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師徒歷時十四年,行程十萬八千里,“受了萬蜇千魔,千辛萬苦”,自東土大唐前往如來處拜求真經,卻在西天極樂世界遭遇了“索賄門”,負責傳經的阿儺、伽葉“引唐僧看遍經名”后,向其索要“人事”(財物)未果,便傳了些“白紙本子”的無字經。
面對卷卷俱是白紙的無字經,唐僧長吁短嘆,滿眼垂淚,嫉“腐”如仇的孫悟空卻要“告在如來之前”,問阿儺、伽葉一個“掯財作弊之罪”,八戒也在一旁嚷道:“正是,正是!告他去來!”于是“四眾急急回山,無好步,忙忙又轉上雷音”。
哪知如來聞言卻道“你且休嚷……我已知矣”,并介紹了雷音寺傳經的行情:“向時眾比丘圣僧下山,曾將此經在舍衛國趙長者家與他誦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脫,只討得他三斗三升米粒黃金回來,我還說他們忒賣賤了……”替人念經一遍,米粒黃金即得數斗,他還嫌這佛祖貪婪到了何等地步!隨即,如來還為阿儺、伽葉的索賄行為辯解道,“經不可輕傳,亦不可以空取……你如今空手來取,是以傳了白本”。
如來對腐敗的容忍度很高,對潛規則成為明規則也樂見其成,其手下的金剛、菩薩、羅漢、比丘尼等眾神,對待腐敗態度幾乎都與他如出一轍,都認為唐僧孝敬“人事”理所當然。唐僧四人剛回到靈山山門之外,就見了大伙皆拱手相迎,笑著說道:“圣僧是來換經的?”言外之意,不搞潛規則,不意思意思,沒有如愿以償吧?!
就連雷音寺中“那些管珍樓的力士,管香積的庖丁,看閣的尊者”對腐敗也見怪不怪,習以為常,都抱著看熱鬧的心態積極圍觀,沒人出來為唐僧師徒仗義執言。
雷音寺上上下下對阿儺、伽葉的索賄行為如此容忍,原因有二。
一則允許適度腐敗是極樂世界的“特殊國情”。當時四大部洲都處于腐敗的高發期,徹底根治腐敗的條件不具備,腐敗無法根治,就連處于貞觀之治的大唐,也是“貪淫樂禍,多殺多爭”。因此,只要將腐敗控制在民眾允許的范圍內,讓民眾“在大道理上理解‘西天極樂世界’無法在現階段徹底壓制腐敗的現實性和客觀性,就能不舉國墜入痛苦的迷茫”。說白了,只有允許適度腐敗,才能降低百姓的“腐敗痛苦感”,才能造就西天極樂世界。
二則阿儺、伽葉的行為稱不上大貪特貪,大奸大惡。如來原本只命二人“將那三藏經中三十五部之內,各檢幾卷”傳與唐僧師徒,并沒明確是傳有字真經還是無字經。阿儺、伽葉只是在不違反如來旨意的前提下,搞點適度腐敗,利用手中的自由裁量權撈些好處而已。作為如來的身邊人,他們吃、拿、卡、要,得點實惠,也不必大驚小怪、上綱上線,否則勢必會影響西天原本和諧的上下級關系。
經過此番遭遇,唐僧漸漸悟出了門道,悟空、八戒也識趣地閉上了嘴,當阿儺、伽葉再次索要人事時,唐僧“即命沙僧取出紫金缽盂”,乖乖雙手奉上。舍財得安樂,“腐敗痛苦感”果真降低了,領到真經后,大伙“喜喜歡歡,到我佛如來之前”,遍禮三匝,叩頭謝恩。
由此看來,西天之所以一片和諧,其樂融融,關鍵在于能容忍適度腐敗,不斷提高公眾的腐敗容忍度,麻痹了那根“關于腐敗的最敏感的神經”。結果,掌大權者大貪,有小權者小貪,沒權者羨慕貪,彼此之間的監督、批評與信任失去了立足之地,道德不可避免地墮落,人人都可能成為違法者,而建立在此種基礎之上的和諧,也只能是一個美麗的肥皂泡。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3258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