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歷史評價臭名昭著的韋皇后母女,到底做了哪些惡事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23 22:51:09

歷史評價臭名昭著的韋皇后母女,到底做了哪些惡事

唐中宗李顯的皇后韋氏和女兒安樂公主,在歷史上是臭名昭著的母女倆。從她們身上可以看到,隨著生存環境的起伏變化,人心是多么的善變。夫妻情、父女情在至高無上的皇權面前變得分文不值,權力私欲吞噬了她們身上曾經有過的美好。

韋皇后

李顯當太子的時候,美艷的韋氏就是太子妃。公元684年,李顯第一次登基,韋氏被立為皇后。夫妻倆感情很好,以至于李顯愛屋及烏,一上臺就要提拔岳父韋玄貞當侍中,大臣們不同意,李顯大怒道:“我就是把天下讓給韋玄貞有什么不可以,何況僅僅是一個侍中職位!”天后武則天得知后大怒,立即廢李顯為廬陵王,發配到房州監視居住。李顯的皇帝位沒了,韋后也隨之變成了韋妃。

李顯和韋氏去房州的路上,已經懷孕的韋氏動了胎氣,就在途中生下一個女兒。當時事出倉促,嬰兒用的東西啥也沒準備好,李顯只好脫下自己的衣服,把剛生下的女兒“裹”了起來,順帶起個小名叫“裹兒”,這就是后來被稱為唐朝第一美女的安樂公主。

李顯與韋氏在房州被幽禁了十四年,過著壓抑困苦又提心吊膽的生活。兩人互相慰藉、互相照顧,感情日益深厚。李顯性子比較懦弱,每當聽到武則天派使者前來的消息,就覺得大禍臨頭,驚惶失措地想要自殺。韋氏就苦口婆心地勸阻他說:“禍福不是一成不變的,最多不過一死,你又何必這么著急呢!”李顯抱著韋氏暗暗流淚,在她耳邊悄悄發誓:“如果日后我能重見天日,一定會讓你隨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公元698年,武則天經過多方考量,將李顯召還東都洛陽,第二年重新立為太子。公元705年,張柬之、敬暉等五人發動“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禪讓,李顯重新登基,韋氏也重新當上了皇后,并效仿起武則天的做派,開始干預朝政,遭到張柬之等人的強烈反對。

大周女皇武則天

為了與張柬之等人抗衡,在上官婉兒的引薦下,韋后與武三思勾搭到了一起。武家勢力此時依舊強大,而且武家本身就是靠著女人上位的,所以他們并不反對女人干政。韋后與武三思越走越近,從政治同盟發展到了床上伴侶,武三思也更加賣力地替韋后沖鋒陷陣。兩人勸說中宗李顯用明升暗降的辦法,將張柬之等五人分封為王,但削去實職,逐漸排擠出了朝堂,朝廷大權全部落入韋后和武三思手中。

此時的李裹兒已經出落成亭亭玉立的安樂公主。因為感覺對她幼時有所虧欠,李顯重新登基后對她極端溺愛,放任她做了很多出格的事。她先是嫁給了武三思的兒子武崇訓,后來又看上了英俊瀟灑的小叔子武延秀,很快就糾纏到了床上。更讓人瞠目的是,韋后竟然也看上了武延秀,母女兩人共用一夫,為“臟唐”的歷史又寫下了重重一筆。

安樂公主不只淫蕩,還很貪財。為了斂財,她干起了賣官鬻爵的勾當。不管啥人只要送上錢財,她就寫好任命官位的敕書,然后找父皇李顯撒嬌賣萌,捂住眼睛讓他蓋上御印,李顯總是笑而從之。就這樣經她手得到官位的就有數千人之多。安樂公主的生活極盡豪奢,逼著李顯掏空國庫,給她蓋了壯麗如皇宮的公主府,大建寺廟,又強搶民宅民田,在長安城里開鑿了“定昆池”。

韋后和安樂公主在追求驕奢淫逸生活的同時,也向攫取最高權力不斷邁進。此時的太子李重俊不是韋后所生,韋后勢力集團的人都視其為眼中釘。安樂公主經常欺凌侮辱太子,有時甚至稱太子為奴才。安樂公主還向父皇李顯建議廢掉太子,立她自己當皇太女。太子李重俊被逼無奈,聯絡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人發動了政變,誅殺了武三思、武崇訓父子。想殺韋后時,卻在玄武門遇阻。在中宗李顯親自喊話勸降下,叛亂兵士倒戈,殺掉了太子李重俊。

公元710年六月,為了攫取最高權力,韋后和安樂公主合謀,將中宗李顯毒死,讓韋氏子弟統領京城各路兵馬,牢牢控制了京城防衛。又任命吏部尚書張嘉福、中書侍郎岑羲等親信為同平章事,把控了朝政大權。

正當韋后、安樂公主做著“皇帝”“皇太女”美夢的時候,相王李旦的兒子李隆基與太平公主攜手,在一個深夜率領羽林軍突襲了皇宮,將韋后一刀兩段。黎明時分,軍隊沖進了安樂公主府,將正在梳妝打扮的李裹兒亂刀砍死。

太平公主

試想一下,如果李顯一家不回京城,不再陷入權力紛爭的漩渦,韋后、安樂公主的人性或許不會發生如此大的變化,她們可能依舊是溫柔的妻子和美麗可愛的女兒。只能說:凌壓眾生、唯我獨尊的權力會讓人瘋狂,隨心所欲、驕奢淫逸的生活會讓人迷失。

中宗韋皇后的姓名

韋后之亂
中國唐中宗皇后韋氏的專權亂政 。

韋氏 ( ?~710 ),京兆萬年(今陜西長安)人。弘道元年(683)中宗即位,次年,立為皇后。同年,中宗被武則天廢黜,遷于房州(今湖北房縣),韋氏隨行。神龍元年(705),中宗復位 。每臨朝,韋后即置幔坐殿上,預聞政事。中宗任用曾為武則天掌文書的昭容(宮中女官)上官婉兒主持撰述詔令,以武三思為相。當時朝中形成一個以韋氏為首的武、韋專政集團。武三思通過韋后及其愛女安樂公主,誣陷并迫害擁戴中宗復位的張柬之、敬暉等功臣。中宗對揭發武、韋丑行的人處以極刑,武三思因而權傾人主 , 作威作福 。中宗的太子李重俊非韋氏所生,遭到韋后厭惡;安樂公主與其夫武崇訓(武三思子)經常侮辱重俊。重俊于神龍三年七月發動部分羽林軍殺死武三思與武崇訓,謀誅韋后、安樂公主,因相從的羽林軍倒戈,政變失敗,重俊被殺。武、韋集團權勢依舊不減。此時內地水旱為災,戶口逃散,民不聊生。中宗卻與韋后恣為淫樂,不理朝政,還處死上書告發韋氏亂政的人。據說,景龍四年(710)韋氏恐其丑行暴露,安樂公主欲韋氏臨朝,自為皇太女,遂合謀毒死中宗 。 韋后臨朝攝政 ,立李重茂為帝 ,史稱少帝。韋后又任用韋氏子弟統領南北衙軍隊,并欲效法武則天,自居帝位。臨淄王李隆基(后來的唐玄宗)與太平公主(武則天女)發動禁軍攻入宮城,殺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及諸韋子弟,迫少帝讓位,立相王李旦(李隆基父)為帝,是為睿宗。韋后之亂,終告結束。

