彤貴妃的故事大家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道光帝的彤貴妃一個出身并不是很顯貴的家庭,但卻依舊俘獲皇帝芳心,五年就升到了妃子。那么為何她的晉升之路如此順暢呢,這還要說另一個人,道光帝的貼身太監——李德喜。
你想想,一個跟皇帝朝夕相處的人,自然是對皇帝十分熟悉也能夠略微影響皇帝的想法吧。這彤貴妃就是看中了這一點,開始主動接近李德喜,結果大家也都看到了。順順利利的就晉升到了妃子,這簡直就是一躍成名啊。本以為彤貴妃會一直這樣下去。但有些事情的發生打斷了彤貴妃的路。更可以說是將彤貴妃打回原形。
讓彤貴妃被打回原形那個的事情也跟李德喜有關,這可真可以說是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了。事情是這樣的,當時內務府是需要每個月對宮內所有的事務進行檢查一次的。這不查就算了,一查就查到李德喜有大量不屬于他屬于女子的珠寶首飾。因為當時是有老太監偷東西這種事情的,但因為李德喜是皇帝身邊的人,內務府也是猶豫了好久才將這個事情上報,由皇帝定奪的。
這件事情一上報到皇帝那里,皇帝一看這些物件,什么都知道了,隨即震怒,為什么呢,因為這些都是自己賞賜給自己的彤貴妃的,但萬萬沒想到自己的寵妃為了爭寵竟用如此手段,皇帝覺得自己被騙了,直接將其貶為貴人再未升級。雖說后宮爭寵手段多,但這么明目張膽的,也著實讓人佩服。
清朝皇帝家譜:
努爾哈赤
愛新覺羅褚英,長子,廣略貝勒。
愛新覺羅代善,次子,禮烈親王。
愛新覺羅阿拜,三子,鎮國勤敏公。
愛新覺羅湯古代,四子,鎮國克潔將軍。
愛新覺羅莽古爾泰,五子。
愛新覺羅塔拜,六子,輔國愨厚公。
愛新覺羅阿巴泰,七子,饒馀敏郡王。
愛新覺羅皇太極,八子,清太宗。
愛新覺羅巴布泰,九子,鎮國恪僖公。
愛新覺羅德格類,十子。
愛新覺羅巴布海,十一子。
愛新覺羅阿濟格,十二子。
愛新覺羅賴慕布,十三子,輔國介直公。
愛新覺羅多爾袞,十四子,睿忠親王。
愛新覺羅多鐸,十五子,豫通親王。
愛新覺羅費揚果,十六子。
努爾哈赤有8女,另有1個養女,1個養孫女。
長女東果格格,又稱東果公主,嫁給董鄂氏何和禮。
次女:嫩哲格格,又稱沾河公主,先嫁給巴圖魯伊拉喀,后又嫁給早年投附的沾河部揚書之子,郭爾羅氏達爾汗。
三女:莽古濟,先嫁給哈達部那拉氏吳爾古代,稱哈達格格,又稱哈達公主;后又嫁給蒙古敖漢部博爾濟吉特氏瑣諾木杜凌。四女:穆庫什,稱和碩格格,又稱和碩公主,先嫁給海西女真烏拉貝勒那拉氏布占泰,后又嫁給鈕祜祿氏巴圖魯額亦都八子圖爾格。
五女:嫁給巴圖魯額亦都次子黨奇(達啟)。
六女:嫁給海西女真葉赫那拉氏蘇鼐(nài)。
七女:嫁給騎都尉那拉氏鄂托伊。
八女:稱聰古圖公主,嫁給喀爾喀蒙古博爾濟吉特氏臺吉固爾布錫。
養女:嫁給喀爾喀蒙古博爾濟吉特氏巴約特臺吉恩格德里。
養孫女:嫁給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特氏臺吉奧巴
----------------------------------------------------
皇太極
愛新覺羅?豪格,長子,肅武親王。
愛新覺羅?洛格,早殤
愛新覺羅?洛博會,早殤。
愛新覺羅?葉布舒,四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碩塞,五子,承澤裕親王。
愛新覺羅?高塞,六子,鎮國愨厚公。
愛新覺羅?常舒,七子,輔國公品級。
第八子,早殤。
愛新覺羅?福臨,九子,清世祖,順治帝。
愛新覺羅?韜塞,十子,輔國公。
愛新覺羅?博穆博果爾,十一子,襄昭親王。
女
長女:敖漢固倫公主,母繼妃烏喇那拉氏,嫁蒙古敖漢部郡王班第。
次女:固倫溫莊長公主,名馬喀塔,母孝端文皇后,先嫁蒙古察哈爾部林丹汗之子額哲,再嫁額哲弟阿布奈。
三女:固倫端靖長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爾沁部奇塔特。
四女:固倫雍穆長公主,名雅圖,母孝莊文皇后,嫁蒙古科爾沁部弼爾塔哈爾。
五女:固倫淑慧長公主,名阿圖,母孝莊文皇后,先嫁正黃滿洲旗人索爾哈,再嫁蒙古巴林部色布騰。
六女:固倫公主,母側妃博爾濟吉特氏,嫁滿洲旗旗人夸札。
七女:固倫淑哲公主,母孝莊文皇后,嫁鑲黃滿洲旗旗人喇瑪思。
八女:固倫永安長公主,母孝端文皇后,嫁蒙古科爾沁部巴雅斯護朗。
九女:母側妃博爾濟吉特氏,嫁博爾濟吉特氏哈尚。
十女:縣君,母庶妃納喇氏,嫁滿洲旗人瓜爾佳氏輝塞。
十一女:固倫端順長公主,母懿靖大貴妃,嫁博爾濟吉特氏噶爾瑪索諾木。
十二女:鄉君品級,母氏闕,嫁博爾濟吉特氏班第。
十三女:母庶妃納喇氏,嫁滿洲旗人瓜爾佳氏哈拉。
十四女:和碩恪純長公主,母庶妃察哈爾奇壘氏,嫁吳三桂之子吳應熊.
