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東吳太史慈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著往下看吧~
太史慈大戰小霸王孫策是《三國演義》里描述的最精彩的片段之一,小說描寫的這段精彩故事在歷史上也確實是有出處。據《三國志 太史慈》傳記載“時獨與一騎卒遇策。策從騎十三,皆韓當、宋謙、黃蓋輩也。慈便前斗,正與策對。策刺慈馬,而攬得慈項上手戟,慈亦得策兜鍪。會兩家兵騎并各來赴,於是解散。”這里面描述的是太史慈有一次出行恰好遇到孫策等一行人,而且孫策的隨行扈從都是當時的江東名將如韓當、宋謙、黃蓋等人,太史慈上前與孫策獨斗兩人不分勝負后來兩家的大軍趕來才終止了這場打斗。因此無論是在小說還是在歷史上太史慈都是當時數一數二的虎將,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后來太史慈投奔了孫策卻并沒有被列為江東虎將,那么為什么武力不亞于孫策的太史慈卻無緣于江東虎將的稱號呢?
江東十二虎臣
首先我們來看看江東虎將都有哪些人,原來《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編寫吳國人物志的時候將: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凌統、徐盛、潘璋、丁奉并列為一傳并盛贊他們道:“凡此諸將,皆江表之虎臣,孫氏之所厚待也。”客觀的來講太史慈的武力和這十二人相比并不遜色,那么為什么他沒被陳壽選中呢?如果我們仔細的看下這十二個人的身份就會發現太史慈的確不適合與他們并為一傳,因為太史慈原本的身份要比他們要高。我們看《三國志》是將太史慈和劉繇 士燮并未一傳。那么士燮和劉繇又是什么人呢?他們原本是割據一方的小諸侯,從這里我們看出陳壽給太史慈定位的角色是“君”而不是臣。那么將太史慈定位為“君”的根據在哪里呢?原來太史慈和劉繇是同鄉,大約在孫策掃蕩江東的前后太史慈前來投奔了劉繇,可是不久劉繇就被孫策擊敗。史書記載這時候的太史慈“亡入山中,稱丹楊太守”,而且山越地區的少數民族也都爭相歸附太史慈,于是太史慈就在涇縣設立治所招兵買馬,儼然是一個獨立的小軍閥了。后孫策親自前去討伐才捉住了太史慈,盡管太史慈的隊伍不是很強地盤不是很大但在當時的江東地區也足以算的上是一個諸侯。所以按太史慈的身份來看他的確是不宜與江東十二虎臣合為一傳的。
太史慈
太史慈沒有被列為江東虎臣除了他的身份意外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他投降孫策后的表現,在《三國志 太史慈》傳中我們可以很明顯的看出記載太史慈的投奔孫策前的事跡要遠多于他投奔孫策后的事跡。我們熟知的兩個關于太史慈的事跡分別是太史慈北海救孔融和太史慈大戰孫策,這都發生在投奔孫策以前。從這兩件事中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知道太史慈的武力在三國時期的確是很出眾的。然而在投奔孫策以后太史慈的表現卻很一般,在投奔孫策以后記載了兩件關于太史慈的事,第一件事太史慈隨孫策征討叛軍,遠距離射中了一個叛軍的手掌。另一件事孫策用他抵御劉表的手下大將劉磐,劉磐忌憚太史慈所以不敢冒犯江東。
孫策
那么為什么太史慈投奔孫策之后卻沒有什么突出的戰功呢?我認為這里面有兩個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孫策的能力太強,我們知道在孫策掃蕩江東的時候幾乎是閃電戰的打發,短短幾年就平定了江東。等到太史慈投奔孫策的時候江東基本已經被孫策平定了,所以太史慈只能跟著孫策打打山賊叛軍這些二流軍隊。我們縱觀在孫策活著的時候后來的江東名將的表現的確都很一般,包括后來的周瑜 魯肅等人都表現平凡。這說明當時孫策的能力是太強了,他既是君主又是戰將,導致很多有才的將軍都被他的光芒給掩蓋了。第二個是太史慈的英年早逝,太史慈和東吳的十二虎臣不同的是他在赤壁之戰前幾年就去世了,這也導致了他錯失了后來關乎東吳命運的很多戰役。太史慈病逝的時候年僅41歲,在臨死之前他也嘆息自己未建立赫赫功業就要病亡的命運。太史慈臨死時說的這句“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真的時恨不得向天再借五百年啊!