嗣圣元年(公元六八四年)五月二十三日,從均州(今湖北均縣)通向房陵(今湖北房縣)的鄉間大道上,幾輛馬車在慢慢地行駛.第一輛車上坐著的一位青年男子,面容樵悻,目光呆滯,似乎有重重的心事和無限的憂愁.他就是唐中宗李顯.武則天稱帝以后,李顯被廢為廬陵王,幽禁在皇宮中一所冷落的庭院中.后來,又被流放到遙遠的南方.此時,李顯正是在流放途中.他望著碧綠的原野,深深感到這充滿生機的大地和自己的心緒是那樣不諧調.妻子韋氏的車輛就在他后面.想到妻子,李顯不由得回頭望望.韋氏是中宗當太子時被納為妃的,嗣圣元年立為皇后,中宗被廢,她也遭貶黜,隨從前往房陵.韋氏剛剛生個女孩,身體還很虛弱,旅途中車子的不停顛籬更增加了她的痛苦.因為在途中生產,沒有來得及準備,李顯和韋氏只好用自己的衣服把女孩裹起來,于是他們便給這個孩子起名叫"裹兒".和父母痛苦得難以入眠不同,裹兒常處在熟睡之中.韋氏后面還有幾輛車,分別載著他們已經長大的孩子,奴仆和一些用物.李顯和韋氏到達房陵以后便定居下來.他們在房陵期間,武則天多次派遣使臣前去探望.

每當聽到使臣到來的消息,李顯總是心驚肉顫,坐臥不安,甚至想自殺.倒是韋氏比較豁達,她勸李顯說:"福禍相依,總會變化的,為什么要想到死呢 您用不著這樣害怕."李顯和韋氏就這樣相依為命,在房陵共同度過了十多年艱苦的生活,夫妻間的感情也更加深厚.每當夜幕來臨,繁星滿天的時候,李顯遙望星空,回億當年皇宮中的太子生活,便向韋氏保證,一旦重登帝位,定讓她各方面快快活活.因為朝中老臣狄仁杰常勸武則天要念及母子之情,吉項,李昭德等大臣也多次談起讓中宗李顯復位,又因為武則大已經七十多歲,體弱多病,也時時想起遠在他鄉的李顯,于是,圣歷元年(公元六九八年)李顯又被迎回宮中,韋氏也相隨返回.李顯剛回到宮中時,對外保密,他被武則天藏在一個大帳子里.

一天,武則天召見狄仁杰,又談起廬陵王李顯,狄仁杰慷慨陳詞,淚流滿面,情緒非常激動.武則天派人把李顯從帳子中喚出,推到狄仁杰面前說:"還你儲君."狄仁杰見是李顯,趕忙返到階下一邊哭一邊行禮.過了一會兒,狄仁杰又對武則大說:"太子回到宮中,大家都不知道,難免有人還要議論."武則天認為狄仁杰講得有道理,就又用隆重的禮節,公開把李顯從龍門迎進皇宮.對此,文武百官都感到非常高興.神龍元年(公元七0五年)正月初二日,風閣侍郎張柬之,鸞臺侍郎崔玄瑋,左羽林將軍(1)敬暉,右羽林將軍桓彥范,司刑少卿袁恕己,乘武則大生病之機,發動宮廷政變,捕殺了武則天的親信張易之,張昌宗兄弟,迎皇太子李顯監國.武則大看大勢已去,便在正月初三日讓位給李顯.初四日,李顯即位于通天宮.不久,他恢復唐的國號,一切禮儀制度也都恢復到高宗永淳年間的老樣.

幾個月以后,八十二歲的武則天離開了人世.這樣,唐中宗李顯第二次當了皇帝,韋氏又被冊立為皇后.中宗第二次即位期間,災害連年,邊患不斷.神龍元年四月,同官縣(今陜西銅川)下了特大雨雹,被淹農家四百余戶,許多燕雀都被砸死.神龍三年(公元七O七年)三月,自京師至山東發生瘟疫,百姓死亡不計其數.

這年夏天,山東,河北二十多州又發生旱災,餓死,病死的總計數千人.但是,對這一切,中宗和韋后并不放在心上.韋后會對中宗說:"十多年的苦難我們已經受夠了,現在就要過自由自在的天子生活了."在韋后慫恿下,中宗即位當年的十一月,他們就一起到洛陽城南門樓觀看了潑寒胡戰.當時天氣嚴寒,北風凜冽,北方胡人裸身揮水,舞蹈自如.中宗和韋后身穿輕裘,從早到晚,不知疲倦.神龍三年二月,中宗,韋后又和近臣們一起登上玄武門,觀看宮女聚會飲酒.韋后還覺得不開心,又請求中宗命宮女左右分隊,互相毆斗,以決勝負.

他們還派遣宮女開辦集市,令百官公卿扮做商人前往交易,因買賣不公,大臣和宮女們互相辱罵,言詞卑猥.中宗和韋后看了以后卻哈哈大笑.神龍四年(公元七0八年)正月元宵節期間,中宗和韋后脫去龍鳳袍,換上百姓裝,帶領大臣們夾雜在長安市民中間,在化度寺門前的大街上觀賞花燈.這一夜,中宗還依照韋后意見,放出幾千名宮女看燈,結果一半以上的宮女都跑掉了.二月,中宗,韋后和各位公主又來到金城(今陜西興平),在梨園球場觀看了拔河比賽.三月,他們游宴桃花園;四月,又游賞櫻桃園,還到了隆慶池,結彩張燈,泛舟戲樂.中宗和韋后真正嘗到了當大子的快活.中宗和韋后的戲游以及中宗處處依順韋后,使朝政更加腐敗.中宗第二次即位不久,就應韋后之請,追封韋后的父親韋玄貞為王.對此,大臣賈虛以不合祖宗之法表示反對說:"異姓不王,古來如此.皇上剛剛復位,就大封后族,會失信于天下的."原來,按照朝廷規定,只有和皇帝同姓的人才能封王.但是,中宗對賈虛的話根本不聽.這時的中宗,只記住了以前他許諾過的話:韋后只要快活,要求什么都可以.