----------------------------------------------------
福臨
兒子(共8個有記載)
皇長子愛新覺羅?牛鈕
皇次子愛新覺羅?福全
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康熙皇帝
皇四子榮親王(未取名,幼年逝世)
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
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綬
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干
女兒(6個)
皇長女(1652~1653),順治九年三月十五生,母庶妃陳氏,順治十年十月殤
皇二女和碩恭愨長公主,母庶妃楊氏
皇三女(1653~1658),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三生,母庶妃巴氏,順治十五年三月殤
皇四女(1654~1661),順治十一年十二月初二生,母庶妃烏蘇氏,順治十八年三月殤
皇五女(1654~1660),順治十一年十二月二十生,母庶妃王氏,順治十七年十二月殤
皇六女(1657~1661),順治十四年十月初六生,母庶妃那拉氏,順治十八年二月殤
養女(3個)
和碩和順公主,承澤親王碩塞女。
和碩柔嘉公主,安郡王岳樂女。
固倫端敏公主,簡親王濟度女。
-------------------------------------------------------
玄燁
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瑞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
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長生
愛新覺羅?萬黼
愛新覺羅?允禶
以上各子幼殤,未序齒
皇長子愛新覺羅?胤禔,固山貝子,原名愛新覺羅?保清
皇次子愛新覺羅?胤礽,皇太子,后封理密親王,原名愛新覺羅?保成
皇三子愛新覺羅?胤祉,誠隱親王
皇四子愛新覺羅?胤禛,雍正皇帝
皇五子愛新覺羅?胤祺,恒溫親王
皇六子愛新覺羅?胤祚,幼殤
皇七子愛新覺羅?胤佑,淳度親王
皇八子愛新覺羅?胤禩,原封廉親王,后廢
皇九子愛新覺羅?胤禟,封為貝子
皇十子愛新覺羅?胤俄,輔國公
皇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禌,幼殤
皇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祹,履懿親王
皇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祥,怡賢親王
皇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禵,恂勤郡王
皇十五子愛新覺羅?胤禑,愉恪郡王
皇十六子愛新覺羅?胤祿,出繼承澤親王碩塞之后
皇十七子愛新覺羅?胤禮,果毅親王
皇十八子愛新覺羅?胤祄,幼殤
皇十九子愛新覺羅?胤禝,幼殤
皇二十子愛新覺羅?胤祎,簡靖貝勒
皇二十一子愛新覺羅?胤禧,慎靖郡王
皇二十二子愛新覺羅?胤祜,恭勤貝勒
皇二十三子愛新覺羅?胤祈,誠貝勒
皇二十四子愛新覺羅?胤秘,誠恪親王
雍正帝愛新覺羅胤禛即位后為避諱,諸皇子名中“胤”字輩的,改為“允”字。
女兒
皇長女(1668年—1671年),康熙七年十一月二十生;十年十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張氏。
皇二女(1671年—1673年),康熙十年三月初九生;十二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董氏。
皇三女,固倫榮憲公主,母庶妃馬佳氏。
皇四女(1674年—1678年),康熙十三年二月初十生,康熙十七年殤,時年五歲。母庶妃張氏。
皇五女,和碩端靜公主,母布貴人兆佳氏。
皇六女,固倫恪靖公主,母貴人郭絡羅氏。
皇七女(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六月初一生,八月即殤。母德妃烏雅氏。
皇八女(1683年),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十九生,閏六月殤。母皇貴妃佟佳氏。
皇九女,固倫溫憲公主,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女,固倫純愨公主,母庶妃那拉氏。
皇十一女(1685年—1686年),康熙二十四年九月二十七生;二十五年五月殤。母溫僖貴妃鈕祜祿氏。
皇十二女(1686年—1697年),康熙二十五年閏四月二十四生,康熙三十六年二月卒,時年十二歲。母德妃烏雅氏。
皇十三女,和碩溫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四女,和碩愨靖公主,母貴人袁氏。
皇十五女,和碩敦恪公主,母敬嬪章佳氏。
皇十六女(1695年—1707年),康熙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一生;四十六年十月殤,時年十三歲。母庶妃王氏。
皇十七女(1698年—1700年),康熙三十七年十二月十二生;三十九年十一月殤,時年三歲。母庶妃劉氏。
皇十八女(1701年),康熙四十年十月十八生,不久即殤。母和嬪瓜爾佳氏。
皇十九女(1703年—1705年),康熙四十二年二月十四生;四十四年二月殤,時年三歲。母襄嬪高氏。
皇二十女(1708年),康熙四十七年十月初九生,十二月殤。母庶妃鈕祜祿氏。
養女,固倫純禧公主,圣祖弟恭親王常寧長女,母庶福晉晉氏。
-----------------------------------------------------
胤禛
愛新覺羅?弘暉,長子,端親王。
愛新覺羅?弘時,三子,削宗籍。
愛新覺羅?弘歷,四子,清高宗,乾隆帝。
愛新覺羅?弘晝,五子,和恭親王。
愛新覺羅?弘瞻,六子,果恭郡王,初為果毅親王愛新覺羅?允禮后。
愛新覺羅?福惠,七子,懷親王。
