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錢桂仁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錢桂仁,安徽桐城人,與太平軍頭號叛將程學啟是老鄉。1853年6月,胡以晃、賴漢英率兵西征長江中游,攻取安慶,經略皖南腹地。此時,錢桂仁與兄長錢百春前來投靠西征太平軍,后隸屬李秀成麾下。不久,錢百春叛變投降,擔任守備(排長)。
兄長投降清朝,錢桂仁則繼續留在太平天國效力。1861年初,李秀成率軍東征蘇常,建立蘇南根據地,錢桂仁則擔任常熟守將,配合侯裕田守城。不久,侯裕田調回太平,錢桂仁擔任守城主將,開始了投降事宜。
錢桂仁策劃投降,原因眾多,導火線則是科舉考試。鎮守常熟時,錢桂仁以“四書五經”命題,違背洪秀全旨意,觸犯拜上帝教教義,遭到斥責,非常不滿。
1861年11月,李秀成率軍攻打杭州,抽調蘇州、太倉、無錫、常熟、昆山等地軍隊增援前線。錢桂仁認為時機成熟,于是策劃第一次投降。錢桂仁找來常熟大地主徐少蘧,讓他去聯絡江蘇巡撫薛煥,表示愿意歸降朝廷,協助官軍剿滅“賊寇”。
為表示投降誠意,錢桂仁暗中聯系蘇州、太倉、昆山等地動搖分子,“約蘇州、太倉、昆山各城,聯為一氣,同時獻地投誠,如有意見不協者,眾共誅之。”可惜,錢桂仁失算了。
李秀成得知后方基地不穩定,將杭州軍務交給堂弟李世賢主持,本人則星夜兼程,趕回蘇州大本營,坐鎮指揮。李秀成一回來,蘇州、太倉、昆山等地“動搖分子”不敢輕舉妄動,錢桂仁投降一事無果而終。
1862年10月,忠王李秀成親率13王爺20萬大軍從蘇州返回天京,參加雨花臺之戰,錢桂仁又策劃第二次叛變,并與郜永寬等聯手。錢桂仁還是讓徐少蘧出馬,去聯絡江蘇巡撫李鴻章,謀劃獻上常熟、蘇州。此時,淮軍接頭人是程學啟,也就是他老鄉。
錢桂仁、李鴻章、程學啟三位老鄉“協作”,蘇南基地再次遇到危險。雨花臺之戰后,李秀成本想執行“進北攻南”作戰方案,卻因蘇南大本營告急,不得不返回處理。12月底,李秀成回到蘇州,逮捕李文炳、徐少蘧,當眾斬殺。
此時,駱國忠叛變投降,獻上常熟,錢桂仁乘機“甩鍋”,躲過一劫。李秀成也知道錢桂仁心懷二心,但考慮到他手中兵馬眾多(3萬左右),也不好動手,故而不發作。
1863年12月,納王郜永寬、比王伍貴文等誅殺慕王譚紹光,獻上蘇州投降。結果,李鴻章背信棄義,宴會上處死“蘇州八叛將”,還屠殺城內放下武器的太平軍4萬余人,此為蘇州殺降事件,受到輿論指責。
八大叛降死后,李秀成上奏天王,冊封錢桂仁為比王,給他加官進爵。但是,錢桂仁并未感恩戴德,而是繼續策劃第三次投降。當然,結果還是以失敗告終,因為他遇上了對手。
受封比王后,李秀成讓他去協助鎮守杭州、余杭,配合陳炳文、汪海洋。此時,錢桂仁暗中聯絡杭州、余杭等“動搖分子”,謀劃獻城給左宗棠。誰知,汪海洋是個狠角色,有投降傾向者,全部被處死,懸掛首級于城上。如此,錢桂仁畏懼,暫時停止活動。
1864年3月,陳炳文、汪海洋決定撤出杭州、余杭,轉戰江西、福建征集糧食,再返回天京參戰,解除京師之圍。錢桂仁得知消息,第四次策劃投降。如此,搞笑的一幕出現了。
太平軍主力撤退后,錢桂仁帶著本部兵馬跪在道路兩旁,“請求”湘軍接受投降。左宗棠為擴充勢力,同意錢桂仁投降,還上奏朝廷,授予他四品都司職務,相當于團長。
第4次策劃投降成功,錢桂仁立刻改名為“安邦”,表示對大清忠心耿耿,為朝廷剿滅太平天國,建立戰功。當然,錢桂仁不能“安邦”,連自己性命都保不住。
1866年1月,汪海洋率太平軍主力與左宗棠湘軍在嘉應州決戰。錢桂仁立功心切,跨上戰馬,奮勇沖殺。叛徒沖鋒,太平軍格外憤怒,于是圍攻錢桂仁,將其斬落馬下,割下首級。
