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周邦彥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周邦彥(1057 —1121年),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的著名詞人,他是婉約詞之集大成者,又繼承了柳永、秦觀等人的成就,開創了格律詞派的先河。
宋神宗元豐六年(1084),在汴京作太學生的周邦彥,寫了一篇七千字的《汴都賦》,來描述當時汴京盛況,歌頌宋神宗、王安石主導的新法,獲得了宋神宗的賞識并提拔,周邦彥也由此而名動天下。
可是好景不長,宋神宗去世后,舊黨復蘇,并打擊新黨,周邦彥也被排擠出京城,經揚州、天長一路顛簸后,來到金陵(今南京)任江寧溧水縣令。
周邦彥在金陵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懷古名作——《西河·金陵懷古》,而這首懷古詞融化了前人唐代大文學家劉禹錫的兩首懷古詩,融化的還渾然一體,不露痕跡,下面先請閱讀劉禹錫的兩首七言絕句:
《石頭城》 唐 劉禹錫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烏衣巷 》 唐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劉禹錫的這首《烏衣巷》入選了《唐詩三百首》,而周邦彥的這首《西河·金陵懷古》也同樣入選了《宋詞三百首》,這也是文學史里一個有趣的故事。能入選《唐詩三百首》和《宋詞三百首》都是詩詞領域里最杰出的代表,下面請閱讀周邦彥的這首名作:
《西河·金陵懷古》 宋 周邦彥
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
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
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
斷崖樹,猶倒倚。
莫愁艇子曾系。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沈半壘。
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
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
燕子不知何世,入尋常巷陌人家,
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
周邦彥在此詞里還巧妙地化用了古樂府的《莫愁樂》:“莫愁在何處?住在石城西,艇子打兩槳,催送莫愁來。”
宋代以來,曾經先后出現了一些懷古名篇:王安石的《桂枝香·金陵懷古》、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以及周邦彥的這首《西河·金陵懷古》,這些作品可以說是各有千秋,不分伯仲。
周邦彥創作這首《西河·金陵懷古》時,正值北宋末年,宋王朝已經危機四伏,但是周邦彥寫此詞并不正面觸及巨大的歷史事變,也不著絲毫議論,而是通過有韻味的情景鋪寫,使人觸景生情,體會到了滄桑之感,悲壯之情懷于空曠的境界。
清末的詞學家陳廷焯(1853—1892年)在《云韶集》中盛贊此詞:“此詞純用唐人成句融化入律,氣韻沉雄,真是壓遍古今。金陵懷古詞,古今不可勝數,要當以美成此詞為絕唱。”
當代詞學家唐圭璋(1901-1990年)在其所著的《唐宋詞簡釋》中點評周邦彥的這首《西河·金陵懷古》:“山圍”四句,寫山川形勝,氣象巍峨。第二片,仍寫莫愁與淮水之景象,一片空曠,令人生哀。第三片,藉斜陽、燕子,寫出古今興亡之感。全篇疏蕩而悲壯,足以方駕東坡。”