中宗復位以后,武則天雖然死了,但朝中武氏的勢力還很大.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這時被封為德靜郡王,官拜左散騎常時.最初,張柬之,崔玄暐等人殺張易之,張昌宗之后,銘州(今河北永年)長史薛季昶曾對張柬之等人說:"二張雖然根除,武三思一伙還在,應乘勢把他們鏟除,國家才會安定."但是,張柬之沒有聽從這個意見.武三思聰明伶巧,善于觀風使舵.他看到張柬之等人處置了張易之,暫時還沒有顧及到他,便通過種種關系,讓自己的一兒子武崇訓娶了韋后的小女兒安樂公主,也就是裹兒.這樣,武三思在朝中的地位更加鞏固.武則天在世時,宮中有個叫上官婉兒的女子,因為懂得詩詞歌賦,為人又柔順,很得武則天寵愛.中宗復位以后,上官婉兒繼續被信用,并專掌擬定命令.不久.還被拜為昭容(女官名).武則天在世時,上官婉兒就與武三思關系曖昧.武三思和韋后成了兒女親家以后,通過上官婉兒中間的串通,武三思和韋后之間的關系也發展到不正常的狀況.

這時的韋后完全墮落了.武三思經常入宮和韋后下棋,中宗就站在一旁觀看.有時武三思和韋后一起坐在龍床上玩游戲,中宗還站在一旁給出[主意].朝廷外邊的人很快就知道了這些丑事.武三思一兩天不進宮,韋后就讓中宗前去看望.由于武三思和韋后勾結,中宗又對韋后言聽計從,甚至朝中發生的事情,中宗都要找武三思商量.中宗還依照韋后的意見,任命武三思為宰相,以至武三思在朝中的勢力,比武則天時期還要顯赫得多.

中宗的昏庸,韋后的亂政,武三思的得寵,使朝中大臣張柬之等人非常不安.他們多次勸中宗除掉武三思,削弱武氏權力,加強皇室力量.但是,這時的中宗對他們的話無論如何也聽不進去了.在此之前,監察御史(2)崔皎曾向中宗進諫,中宗不但不聽,反而把他的話轉告給武三思,結果,崔皎不久就被貶謫.武三思知道張柬之等人在設法除掉他.使與親信,御史周利用,冉祖雍,光祿丞(3)宋之遜,太仆丞(4)李俊.監察御史姚紹之互人商量對策.這五人是武三思的耳目,當時被稱為"三思五狗"."五狗"給武三思出了不少壞主意.隨后,武三思又來到宮中和韋后商量,他們策劃好以后,軌到中宗面前說張柬之:敬暉,袁恕己,崔玄暐,桓彥范五大臣的壞話.他們攻擊說,五大臣是恃功專權,圖謀不軌.

昏憒的中宗相信了,便問他們采取什么辦法好.韋后和武三思建議中宗封五人為王,采取明升暗降的辦法,奪他們手中的實權,中宗同意了.這樣,中宗便封桓彥范為扶陽郡王,敬暉為平陽郡王,張柬之為漢陽郡王,崔玄暐為博陵郡王,袁恕己為南陽郡王.同時,還賜給五大臣很多染彩,錦繡,金銀,鞍馬.五大臣名為優寵.實被奪權.武三思把持了朝政,背后又有韋氏當靠山,更加飛揚跋扈,凡是反對他的人,一律被逐出京師,凡是為他效力的人,全部委以重任.不久,武一思認為時機成熟,就羅列罪名,以五大臣誣陷韋后為由,通過唐中宗頒布詔令.流放五大臣到遙遠的邊疆.桓彥范被流放到貴州(今廣西貴縣),遭杖殺而死;敬暉被流放到崖州(今海南島海口東南),被謀害;崔玄暐被放到白川(今西博白縣),半道而已;張柬之被流放到襄州(今湖北襄樊).氣憤致死:袁恕已被流放到環州(今廣河池東北),被逼至瘋,后遭擊殺,武三思勾結韋后除掉了五大臣.氣焰更加囂張,他曾得意洋洋地對親信們說:"我不知道什么是好人,什么是壞人,只要和我好的,就全是好人."一時間,奸佞之徒都被他網羅到身邊.

韋后的女兒安樂公主也是個野心極大的人,她一心想做第二個武則天.在韋后縱容下,她跋扈宮中,凌辱大臣,無視王法,為所欲為.尤其對大子李重俊更是忌恨.她曾自己寫下詔書,把前一部分遮住,讓中宗加蓋皇帝印,中宗竟笑嘻嘻地答應了她的要求.她還曾以自己是韋后的親生女,李重俊不是韋氏所生,要求中宗立自己為皇太女,以頂替李重俊皇太子的地位.對上述一切,左仆射魏元忠向中宗表示反對,安樂公主竟說:"元忠是山東傻瓜,他有什么資格議論國家大事.阿武子(宮中對武則天的稱呼)還可以做天子,難道天子的女兒就不能當皇帝嗎 "不僅如此,安樂公主還向中宗提出,把昆明池(5)作為她自己的私人湖泊,中宗以沒有先例為由委婉拒絕.于是安樂公主大怒,她命人挖掘一個定昆池,長達數里, .安樂公主還派奴仆到民間搶奪女子,充當她府上的奴婢.

有人把這一情況上告到左臺侍御史袁從一那里,袁從一秉公執法,逮捕了安樂公主的奴仆.安樂公上竟請中宗下令釋放,軟弱的中宗也竟然同意,以至袁從一氣憤地說:"皇上如此辦事,何以冶大下!]"安樂公主一心要當皇太女和女天子,又和武三思等人狼狽為奸,禍國殃民,使大子李重俊感到極大威脅和深深不滿.