愛新覺羅?弘昀,早殤。
愛新覺羅?弘昐,早殤。
愛新覺羅?福宜,早殤。
愛新覺羅?福沛,早殤。
長女(1694年),康熙三十三年三月十六生,未逾月殤,母懋嬪宋氏(時為雍親王府格格);
次女和碩懷恪公主,母齊妃李氏(時為雍親王側妃);
三女(1706年),康熙四十五年十二月初五生,未逾月殤,母懋嬪宋氏(時為雍親王府格格);
四女(1715年—1717年),康熙五十四年三月十二生,五十六年五月殤,母敦肅皇貴妃年氏(時為雍親王側妃)
養女和碩淑慎公主,理親王允礽第六女,母側福晉唐氏;
養女和碩和惠公主,怡親王允祥第四女,母福晉兆佳氏;
養女和碩端柔公主,莊親王允祿長女,母福晉郭絡羅氏。
------------------------------------------------------
弘歷
?永璜,長子,定安親王。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妃)
?永璉,次子,端慧太子。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永璋,三子,循郡王。母寶親王側妃蘇佳氏。
?永珹,四子,履端親王,出為履懿親王愛新覺羅?允祹后。母嘉嬪金佳氏。
?永琪,五子,榮純親王。母愉貴人珂里葉特氏。
?永瑢,六子,質莊親王,出為慎靖郡王愛新覺羅?允禧后。母純妃蘇佳氏。
?永琮,七子,哲親王。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
?永璇,八子,儀慎親王。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九子,早殤。母嘉妃金佳氏。
?未命名,第十子,早殤。母舒妃葉赫那拉氏。
?永瑆,十一子,成哲親王。母嘉貴妃金佳氏。
?永璂,十二子,貝勒。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永璟,早殤。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永璐,早殤。母令貴妃魏佳氏。
?颙琰,十五子,清仁宗,嘉慶帝。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嘉慶帝愛新覺羅?颙琰即位后,改「永」字為「颙」字。
?未命名,第十六子,早殤。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永璘,十七子,慶僖親王。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長女(1728年—1729年),雍正六年十月生,雍正七年十二月殤。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皇二女(1731年),雍正九年四月生,當年十二月殤。母哲憫皇貴妃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側妃)
?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1731年—1792年),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生,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時為寶親王嫡妃)
?皇四女和碩和嘉公主(1745年—1767年),乾隆十年十二月初二生,母純貴妃蘇佳氏。
?皇五女(1753年—1755年),乾隆十八年六月二十三生,乾隆二十年四月二十二殤。母繼皇后烏喇那拉氏。
?皇六女(1755年—1758年),乾隆二十年七月十七生,乾隆二十三年八月二十六殤。母忻嬪戴佳氏。
?皇七女固倫和靜公主(1756年—1775年),乾隆二十一年七月十五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八女(1757年—1767年),乾隆二十二年十二月初七生,乾隆三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殤,葬于端慧皇太子園寢。母忻嬪戴佳氏。
?皇九女和碩和恪公主(1758年—1780年),乾隆二十三年七月十四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
?皇十女固倫和孝公主愛新覺羅?和孝(1775年—1823年),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生,母敦妃汪氏。下嫁和珅之子豐紳殷德。
?養女和碩和婉公主(1734年—1760年),雍正十二年(1734年)六月二十四日生,父為和親王弘晝,母為福晉烏札庫氏。
----------------------------------------------------
颙琰
皇長子穆郡王母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未命名,嘉慶二十五年(1820)八月追封;
皇二子愛新覺羅?旻寧道光帝母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不予贅述;
皇三子愛新覺羅?綿愷敦恪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
第四子愛新覺羅?綿忻端懷親王母孝和睿皇后鈕祜祿氏,時為皇后。
皇五子愛新覺羅綿愉惠端親王母恭順皇貴妃鈕祜祿氏,時為如妃。
女
長女(1780.4.11—l783.11.1)其母為颙琰簡嬪關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十一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十一月初一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次女(1780.4.30一1783.8.10)其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五年(1780)四月三十日生。乾隆四十八年(1783)八月初十卒,年僅4歲,未封,無名。