錢桂仁被殺,太平軍算是報了仇,士氣高漲。可惜,戰斗關鍵時刻,叛徒丁太陽告知清軍康王汪海洋位置,原太平軍降將黃少春指揮所部“洋槍隊”朝著黃旗下齊射,汪海洋被擊中頭部,陣亡沙場。
汪海洋是安徽人,應該算是太平天國里混得最好的安徽人。太平天國地位最高、最受重用的是廣西和廣東人,其次兩湖人,再次江西和安徽兩淮人,最次蘇浙人。
本來安徽兩淮人中有很多將領比汪海洋有前途,如程學啟,苗沛霖、李昭壽等,但他們都叛變了,投降了清朝。所以太平天國里的安徽兩淮人主要以叛變、反復無常的小人面孔呈現。
由此看來,汪海洋算是安徽人中十分難得的忠于太平天國的人。太平天國初占南京,石達開受命經營安徽,汪海洋就是這個時候加入石達開部下的。
此前的汪海洋是一個綠林好漢,武藝高強,愛打抱不平,拉起了一伙人,殺了幾個惡霸,官府逼迫,只好加入太平軍。在打仗中,他身先士卒,善使大刀,英勇無比,深受石達開喜歡,一直提攜他,并引以為親信。汪也敬佩石達開,一直忠心耿耿,當天京事變過程中,石達開負氣出走,汪也不離不棄。
直到跟著石達開東流西躥,退回到了廣西,很多部將看不到了前途,都想回天京封王封侯,汪海洋也動搖了,當初和他們差不多的蝦兵小將都封王封侯了,跟著石達開顛沛流離不說,精神上的滿足都沒有。
1860年夏秋之交,汪與彭大順、吉慶元、朱衣點一起率軍回天京。隨后在浙江攻城掠地,令清軍聞風喪膽,所部歸侍王李世賢節制。時太平軍蘇州八王殺慕王譚紹光獻降,其中就有康王汪安鈞。于是洪秀全又把康王名爵封給汪海洋,也許他倆都姓汪,也有觀點說汪安鈞是慷王,二字不同。
康王汪海洋大出風頭之時卻是太平天國末日之際,1864年天京陷落,汪隨李世賢正在江西籌糧。李丟棄了幼天王而進入廣東,再大鬧福建,汪先是和李分開駐守,后李世賢慘敗福建漳州,汪并沒有去救援,而是收集李殘部,在江西、廣東邊界與清軍大打出手。成了此時太平天國最大的實力派,天國能否復興,最大的希望寄于其身。
汪一直受節制,先是翼王,后是侍王,特別是侍王,畢竟不是他親信,又是同石達開犯了錯誤的,所以汪回天京后的免不了受排擠。這時好不容易獨立了,本想大顯身手,但李世賢沒死,一身清妖打扮逃到了康王大營。
汪覺得李是個燙手山芋,既懷疑他換立場叛變了,又感覺自己剛苦苦穩定下來的局面會打亂,另外就是想自己獨立干大事,不想再受制于人,何況手中部隊有李的殘部(也擔心李會清算自己),但精銳是自己的親兵,不甘心交給李這個敗軍之將。
于是李世賢還是死了干凈,汪派了幾個刺客干掉了李,鎮壓了李部的幾個反將,康王自然成了最大的王旗。
但汪海洋如果早兩年得勢,那么還也許會打出一片天地,但此時的太平天國幾乎已覆亡,殘兵敗將,更是烏合之眾,能打仗的就是有兩三千親兵。在江西,被席寶田的“精毅營”湘軍逼得喘不過氣來。
汪海洋先后和“精毅營”先鋒榮維善大戰于平遠、東石、信豐、鐵石,均敗北。榮維善是湘軍單挑第一高手,汪海洋也是太平軍中排在前列的高手,而且每戰都沖鋒在第一個。在鐵石戰役中,兩人對陣后,來了一場單挑。汪海洋和榮維善都是用刀高手,戰了一些回合,汪海洋落敗,背部中了一刀,差點被生擒。
汪海洋率領殘部一路狂逃,翻山越嶺突襲了廣東嘉應州,左宗棠此時節制福建、江西、廣東三省軍隊,飛調各省軍來圍嘉應,他也從福建前來督師。嘉應州背后是海,地面都被左宗棠圍死了,雖然前面幾戰,汪海洋拿出了名將本色,打得可圈可點,但兵力逐漸不支,糧餉匱乏,更糟糕的是叛徒層出不窮,最終還送了汪海洋的性命。
叛徒奉王黃朋厚把汪海洋的布陣和城防都密報左宗棠,并告訴左宗棠,汪海洋每次出戰都沖在第一個,面貌和穿著等都做了報告。果然,接下來的一次對陣沖鋒時,清軍看到汪海洋帶頭沖鋒時,集中所有槍炮猛轟,汪海洋中彈,彈片從頭左偏穿出兩眉間,立即落下馬來,等到搶回城里時,已經斷氣。