神龍三年七月十一日,李重俊聯合在羽林將軍李多祚率領三百名羽林軍沖入武三思府中,殺死了武三思父子及全家.隨后,又帶兵從肅罩門沖入宮中,想擒殺武三思的同伙上官婉兒,安樂公主和韋后.這時,中宗夜宴剛剛結束,忽聽右羽林將軍劉景仁報告說太子謀反,急忙帶領韋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登上玄武門.由于劉景仁調動了右羽林軍,李重俊等寡不敵眾,又由于中宗在玄武門上頒布詔書,宣布赦免起事人員,李重俊的一百名羽林軍人心動搖,喪失斗志.結果,太子李重俊攻打玄武門失利.左羽林將軍李多祚被部下殺死,李重俊出逃鄠部縣(今陜西盧縣)后,也為部下謀害.平定了太子李重俊之亂后,安樂公主和韋后更加肆無忌憚.每當中宗臨朝聽政,韋后也都要上朝坐在簾子后面訓示,景龍元年(公元七0九年)二月,韋后自稱她衣箱中裙子上有五色祥云升起,命畫工畫下圖,讓文武百官看.

韋后還指使右驍衛將軍,知太史事迦葉志忠上表說:"當初,高祖當皇帝前,天下歌'桃李子';大宗當皇帝前,天下歌'秦王破陣樂';高宗當皇帝前,天下歌'側堂堂';則天皇帝當皇帝前,天下歌'武媚娘',升下當皇帝前,天下歌'英王石州','桑條書',于此可見人心.現在皇上皇后仁德歸心,一統天下,臣謹進'桑條歌'十二篇,請宣示中外,進入樂府."中宗高興地表示同意.于是.這歌頌韋后的桑條歌十二篇廣泛流傳開了.韋后和安樂公主的野心已暴露無遺,朝中大臣群情激憤,議論紛紛.這時,前許州(今河南許昌)司兵參軍(6)燕欽融上書中宗,指斥韋后干預朝政,安樂公主危害國家,揭露她們圖謀不軌,告誡皇上不可不防.中宗閱后,召燕欽融上朝當面詢問.燕欽融慷慨陳詞,毫無懼色.中宗沉吟許多,無話可說,便讓燕欽融暫時退下.誰知燕欽融還沒有走出朝門,韋后便指使親信兵部尚書宗楚客派人把燕欽融追回,當著中宗的面,在大殿的庭石上把他摔死.,

韋后和安樂公主合謀進鴆 ,毒死了唐中宗.下一步怎么辦呢 韋后心里并沒有過細的籌劃.特別是想到對于中宗之死,朝中大臣可能出現的議論,猜測和指責,她就更加感到不安.于是,韋后對中宗秘不發喪,先把自己的親信召入宮中,商議安身之策.他們討論后決定,由刑部尚書裴談,工部尚書張錫處理國政,在東都留守:命令左金吾大將軍(1)趙承恩,左監門衛大將軍薛崇簡率領五百精兵前往均川,防備譙王李重福.李重福是中宗的第二年,由于韋后陷害,早在中宗即位之初,就被貶謫到均州,負責當地防守,不許過問朝政,也不準前來京師.韋后心里有鬼,害怕李童福在中宗死后鬧事,便對他采取了防范措施.韋后還和她的哥哥,任太子少保(輔佐太子的官員)的韋溫商定,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

李重茂是中宗的第四子.此外,韋后又下令從各府調來五萬人馬,分左右營屯駐京城,以韋溫總負其責,韋溫的兒子和韋后的其它兄弟分晉左,右營和羽林軍,保衛皇宮,一切布置妥當,韋后開始在太極殿為中宗發表,宣布遺制,臨朝掌政.三天以后,十六歲的太子李重茂在柩前即位,尊韋后為皇太后,皇太后臨朝攝政,正在韋氏及其黨羽認為大局已定,沈浸在勝利的歡樂之中的時候,宮廷中的形勢陡然起了變化!中宗的侄兒李隆基在韋氏臨朝后不久,發動了政變,把韋氏一伙部殺死.真是風云突變!

李隆基是怎樣一個人 他是怎樣策劃政變的呢 讓我們還是從頭講起.從弘道至開元(2)三十年的時間里,是唐朝宮廷中的動亂時期.唐高宗死后,其子李顯即位,歷史上稱為中宗.

不久,武則天廢中宗,立李曰一篇帝,歷史上稱為睿宗.中宗和睿宗是親兄弟,即高宗的七子和八子.后來,武則天自己稱帝,睿宗又被廢掉.當時帝位的更替,真如同走馬燈一樣.武則天晚年力竭心衰,體弱多病,權力轉移,中宗復位,睿宗被立為皇太帝,封相王,而李隆基就是睿宗的第三子.垂拱元年(公元六八五年)八月,李隆基生于東都洛陽城,二歲時被封為楚王.他童年時就很聰明,言語不凡.據說,他七歲那年去朝堂(3),金吾將軍武懿宗看見他的儀仗隊伍非常嚴整,產生了妒忌心,便大聲呵斥,想把隊伍搞亂.李隆基見此情況,上前斥責武懿宗說:我家朝堂,關你什么事,敢迫害我的騎從!武則天后來聽說了這件事,對他的聰明和勇敢也大加稱贊.中宗末年,宮廷內部變亂迭起,人心動蕩.李隆基見此情景,便私下里聯系了一批有才能的人,作為自己借助的力量.

后來,中宗暴亡,韋后臨朝,韋溫等人密謀策劃,想以韋姓替代李唐氏.當時,有個叫馮道力的道士和李隆基的關系也不錯.一天馮道士來到李隆基家中,對他說:"您居住的地方名叫隆慶,許多人說'隆'就是'龍',現在韋氏又改'唐隆',和您的名字正相符合,這正是您成就帝業的時候."李隆基聽后非常高興.便找太平公主商量除掉韋后的辦法.太平公主是高宗的幼女,李隆基的姑姑.當時三十多歲,長得體態豐滿,端莊文靜,又富于權謀,很像武則天.武則天活著的時候,經常讓她參與機密大事的討論,每次又都囑咐她宮禁嚴峻,不得外出泄露.這樣,太平公主逐漸養成了謹慎處事,言語不多的習慣.

在武則天當政約二十多年中,那么多皇親國威,只有太平公主一人獨享太平,沒有卷入變亂中去,沒有由榮到辱,從升到降的慨嘆,父為帝,因為后,夫為親王,子為郡王,貴盛無比.在武則天晚年,中宗復位過程中,太平公主參與了除掉張易之的行動,擁立中宗有功,被中宗進號為鎮國太平公主.她的住宅周圍有衛士保護,居住的房屋附近十步一崗,五步一哨,和皇宮相似.鑒于太平公主處事機敏,以及在朝廷中舉足輕重的地位,所以季隆基在考慮除掉韋后的時候,便首先想到要和太平公主商量.太平公主很贊成李隆基的政變計劃,還派了他的兒于薛崇簡做李隆基助手,一起行動.一天,李隆基和薛崇簡,劉幽求,麻嗣宗,葛福順,李仙鳧,普潤等人一起討論行動方案.

