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東漢末年群雄之一,公孫瓚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眾妙之門 2023-06-23 02:06:46

東漢末(mo)年群雄(xiong)之(zhi)一,公孫(sun)瓚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今天小編來說說公孫瓚的故事。

三國演義中,早期(qi)有不少(shao)勢力強(qiang)大(da)的軍閥,如袁紹、袁術、公(gong)孫瓚、劉(liu)表、劉(liu)璋等,他(ta)們(men)巔峰時(shi)期(qi)占據一州或數州,兵強(qiang)馬(ma)壯,大(da)有一統天下之勢。這就和玩(wan)撲克牌(pai)一樣,這些大(da)佬們(men)摸(mo)得一手好牌(pai),不久(jiu)兵敗人亡,輸(shu)的連褲衩也(ye)沒了(le)。

其(qi)中公(gong)孫瓚仗著(zhu)“白馬義從”精(jing)騎,威震塞(sai)外游牧民族、大(da)破十(shi)幾萬黃巾軍、與袁紹爭奪(duo)冀州、斬劉虞占幽(you)州,大(da)有一(yi)統中原之勢。之后,他(ta)的(de)處境急轉(zhuan)直下,敗(bai)亡的(de)速度太(tai)快了,于公(gong)元199年(nian)兵(bing)敗(bai)自焚,以(yi)下依據演義及相關史料,分析(xi)如下三個原因(yin)。

其(qi)一(yi),公孫瓚(zan)兇(xiong)殘(can)弒殺,失去(qu)了民心。如(ru)公孫瓚(zan)曾(ceng)暗(an)中殺害(hai)歸附的(de)少數(shu)民族(zu)(zu)使(shi)者(zhe)及上司(si)劉虞。幽州牧劉虞為政寬仁,愛(ai)民如(ru)子,深得(de)幽州和少數(shu)民族(zu)(zu)之心。他(ta)(ta)主張(zhang)以懷柔政策對待(dai)北方的(de)游牧民族(zu)(zu),而公孫瓚(zan)是一(yi)員武(wu)將,只知(zhi)道有(you)征戰,才能(neng)有(you)戰功,擴充自己(ji)的(de)勢力(li)。他(ta)(ta)是一(yi)個(ge)緊握軍權的(de)大軍閥,自持兵力(li)強(qiang)大,放縱自己(ji)的(de)部隊,搶劫老百姓及周圍(wei)少數(shu)民族(zu)(zu)。

公孫(sun)(sun)瓚與實行仁政的(de)上司劉(liu)虞不和,后公孫(sun)(sun)瓚將上司劉(liu)虞殺害(hai)。他(ta)得到了(le)北方四州,成(cheng)為北方最強大的(de)諸(zhu)侯之一(yi)。然(ran)而,此時的(de)公孫(sun)(sun)瓚雖然(ran)兵強馬壯(zhuang),卻因弒殺失去了(le)人心,只是一(yi)個紙老虎。

其二,公(gong)(gong)孫瓚(zan)和(he)(he)袁紹(shao)爭(zheng)奪冀(ji)州(zhou)失敗(bai),聲(sheng)色犬馬,與部將離(li)心離(li)德。公(gong)(gong)孫瓚(zan)和(he)(he)大軍閥袁紹(shao)矛盾日(ri)益(yi)升級(ji),都為了爭(zheng)奪冀(ji)州(zhou)。公(gong)(gong)孫瓚(zan)爭(zheng)斗(dou)失敗(bai),退(tui)回(hui)幽州(zhou),憑險(xian)據守。公(gong)(gong)孫瓚(zan)在易河挖戰壕(hao),堆筑高達五六丈的(de)(de)圍墻,公(gong)(gong)孫瓚(zan)居住在中間,七歲以(yi)上男(nan)人(ren)就(jiu)不許進入,里面只有他(ta)的(de)(de)妻妾和(he)(he)糧(liang)食。他(ta)的(de)(de)這種做(zuo)法,與忠臣良將及(ji)賓客關系(xi)日(ri)益(yi)疏遠。《后(hou)漢(han)書(shu)》中記載(zai)如下:

“瓚慮有(you)非常,乃居于高京(jing),以鐵為門(men)。斥去左(zuo)右,男人七歲以上(shang)不(bu)得入易門(men)。”