皇三女(1781.12.1一1811.3.12)莊敬和碩公主其母為和裕皇貴妃劉佳氏,時為藩邸福晉。乾隆四十六年(1781)十二月十七生,嘉慶六年(1801)十一月嫁與蒙古科爾沁部博爾濟吉持氏索特納木多布濟,封莊敬和碩公主,嘉慶十六年(1811)三月十二卒,時年31歲,葬于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東側。索特納木多布濟,系科爾沁郡王齊默持多爾濟之孫,乾隆四十八年襲父爵,封為郡王,嘉慶四年(1799)正月命于御前行走,娶公主后薦授御前大臣,嘉慶二十五年(1820)受顧命,道光五年七月初十卒,晉贈親王,無嗣,以從子僧格林沁為嗣。
皇四女(1784.9.7一1811.5.7)莊靜固倫公主其母為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時為皇子嫡福晉。乾隆四十九年(1784)九月初七生,嘉慶七年(1802)封莊靜固倫公主,是年十一月嫁給蒙古族博爾濟吉持氏瑪尼巴達喇,嘉慶十六年(1811)五月初七卒,時年28歲,葬于北京海淀區復興門外公主墳西側。瑪尼巴達喇,嘉慶四年(1799)襲封土默特貝子,歷任前鋒統領,蒙古都統,道光五年(1825)授御前大臣,道光八年(1828)加郡王銜,道光十一年(1831)封貝勒,道光十二年(1832)十一月初九卒。
皇五女(1786.11.11—1795)慧安和碩公主其母為颙琰遜嬪沈佳氏,時為藩邸格格。乾隆五十一年(1786)十一月十一生,乾隆六十年(1795)五月卒,年僅10歲,嘉慶二十三年(1818)三月追封為慧安和碩公主,嘉慶八年(1803年)十月,葬于西陵境內的張各莊公主園寢。
皇六女(1789.6.12—1790)其母為颙琰華妃侯佳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四年(1789)六月十二生,乾隆五十五年(1790)殤,未封,無名。
皇七女(1793.6.26—1795)其母為颙琰孝和睿皇后鈕枯祿氏,時為皇子側福晉。乾隆五十八年(1793)六月二十六日生,乾隆六十年(1795)六月殤,年僅3歲,未封,無名。
皇八女(1805.2.8一l805.11)其母為颙琰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貴人。嘉慶十年(1805)二月八日生,十一月即殤,未封,無名。
皇九女(1811.1.25一1815.5),慧愍固倫公主其母為颙琰恭順皇貴妃鈕枯祿氏,時為如嬪。嘉慶十六年(1811)正月二十五生,嘉慶二十年五月殤,年僅5歲,嘉慶二十年(1820)五月追封為慧愍固倫公主,嘉慶二十年(1815年)九月,葬于西陵境內的張各莊公主園寢。
--------------------------------------------------
旻寧
皇長子愛新覺羅?奕緯隱志郡王母和妃那拉氏,時為旻寧藩邸使女,
?皇次子愛新覺羅?奕綱順和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嬪。
?皇三子愛新覺羅?奕繼慧質郡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時為靜妃。
?皇四子愛新覺羅?奕詝咸豐帝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不予贅述。
?皇五子愛新覺羅?奕誴過繼給敦恪親王綿愷,為敦勤親王,母祥妃鈕祜祿氏,道光十一年(1831)六月十五生(1831.6.15-1889.1.19),道光二十六年(1846)正月過繼敦恪親王綿愷為嗣,降襲為多羅敦恪郡王,咸豐十年(1860)正月晉封和碩敦恪親王,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十九卒,年59歲,卒后謚“勤”。
?皇六子愛新覺羅?奕恭忠親王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時為靜妃。
?皇七子愛新覺羅?奕譞醇賢親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貴人。
?皇八子愛新覺羅?奕詥鐘端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
?皇九子愛新覺羅?奕譓孚敬郡王母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妃。
女
?皇長女端憫固倫公主(1813.7.3—1819.10.20)其母為孝慎成皇后佟佳氏,時為嫡福晉,生于嘉慶十八年(1813)七月初三,嘉慶二十四年(1819)十月二十日,年僅7歲,追封為郡主,葬許家峪園寢,嘉慶二十五年(1820)九月追封為端憫固倫公主。
?皇二女(1825.1.13—1825.7.14)其母為祥妃鈕枯祿氏,時為祥嬪,生于道光五年(1825)正月十三,七月十四日即殤,未封,無名。
?皇三女端順固倫公主(1825.2.20—1835.11.8)其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妃,生于道光五年(1825)二月二十,道光十五年(1835)十一月初八殤,年11歲,葬陳家門園寢,追封為端順固倫公主。
?皇四女壽安固倫公主(1826.4.6一1860.3.3)其母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時為全貴妃,生于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六,道光二十一年(1841)指配德穆楚克札布,16歲,不久封為壽安固倫公主,十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十年(1860)閏三月初三日卒,年35歲,葬京師郊外園寢。同治元年(1862)三月額附請移葬藩部,不許。
德穆楚克札布(?一1865),奈曼部郡王阿完都瓦第札布之子。道光二十三年(1843)三月賜用紫韁,道光二十八年(1848)九月襲封奈曼部札薩克郡王,道光三十年(1850)十一月授御前大臣,咸豐元年(1851)三月賜用黃韁,十月授蒙古都統。咸豐十年(1860)賜用親王補服,同治四年(1865)正月乞病歸藩,六月卒,晉贍親王,賜祭葬如親王例。生子女八人