可嘆一代悍將康王汪海洋,在太平天國的尾聲里發光發熱了一瞬間,猶如一顆流星,消逝在嘉應州,消逝在歷史的角落。
康王汪海洋的敗亡,標志著太平天國政權完全覆滅,此后其他地方的起義軍只是借著太平天國的旗號而已
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慘遭失敗,被迫與英國簽訂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賠款銀元2300萬,割讓香港,開放五口通商,協定關稅,中國淪為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為賠償巨款,清朝加大對人民的盤剝力度,激化了社會矛盾,最終釀成轟轟烈烈的太平天國運動,差點將王朝送進墳墓。
1851年1月,洪、楊發動金田起義,不到3年時間,太平軍便攻占南京,占據了大清半壁江山。之所以如此順利,自然離不開一批驍勇善戰之悍將,如蕭朝貴、羅大綱、林鳳祥、李開芳、石祥貞、韋俊、曾天養,等等。正是這些悍將浴血奮戰,不畏艱險,太平天國才能順利到達南京。
1853年5月,林鳳祥、李開芳、吉文員等率2萬“老廣西”北伐,不到半年時間便縱橫中原,如入無人之境,兵鋒直抵天津,嚇得咸豐都想外逃。
但是,由于后勤補給跟不上,林鳳祥、李開芳只好后撤,一路退往連鎮,而后李開芳率兵去高塘,互為犄角。
面對僧格林沁、勝保兩大軍團圍困,北伐軍不屈不撓,堅決戰斗到最后一刻;李開芳甚至憑借600兵馬扛住幾萬大軍一個多月,搞得咸豐大為惱火,直接撤了勝保職務。
被俘虜后,林鳳祥、李開芳等不為清廷“淫威”所屈服,沒想著要投降;李開芳麾下大將黃恣端臨刑前還一腳踢飛劊子手,并說:“出天京,所向無敵,清妖不堪一擊,滅亡就在眼前”,實乃霸氣外露。太平軍將領此種寧死不屈之精神,著實可貴,值得敬佩。
遺憾的是,太平軍將領此種“寧死不屈”、“不畏清妖”之精神,在后期則并不多見,許多將領甚至爭相“請降”清軍,求著投降,生怕晚來一步,別人不接納似的;在蘇南作戰時,還出現過太平軍將領成群“請降”現象,也算是軍事史上一大奇觀了。
例如,1859年,韋俊、李昭壽降清;1861年3月,程學啟、丁汝昌投降湘軍,出賣陳玉成;同年4月,錢桂仁、駱國忠叛降清軍,坑了李秀成;1862年5月,苗沛霖再次投降清朝,并活捉陳玉成,將其獻給勝保;1863年11月,郜永寬、汪有為等四王四天將投降李鴻章,砍掉譚紹光人頭,獻上蘇州。
這些投降的太平軍將領,并不是戰敗投降,被俘虜后投降,而是主動“請降”,有些甚至還掌握數萬大軍,卻心甘情愿投降。
說李秀成”投降“的第一個人是曾國藩的幕僚趙烈文,他和李秀成談過話,說李”言次有乞活之意,中堂答以聽旨“,但他后來又說曾國藩告訴李秀成不可能獲得活命機會,李神態泰然并對曾氏弟兄表示”感謝“。李秀成被處死時神態自若,”傍晚赴市,……,無韻而俚鄙可笑,付監刑龐省三,敘其盡忠之意,遂就誅“,也就是說,幾天前還在日記里揣測李秀成想投降的趙烈文,又認為李秀成不想投降了。
趙認為李有投降的意思是推理、分析的結果,理由是李捧了曾氏兄弟并提出”收齊章程“,顯得有些”服軟“的意思。但這個推理、分析并不太客觀和準確。
首先,在當年那個時代講究勝王敗寇,失敗者被俘后表現出對勝利者的尊重是一種”規矩“,石達開在成都公堂不卑不亢,但對駱秉章、唐友耕甚至沿途遇到、對他采取禮遇態度的清朝知州就禮貌尊稱;
陳玉成曾大罵對他擺譜的勝保,但當勝保轉而采取較客氣態度(勝保本就是以喜歡招降納叛著稱的,后來還在收納陳玉成幼妻后偷偷放了陳的兩個弟弟)后就說”久聞勝帥大名,情愿前來一見“;對李秀成嘖有煩言的洪仁玕剛被俘時曾倨傲對待侮辱他的清朝陳營官,但對以禮相待的江西布政使席保田同樣尊稱有加,對客客氣氣審問的沈葆楨幕僚則尊稱”列位“;脾氣不好、同樣不喜歡李秀成的賴文光被俘后,則在供詞中恭維了李鴻章和直接俘獲他的淮軍將領吳毓蘭。