后袁(yuan)(yuan)紹(shao)(shao)派遣大軍,圍(wei)攻(gong)公(gong)孫瓚(zan)(zan),圍(wei)住其一部將(jiang)。那員部將(jiang)向公(gong)孫瓚(zan)(zan)求救,公(gong)孫瓚(zan)(zan)不肯(ken)相救,還(huan)振(zhen)(zhen)振(zhen)(zhen)有(you)詞,“如果這次救他,那以后眾(zhong)人都會(hui)只等救兵(bing)而不肯(ken)死戰。這次我們不去救援,以后被圍(wei)困的(de)將(jiang)士就會(hui)自(zi)己想(xiang)辦法自(zi)救。”事與愿違(wei),袁(yuan)(yuan)紹(shao)(shao)大軍來攻(gong)時,公(gong)孫瓚(zan)(zan)的(de)看到袁(yuan)(yuan)紹(shao)(shao)勢(shi)力強(qiang)大,獨自(zi)對抗不了,又沒有(you)援兵(bing),眾(zhong)人或(huo)降或(huo)逃(tao)。

其三,公(gong)(gong)孫瓚沒有重用(yong)趙云。演義第七回,公(gong)(gong)孫瓚與袁紹大將(jiang)文丑作戰,兵敗而逃,命在旦夕,被趙云所救。這時的(de)趙云,還是一個少(shao)(shao)年,剛剛出世,武器裝備、作戰經驗不(bu)足(zu),和巔(dian)峰時期無法相比。就(jiu)是這樣的(de)一個少(shao)(shao)年,卻和文丑大戰五六十回合,不(bu)落(luo)下風。

趙(zhao)云(yun)(yun)如(ru)此忠心耿(geng)耿(geng),多次(ci)救公(gong)(gong)孫(sun)瓚性命,卻沒有受到他(ta)(ta)的(de)重用。公(gong)(gong)孫(sun)瓚認(ren)為趙(zhao)云(yun)(yun)是從袁紹(shao)那邊(bian)投奔而來(lai),或許是袁紹(shao)派(pai)來(lai)的(de)奸(jian)細也未可知。因(yin)此,趙(zhao)云(yun)(yun)真心歸附公(gong)(gong)孫(sun)瓚,而公(gong)(gong)孫(sun)瓚卻棄之(zhi)如(ru)敝(bi)履。好多和袁紹(shao)的(de)戰役,如(ru)果(guo)公(gong)(gong)孫(sun)瓚重用、派(pai)出趙(zhao)云(yun)(yun),無往而不勝,他(ta)(ta)卻時刻防(fang)著,沒有放手使用趙(zhao)云(yun)(yun)。演(yan)義中相關描述如(ru)下:

“公(gong)孫瓚初(chu)得趙云,不知(zhi)心腹,令其(qi)另領一軍在后。遣大將嚴綱為先鋒。”

在(zai)劉備(bei)向公孫瓚(zan)借趙云及(ji)兵馬時,公孫瓚(zan)眼睛眨也不眨,將(jiang)其(qi)借給自己(ji)的(de)(de)好同學劉備(bei)。雖說(shuo)公孫瓚(zan)和(he)(he)劉備(bei)關系密切,本著提攜幫助他(ta)的(de)(de)心思(si),那也不能將(jiang)自己(ji)的(de)(de)大(da)將(jiang)說(shuo)借就借啊,怎么也得談(tan)(tan)一談(tan)(tan)條件吧(ba)。古代軍閥將(jiang)軍隊(dui)看成自己(ji)的(de)(de)命(ming)根子,就連父子、親兄(xiong)弟也不會借給。如袁(yuan)紹和(he)(he)袁(yuan)術(shu)(shu)兩個兄(xiong)弟,如果聯合起(qi)來,那就是三(san)國最強(qiang)大(da)的(de)(de)諸侯。然而,袁(yuan)紹和(he)(he)袁(yuan)術(shu)(shu)為了自己(ji)的(de)(de)利益,互(hu)相拆臺,互(hu)相攻伐,最后雙(shuang)雙(shuang)斃命(ming)。