公主在宣宗的女兒中排序第四,她的三個姐姐都相繼夭亡,于是她就成了道光皇帝真正意義上的長女,因此道光對她比較寵愛,她的地位也極其尊崇。這從道光十九年發的一道上諭可見一斑。道光十九年命軍機大臣等,傳諭乾清宮內殿、圓明園總管太監等知之:“嗣后無論官私大小事務,有應啟知皇后者,除本宮、四阿哥、四公主事務外,其余俱著先行奏聞,皇后遇有交派事件,亦著俱奏,侯旨施行。”這道上諭中所說的四阿哥即后來的咸豐皇帝,四公主即壽安固倫公主,可見壽安固倫公主在乃父心中的地位還是很高的。四公主精通箭術。
?皇五女壽臧和碩公主(1829.10.19—1856.7.9)其母為祥妃鈕祜祿氏,生于道光九年(1829)十月十九,道光二十一年(1841)封為壽臧和碩公主,道光二十二年(1842)指配恩祟,年14歲,十二月初三日下嫁,咸豐六年(1856)七月初九卒,年28歲。恩崇(?一1864),初名思醇。咸豐七年(1857)正月薦授滿洲副都統,尋兼內務府總管,十一年(1861)避穆宗載淳諱改為恩祟,同治元年(1862)四月免去內務府總管職,二年(1863)五月署漢軍副都統,三年(1864)再兼署內務府總管,不久即卒,無嗣,以從子為嗣。
?皇六女壽恩固倫公主(1830.12.7—1859.4.13)其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持氏,時為靜妃,生于道光十年(1830)十二月初七,二十四年(1844)二月封為壽恩固倫公主,指配景壽,道光二十五年(1845)四月下嫁,咸豐九年(1859)四月十三卒,年30歲。
額駙景壽(?一1889),富察氏,一等公工部尚書博啟圖之子,道光二十四年(1844)賜頭品頂戴,在上書房讀書,后襲封一等誠嘉毅勇公,咸豐五年(1855)七月授蒙古都統,六年(1856)正月授御前大臣,賜用紫韁,尋授領侍衛內大臣,十年(1860)八月扈駕熱河,十一年(1861)七月與怡親王載垣等為贊襄政務大臣之一,十月削職,仍留公爵及額駙品級,同治元年(1862)二月任蒙古都統,三月授御前大臣,三年(1864)七月仍賜紫韁,十月授領侍衛內大臣,十三年(1874)十二月命管神機營事務,光緒十五年(1889)六月卒,謚端勤。
?皇七女(1840.7.2——1844.12.20)其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年(1840)七月初二,道光二十四年(1844)十二月二十殤,年僅5歲。未命名。
?皇八女壽禧和碩公主(1841.11.26—18668.2)其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六,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禧和碩公主,指配札拉豐阿,同治二年(1863)十月下嫁,同治五年(1866)八月初二日卒,年26歲。
扎拉豐阿(?一1898),鈕祜祿氏,父熙拉布,官至副都統,扎拉豐阿初名瑞林,指婚后賜令改名,字鶴汀。初充御前侍衛,同治十二年(1873)正月授漢軍副都統、薦官至護軍統領,光緒十四年(1888)十一月累遷都統,管神機營事務,十五年(1889)正月賜朝馬,十月賜用紫韁,二十年(1894)正月賜用固倫額駙補服,二十四年(1898)五月卒。
?皇九女壽莊固倫公主(1842.2.13——18842.14)其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時為琳嬪,生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二月十三,咸豐五年(1855)十一月封為壽莊和碩公主,指配德徽,同治二年(1863)十一月下嫁,光緒七年(1881)十月晉封為壽莊固倫公主,光緒十年(1884)二月十四卒,年43歲。
德徽(?—1865)博羅持氏,父裕恒,世襲誠勇公。德徽曾授散秩大臣,同治四年(1865)正月卒,無子,以從子為嗣。
?皇十女(1844.3.17—1845.1.20)其母為彤貴妃舒穆魯氏,生于道光二十四年(1844)三月十七,次年(1845)正月二十殤,未封,無名。
---------------------------------------------------------
奕詝
長女榮安固倫公主(莊靜皇貴妃出)
長子同治帝載淳(孝欽顯皇后出)
次子憫郡王(玫貴妃徐佳氏出)
---------------------------------------------------------
載淳
無子女
---------------------------------------------------------
載湉
無子女
---------------------------------------------------------
溥儀
無子女
彤貴妃入宮之后便得到道光君王的寵愛,可是卻也被這寵愛沖昏了頭腦,違反了宮規,竟然將道光君王賞賜的東西隨手送給了宮里的太監,惹怒了道光帝,下旨將她降為貴人。道光君王在繼位之后,雖然后宮嬪妃眾多,但是子嗣卻非常少,并且還不斷夭折,為了綿延子嗣,道光君王決定選秀充實后宮,而彤貴妃就是這批秀女中的一位。
彤貴妃原名舒穆祿氏,父親是朝廷的郎中,舒穆祿氏從小便是父親的掌上明珠,千嬌萬寵的長大之后,參加了朝廷的選秀,并且憑借姣好的容顏入選。入宮之后舒穆祿氏被封為彤貴人,她的天真活潑很快引起了道光帝的注意,幾次寵幸之后便將她封為了彤嬪,封嬪不久便懷了身孕,之后為道光帝生下了第七個女兒,雖然是公主,但也讓道光帝非常高興。
而在之后的幾年內,彤嬪又先后為道光帝生下了兩個女兒,這讓道光帝認為彤嬪是個好生養的,所以對她更加寵愛,位分也由嬪升到了貴妃。做了貴妃的她漸漸有些驕傲自大,覺得滿宮的嬪妃加到一塊也比不上自己,又仗著道光帝的寵愛經常欺負其她嬪妃,可礙于她得寵,受欺負的嬪妃也不敢告狀。
俗話說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退步,彤貴妃便是如此,囂張跋扈的她竟然漸漸連道光帝都不放在眼里,將道光帝賞賜給自己的東西竟然送給了宮里的太監,這件事被道光帝知道后,非常生氣,認為自己受到了羞辱,立刻下旨重則彤貴妃,不僅降為貴人還禁足一年。
科普下,在清朝,皇后和皇貴妃的待遇差別究竟有多大?