作品風格 周邦彥是婉約詞之集大成者,繼承前人,吸收提煉,發揚光大,為婉約詞的發展作出了貢獻。“北宋婉約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時賢,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詞典.前言》)。周邦彥創出整飭字句的格律派之風,使婉約詞在藝術上走向高峰。
周邦彥(1056年 -1121年? 或1058年-1123年 ),字美成,號清真居士,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文學家、音樂家、官員? ,宋詞“婉約派”的代表詞人之一? ?。
周邦彥自少性格疏散,但勤于讀書。宋神宗時成為太學生,撰《汴都賦》,歌頌新法,受到神宗賞識,升任太學正。此后十余年間,在外漂流,歷任廬州教授、溧水縣令等職。宋哲宗親政后,周邦彥回到開封,任國子監主簿、校書郎等職。宋徽宗時一度提舉大晟府,負責譜制詞曲,供奉朝廷。后又外調順昌府、處州等地。后在南京應天府逝世,享年六十六歲。獲贈宣奉大夫。
周邦彥,他是北宋婉約詞的集大成者,其詞作重法度,講格律,進一步深化了詞藝,顯示了和蘇軾不同的藝術追求與貢獻,并以他為主帥形成了大晟詞人群。
周邦彥,北宋著名詞人。字美成,號清真居士,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官歷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寫《汴都賦》贊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最高音樂機關)。
1、周邦彥詞的主要題材是兒女柔情。
2、就題材和情感內涵而言,周邦彥詞并沒有擺脫北宋婉約詞人的樊籬,“創意之才少,相對狹窄單薄。這和當時的社會風氣有一定關聯。周邦彥本來也有建功立業的理想,但一方面他并不具備相應的才能,沒能升遷到一定的地位;另一方面,他又心悸于政治風云的波濤翻涌,為明哲保身,他和其他文人一樣在享樂主義和藝術化的生活中消磨光陰,寄托情愫。所以周詞在內容情感上幾乎沒有突破,他之所以能夠在詞壇超邁儕流而卓然名家,主要還是憑借詞藝方面的重要貢獻。
3、周邦彥是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吸取了溫庭筠的秾艷,韋莊的清麗,馮延巳的纏綿,李后主的深婉,晏殊的蘊藉,歐陽修的秀逸,特別是柳永的綿密與冶艷,奄眾制之所長,成一家之風氣,因而有“詞中老杜”的盛譽。他和蘇軾的審美觀念、藝術風格是截然不同的。周邦彥的用力處即在于詞作的藝術規范與法度,具體表現在章法、句法、音律等方面。
周邦彥(1056年-1121年),中國北宋末期著名的詞人,字美成,號 *** 居士,漢族,錢塘(今浙江杭州)人。歷官太學正、廬州教授、知溧水縣等。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典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 *** 集》傳世。 周邦彥神宗時為太學生,因歌頌新法被擢為太學正,累官廬州教授、周邦彥知溧水縣等。他少年時期個性比較疏散,但相當喜歡讀書,宋神宗時,他寫了一篇《汴都賦》,贊揚新法,徽宗時為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周邦彥晚年與蔡京死黨劉昺(注 此字上日下丙 音bǐng) 過從甚密名節有污。精通音律,曾創作不少新詞調。作品多寫閨情、羈旅,也有詠物之作。格律謹嚴,語言曲麗精雅。長調尤善鋪敘。為后來格律派詞人所宗。舊時詞論稱他為“詞家之冠”。有《 *** 居士集》,后人改名為《片玉集》。歷官太學正,國子主簿,徽猷閣待制,提舉大晟府(管理音樂的機構)。詩詞文賦,無所不擅。但為詞名所掩,詩文多零落不傳。其中《汴都賦》為成名之作,長7000字,流傳至今。古體詩《天賜白》、《過羊角哀左伯桃墓》風骨凜然,絕無綺羅香澤之氣。