公孫瓚作為軍閥(fa),也(ye)(ye)不(bu)會免俗,將軍隊看(kan)做自己的命根(gen)子。他(ta)(ta)和劉(liu)備(bei)(bei)既(ji)不(bu)是(shi)親兄弟,也(ye)(ye)不(bu)是(shi)像桃園結義一樣(yang)的結拜兄弟,只(zhi)是(shi)普通的同學關系。他(ta)(ta)倆共同和盧植學過幾(ji)天學問(wen)而已。這樣(yang)普通的關系,公孫瓚很“大方(fang)”地(di)將趙云借給劉(liu)備(bei)(bei),只(zhi)能說明他(ta)(ta)不(bu)重視(shi)趙云。演義中相關描述如下:

瓚(zan)曰:“我借與君(jun)馬步軍(jun)二千(qian)。”玄(xuan)德曰:“更望借趙子龍一(yi)行(xing)。”瓚(zan)許(xu)之。

總(zong)結:公孫瓚本來(lai)占據北方幽州等(deng)(deng)肥沃之地,真的是(shi)一副好牌。如果(guo)他休(xiu)養生(sheng)息(xi),在天下有變之時,南下爭(zheng)雄,未必會輸(shu)給袁(yuan)紹、曹操等(deng)(deng)實力派。可惜他自(zi)作孽,不可活,最后(hou)輸(shu)的一塌(ta)糊涂,血(xue)本無歸。

能夠單挑呂布和文(wen)丑(chou)的公孫(sun)瓚,和徐晃相比誰更勝一(yi)籌?

公孫瓚是(shi)漢(han)末(mo)群雄之(zhi)一,十(shi)八路諸(zhu)侯討伐董卓,公孫瓚就是(shi)其(qi)中(zhong)之(zhi)一,正史中(zhong)的公孫瓚,率領白(bai)馬義(yi)從,擊敗鮮卑胡人,將其(qi)徹(che)底打垮,戰斗力強悍(han)。在演義(yi)中(zhong),公孫瓚單(dan)挑呂布和文(wen)丑,雖然(ran)戰敗,但是(shi)表現的非(fei)常雄烈,公孫瓚武力和誰相當?比得上(shang)夏侯惇和徐晃嗎?

正史中,公孫瓚長的很漂亮(liang),聲音(yin)洪亮(liang),一表人(ren)才,公孫瓚和劉備(bei)是同學,都是盧(lu)植(zhi)的學生。公孫瓚有一支精銳的騎兵隊伍,名為(wei)白馬義從,戰(zhan)斗力(li)非(fei)常強悍,曾一戰(zhan)打垮(kua)鮮卑胡人(ren)。

在(zai)這(zhe)次戰斗中,公孫(sun)瓚(zan)親自上陣殺(sha)敵(di),殺(sha)傷(shang)數十人,表現的非常(chang)勇猛,作(zuo)為一(yi)方諸侯,公孫(sun)瓚(zan)身先士卒,勇不可當(dang)。

《三國志 公(gong)孫瓚傳(chuan)》記載:嘗從數(shu)十(shi)(shi)騎(qi)出行塞,見鮮(xian)卑數(shu)百騎(qi),瓚乃退入空亭中,約其(qi)從騎(qi)曰(yue):“今(jin)不(bu)沖(chong)之,則死盡矣。”瓚乃自持矛,兩頭施(shi)刃,馳出刺胡,殺(sha)傷數(shu)十(shi)(shi)人,亦(yi)亡其(qi)從騎(qi)半,遂得免。鮮(xian)卑懲艾,后不(bu)敢復入塞。

而在(zai)演義中,公(gong)孫瓚(zan)表現的(de)更加雄烈過人,曾(ceng)單挑呂布(bu)和文丑,要知道,呂布(bu)是(shi)天下第一(yi)猛將(jiang),文丑也是(shi)戰(zhan)斗力爆(bao)表的(de)一(yi)流名將(jiang),公(gong)孫瓚(zan)敢單挑他們,足以顯示了非(fei)凡的(de)膽氣和實力。

先看(kan)公(gong)孫瓚單(dan)挑呂布,《三國演義》第五回(hui):正議(yi)間,呂布復(fu)引兵搦戰(zhan)(zhan)。八路諸侯(hou)齊出。公(gong)孫瓚揮槊親戰(zhan)(zhan)呂布。戰(zhan)(zhan)不數合,瓚敗(bai)走。

雖然公孫瓚單挑呂布失敗,但是也堅持了好幾個回合(he),公孫瓚在強大的呂布面前,能全身而退,足以證明實(shi)力不低。

再看公孫瓚單(dan)挑文丑(chou),《三國演(yan)義》第(di)七回(hui):公孫瓚就(jiu)橋(qiao)邊與文丑(chou)交鋒。戰(zhan)不(bu)到十(shi)余合,瓚抵擋不(bu)住,敗陣(zhen)而走(zou)。