清朝歷史上,除了順治董鄂妃和同治的慧妃是長期與皇后并存的皇貴妃,其他的皇貴妃要么是臨死晉封,要么是死后追封,要么是沒有皇后時期冊封。可見清帝對于皇貴妃的冊封慎之又慎,那么清朝皇貴妃和皇后的差距到底有多大?我們可以從官方所修的《清實錄》《清會典》《皇朝通典》中找到她們的待遇差距。
在立后封妃儀式上,皇后稱冊立,皇貴妃稱冊封。而且冊立皇后,皇帝會將冊后的詔書和恩款頒詔天下,全國的官吏和老百姓都會知道這個消息。比如乾隆二年十二月四日,冊立皇后時“是日、以冊立皇后禮成。頒詔天下。”皇后冊立的恩詔包括賞賜宗室王公、八旗官員、修葺廟宇、赦免囚犯等,可以稱得上普天同慶。
比如這是清朝皇后的一份恩款內容:
冊立嫡妃富察氏為皇后。俾得敬承璽紱。并佐清寧。璇宮之慶典斯彰。寰宇之恩施宜沛。所有事宜。開列於後。一、岳鎮四瀆廟宇。該地方官。查有棟椽傾損、藻飾未完者。奏明完葺。以致敬誠。一、王公以下。至奉恩將軍。及閑散宗室等。俱加恩賜。一、民公侯伯以下。二品大臣以上命婦。著加恩賜。一、八旗滿洲、蒙古、漢軍、四十以上從小夫婦者。該部議加恩典。一、從前恩詔後官員。有升職解任。及加級改銜者。準照其職銜。給與封典。一、除十惡及謀殺故殺不赦外。犯法婦人。查與赦免。於戲。日明月儷。祥徵泰祉之符。巷舞衢歌。喜協敉寧之瑞。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母儀天下的尊榮還不止于此,全國各地總督和巡撫接到皇后冊立的詔書恩款后,會召集地方的官吏、鄉紳、讀書人齊集,設香案跪拜叩頭。
這是乾隆冊立富察皇后的一份檔案,浙江地區官民跪拜皇后的證明。
太子太傅文華殿大學士兼吏部尚書總理浙江海塘管理總督巡撫事兼管鹽政加拾陸級紀錄肆次臣嵇曾筠謹題為欽奉恩詔事乾隆參年正月拾捌日兵部筆帖式常海齎捧皇上冊立皇后恩詔壹道到浙臣隨會同杭州將軍臣傅森副都統臣穆魯納金璜八十五刑部左侍郎臣劉統動學臣鄧鐘岳率同在省文武官員及紳矜耆老軍民人等出郊跪迎至公署恭設香案望闕叩頭跪聽宣讀訖敬送布政司謄黃刊刻分頒通省文武官員各所屬地方一體欽遵外所有奉到恩詔日期理合恭疏題報謹具奏聞
皇后冊立時還會為皇太后加上徽號,這是皇太后生日、皇帝親政、登基、大婚、朝廷打了大勝仗才會有的特殊禮遇。當然,這些尊儀只有活著冊立的才能得到,追封的皇后仍舊不會得到這樣的禮遇。
而皇貴妃冊封禮儀卻遠遠沒有這樣的隆重,皇貴妃只會收到皇貴妃的金冊金寶,之后還要給太后、皇帝、皇后行六肅三跪三叩禮。她們的冊封詔書將不會頒詔天下,所以天下人只會知道這個國家有一對帝后,不知道有皇貴妃,除了這個皇貴妃是特別的寵妃。事實上能破例的只有順治帝的董鄂妃,由于順治實在太寵愛她,所以在她的皇貴妃冊封禮儀上命令頒詔天下并且大赦,讓全國都來慶賀他得到寵妃的喜悅心情,并且因為皇貴妃的冊封,為孝莊太后加上了“章慶”二字徽號。
上文提到的金冊金寶的制度上,皇后和皇貴妃也是大大的不同。會典中,皇后的金冊規格是“皇后金冊皆十頁每頁髙七寸一分濶三寸二分用三等赤金十有八兩”,皇貴妃金冊的規格是“皇貴妃金冊十頁每頁髙七寸一分濶三寸二分用八成金十有五兩”,也就是皇后的金冊是純金,而皇貴妃的金冊,金含量只有80%。至于貴妃和妃、嬪的金含量更是要逐漸減少。即使如此,清朝能拿到皇貴妃金冊的嬪妃也是寥寥無幾,因為臨死晉封和追封的皇貴妃,不會舉行封皇貴妃典禮,當然不會得到金冊,而只是制作絹布冊寳燒了了事。在乾隆以前,得到皇貴妃金冊的也僅是董鄂妃、佟皇貴妃(孝懿皇后)而已,慧賢皇貴妃、淑嘉皇貴妃皆沒有得到金冊。