這些人中,除普潤是寶昌寺的和尚外,其它人大多是宮廷羽林軍的將領.討論中曾有人提出,行動計劃要征得相王同意才好執行.相王即李隆基的父親原睿宗李旦.對此,李隆基表示了不同的意見.他斬釘截鐵地說:我拯救國家的危難,處理君父焦慮的問題,此事如果成功,這是國家的幸運,倘若失敗,也算是我以身殉國,忠孝兩全,有什么必要先讓父王知道呢 再者,如果請示父王,他同意這樣做.這是讓父王參與了危險的活動,如果他不同意,那我們怎么辦 歸根結底,請示父王有弊無利.經過認真的討論,大家最后同意了李隆基的意見.唐隆元年(公元七一0年)六月二十日這天深夜,李隆基率領劉幽求,鐘紹京等人沖入玄武門,襲殺了羽林將軍韋播,中郎將高嵩等,然后斬關奪門,沖入后宮.左萬騎(4)從左進,右萬騎從右入,最后會合到凌煙閣前.當時,在太極殿前宿衛中宗梓官的衛士聽到喊殺聲,也都披掛整齊投入了戰斗.一時間,后宮里刀槍相擊,燭光閃閃,殺聲連天,一片四戰.沒用多久,李隆基便取得了勝利.在混戰當中,韋后慌慌張張地跑進了飛騎營,企圖得到他們的保衛,不料被亂兵所殺.

韋氏的黨羽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等人,也都先后被斬首示眾.結束了宮廷政變的戰斗后,李隆基立即前去拜見了他的父親相王李旦,請求寬恕未能事先請示之罪.相王急忙向前抱住李隆基,流著淚說:國家的危難,多虧我兒才得以消除,百姓的動亂,也都依靠你才得以安定.次日,相王李旦和少帝李重茂登上安福門城樓,慰諭百姓,大赦天下.此后,李隆基被晉封為平王,薛崇簡為立節郡王,鐘紹京為中書侍郎,劉幽求為中書舍人,都參與朝廷政務.此外,還派遣使者前往均州慰問譙王李童福.幾天以后,少帝李重茂頒布了詔書,其中寫道:"叔父相王,高宗之子,昔以天下讓于先帝.神龍(5)之初,已有明旨,將立大弟,以為副君.請叔父相王即皇帝位,朕退守本藩,歸于舊邸."于是,相王李旦再次即皇帝位,仍稱為唐睿宗.少帝李重茂被封為溫王,平王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睿宗并在這一年改元景云.

睿宗共有六子,長子李成器,次子李成義,三子李隆基,四子李隆范,五子李隆業,六子李隆悌(6),除第六子早亡外,其余五子之間的關系向來和睦,篤順.據說,李隆基曾經特制一個大枕頭和一床大被子,兄弟五入共同枕蓋,以示友悌之好.的確,唐朝宮禁中像睿宗五子之間這樣友好相愛的,還不多見.不僅如此,就是睿宗和平王李隆基父于之間,也充滿了愛護和諒解,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睿宗把皇位禪讓給李隆基.

那是延和元年(公元七一二年)六月,不知從什么地方傳出一股謠言說:"根據星象,皇帝有災,皇太子應當即位."顯然,制造這個謠言的目的是為了挑撥睿宗和太子李隆基之間的關系.誰知,睿宗聽后不但不惱怒,反而說:"傳德可以避災,我的主意打定了."到了七月,睿宗便頒布詔令,把帝位傳給皇太子.據說,李隆基知道這一情況后,往拜睿宗,一邊叩頭,一邊流淚表示拒絕.睿宗卻心平氣和地對他說:"我是因為你上的功才能夠第二次即皇帝位,現在根據星象,帝位有災,我想退位回避.只有圣德和大功大勛,才可以轉禍為福.現在把帝位傳給你,已經有些晚了,你何必拒絕呢 難道非要等到靈柩前即位才算是孝嗎 "李隆基聽后,只好點頭答應.就這樣,睿宗自稱太上皇,把帝位傳給了李陵基.除軍政大事外,三品以下官員的除授和刑罰,李隆基都可以決定,李隆基就是歷史上的唐玄宗.就在這帝位和平過渡,宮廷平靜無事的時候,突然,又一場狂飆從天而落.

這是一起更大的亂子,制造這場亂子的罪魁是太平公主.原來,太平公主在協助李隆基政變,除掉韋后以后,依仗功大,日益驕奢,不可一世.她的田園面積越來越大,幾乎包括了京城附近所有的肥田沃土.她宮中的器物越來越精細,繁多,專門為她采購的人在四川,江南和嶺南地區的道路上絡繹不絕.她使用的車馬儀仗和皇宮中帝后們用的沒有絲毫區別.她的陪侍僅少年男子就有數百人,而且都是身披羅綺.至于上了年紀的老婦,更有幾千人之多.各地送給她的狗馬等玩物,多得不計其數.此外,這時太平公主在私生活方面也越來越墮落.當時.她的丈夫武攸暨剛死不久,有個叫惠范的胡僧家中豪富.財寶很多,很善于巴結權貴.于是,太平公主便和他狼狽為奸.太平公主曾專門為惠范和尚在玄宗那里謀得圣善寺寺主位置,加三品,封公爵.不僅如此,太平公主對朝政的干涉也使玄宗不能容忍.她內結將相,外連王公,專謀異計.當時,朝中宰相七人,有五個和太平公主關系密切.

一個叫蕭志忠的,因為依附了太平公主,就由一個州官晉升為刑部尚書,中書令.他隨便出入太平公主府第,早晚環伺在公主的周圍,成了公主一個忠實的奴仆.還有掌握皇宮禁兵的常元楷,李慈,也常在私下里拜謁太平公主.先天二年(公元七一三年)七月三日,尚書左仆射竇懷貞,侍中岑羲,中書令蕭至忠,崔湜,雍州長史李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右羽林將軍李慈,應太平公主之召,來公主府上密謀,議定第二天,即七月四日,由羽林軍作亂,發動政變,推翻唐玄宗,擁立太平公主登基當皇帝.但是,這個陰謀很快被唐玄宗發現了.七月三日深夜,玄宗頒布密旨,命歧王李范,薛王李業,兵部尚書郭元振,將軍王毛仲,取馬廄中閑散馬匹以及家丁二百多人,率太仆寺少卿李令問,王守一,內侍高力士,果毅李守德等親信十數人,出武德門,入度化門,出其不意,攻其不備,在皇宮北門門洞內,殺死了常元楷和李慈,又活捉了蕭至忠,岑義等人.這些人先后被軟了腦袋.太平公主發現形勢不妙,急忙逃進圣善寺,在那里住了幾天以后才又回到家中.不過,最后她還是被賜死.隨同太平公主一起死的,還有他的兒子及黨羽數十人.