公孫瓚在(zai)文(wen)(wen)(wen)丑(chou)(chou)面(mian)前(qian),堅持了十余合,要知道(dao),文(wen)(wen)(wen)丑(chou)(chou)曾射(she)倒張遼,打敗徐晃,武力(li)了得,而(er)且,文(wen)(wen)(wen)丑(chou)(chou)和趙(zhao)云六(liu)十合戰平(ping),實力(li)不低。

從這里可以(yi)看(kan)出,公(gong)孫瓚的武力(li)(li),應(ying)該在于(yu)禁之上,略(lve)低于(yu)夏(xia)侯惇和徐晃,武力(li)(li)應(ying)該和樂進、凌統、文聘相當,但因(yin)為(wei)公(gong)孫瓚性格剛烈,豪氣縱橫,武力(li)(li)應(ying)該可以(yi)躋(ji)身一流名(ming)將(jiang)行列。

公孫瓚被(bei)袁(yuan)紹擊敗(bai)后,劉備是怎(zen)么做的?

公孫瓚被袁紹擊敗以后,劉備并沒有選擇為公孫瓚報仇,而是一邊小心經營自己勢力,一邊又在想方設法擴大自己地盤,讓自己能夠擁有更強的實力。在我個人看來,如果沒有公孫瓚,就沒有后來的劉備,前期劉備一直漂泊不定,真正愿意讓其長兵的人沒有。

作為東漢末年群雄之(zhi)一,公孫(sun)瓚(zan)也有自(zi)己(ji)盤算,內(nei)心里也想稱王(wang)稱霸,可惜他被(bei)實力最(zui)強大袁(yuan)紹盯上(shang),而自(zi)己(ji)又沒有曹(cao)操這樣才干。加上(shang)其用人不善,這才導致了(le)最(zui)后(hou)(hou)的敗(bai)局;兵敗(bai)后(hou)(hou)的公孫(sun)瓚(zan),被(bei)困于高樓內(nei),最(zui)終引火(huo)自(zi)焚身(shen)亡(wang)。

公(gong)孫(sun)瓚和劉(liu)備(bei)是(shi)同(tong)窗好(hao)友(you),劉(liu)備(bei)投(tou)靠其以后,公(gong)孫(sun)瓚也是(shi)真心相待。可惜(xi)的是(shi)劉(liu)備(bei)在公(gong)孫(sun)瓚死后,并(bing)沒(mei)有任何動作,也沒(mei)有為其同(tong)窗好(hao)友(you)報仇。

一、劉備目睹了公孫瓚結局,無可奈何也不敢插手

三國(guo)群雄之中(zhong),只有劉備起點最低,從(cong)一(yi)個(ge)草根到后來帝王,中(zhong)間經歷了太多事情,他也投靠了太多的諸(zhu)侯。眾多諸(zhu)侯中(zhong),唯有公孫瓚(zan),真心實意對(dui)待他,給了他發家的機會。

當時公孫(sun)瓚(zan)危急時刻,劉備(bei)即便(bian)有(you)心,也不(bu)能(neng)夠改變大局。面對實力最強大的袁(yuan)紹,劉備(bei)即便(bian)援(yuan)救,也是(shi)以卵(luan)擊石。為了保住來(lai)之(zhi)不(bu)易的勢(shi)力,劉備(bei)也只能(neng)夠看著同窗好友覆(fu)滅。

二、為了大局和野心,只能放棄為其復仇

作(zuo)為(wei)三國群雄之一,劉備長期以來,都有自己野心(xin),也在尋找合適的大樹乘涼(liang)。他先后(hou)投身于(yu)公孫瓚和袁紹,后(hou)來都發現二人(ren)目光短淺,沒有大的志(zhi)向,而選擇離開了(le)對方。

公(gong)孫瓚(zan)作為(wei)劉(liu)備故交好友,劉(liu)備沒能為(wei)公(gong)孫瓚(zan)報仇(chou),有(you)兩個原(yuan)因,其一實力不(bu)允許,其二(er)公(gong)孫瓚(zan)殺了劉(liu)虞,為(wei)其報仇(chou)就(jiu)是自毀(hui)名聲。