雖然明朝開創的貴妃授金寶的制度被清朝沿用,然而皇后和皇貴妃的金寶規格仍舊差距很大。會典里記錄“皇后金寳均用三等赤金皇貴妃金寳用六成金”,也就是皇后的金寶是純金,而皇貴妃的金寶金含量是60%,貴妃以下的金含量仍舊在遞減。而且“皇后金寳交龍紐平臺方四寸厚一寸二分玉筯文皇貴妃金寳蹲龍紐平臺方四寸厚一寸二分玉筯文”,也就是皇后金寶上是交龍紐,皇貴妃是蹲龍紐。
除了冊封儀式,金冊金寶規格差距很大,皇后和皇貴妃平日的儀制待遇也大有不同。比如嬪妃會給皇后跪拜,卻不用給皇貴妃跪拜。皇后會在三大節(千秋節、元旦、冬至)收到全國官員的賀箋,而且在這三個盛大的節日,嬪妃和外命婦都要向皇后行六肅三跪三叩這樣的大禮,有時還要舉行筵席,而皇貴妃的生日都不會在官方實錄出現,更談不上接見外命婦。這就是清朝有些女子雖然身為皇貴妃,我們卻連她們的生年生日都不清楚的原因。清朝會試錄登科錄會進獻給皇帝皇后各一本,皇貴妃則無此待遇。
這是一份皇后賀箋待遇的記錄:
《清實錄》
○禮部議準福州將軍策楞奏、凡恭遇皇太后圣壽。皇上萬壽。皇后千秋。及元旦長至令節。各省將軍都統副都統。向不表賀。大典未備。請照督撫例。恭進賀箋。標下中軍副將。照各營副將例。移部恭進。從之
福州將軍奏,以前太后帝后生日、元旦、冬至只有總督巡撫有資格上賀箋,希望從今以后將軍都統副都統也可以上賀箋。然后副將、中軍副將也要進。可見皇后的賀箋范圍也是越來越大的。
朝鮮等藩屬國也只會給皇后進獻禮遇,不會給皇貴妃進獻禮遇。
這是朝鮮向清朝皇后進貢的資料:
1743? 乾隆(淸/高宗) 8?
○李普昱, 以戶曹言啟曰,瀋陽問安使齎去,皇后前禮物, 一依皇太后前禮物例磨鍊, 今日已為封裹, 準數逢授於差使員, 桃源察訪田東里, 譯官邊憲處, 待狀咨文啟下, 卽為領送之意, 敢啟。傳曰, 知道
皇后和皇貴妃物質上的待遇差距也大,比如只有皇后才能使用金制餐具和黃釉黃龍碗盤,皇貴妃不僅不能使用金器,所用的瓷器是白里外黃釉黃龍碗盤。皇后所佩戴的東珠是頭等東珠,皇貴妃則是二等東珠。至于奴婢數量、餐飲內容、冠服珠寶的等級也是層層遞減。 皇后前陳設者曰儀駕,皇貴妃貴妃所陳設稱儀仗,并且顏色和等級也不同。
不僅生前如此,死后待遇仍舊天上地下。比如皇后可以在皇宮大辦喪禮,之后移到宏麗的觀德殿,皇貴妃病重時會被遷出內廷至規格窄小的吉安所咽氣(《清會典》凡皇貴妃喪禮,疾革自大內移至吉安所),只有董鄂妃這樣的寵妃才有資格死在內廷承乾宮,孝懿這樣臨死封的皇后也可以。皇帝會為皇后服縞衣,初祭禮后才會更換素服,皇帝則不用給皇貴妃服縞,而所有皇子女要為皇后穿孝100天,皇貴妃則減為親生子女穿孝27天(非親生只有奉旨才會穿孝,比如和靜公主曾為忻貴妃、豫妃穿孝)。皇后去世的消息會頒詔天下,各省官員接到消息后需要摘冠纓,齊集公所哭臨三日,穿27天喪服。無論是京城還是外省的軍民都要為皇后的去世停止嫁娶作樂,皇貴妃去世的消息則不會頒詔天下,不屬于臣民的悲痛事件。并且皇后去世大內停止祭神100天,皇貴妃則只有十天。
古代特別看重謚號,皇后的冊謚禮儀也遠遠超過皇貴妃。朝廷會為皇后制作精美的玉冊寶,皇后的冊謚詔書會頒詔天下,全國各地總督和巡撫接到皇后冊謚號消息,會召集地方的官吏、鄉紳、讀書人齊集,設香案跪拜叩頭。皇貴妃則只有一份絹冊寶燒了了事,她們的冊謚文將不會頒詔天下。
即使是皇后,冊謚禮儀也是有區別的,以下是乾嘉道三朝冊謚禮及頒詔的情況
▲乾隆十三年,孝賢純皇后大事,行冊謚禮。高宗純皇帝御太和殿閱視冊寶,頒詔天下。
▲乾隆六十年,贈謚孝儀純皇后,行冊謚禮。高宗純皇帝未經閱視冊寶,亦未頒詔。
▲嘉慶二年,孝淑睿皇后大事,行冊謚禮。仁宗睿皇帝未經閱視冊寶,亦未頒詔。
▲道光元年,孝穆成皇后行冊謚禮。
▲道光十三年,孝慎成皇后大事,行冊謚禮。
▲道光二十年,孝全成皇后大事,行冊謚禮。宣宗成皇帝均于太和門閱視冊寶,頒詔天下。