從太平公主家中查抄出來的貨物堆積如山,珍奇寶物和皇宮中的相差無幾,土地和牲畜遍布在許多地方,征斂幾年還沒有完.在太平公主寵幸的惠范和尚家中,也查抄出了價值達數十萬貫的家資.粉碎太平公主政變陰謀的第二天,睿宗以喜悅的心情頒發詔諭,宣布把一切權利完全移交給唐玄宗,他自己則高居無為,名副其實地當起了太上皇.這樣,唐玄宗完全掌握了國家的權力.這一年十二月,他政年號為"開元" 唐玄宗即位之初,很注意德政.為了更好地管理國家,他讓姚崇當宰相.姚崇在唐睿宗時期當過兵部尚書,后因得罪太平公主,被貶到同州(今陜西大荔)做刺史.

據說,姚崇應召來到京城長安的時候,正值唐玄宗在郊外打獵.玄宗問姚崇:"你會打獵嗎 "姚崇回答:"我二十多歲時常常騎馬逐獸,后來才讀書.現在雖然老了,但還可以騎馬射箭."玄宗便讓他參加打獵活動,姚崇果然箭無虛發.玄宗非常高興,就命他做宰相,誰知姚崇卻推托不干.玄宗驚問是什么原因,姚崇說:"臣有十件大事,不知皇上是否采納,所以不敢受任."

玄宗追問那十件大事,姚崇提出:"第一件,以仁德治政,不用苛刑;第二件,十年之內,不對外打仗;第三件,不許宦官干預朝政;第四件,皇親國威不得占據朝廷要職;第五件,王公犯法與民同罪;第六件,租稅以外不得額外加征;第七件,不崇佛,不營造佛寺;第八件,待臣以禮;第九件,允許朝臣發表不同意見;第十件,嚴禁外戚干預政事."唐玄宗聽后表示同意,姚崇于是負起了宰相之責.在經過了近三十年的宮廷動亂之后,唐玄宗和姚崇君臣之間開始了比較好的配合,唐朝歷史由此進入了充滿活力的"開元盛世"時期.

(1)金吾大將軍:負責京城治安的軍事長官.

(2)弘道:唐高宗年號.開元,唐文宗年號.

(3)朝堂:古代文武百官冶事之所.

(4)萬騎:也稱飛騎.唐代皇帝的衛隊.

(5)神龍:唐中宗年號(公元七0五-七0六年).

上官婉兒和武則天的故事

上官婉兒(664~710年),唐女詩人。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上官儀孫女。儀被殺,隨母鄭氏配入內庭。年十四,即為武則天掌文誥。中宗時,封為昭容。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臨淄王(即玄宗)起兵,與韋后同時被殺。

上官婉兒是陜州陜縣人,是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的孫女。麟德元年,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家族籍沒。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庭。她十四歲的時候,出落得妖冶艷麗,秀美輕盈,一顰一笑,自成風度,加上天生聰秀,過目成誦,文采過人,下筆千言。儀鳳二年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珠圓玉潤,調葉聲和,尤其她的書法秀媚,格仿簪花。武則天看后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此后,武則天所下制誥,多出上官婉兒的手筆。

武則天將上官婉兒倚為心腹,甚至與張昌宗在床榻間交歡時也不避忌她。上官婉兒正值情竇初開,免不得被引動,加上張昌宗姿容秀美,不由地心如鹿撞。一天,婉兒與張昌宗私相調謔,被武則天看見,拔取金刀,插入上官婉兒前髻,傷及左額,且怒目道:“汝敢近我禁臠,罪當處死。”虧得張昌宗替她跪求,才得赦免。婉兒因額有傷痕,便在傷疤處刺了一朵紅色的梅花以遮掩,誰知卻益加嬌媚。宮女們皆以為美,有人偷偷以胭脂在前額點紅效仿,漸漸地宮中便有了這種紅梅妝。

以后,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圣歷元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神龍元年,唐中宗復位。中宗即位后政權掌握在韋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顛沛流離,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養成了一副柔弱性格。而韋后則一心學武則天,勾結女兒安樂公主,把持了朝綱。早在唐高宗崩時,上官婉兒那年十六歲,她母親早已去世。這婉兒善于修飾,畫眉貼翠,搔首弄姿,便和中宗皇帝偷了私情。后來中宗被廢,幽囚在房州地方,只有韋后伴著中宗皇帝在幽囚地方,吃盡苦楚。中宗到了復位以后,大權在握,便接著把婉兒召幸,合成一個鸞鳳交,冊為婕妤,封婉兒母鄭氏,為沛國夫人。又令婉兒專掌起草詔令。

上官婉兒曾與武三思私通,武三思相貌不凡,枕席上的功夫也很讓她滿意。后經中宗召幸,她自嘆命不由人,中宗年老,難免床闈缺乏風情,她便把武之思薦給了韋后。韋后平日在宮中愛賭雙陸游戲,她和武三思對坐著賭雙陸,韋后故意撒癡撒嬌,逗著武三思玩笑;中宗手中握著一把牙簽兒,還替他二人算著輸贏的籌碼。

由于有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的加入,韋后勢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權柄完全架空。武三思依靠韋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并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景龍元年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皇帝旨意,發左羽林軍及千騎兵,在半夜時分,分兩路軍馬直撲武三思、武崇訓府第。并誅其親黨十余人,又統兵三千,直趨肅章門,斬關直入,搜索韋皇后、安樂公主、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后處,并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后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韋后和中宗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余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太子兵敗被殺。中宗下詔將太子首級獻上太廟。這時,韋皇后見死了武三思,心中萬分凄涼,聽說太子首級到京,便下懿旨:“將太子首級,在三思、崇訓父子柩前致祭。”韋皇后和安樂公主親自到靈前吊奠。

