、郡君、縣君、鄉君五等封授。
清朝皇族女兒稱格格。格格是滿語,意為“小姐”。皇帝和正宮的女兒封公主,稱固倫(天下)格格;妃女、中宮撫養女和親王女,封郡主,稱和碩(一方)格格;郡王女封縣主,貝勒女封郡君,都稱多羅格格;鎮國公、輔國公女封鄉君,稱格格。見《清史稿·職官四·公主》。
格格是清朝貴女的稱呼,一般來說,在清朝能被稱為格格的除了皇室宗親的閨女之外,滿洲八大姓氏的貴女也能被如此稱呼,當然,還有一種被稱呼為格格的,那就是是清朝親王的低階妾。但是公主不同,公主代表皇室的正統傳承,官階和地位都非格格鎖能相比。
格格和公主的區別有起源時間不同和地位不同。
1、起源時間不同
公主從春秋戰國時就出現了。公主是帝王、諸侯之女的稱號。在中國,最早周朝是稱周天子的女兒為王姬。而公主這名稱則是從春秋戰國時開始的。格格最早出自后金。在后金時期,國君(即“大汗”)和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稱為“格格”。
2、地位不同
清朝時公主一般為皇帝之女,只有一部分是為與滿蒙聯姻而冊封的親王王爺之女,而“格格”專指王公貴胄之女,另外清朝親王的低階妾有時也被叫做格格。因此公主的地位高于格格。
公主的婚姻制度
西周時,從禮的方面提出了對于婦女貞潔的要求,《禮記》中明確提出婦女在丈夫死后不應再嫁人。禮還將淫佚作為丈夫出妻的條件之一。但是先秦時,禮僅適用于少數貴族婦女。
自秦以來,公主離婚或夫死再嫁是極為平常的事,作為皇權象征的一部分,甚至可以擁有面首。如唐朝公主就擁有一定程度的婚姻自由多位公主改嫁。唐太宗下詔任憑婦女改嫁、寡婦改嫁,不禁止寡婦改嫁。五代十國時期,后梁太祖下詔令守寡的女兒金華公主出家為尼。被認為是太祖為推恩公主夫家,令公主守住婦節。
格格"原為滿語的譯音,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即婦人之爵名。
清朝從皇太極開始皇帝的女兒均稱為"公主"。
清朝貴胄之家女兒成為“格格”。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無定制。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次女稱“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并規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女,稱“和碩公主”。
“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
一、公主:
皇室所生子女,依照其母親的品階不同,封為固倫公主,和碩公主。
固倫公主一般為正宮皇后所生之女,和碩公主一般為嬪妃所生之女。
固倫公主與和碩公主:
1、從所生養的母親來看,固倫公主一般為皇后所生之女才可以被冊封為固倫公主,而和碩公主一般只是妃嬪所生之女;(例外情況:為了聯姻的需要,或是皇室喜愛,有時候會把宗室之女或是妃嬪之女,晉封為固倫公主,如固倫和孝公主,下嫁和珅子;榮壽固倫公主,奕欣長女)
2、從品階上來看,固倫公主較為尊貴,相當于和碩親王品階,和碩公主相當于和碩親王世子品階,要比固倫公主低一等;
3、字面意思來看,固倫在滿語中的意思表示是國家,和碩的意思表示是地方;
4、從公主朝服裝飾來看,固倫公主的朝服裝飾比和碩公主的裝飾更加的貴氣,如固倫公主之朝冠,垂絳金黃 色。和碩公主之朝冠,頂鏤金二層,飾東珠九,每孔雀飾東珠六。
二、格格:
順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即:
一、親王之女,稱為"和碩格格",漢名為"郡主";
二、世子及郡王之女,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三、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郡君";
四、貝子之女,稱為"固山格格",漢名"縣君";
五、鎮國公、輔國公之女,稱"格格",漢名"鄉君";
在清朝,“格格”有時候也被用于尊稱其他地位高貴的女性。例如康熙年間,內務府的報告中有稱蘇麻喇姑(孝莊文皇后的侍女,曾撫養康熙帝)為“蘇麻喇額涅(母親)格格”。
無正式封號的貴族之女可稱格格。
周朝開始一國之君的女兒多被尊稱為“公主”,而“格格”是清朝滿族人對女性的尊稱。接下來我們根據歷史時期對這兩個稱謂稍作了解。
周朝有一本儒家經典書籍,叫做《公羊傳》,里面就記載著“公主”這一稱謂的來源:
“天子嫁女子于諸侯,必使諸侯同姓者主之,故謂之公主。”
說白了就是告訴天下臣子百姓,我作為一國之君,我的女兒也同樣很尊貴。所以公主一詞被歷朝歷代沿用,一直代指皇室的直系親屬,例如一國之君的女兒,一國之君的姐姐、妹妹。
能被稱作“公主”的女性在古代是非常尊貴的,而且這些女子都和一國之君有著非常親密的血緣關系。
“格格”一詞便來得比較晚了,最早是明朝末期出現的,盛行于清朝。大家小時候應該都看過瓊瑤奶奶最經典的電視劇《還珠格格》吧,那可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啊。
“格格”一詞最早是滿族人對女子的尊稱,就像廣東人叫你“靚女”一樣,出于禮貌并不是說你真的很漂亮。所以滿族人名字都喜歡帶個“格”,聽起來也好聽。
不過到了后來,就漸漸只能皇親貴族的女兒被稱作“格格”了,例如乾隆帝的“還珠格格”、“明珠格格”,還有親王的女兒也可以稱為“格格”。
這個時候的“格格”一般人就不能隨便用了,順治帝以后確定了“格格”成為了貴族女子的專屬稱謂。
古代階級分明,才會出現以稱謂來明確階級高地的現象。放到現在,誰還不是個小公主呢?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近些年的清宮劇,也會增進一些了解。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27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劉胥為什么會詛咒三位皇帝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