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4年,坐斷東南的孫權發動了一起震動朝野的政治案件:負責官員選拔考核的選曹尚書暨艷丟了性命;引薦暨艷的吳郡望族張溫剛剛立下恢復漢吳同盟大功,卻因此事被廢棄不用,還牽連到了自己的兩個兄弟,連已經出嫁的三個姐姐也遭到牽連。
這一年,曹操、劉備都成了“過去時”,天下英雄誰敵手?可吳國外患雖然暫消,內憂卻在加劇:北方恢復穩定,為孫氏立國提供了人才基礎的“北士南流”也基本停止。放眼望去,朝堂上多半是吳會豪門的子弟,很多還是靠著爺爺、老子的勢力濫竽充數。暨艷看到了這一點,他覺得身為國家人事部門的一把手,必須要做點什么,于是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官吏考察,并以主公身邊地位最高貴的郎官為重點。暨艷的措施非常嚴厲,結果稱職的不到十分之一。不稱職的都被連降幾級,有“經濟問題”的全部改為軍吏。
讓那些豪門出身的“官二代”“官三代”當軍吏,等于把他們從士大夫階層里開除了。別說他們自己不愿意,他們的爺爺、爸爸、伯伯、叔叔能答應嗎?這事鬧大了,群情洶洶。最后,孫權不得不親自出面給他們平反,而一心要整頓吏治的暨艷則論罪自殺。
按常理分析,孫權是最高領導,從其政治家的角度看,要維護孫家王朝的穩定,就得舍棄暨艷,給豪門一個交代。但事情并沒有這么簡單,好戲還在后頭。
且看孫權以國家元首兼最高大法官的身份給暨艷下的判決書。判決書里說,暨艷的父兄當年曾經跟著那些“惡逆”專門和我們孫家作對,后來我寬大為懷,重用了他。不過我也是在考察他,但他經不起考驗,狐貍尾巴終于露出來了。在吳國的官方文件里,“惡逆”“惡民”專指那些武力反抗孫氏統治的土著大族。
說白了,暨艷有“歷史問題”,是剛剛摘了帽子混進東吳政權的不清白者,這會兒原形畢露,成了企圖顛覆現行政府的人。
可張溫為什么也跟著遭罪呢?且看孫權給他的判決書:你到底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專門和我過不去,“專挾異心”?
張溫和暨艷不同,出身于望族。雖然暨艷是他引薦的,他也支持暨艷的整肅運動,但最多屬于“用人失察”,應該和“歷史問題”沾不上邊。孫權為什么覺得他也有異心,還下手這么重呢?
有一種可能,在孫權眼里,張溫也是有歷史問題的,不僅張溫是,那些為孫氏服務的東吳豪族從根子上都是,他們并不是一開始就支持孫氏的。但和那些選擇武力對抗的“惡逆”不同,他們選擇的是不合作,而他們一旦合作了,就把持孫氏朝廷的文武大權,孫權又怎能全然無忌?
暨艷整肅吏治,得罪了權貴,死了也就算了,但把人家父兄“附于惡逆”的老底也翻出來,老賬新賬一起算,孫權是氣昏了,還是想別有所指地敲打一下其他有“歷史問題”的人?
一次普通的人事考核案,就這么簡單地被政治家孫權搞成了肅清異己的政治案。
有意思的是,暨艷最初的推薦者,是做了31年吳郡太守的朱治。丹陽朱氏也是江南豪族,朱治從孫堅時代起,就跟孫氏合作了,連孫權當上孝廉,也是他舉薦的。可就在暨艷案發的那一年,朱治病死了。據說孫權一向很敬重他,到頭來卻對他有點不滿。為什么不滿?僅僅因為他推薦了暨艷嗎?答案可想而知。
看過三國演義的都知道,前期在劉備東征的那一段時間,陸遜跟孫權的關系可以說是非常的好,恨不得穿一條褲子。然后很信任陸遜,基本上把所有的兵權都交給了陸遜。最后陸遜也沒有辜負孫權的信任。在夷陵用了一把大火,把劉備所有的希望都給燒得灰飛煙滅,劉備的死因跟這場大戰的失敗,也有很大的關系,可以說自此以后東吳就進入一個相對和平的時期。
但是夷陵之戰結束以后,陸遜回到東吳就慢慢不受孫權的待見,這其中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宗族問題引起的。這個問題孫權一直沒有解決好,并且在他剛上位的那幾年中可以說也是為這個問題做了很多的努力。