趙云便是公孫瓚手下武將,在公孫瓚手下沒有發揮才能,到了劉備手中,才真正堪當大用。公孫瓚不能慧眼識人,也沒有大的志向,覆滅也是在所難免事情。

年十五(wu)歲,母使游學,嘗師事鄭玄(xuan)、盧(lu)植,與公(gong)孫(sun)瓚等(deng)為友什么意思(si)

年十五歲,母使游學,嘗師事鄭玄、盧植,與公孫瓚等為友什么意思

大概(gai)意思:15歲的(de)時候,母親讓他外出(chu)求學。先后(hou)拜鄭玄、盧植為師,并(bing)且和公孫瓚等是朋(peng)友。

袁紹與公孫瓚什么仇什么怨

公孫瓚與袁紹結下梁子,要從皇帝說起。
當時東漢 *** 的皇帝是董卓擁立的漢獻帝劉協,即位時只有九歲。皇帝是個不懂事的小毛孩子,又是奸臣擁立的,所以有很多人不服氣。
牛人袁紹就非常不服氣。你董卓可以擁立皇帝,我袁某人也可以;你董卓擁立一個不懂事的小屁孩玩弄于股掌之上,我袁某人就正兒八經擁立一個有才有德的好皇帝,看誰玩得過誰。
袁紹看中的皇帝候選人是時任大司馬、幽州牧的劉虞。
劉虞的確是才華出眾,德高望重。何況他還有著漢室宗親的身份——上推五代就是著名的東漢光武帝劉秀(他與皇帝的關系可比劉備親近得多)。
如果來一個民主選舉,劉協VS劉虞,劉虞勝出的把握那是相當大的。
可是那個時代不實行民主選舉,皇帝更是不能隨隨便便換來換去的。對于袁紹的提議,有許多人不同意,不少人很生氣。
其中最重要的是兩個人不同意,一個人很生氣。
第一個不同意的人就是當事人劉虞。劉虞拒絕得大義凜然。正因為劉虞德才兼備,所以他一心忠于中央 *** ,于是義正詞嚴地回絕了這個建議。當事人不同意,總不能霸王硬上弓吧?這就沒戲唱了。
另一個不同意的人是袁紹的弟弟袁術。袁術拒絕得極其齷齪。雖然袁術冠冕堂皇地拒絕這個建議,其實他是心里藏著不可告人的小九九——自己當皇帝,所以不希望有一個明君出現。這件事為袁紹、袁術兄弟反目埋下了伏筆。
很生氣的人正是公孫瓚。在公孫瓚看來,天下隨便哪個人當皇帝他都沒意見,唯獨劉虞不能當皇帝。因為公孫瓚和劉虞之間結下梁子已經不是一朝一夕了(這件事我們到后邊再說)。總而言之,在公孫瓚看來,如果讓仇人劉虞當了皇帝,那不是明擺著要他公孫瓚的性命嗎?袁盟主你做事,太不考慮兄弟們的感受了,這是對我極大的藐視。
遭到袁紹藐視,公孫瓚的心里已經有點不痛快了。
成大事者有一個重要品質,就是能忍,忍常人所不能忍。
公孫瓚認為自己是成大事者,所以心里不痛快不算大問題,忍一忍就風平浪靜了。
公孫瓚與袁紹的矛盾升級,是由一塊風水寶地——冀州引起的。
但冀州既不是袁紹的,也不是公孫瓚的,而是另外一個人的。這個人是韓馥。
說起來亂世中人們普遍奉行的原則是——天下為公。所謂天下為公的意思是,你的東西不是你一個人的,而是天下人的,大家都有份,所以也可以是我的。到底是誰的,不是看現在捏在誰手里,而是看槍桿子握在誰手中。
可是韓馥沒有拿得出手的槍桿子,袁紹有,公孫瓚也有。
這就麻煩大了,童子懷金,路人起心。
袁紹想占有冀州的欲望非常強烈以及迫切。因為說起來十分慚愧,大名鼎鼎的關東諸侯盟主袁紹,其實只是一個小小的勃海太守(怕臉上無光,后來自個給自個封了個車騎將軍),還在冀州牧韓馥的管轄范圍之內。更為慚愧的是,袁紹這個當帶頭大哥的,連手下弟兄們的吃飯問題都解決不好,眼看就要斷糧了。
迫切歸迫切,袁紹卻不想用武力解決問題。因為動武損兵折將不說,還要毀了他的名聲。要知道袁紹本就是靠名聲起家的,如果名聲搞臭了,那也就玩完了。
孫子兵法講: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袁紹希望韓馥乖乖地把冀州讓給他。這樣既能得到實際的好處,又能進一步提高名望。
韓馥的東西,憑什么白白送給你袁紹?這不是白日做夢嘛。
正應了一句廣告詞:一切皆有可能。袁紹手下的謀士逄紀令人嘆為觀止地攻克了這個難關,讓異想天開的美夢變成了伸手可及的現實。
逄紀的策劃是,袁紹先派人去誘惑對冀州欲望很強烈的公孫瓚,說好兩家一起到韓馥手里搶冀州,事成之后一人一半;只要公孫瓚一起兵,韓馥一定十分害怕;此時再派人去游說韓馥,他必然會乖乖就范。