?李秀成雖然不時在供詞中恭維曾氏弟兄,但一方面使用清朝官銜稱呼清方將帥,稱呼清朝”大清“,另一方面用太平天國官銜、稱呼提及本方人物,叫洪秀全父子”天王“、”幼天王“、”我主“,叫太平天國”本朝“,對太平天國的國號、官稱一律抬頭書寫,擺出的是標準”敵國“態度,即我是戰敗者,但僅此而已。
其次,李的恭維是建立在”有所交換“、”有所企圖“的前提上,所謂交換和企圖,并非如羅爾綱等先生所揣測的”詐降“,或希望曾氏弟兄去對付洋人,而是承認太平天國已經失敗,希望勝利者寬容對待太平天國余部,減少社會和民族的損失,集中力量”防鬼反為先“(小心外敵),并提出”不殺廣西人“、讓余部早日回歸社會和生產等意見,就連曾國藩在向清廷匯報時也承認”其言不無可采“,私下則對趙烈文等高度評價了李秀成的見識。
作為太平天國大將,李秀成很清楚自己根本不可能茍免,因此在供詞里多處寫明,即便自己的”收齊章程“取得成效,也應該將自己處死,以證明自己并非因為想活命才提出這一建議,這也表明李的”交易“不過是用自己的腦袋,去換取幾十萬太平軍余部的生存而已。
這在當時是社會上頗為流行的價值觀,太平軍中,石達開”舍命以全三軍“,自己主動送死來換取駱秉章赦免數千殘部;陳玉成被誘捕后”斧鉞刀鋸一人當之“,懇求勝保赦免數千部眾;賴文光在殘部大部覆滅后主動去吳毓蘭軍營投案,條件也是赦免余部……甚至,清方的浙江巡撫王有齡在杭州被攻破時也打算”見忠王一面“,提出用自己一命換取城中清軍殘部姓名的”交換條件“,只是被幕僚”如果見他必不讓你死“嚇著,怕被清廷誤認為”投降“,家屬受到殃及,才不等見到李秀成就自殺的。如果將這種行為也算作”投降“,那么李秀成是”投降“了,但正如新西蘭人路易.艾黎WENGE后所質疑的,”用自己的生命換取眾多部下的平安,這種想法難道也是可恥的么?“
60年代以戚本禹”李秀成評傳“為代表,抓住某人”不足為訓“的一句評語,掀起的”揭批李秀成投降派“運動,本質上是借抨擊古人影射時人,用”影射史學“發動政治運動,并成為十年浩劫的導火索之一,這一教訓,我們今天的人必須深刻汲取和反省。
所謂”李秀成沒死“的”小王子故事“,是十多年前在天涯流傳的胡編段子,可以說破綻百出,僅舉兩例:第一,故事中”小王子“說李秀成王府在清涼山下,實際上清涼山下原本是東王府,天京事變東王府付之一炬后就廢棄,李秀成王府在城南,相距甚遠,所以天京城破之日他費盡周折才帶著幼天王躲上清涼山,為此不得不甩了弟弟李明成(后來自己逃了出去)和老母(從此下落不明),如果清涼山就在王府邊上,他不能直接爬上去么?
第二,”小王子“說李秀成突圍走儀鳳門,那里出門就是大江,從那里到大路,需穿過重重山巒和清軍守把的哨卡,他打算跳河么?實戰中他是假扮清軍從”垅口“即清軍穴地攻城炸塌的后宰門附近龍脖子城墻豁口突圍的,這里的清軍大多已入城,城外防御稀疏,且因為是清軍進攻的突破口而容易麻痹,最終李秀成雖因讓馬掉隊被俘,幼天王和大多數太平軍卻安然脫險,郭化若中將曾高度評價過李秀成突破口的選擇,這些都是被各方一再印證的史實,曾國藩”窮天下力,復此金湯;惜哉將士,后不能忘“的題詞(豁口修復后刻在城墻上)雖然抹掉,但詞句宛在,拿這個造假實在無知到可笑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344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三國中曹操最器重的人是誰是司馬懿嗎
下一篇: 趙云為什么會拒絕寡婦樊氏呢是嫌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