因為東吳不像曹操或者說劉備他們這樣都是靠自己打下來的天下,孫家今天的一切可以說就是靠著那些東吳那些宗族的頂力支持,才可以在江東這里打下很好的基礎。所以那個時孫權就很怕陸遜的家族的實力發展起來,然后威脅到孫家的統治,于是就想方設法的削弱這些宗族的勢力,那個時候東吳有四大宗族。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陸遜做了一件不應該做的事情,就是介入了太子之爭,因為陸遜想要支持那個人和孫權想要立的太子人選不一樣,可以說是南轅北轍的。但是陸遜這個人非常的倔強他還固執上書給孫權,想要孫權采取他的建議,最后把孫權惹惱了,以至后來二宮之亂,把陸遜他們全都迫害至死。
諸葛亮當初如果選擇的是孫權,他在孫吳的作為相必難以超越在蜀漢,更不用說輔佐孫權統一天下了,理由如下:
孫吳實行世兵制,世襲領兵的將領地位更重要,非大族出身又無世兵基礎的諸葛亮頂多做第二個張昭
赤壁之前夕孫權通過張昭傳話,希望諸葛亮留在江東為自己效力,諸葛亮如果肯留下,孫權一定能重用他。
但重用是一回事,樹立諸葛亮在孫吳?二把手?的地位又是另一回事,江東的情況比蜀漢更復雜,孫權治江東依靠的是兩個法寶:江東大族和世襲領兵制。
大族不多說了,這個世襲領兵制對孫權來說也有很多好處,孫權充分放權給將領,對于他們如何發展壯大則不必操太多的心,讓人干活又不必付報酬,這是該項制度的優點。
但這個制度也有缺點,那就是將領可以恃功自傲,孫權平時對他們多寬縱,而像張昭這們的人,既不是江東大族手下又沒有可以世襲的人馬,其實是很難發揮太大作用的。孫權不敢無視陸遜的功勞,但卻一再地否決張昭丞相的任命,而張昭只能接受。
諸葛亮的大哥諸葛瑾、步夫人的族人步騭是外來人士中發展最好的,在孫權的刻意栽培下成為孫吳的高級將領,但也僅此而已,他們都沒能孫吳事實上?二把手?。
孫權是個更強勢的人,習慣讓手下聽自己的話,關鍵時刻對手下的話則未必肯聽,諸葛亮難以讓孫權言聽計從
諸葛亮拒絕孫權,理由是:?孫將軍可謂人主,然觀其度,能賢亮而不能盡亮,吾是以不留。?諸葛亮說這番話,說明他對孫權的性格已做過深入觀察。
孫權是個有雄才大略的人,然而正如南宋葉適所說,他也以?獨任為能?,某種程度上他剛愎自用的一面更突出,重大決策都由他自己做出,身邊頂多需要一些提提建議的人。
如果手下與自己的意見不統一,孫權一般不會讓步,在呂壹事件、暨艷事件以及遼東事件上都表現得很明顯,陸遜、張昭反對到了那樣的程度孫權仍然要干,如果諸葛亮也在孫權身邊,估計話都不敢說。
劉備也有任性的一面,也做過一些賭氣的事,但總體來說比孫權更容易傾聽下屬的意見,時人傅干評價劉備?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這是比較中肯的,諸葛亮在劉備手下確實得以充分施展了才干。
孫吳的宗親關系更復雜,諸葛亮如果身處其間將面臨更加棘手的局面,嚴重影響到他才干的發揮
諸葛亮在蜀漢得以施展才華,與劉備的絕對信任密不可分,同進也與蜀漢相對簡單的宗室關系有關。
劉備老來得子,死時3個兒子皆年幼,只得托付給諸葛亮,劉備囑咐兒子們對諸葛亮要?以父事之?,囑咐后主劉禪一定要明確與諸葛亮的關系是?共事而已?,這樹立起諸葛亮在蜀漢的絕對地位。
劉備后宮方面也較簡單,早年?數喪嫡室?,側室甘氏死得早,繼室吳皇后由于是二婚,且曾做過劉焉的兒媳,所以較為低調,這些有利于諸葛亮充分用權。
孫吳方面則大不同,孫氏宗親枝繁葉茂,孫堅一輩有孫羌、孫靜,孫權平輩的有孫翊、孫匡、孫朗以及孫賁、孫輔、孫暠、孫皎、孫瑜、孫奐、孫紹等,子侄輩的就更多了,無法一一列舉,其中孫權的7個兒子個個不省事,3個女兒中至少有2個是野心家。
諸葛亮尚能勸劉備殺劉封以避免宗室內亂,但到了孫吳,估計該傻眼了,他要么在宗親間小心周旋,要么逐漸被邊緣化,想充分施展才干實在太困難。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332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