▲道光三十年,冊謚孝德皇后,行冊謚禮。頒詔天下
皇后冊謚,不僅僅是國內的百姓要跪拜,就連藩屬國朝鮮越南也得要跪拜,這是朝鮮百官郊迎、跪拜雍正的孝敬皇后記錄:
《承政院日記》
○淸諡皇后郍拉氏曰孝敬, 頒詔于我, 淸主慮詔使之為我弊, 付勅書於兵部。 是日百官郊迎, 而進參者, 只工曹參判兪崇而已。 上命重宰以下, 竝推考
雖然雍正將康熙的敏妃追封為皇貴妃,葬于康熙帝景陵,開創了嬪妃從葬帝陵的制度,然而只有皇后能稱合葬,皇貴妃則稱“叢葬”“附葬”,在皇帝去世前,該陵墓的名稱只會寫上皇后的名號,比如康熙去世前,他的陵墓稱為“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乾隆去世前,他的陵墓只稱為“孝賢皇后陵”,和附葬在內的嬪妃主奴之分很是明確。皇貴妃從葬帝陵的原因和意義又是什么。這在嘉妃、令妃奉安地宮祭文中可以找到答案。
《淑嘉皇貴妃金棺奉安祭文》:惟孝賢皇后溫恭天授,仁厚性成……妃素嫻禮教,久荷音徽,昔年分蘭館之勤,曾資襄贊,此日共云車并之駕,如奉生存……
《令懿皇貴妃金棺奉安祭文》:昔年參近御之班,曾資悔迪;此日侍升仙之駕,如奉生存。
祭文中只字未提乾隆與她們的夫妾關系、帝妃情深以及對于她們生育子嗣的肯定,只是提及了她們生前死后的對于皇后的侍奉義務,“如奉生存”,像生前那樣,繼續伺候皇后。
慧賢、哲妃與皇后同日葬,所以也不存在告祭皇后。侍奉義務仍舊很明顯。
除了如奉生存的義務之外,皇貴妃即使從葬帝陵,從梓宮、移棺、祭祀方方面面都與帝后有著巨大的差距。
比如帝后的神主可以祔太廟享受祭祀,而皇貴妃則無此待遇。而帝陵的神牌,帝后的在中暖閣,皇貴妃的只能在西暖閣。順治的孝獻皇后董鄂氏按理來講被封為皇后,會把神位放在太廟享受祭祀,可是她的牌位卻被放進了皇貴妃專屬的西暖閣。
皇后之棺稱梓宮,以枏木為之漆49次,而皇貴妃的則稱金棺以枏木為之漆35次,根據徐廣源的微博,令妃即使是追封皇后,金棺也未進行刷漆,仍舊是35次。皇后梓宮飾以金寳牀以杉木為之髤,以黃黃糚龍叚套,而皇貴妃金棺髤以黃繪金云龍文大牀髤,以黃黃云叚。這只是皇后梓宮與皇貴妃金棺差距的冰山一角而已。
清朝皇后享有被皇帝親自送葬的待遇,比如康熙帝曾親送三位皇后的梓宮至景陵、乾隆也說自己效仿爺爺親自為皇后送葬、并目視奉安地宮的過程,而皇貴妃們只是在金棺送走前,皇帝臨送一下而已,奉安禮儀則派皇子或者大臣主持,比如令妃的金棺,只是是由皇子送到孝賢皇后陵寢。帝后的梓宮奉安儀式,無論是在京大臣還是各省高官,都要上奏折表示想親自參加帝后的梓宮奉安儀式,皇貴妃則不用臣下如此上奏折。
清朝除帝后陵、端慧太子園寢在清明、中元、冬至、歲暮行四時欽派王大臣親祭外,其余人等不得逾制,其祭祀也不會出現在官方實錄記載中。
即使是祭祀,帝后和皇貴妃也不能在一個案上。高宗純皇帝、孝賢純皇后、孝儀純皇后三位案前,膳房、餑餑房應用:各鍍金銀器共105件,各共重一千四百七十兩九錢;各鍍金銀鑲牙筋二支;外鍍金銀有蓋耳碗一件,重二十兩系皇帝位前用。慧賢皇貴妃、哲憫皇貴妃、淑嘉皇貴妃三位案前,膳房、餑餑房應用:各鍍金銀器共二十四件,各共重三百六十兩;各銀器共六十五件,各共重七百六十七兩四錢九分;各鍍金銀鑲牙筋二支。
綜上所述,清朝皇后是小君,擁有母儀天下的尊榮,皇貴妃則除了董鄂妃這樣的特別受寵的妃子,其他都遠遠稱不上副后。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326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