周邦彥被公認為是“負一代詞名”的詞人,在宋代影響甚大。邦彥詞多寫男女戀情,詠物懷古,羈旅行役,內容較窄,境界不高。但在藝術創意上堪稱大家,其詞善于鋪敘,即在寫景抒情中滲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形成曲折回環,開闔動蕩,抑揚頓挫之勢,發展了柳永、張先的慢詞。加之語言工麗,多用典故,形成了渾厚、典雅、縝密的藝術風格。代表作如:〔少年游〕“并刀如水”,在寥寥51字中,不但寫故事,重現當時的境界,而且寫對話,如見詞中之人,且聞其語,生動地描摹出人物的性格、心態,在詞中實為獨創。另一首〔少年游〕“朝云漠漠散輕絲”,寫得更妙。一首小令寫了兩個故事,中間只用“而今麗日明金屋”一句聯起來,將上闋的追憶戀愛與下闋的共同生活、金屋藏嬌兩種境界進行了比較,感受追憶兩個故事中的同一種情調:相聚不如相思,意味深長。另如長調〔花犯〕“粉墻低”,跳躍曲折,照應、收放、開合,十分講究;〔過秦樓〕“水浴清蟾”,將時間、地點、人物、感情變換數次,構成全部事件、人物感情發展的脈絡;〔蘭陵王〕《柳》,把將離之情,既去之思,居者與行者,舊恨與新愁,人和物,情和境,渾然融為一氣。邦彥詞音律嚴整,格調精工,多創新調。因此他被尊為婉約派的集大成者和格律派的創始人,開南宋姜夔、吳文英格律詞派先河。
周邦彥的集子有楊澤民、方千里、陳允平三家和詞,今存《片玉詞》10卷,《彊邨叢書》本;另有《 *** 集》2卷,集外詞1卷,《四印齋所刻詞》本。花犯(粉墻低)西河 (佳麗地) 六丑 (正單衣試酒) 瑞龍吟(章臺路)蘭陵王 (柳陰直)蘇幕遮 (燎沉香) 詞意畫蘇幕遮 (燎沉香) 解語花 (風銷絳蠟) 滿庭芳 (風老鶯雛)少年游(并刀如水)瑣寒窗(暗柳啼鴉)夜飛鵲(河橋送人處)風流子(新綠小池塘)夜游宮 (葉下斜陽照水)菩薩蠻(銀河宛轉三千曲)虞美人(疏籬曲徑田家小)蝶戀花 (月皎驚烏棲不定)望江南(游妓散)周邦彥(1056-1121)字美成,號 *** 居士。浙江錢塘(今浙江杭州市)人。北宋詞人。少年落魄不羈,后在太學讀書,宋神宗時因獻《汴京賦》為太學正。哲宗時任廬州教授、知溧水縣、國子主簿、秘書省正字。徽宗時仕途較坦蕩,先后為校書郎、議禮避榆討、大晟府提舉,為朝廷制禮作樂。晚年知順昌府和處州、南京鴻慶宮提舉。卒,贈宣奉大夫。他精通音律,創制不少新詞調,如《拜新月慢》、《荔支香近》、《玲瓏四犯》等。現存詞二百余篇,多寫男女之情和離愁別恨,內容較為單薄,調子很低沉。其詞承柳永而多有變化,市井氣少而宮廷氣多,詞風也比柳永更典雅含蓄,且長于鋪敘,善于熔鑄古人詩句,辭藻華美,音律和諧,具有渾厚、典麗、縝密的特色。
如《瑞龍吟》(章臺路)、《西河》(佳麗處)等。其寫景小詞,富有清新俊逸的情調,如《蘇幕遮》等。他是大晟詞人的代表,是婉約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開南宋姜夔、張炎一派詞風,對后世影響很大。王國維《人間詞話》說:“美成深遠之致,不及歐、秦,唯言情體物,窮極工巧,故不失為第一流之作者,但恨創調之才多,創意之才少耳。”生平祥見《宋史》卷四百四十四(列傳第二百三),有《片玉詞》。王國維認為:“(周)先生于詩文無所不工,然尚未盡脫古人蹊徑。平生著述,自以樂府為第一。詞人甲乙,宋人早有定論。惟張叔夏(張炎)病其意趣不高遠。然宋人如歐、蘇、秦、黃,高則高矣,至精工博大,殊不逮先生。故以宋詞比唐詩,則東坡似太白,歐、秦似摩詰,耆卿似樂天,方回、叔原則大歷十子之流。南宋唯一稼軒可比昌黎,而詞中老杜,則非先生不可。昔人以耆卿比少陵,未為猶當也。"意謂周邦彥為北宋詞的“集大成者”。周邦彥詞的"集大成",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從詞的搜求、審定、考證方面來說,他有集成和創制的功勞;就其寫作功力之成就而言,他善于體物言情,描繪工巧周至,又善于融化前人詩句,煉字妥帖工整;從創作風格來說, *** 詞能集北宋詞自柳永到秦觀、賀鑄等人之成就而獨具特色。