上官婉兒慫恿中宗設立修文館,大召天下詩文才子,邀請朝中善詩文的大臣入修文館,摛藻揚華。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連流竟夕,醉不思歸。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數首并做,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做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相傳婉兒將生時,母親鄭氏夢見一個巨人,給她一秤道:“持此稱量天下士。”鄭氏料想腹中,必是一個男子,將來必能稱量天下人才,誰知生下地來,卻是一個女兒,鄭氏心中甚是不樂。這婉兒面貌美麗,卻勝過她母親,自幼兒長成聰明伶俐,出世才滿月,鄭氏抱婉兒在懷中戲語道:“汝能稱量天下士么?”婉兒即呀呀地相應,如今果然。因此,朝廷內外,吟詩做賦,靡然成風。韋后本不工詩,即由婉兒代為捉刀,各文臣也明知非帝后親筆,但當面只好認她自制,格外稱揚,韋后遂把婉兒寵上加寵。

婉兒趁此機會,將兵部侍郎崔湜引做面首。從來佳人才子,沒有不相憐相惜的!當初上官婉兒和武三思尚結一份私情,見了崔湜,神情之間,若接若離。如今武三思被韋皇后管住,丟下婉兒一個人孤凄凄的,一縷癡情,便全寄在崔湜身上。崔湜年少多才,與婉兒堪為一對佳偶,如今結成露水緣,婉兒才得如愿以償,但尚有不滿意處,崔湜在宮外,婉兒在宮內,宮闈雖然弛禁,究竟有個中宗在上面,終究不方便。婉兒又想出一法,請營外第,以便游賞。中宗派人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為沼,疊石為巖,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此地亭臺閣宇,園榭廊廡,風雅為洛陽第一家,上官婉兒與崔湜從此日日鴛鴦戲浴。崔湜的弟兄崔蒞、崔液、崔滌弟兄四人個個都生成眉清目秀,面如冠玉,崔湜一個一個地引他們進宮來,和上官婉兒見面。婉兒見了這許多美貌少年,一時里愛也愛不過來。從此,上官婉兒行走坐臥,無時無刻都有這崔家弟兄四人追隨陪伴在一旁。上官婉兒常常在宮中設宴,一個美人兒中間,坐著四個少年兒郎,在兩旁陪著飲酒說笑,行令賦詩。后來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景龍四年,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陰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是為睿宗。韋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決政務。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沖入宮中,殺韋后及其黨羽。婉兒本是個聰明人物,竟帶著宮人,秉燭出迎,并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且托他婉告隆基,期免一死。劉幽求見她嬌喉宛轉,楚楚可憐,便滿口答應。湊巧李隆基入宮,就將草制呈上,替上官婉兒代為申辯。但李隆基卻說:“此婢妖淫,瀆亂宮闈,怎可輕恕?今日不誅,后悔無及了。”遂殺了上官婉兒。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最有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武則天甚至一度要把她立為女皇。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張說為她寫:“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云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貞元時,呂溫曾做《上官昭容書樓歌》,尚可見其文學生活的片段。上官婉兒在唐代歷史中是個極有魅力的后宮女性,在《舊唐書》、《新唐書》的“后妃傳”中都有專篇記載。

盡管上官婉兒也曾一度享盡榮華與權力,但她仍要仰皇上、皇后、公主的鼻息,仍要曲意逢迎,這個中甘苦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后來,她仍未逃脫厄運,做了皇權爭斗的犧牲品。
上官婉兒(664~710)
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麟德元年(664),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儀鳳二年(677),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武則天看后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圣歷元年(698)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神龍元年(705),唐中宗復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韋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并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景龍元年(707)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馀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并誅其親黨十馀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后處,并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后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韋后和中宗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馀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太子兵敗被殺。

此后,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中宗,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數首并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筑巖,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當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官員任意出入。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筑宅第,經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紈?子弟和巿井無賴鬼混其間,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景龍四年(710),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陰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決政務。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沖入宮中,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并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在李隆基處為其說項,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於旗下。開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664~710)
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人,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麟德元年(664),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儀鳳二年(677),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武則天看后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分,讓其掌管宮中詔命。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圣歷元年(698)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

神龍元年(705),唐中宗復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韋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并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景龍元年(707)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馀人,殺武三思、武崇訓於其府第,并誅其親黨十馀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后處,并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后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韋后和中宗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馀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太子兵敗被殺。

此后,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中宗,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數首并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筑巖,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當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官員任意出入。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筑宅第,經常同一些不三不四的紈?子弟和巿井無賴鬼混其間,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景龍四年(710),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陰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決政務。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沖入宮中,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并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在李隆基處為其說項,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於旗下。開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上官婉兒是歷史上非常才氣的女子,她的一生可謂是坎坷傳奇。雖然沒有丞相之名,但有丞相之實,這在中國歷史上是獨一無二的。

上官婉兒是陜州人,祖父上官儀是唐太宗時代的名臣,后來因忤逆武則天而被殺,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上官婉兒隨母親一道沒入后宮,算是帶罪執役的犯官家屬,受到無情的冷落及役使。困境中出人才,上官婉兒隨著宮中女官讀書識字,十四歲的她就受到武則天的親自召見,對她的下筆千言贊不絕口,將她留在身邊,擔任一些文書佐理工作,逐漸參予撰擬詔書,參決奏章,慢慢地百官奏牘都由她先行過目,并加擬簽,武則天只要在上面批一個字就頒行天下,成了除武則天以外最具權柄的女人,這時她還只是個19歲的小姑娘。當年她母親懷她的時候夢見神人送來一桿大秤,占夢的說這預示著上官婉兒將掌握大權衡量天下大事,那時她家是罪臣孤子,誰也不信,想不到竟然成真,武則天掌政前后二十五年,上官婉兒始終追隨在她的身邊,據說上官婉兒額頭上的一道創傷還是她與武則天的男寵張昌宗眉目調情時,武則天醋勁大發,一劍砍傷的。后來武則天把自己的侄子武三思配給上官婉兒,上官婉兒這年已經三十五歲,上官婉兒最愛的還是唐宗室諸王中的李逸,而李逸卻愛著武則天的業女武玄霜,最愛上官婉兒的又是長孫泰,長孫泰的妹妹恰好是李逸的妻子,這幾人都是朋友知交。真是尷尬人與尷尬事呀。

唐中宗即位后政權掌握在韋后的手中。中宗一生顛沛流離,過著朝不保夕的日子。養成了一副前怕狼、后怕虎的柔弱性格,而她的皇后韋后則一心想學婆婆武則天的樣子,勾結女兒安樂公主,妄圖把持朝綱。在這樣的政治背景下,武三思的妻子上官婉兒和武攸暨的妻子太平公主為了共同的利益聯合起來對抗韋后和安樂公主。這本是有利的政治聯盟,一個男人卻使它迅速瓦解。