這樣一來,袁紹得到冀州就不是當強盜搶別人東西,而是眾望所歸接受讓賢。事情做得十分漂亮,形象自然更加光輝。
不出所料,接到袁紹盟主一起搶冀州的建議后,一向蒙頭實干的公孫瓚二話不說立即動手了。這年頭有槍就是草頭王,不搶白不搶,搶了不白搶。
公孫瓚正大光明地帶著軍隊進入冀州,公開宣稱是前去討伐罪大惡極的董卓、解救處在水深火熱之中的皇帝,實際上卻是假公濟私,強行占有韓馥的冀州。
很快,公孫瓚就發現自己被結結實實地當猴耍了。
當公孫瓚和他的將士們還在冀中平原上風餐露宿的時候,袁紹已經從韓馥的手里半推半就勉為其難不好意思地接受了冀州。
公孫瓚興高采烈地過來,垂頭喪氣地回去,實在太郁悶了。
這件事不但侮辱了公孫瓚的人格,而且侮辱了他的智商。但他只能咽下這口惡氣,因為袁紹不是韓馥,不是那么好欺負的。
如果事情就此打住,作為一個以成大事者自許的人,公孫瓚還是能夠忍受的。
偏偏最后的導火線被引爆了。
公孫瓚的憤怒
袁紹、袁術兄弟反目成仇,波及范圍之大,受害人數之多,影響了整個東漢時局。很多人都有意無意地被卷了進去,其中就包括公孫瓚。
這件事又與老仇人劉虞脫不了干系。
劉虞的兒子劉和在長安(這時皇帝劉協已經被董卓綁架到了長安)中央 *** 當干部,回幽州的時候路過袁術的地盤,遭到主人的熱情招待。
被人熱情招待本來是一件好事,但劉和很快發現事情有點不對勁了——袁術太熱情了,熱情地想讓遠方的客人永遠留下來。
袁術提出了一個要求,讓劉和給他爹寫封信,中心意思是讓劉虞派兵過來聯合進攻長安,好去解救已經成為人質的皇帝(直接說去擴張地盤有點不好意思)。要是不答應的話,呵呵,劉公子你就在我這里永遠地住下去吧。
劉虞收到兒子的信后,立即跟主抓軍事的同事公孫瓚商議,主張派出幾千騎兵前去幫助袁術。
公孫瓚很清楚袁術心里打的是什么算盤,他仿佛已經看到了這些騎兵的光輝前景——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作為一個靠軍功起家的將軍,公孫瓚非常心疼這幾千騎兵,就指出袁術這人一向不靠譜,想阻止劉虞做傻事,不要白白賠了兵馬。
劉虞何嘗不清楚袁術為人非常不靠譜,但他不能不照辦——兒子在袁術那里名義上是貴賓,實際上就是人質。袁術那意思很明確:要兵還是要兒子,你自己選。
劉虞心一狠,選擇了兒子。
這下公孫瓚要抓狂了,不僅幾千人馬沒有留住,還要得罪袁術。本來得罪的人就夠多了,再多一個袁術,這以后的日子該怎么過?
公孫瓚想來想去想出了一個主意,自己派兵搶先一步去幫助袁術,說不定還能培養一些感情;順便勸說袁術干脆收編了劉虞派去的兵馬,以解心頭之恨(這就有些不厚道了)。
正是在此時,公孫瓚做出了一個重大決定,選擇了自己的立場,堅定地站到袁術那邊去,共同對抗袁紹陣營。
于是,公孫瓚主動派去一千多騎兵幫助袁術。因為既要與袁術培養感情建立合作關系,又要找機會陰劉虞一把,責任非常重大,所以他派遣堂弟公孫越帶兵前往。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公孫瓚阻止劉虞派兵時預料的一點都沒錯,公孫越等人果然就成了肉包子,到袁術那里就有去無回了——公孫越本人被袁術派去隨孫堅攻打袁紹的部將周昂,結果中流矢光榮犧牲。
公孫瓚得知弟弟戰死非常悲痛。雖然他弟弟的死牽扯到的人很多,劉虞、袁術、孫堅(這位猛人很快就在劉表的襄陽城下掛了)都有責任,但無比悲痛中的公孫瓚,還是堅定不移地把這筆賬算到了袁紹頭上。在他看來,如果不是袁紹多事派遣周昂奪了孫堅的城池,就沒有袁術派孫堅攻打周昂這件事;不攻打周昂,他弟弟就不會死(余弟死,禍起于紹)。
舊恨又加新仇,公孫瓚徹底憤怒了。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啊。
漢獻帝初平三年(192年)初,公孫瓚調集步騎軍隊總共三萬多人,在清水河畔集結,準備大舉進攻袁紹。著名的界橋(在今河北威縣東清水河上)之戰就此開始,公孫瓚與袁紹長達八年的戰爭拉開了序幕。
搶(qiang)錢搶(qiang)糧搶(qiang)地盤的(de)運(yun)動,從此(ci)轟轟烈烈推向 *** ,一發(fa)不可(ke)收拾。