他發展了柳永以賦為詞的鋪敘手法,兼取秦詞的柔婉、賀詞的艷麗,綜合形成自己善于勾勒,妙于剪裁,精巧工麗的典雅作風。【題解】周邦彥《花犯》見《 *** 集》。作于哲宗元祐八年(1093)作者知溧水(江蘇溧水)時。《滿庭芳》,詞牌名。夏日云云,詞題名。無想山,山名。【原文】風老鶯雛,雨肥梅子,午陰嘉樹清圓。地卑山近,衣潤費爐煙。人靜鳶自樂,小橋外、新綠濺濺。憑欄久,黃蘆苦竹,擬泛九江船。年年,如社燕,飄流瀚海,來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長近樽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聽、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時眠。【題解】見《 *** 集》。作者沉浮州縣十余年,回京師后便作是詞。其立意頗有爭議,至今不一。【原文】章臺路。還見褪粉梅梢,試花桃樹。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歸來舊處。黯凝佇。因記箇人癡小,乍窺門戶。侵晨淺約宮黃,障風映袖,盈盈笑語。前度劉郎重到,訪鄰尋里,同時歌舞,惟有舊家秋娘,聲價如故。吟箋賦筆,猶記燕臺句。知誰伴、各園露飲,東城閑步。事與孤鴻去。探春盡是,傷離意緒。官柳低金縷。歸騎晚、纖纖池塘飛雨。斷腸院落,一簾風絮。【題解】見《 *** 集》。周邦彥長期居住汴京,思鄉情甚,便作是詞以抒其懷。《蘇幕遮》,詞牌名。
【原文】 *** 集燎沉香,消溽暑。鳥雀呼晴,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干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周邦彥簡介,夢入芙蓉浦。【題解】見《 *** 集》。題為“薔薇謝后作”。此詞為周邦彥自作新調,長達一百四十字,分上下兩片,以詠物為題材,寄托自己身世之感。《六丑》,詞牌名。【原文】正單衣試酒,悵客里、光陰虛擲。愿春暫留,春歸如過翼,一去無跡。為問花何在?夜來風雨,葬楚宮傾國。釵鈿墮處遺香澤,亂點桃蹊,輕翻柳陌。多情為誰追惜?但蜂媒蝶使,時叩窗槅。東園岑寂,漸蒙籠暗碧。靜遶珍叢底,成嘆息。長條故惹行客,似牽衣待活,別情無極。殘英小、強簪巾幘;終不似一朵、釵頭顫裊,向人敧側。漂流處、莫趁潮汐,恐斷紅尚有相思字,何由見得?【題解】蘭陵王 (柳陰直)見《 *** 集》。描寫作者汴京河畔與人分手之離愁,體現周邦彥詞之獨特風格。《蘭陵王》,詞牌名。【原文】柳陰直,煙里絲絲弄碧。隋堤上、曾見幾番,拂水飄綿送行色。登臨望故國,誰識京華倦客?長亭路,年去歲來,應折柔條過千尺。閑尋舊蹤跡,又酒趁哀弦,燈照離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風快,半篙波暖,回頭迢遞便數驛,望人在天北。
凄側,恨堆積!漸別浦縈回,津堠岑寂,斜陽冉冉春無極。念月榭攜手,露橋聞笛。沉思前事,似夢里,淚暗滴。【題解】見《 *** 集》。題為“金陵”,一作“金陵懷古”。約作于作者任溧水縣令之時。全詞分三片,上片描寫金陵山川形神;中片寫中陵古跡,并表懷古之意;下片發興亡之嘆。【原文】佳麗地,南朝盛事誰記?山圍故國繞清江,髻鬟對起,怒濤寂寞打孤城,風檣遙度天際。斷崖樹,猶倒倚;莫愁艇子曾系。空余舊跡郁蒼蒼,霧沉半壘。夜深月過女墻來,傷心東望淮水。酒旗戲鼓甚處市?想依稀、王謝鄰里。燕子不知何世,入地常巷陌人家,相對如說興亡,斜陽里。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莫將清淚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欲知日日倚欄愁,但問取、亭前柳。【 賞析】周邦彥詞選這是一首寫思婦閨情的小令。古代婦女,特別是一些貴家婦女,既不從事生產勞動,也沒有機會參加社會活動,終日閑居閨中,無所事事。人閑著,思維器官卻不能閑著,傷春恨別,閨怨閨情,就占據了她的思想領域。唐宋詩詞中就有不少作品是寫這類題材的,這首詞就是其中之一。詞的開始,首先刻畫這位思婦的外貌。“眉共春山爭秀,可憐長皺。”以青山比喻女子的眉毛,前人詩詞中也常有,例如馮延巳《鵲踏枝》:“低語前歡頻轉面,雙眉斂恨春山遠。