慈臨亡,嘆息曰:“丈夫生世,當帶七尺之劍,以升天子之階。今所志未從,奈何而死乎!”權甚悼惜之。 裴松之注引《三國志》
提起三國之中的名將,大家第1個想到的肯定便是武力天下無雙的呂布,但是在我國也有著這樣一位人物,他的實力也是十分強大,并且深受孫策、孫權兩位吳國君主的信任,只可惜英年早逝,未能參加赤壁之戰。這人便是太史慈。
太史慈是誰?太史慈生于166年于206年離世,字子義,東萊黃縣人。在東漢末年是吳國的一名名將最高官職,建昌部位。劍法嫻熟,曾因為就孔融而單騎突圍,隨后向劉備求援。曾經是劉繇的部下,在經歷一些事情之后,歸順如果成為孫策的部下,此后太史慈就成了吳國孫氏的一名大將幫助孫策,孫權二兄弟橫掃整個江東,統一全國,在孫權擔任吳國君主之后,將管理南方的重任交付給太史慈。
太史慈厲害嗎?首先在說太史慈之前,我們先來說一說孫策,孫策的武力值是十分強大的,否則的話孫策也不會有這江東小霸王的稱號。雖然太史慈沒有與其他三國名將有過交手的經歷。但是其武力值絕對不低于關羽、張飛這些頂級的名將。孫策當時在東漢末年的時期,一直想要建功立業,而想要實現這個目標,首先就要一統江東,當時由太史慈所掌管的揚州自然也在孫策的計劃之內,孫策和太史慈的矛盾也就是這樣產生的,二人也因此打了一架,不過二人都是擁有著很高的真才實學,最后二人互相戰了個平手,此后,孫策邊一直對太史,慈以禮相待,而太史慈也成為了東吳的一名大將。
為什么太史慈不出名?太史慈的實力雖然不弱于那些頂級武將,但是由于其在40多歲時就已經離世了,死亡的時間也要早于赤壁之戰。也是因此太史慈才沒有像周瑜呂蒙一樣,在吳國的歷史上被眾人所知曉。在三國演義之中,他是說到武功也是一流的,并且比大部分的武將都要強上不少,雖然三國演義很多的情節都是虛構的,但是這件事情還是比較真實的。太史慈的實力小編相信應該是要比小說描寫的更加強悍一些。
在東吳陣營中,孫策被譽為?小霸王?,而太史慈則被認為是東吳第一勇將。那么兩人相比,誰的武藝要更勝一籌呢?
孫策和太史慈是有過一次直接交鋒的,那就是神亭嶺之戰。咱們就通過《三國演義》中的原文對這場戰斗的描述來進行一下分析。
在《三國演義》的第十五回中,孫策率十二名親隨去神亭嶺光武廟去行祭祀,被探馬報回劉繇軍中,太史慈自告奮勇挺槍上馬,與?曲阿小將?兩人前去捉拿孫策。在嶺下截住了孫策一行,雙方都很有風度,決定單挑。
第一局:孫策與太史慈?兩馬相交,戰五十合,不分勝負?。太史慈慈見孫策的槍法?無半點兒滲漏?,決定詐敗誘敵。
第二局:太史慈且戰且走,孫策追來,兩人來到一片平川之地。太史慈回馬再戰,?又到五十合?。孫策一槍刺去,被太史慈躲過挾住;太史慈回刺一槍,也被孫策挾住。兩人爭奪中落馬墜地。
第三局:兩人棄槍進行徒手格斗,孫策奪去了太史慈背后插著的一枝短戟,太史慈則搶去了孫策的頭盔。孫策用短戟來刺太史慈,太史慈則舉起孫策的頭盔招架。
隨后雙方援軍到達,展開一場混戰,?時近黃昏,風雨暴至?,雙方各自收兵回營。
雖然雙方這場戰斗是以旗鼓相當,不分勝負而收場,但我們發現,孫策的進攻能力要略勝于太史慈,孫策始終保持著一種主動的態勢,而太史慈則防御力較強,守得滴水不漏。
兩人的戰斗風格完全不同,孫策更傾向于主動進攻,而太史慈側重于防守反擊。我們也可以從兩位猛將的戰績中能看出端睨。
孫策箭射陳生,生擒于麋,喝死樊能,飛劍斬殺嚴與,一槍挑殺周昕,總共6場戰斗,孫策獲勝5旗,斬殺了5名敵將,不負?小霸王?的稱號。而太史慈雖然干掉很多嘍啰兵,卻沒有殺死一名敵將,平孫策、平程普、平張遼,甚至連與王朗對陣,都沒能夠斬殺,太史慈這樣的攻擊力確實有點對不住他?東吳第一勇將?的大名。所以說,孫策的武力值應比太史慈略高一籌。
但孫策也有發揮非常不理想的時候,出去打獵,居然被三個刺客伏擊,身受重傷,最終死亡。堂堂的?小霸王?連幾個毛賊都搞不定,實在是令人大失所望。同樣的情況下,關羽過洛陽關時被韓福暗箭射中左臂,關羽用口叼箭,拔掉箭桿,再追殺一刀斬掉韓福;夏侯惇右眼中箭以后,還能?拔矢吞睛?,強忍疼痛,沖上去一槍挑翻放暗箭的曹性。以此看來,若論勇武,孫策和太史慈甚至還比不上夏侯惇。
東吳最強的太史慈與曹魏的張遼廝殺,七八十合不分勝負,沒有絲毫上風,這也說明東吳眾將的整體實力確實比曹魏和蜀漢的戰將要低一個層次。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13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