公孫度與公孫瓚是什么關系

沒有關系。
公孫度 (150年-204年),字升濟,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人,東漢末年遼東地區割據軍閥。
少隨父遷居玄菟郡。初為玄菟小吏,繼升尚書郎、冀州刺史,后被免官。中平六年(189年),經同鄉徐榮推薦,被董卓任命為遼東太守。公孫度到任后,厲行嚴刑峻法,打擊豪強勢力,使令行政通,羽翼漸豐。初平元年(190年),中原地區董卓亂起,各地軍閥無暇東顧。公孫度趁機自立為遼東侯、平州牧。繼則東伐高句麗,西擊烏桓,南取遼東半島,越海取膠東半島北部東萊諸縣,開疆擴土;又招賢納士,設館開學,廣招流民,威行海外,儼然以遼東王自居。建安九年(204年)病逝,子公孫康繼承其位。
由于公孫度的銳意進取和苦心經營,使遼東地區在漢末三國的戰亂年代,獲得了暫時的安寧,推動了當地生產技術和封建文化的發展。
公孫瓚(?—199年),字伯珪,遼西令支(今河北遷安)人,東漢末年武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公孫瓚出身貴族。因母地位卑賤,只當了郡中小吏。因其相貌俊美,且聲音洪亮、機智善辯,得到涿郡太守賞識,將女兒許配給他。后逐步做到中郎將,以強硬的態度對抗北方游牧民族,作戰勇猛,威震邊疆。
公孫(sun)瓚好戰(zhan),與主張(zhang)以懷柔政策對待胡人(ren)的(de)(de)上司劉虞不和,二人(ren)矛盾逐漸(jian)激(ji)化,發展(zhan)到互相攻打(da),公孫(sun)瓚靠自(zi)己(ji)的(de)(de)軍事才能以少勝多,殺(sha)死(si)了劉虞,并(bing)挾持朝(chao)廷使者得到了總督北方四州的(de)(de)授權,分派刺史(shi),成為北方最強大的(de)(de)諸侯(hou)之(zhi)一(yi)。他(ta)(ta)與袁(yuan)(yuan)紹多次(ci)相爭,初期占據優勢,但(dan)在龍湊之(zhi)戰(zhan)后,公孫(sun)瓚銳氣頓減(jian),采取自(zi)保的(de)(de)自(zi)私戰(zhan)略(lve),逐漸(jian)失去(qu)了部(bu)下的(de)(de)信任,被(bei)袁(yuan)(yuan)紹擊(ji)敗,最終被(bei)困于自(zi)己(ji)修建的(de)(de)高樓之(zhi)中,引火自(zi)焚,勢力被(bei)袁(yuan)(yuan)紹吞并(bing)。死(si)后,袁(yuan)(yuan)紹斬下他(ta)(ta)的(de)(de)首級,送到許都彰功 。