這個男人就是一只繡花枕頭式的美少年崔湜,由于上官婉兒的丈夫武三思生性鄙俗,整天沾花意草,于是孤零零的上官婉兒就把她的一縷癡情完全寄托偶然相識的崔湜身上,自那天同在御書房辦事干下了風流事件后,天天難舍難分,上官婉兒時時把崔湜召進宮中,就被長期在宮中出入的太平公主瞧見,太平公主在宮中年紀雖略大一些,但徐娘雖老,風韻猶存,她又生成有母親的風流性格,當時見崔湜玉一般的美男子,心中早已有意,便打發宮女瞞過上宮婉兒把他召進寢宮,太平公主欲念是十分大的,雖還同時愛幾位王子,但每天都要與崔湜私會幾次,終于被上官婉兒看出問題。一氣之下投入到韋后的勢力圖中,并把武三思也拉了過來,為韋后立下大功。

由于有上官婉兒和武三思的加入,韋后勢力大增,把唐中宗的權柄完全架空,太子李重俊實在看不過去,于是率兵攻入武三思府第,殺武三思及武崇訓父子。然后進入宮禁,準備再殺韋后、上官婉兒,上官婉兒臨危不亂。指揮禁衛軍憑險固守,再飛檄武三思舊部入宮保駕、平定了太子的兵變,這件事情之后不久,韋后母女就毒殺了唐中宗,以溫王重茂為少帝,韋皇后母女把持朝政,伊然就是武則天與太平公主當年狀況的重現。

太平公主一面與她們虛以委蛇,一方面以一代公主的身份牽制、滯緩她們勢力的發展,一方面暗中幫助她的侄兒李隆基。李隆基本就一直在姚崇、宋理等名相的扶助下,羽翼半豐,現再得太平公主的支持。一場兵變,誅殺了韋后母女和上官婉兒,即位為唐玄宗。

上官婉兒死了,她的文學成就卻流傳下來,她的詩文創作一洗江左萎靡之風,力革南朝以來四六駢儷的章法,掙脫六朝余風,使文風為之大變。與其說開古文復興氣運的是韓愈、柳宗元,無寧說是上官婉兒已經早為盛唐的文學面貌繪出了清晰的藍圖。她的詩對唐詩的輝煌發展也有極大的啟導作用。到了開元年間,唐玄宗追念上官婉兒的才華,下令收集其詩文,輯成二十卷,張說為她寫:“敏識聆聽,探微鏡理,開卷海納,宛若前聞,搖筆云飛,成同宿構。古者有女史記功書過,復有女尚書決事言閥,昭容(上官婉兒)兩朝兼美,一日萬機,顧問不遺,應接如意,雖漢稱班媛,晉譽左媼,文章之道不殊,輔佐之功則異。”

茲錄一首她游驪山時寫的詩以資佐征:

三秦季月景龍年,可乘觀風出灞川;
遙看電掣金馬躍,國矚霜原玉作田。
隱隱驪山云外聳,迢迢御帳日邊開;
歲歲年年常扈驛,長長久久樂承平。

這詩寫出她衷心的愿望,希望安享太平,歲歲年年不再有腥風血雨的殺伐場面,然而她久居要津,尤其是武則天時期她幫武則天尊崇武氏,排抑皇家,李唐皇家是不會輕易放過她的。
回答者:f77917 - 進士出身 八級 12-11 19:08

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兒,西臺侍郎儀之孫也。父庭芝,與儀同被誅,婉兒時在襁褓,隨母配入掖庭。及長,有文詞,明習吏事。則天時,婉兒忤旨當誅,則天惜其才不殺,但黥其面而已。自圣歷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參決。中宗即位,又令專掌制命,深被信任。尋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婉兒既與武三思淫亂,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節愍太子深惡之,及舉兵,至肅章門,扣閣索婉兒。婉兒大言曰:“觀其此意,即當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與后遂激怒,并將婉兒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俄而事定。婉兒常勸廣置昭文學士,盛引當朝詞學之臣,數賜游宴,賦詩唱和。婉兒每代帝及后、長寧安樂二公主,數首并作,辭甚綺麗,時人咸諷誦之。婉兒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湜嘗充使開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兒草遺制,曲敘其功而加褒賞。及韋庶人敗,婉兒亦斬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詩筆,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為之序。初,婉兒在孕時,其母夢人遺己大秤,占者曰:“當生貴子,而秉國權衡。”既生女,聞者嗤其無效,及婉兒專秉內政,果如占者之言。(《舊唐書》)

上官昭容者,名婉兒,西臺侍郎儀之孫。父廷芝,與儀死武后時。母鄭,太常少卿休遠之姊。

婉兒始生,與母配掖廷。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見,有所制作,若素構。自通天以來,內掌詔命,掞麗可觀。嘗忤旨當誅,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殺也。然群臣奏議及天下事皆與之。

帝即位,大被信任,進拜昭容,封鄭沛國夫人。婉兒通武三思,故詔書推右武氏,抑唐家,節愍太子不平。及舉兵,叩肅章門索婉兒,婉兒曰:“我死,當次索皇后、大家矣!”以激怒帝,帝與后挾婉兒登玄武門避之。會太子敗,乃免。婉兒勸帝侈大書館,增學士員,引大臣名儒充選。數賜宴賦詩,群臣賡和,婉兒常代帝及后、長寧安樂二主,眾篇并作,而采麗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賦,賜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風。當時屬辭者,大抵雖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觀,婉兒力也。鄭卒,謚節義夫人。婉兒請降秩行服,詔起為婕妤,俄還昭容。帝即婉兒居穿沼筑巖,窮飾勝趣,即引侍臣宴其所。是時,左右內職皆聽出外,不何止。婉兒與近嬖至皆營外宅,邪人穢夫爭候門下,肆狎昵,因以求劇職要官。與崔湜亂,遂引知政事。湜開商山道,未半,因帝遺制,虛列其功,加甄賞。韋后之敗,斬闕下。

鄭方妊,夢巨人畀大稱曰:“持此稱量天下。”婉兒生逾月,母戲曰:“稱量者豈爾邪?”輒啞然應。后內秉機政,符其夢云。景云中,追復昭容,謚惠文。始,從母子王昱為拾遺,昱戒曰:“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興,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雖乘釁,天下知必敗,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滅族!”鄭以責婉兒,不從。節愍誅三思,果索之,始憂懼。及草遺制,即引相王輔政。臨淄王兵起,被收。婉兒以詔草示劉幽求,幽求言之王,王不許,遂誅。開元初,裒次其文章,詔張說題篇。(《新唐書》)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404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