”但這只是客觀的描寫,美成在這首詞中用了“爭秀”二字,是說女子的眉在有意和春山比秀,而比的結果是眉比春山更秀。如果不用“爭”字,直接說,眉比青山更秀,就趣味索然了。“可憐長皺”,也超脫了純客觀描寫而注入了作者主觀感情。對這位“深坐顰蛾眉”(李白《怨情》)的美人寄予了深刻的同情。上句寫女子的外貌,下句透過外貌去表現她的內心愁怨。寫外貌也著墨不多,只寫了她的秀眉,讓讀者從她的眉峰之秀去想象她的容貌之美。這個想象由下文的描寫得到證實。“莫將清淚滴花枝,恐花也,如人瘦。”以花比喻女子的容貌。這位顰眉獨坐的女子果然貌美如花。以花比喻女子的面容,本是沿用已久的陳舊的修辭手法,但美成用淚滴花枝,形容女子因傷心而流淚,似比單純用“花容月貌”之類的陳舊詞語要新些。但也不是美成首創。白居易在《長恨歌》中寫楊貴妃傷心流淚就用過“玉容寂寞淚闌干,梨花一枝春帶雨。”馮延巳在《歸自謠》中也寫過“愁眉斂,淚珠滴破胭脂臉。”但白居易和馮延巳都是寫的客觀現象。即楊貴妃淚流滿面,好像春天一枝雨中梨花。馮延巳寫的這個女子似乎淚珠已經或將要滴破胭脂臉,都只寫了客觀現象,而周邦彥卻翻進一層說:要小心,不要讓清淚滴花枝,因為“恐花也,如人瘦。
”以花瘦比喻人瘦,前人也用過,如黃庭堅在贈妓陳湘的《驀山溪》詞中寫道:“春未透,花枝瘦,正是愁時候。”但黃庭堅也只是客觀地寫花枝瘦,沒有寫出詞人的心情怎樣。而周彥彥化用前人詩詞,又不重復前人的意思,而另造新意。在他的筆下,似乎那 *** 嬌嫩清瘦的臉上,即使是幾滴清淚也禁受不住,擔心會“滴破胭脂臉。”流露出詞人有無限憐惜之心,不單純是客觀寫照,還滲透了詞人的主觀情感,可謂推陳出新,翻出了新意,既像是詞中 *** 顧影自憐,內心獨白周邦彥簡介,又像是詞人對詞中 *** 的憐愛同情,體貼入微,筆意曲折頓挫,搖曳多姿,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讀者稱贊周詞為“詞家神品”(王又華《古今詞論》),不是沒有道理的。過片,“清潤玉簫閑久,知音稀有。”用“玉簫閑久”從側面烘托 *** 情緒低落,滿腹愁思。雖有玉蕭,也無心吹奏。讓它閑置已久。因為意中人不在,更吹與誰聽呢?昭君出塞,尚可寄幽怨于琵琶,這位思婦連托音樂以寄相思都沒有心情了,進一步深化了“可憐”的程度。下文用“欲知”、“但問”巧設問答:“你要知道她(我)為什么每天倚著欄桿發愁嗎?你只要去問亭前楊柳便可知了。”仍用上片同樣筆法,既像是閨中少女自我心曲的剖白,又像是詞人對詞中女主人公心情的深刻憐惜、關懷和理解。
她的愁為什么要問亭前柳就可以知道?這使人很自然地聯想到王昌齡的《閨怨》:“閨中 *** 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忽見陌頭楊柳色,悔教夫婿覓封侯。”柳與離別有密切關系,古人習慣折柳送別,所以見了楊柳就容易引起離愁。王昌齡詩中的那位“閨中 *** ”原“不知愁”,只是在忽見陌頭楊柳色時,才觸動離愁,引起閨怨,似乎多少帶點偶然性,而這首詞中的 *** 是日日倚欄凝望,日日看見楊柳,楊柳成了離愁的象征物。離愁別恨,日益積淀,越積越深,似乎比王昌齡《閨怨》詩中 *** 的離愁更多。最后輕輕點一筆,前面的青山長皺,淚滴花枝,花如人瘦,玉簫閑久,都得到解釋,全篇關節脈絡一氣貫通了。據清葉申薌《本事詞》卷上(天籟軒刊本)云:“周美成精于音律,每制新調,教坊競相傳唱,游汴嘗主李師師家,為賦《洛陽春》(按即《一落索》)云:‘眉共青山爭秀……亭前柳。’李嘗欲委身而未能也。”據此,則此詞系為李師師作。聊備一說,以供參考。這首詞篇幅不長,卻將許多前人詩詞一一化用于詞中,推陳出新,自成佳制,別創新意。沈義父《樂府指迷》評周詞云:“下字運意,皆有法度,往往自唐諸賢詩句中來,而不用經史中生硬字面,此所以為冠絕也。”這段話,頗值得仔細體會。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353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