少年三國志盧植公孫瓚和趙云黃忠誰更歷害

論武功 趙云(yun)和黃忠厲害

少年三國志張角盧植于吉公孫瓚華佗怎么玩

這個陣容以張角為核心比較合適,資源堆張角和于吉。
位置 1張角 2主角 3 盧植
4公孫 5于吉 6華佗
我(wo)不(bu)推薦(jian)你使用這(zhe)個陣容(rong),目前群(qun)雄版本主流(liu) 是呂布流(liu) 張(zhang)角流(liu)左慈(ci)流(liu)都比較難玩。并(bing)且該陣容(rong)的(de)(de)武將(jiang)(jiang)太差 盧植公孫都是可以替(ti)換(huan)(huan)的(de)(de)。我(wo)推薦(jian)你換(huan)(huan)個周瑜 董卓 這(zhe)些突出的(de)(de)光環將(jiang)(jiang)比較合適。或者換(huan)(huan)袁紹 有陣容(rong)振奮,非常實用的(de)(de)天(tian)賦。

袁紹與公孫瓚爭斗的過程

前期公孫瓚擁有相對強大的野戰兵力,但是相對不得民心;袁紹缺少即時可用的兵力,但卻憑借其出身和不凡的才能(當時曹孫劉還不是后來威震四方的大人物,在三國時代前期的割據勢力領導里面袁紹的才能可以說是最高的)很快得到河北士族的支援,而公孫瓚又犯二,在界橋之戰中輕易葬送了自己的百戰精兵,恢復力又不如袁紹,自然陷入被動,最后被袁紹推到家門口,妄圖依靠堅固的筑壘工事低于袁紹的進攻,但是又怎么可能辦到呢?
至于破易(yi)京城的(de)經過(guo)也沒(mei)什么特別之(zhi)處,雖然(ran)火燒易(yi)京樓寫的(de)頗(po)為傳奇,但是當時(shi)袁紹(shao)已取得對公(gong)孫瓚的(de)壓(ya)倒性優(you)勢(shi),所以采用的(de)是正攻法將公(gong)孫瓚推平

少年三國志群雄 盧植,張角,主角,公孫瓚,于吉,華佗怎么站位?

應該還有個(ge)紅將左慈(ci)吧,公孫援軍(jun),張角(jiao)后排,盧植前排加buff,有左慈(ci)也前排減(jian)怒,張角(jiao)主力嘛,本人(ren)是前排左慈(ci)豬腳盧植,后排張角(jiao)于(yu)吉華佗。。。

公孫瓚字什么?

公孫(sun)瓚(?—199年(nian)),字伯圭(出自《劉(liu)寬(kuan)碑(bei)陰(yin)》 [1] ,《三國志》等文史多(duo)作(zuo)伯珪,公孫(sun)瓚為劉(liu)寬(kuan)門生,參與了劉(liu)寬(kuan)的葬禮(li),碑(bei)陰(yin)為當(dang)時人甚至本人簽名,故當(dang)從碑(bei)),遼西令支(zhi)(今河北遷(qian)安)人,東漢末年(nian)武(wu)將、軍閥,漢末群雄之一。

少年三國志 盧植公孫瓚合體技能對無敵的技能有沒有

對單個敵人造成(409%*盧植攻擊力)的傷害,我方全體武將的暴擊率提高40%,命中率提高40%持續2回合
對(dui)無敵技能無效。

夫妻大十五歲代勾什么意思

代溝,隔(ge)代溝通(tong)有障礙

本文地(di)址://n85e38t.cn/lishitanjiu/377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kan)用文(wen)章因無法核實真(zhen)實出處(chu)(chu),未(wei)能及(ji)時與(yu)作者取得聯(lian)系,或(huo)有(you)版權異議的,請(qing)(qing)聯(lian)系管(guan)理(li)員,我們會立即處(chu)(chu)理(li),本站(zhan)部分文(wen)字(zi)與(yu)圖(tu)片資源來自于網絡(luo),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xi)之目的,若有(you)來源標注錯誤或(huo)侵(qin)犯了(le)您(nin)的合法權益,請(qing)(qing)立即通知(zhi)我們(管(guan)理(li)員郵(you)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di)一時間(jian)予以(yi)刪(shan)除(chu),并同(tong)時向您(nin)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xia)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