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李嗣業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話說757年9月,唐軍在長安附近的香積寺展開大戰,關鍵時刻,李嗣業挺身而出,“執長刀立于陣前大呼,當嗣業刀者,人馬俱碎,殺十數人,陣容方駐”。唐軍穩住陣腳后,在李嗣業的指揮下,向叛軍發起進攻,最終取得了勝利,“斬首六萬級,填溝塹死者甚眾”。在此之后,唐軍順利收復長安,并向河南地區進軍。
到758年9月,唐肅宗調集了九鎮節度使,其中包括郭子儀、河東節度使李光弼、關內節度使王思禮、北庭行營節度李嗣業、襄鄧節度使魯炅、荊南節度季廣琛、河南節度使崔光遠、滑濮節度許叔冀、平盧兵馬使董秦等,兵力達到了60萬人左右,圍攻安慶緒駐守的鄴城,也就是相州。
唐肅宗一方面想快速平定叛亂,另一方面又擔心有人再度叛變,因此他沒有從九位節度使中任命最高將領,而是派宦官魚朝恩為觀軍容宣慰黜陟使,實際上就是軍隊的最高統帥。當時唐軍以為勝券在握,“筑堤引漳水灌城”,然而過了一個月,也沒打下城池。時間一長,唐軍士氣低落,加上“軍無統帥,諸將自圖全,人無斗志”。
在這種情況下,叛軍多次主動出擊,攻打城外的唐軍,諸將們毫無戰功,唯有李嗣業身先士卒,“被堅數奮,為諸軍冠”。不幸的是,在一次戰斗中,李嗣業被叛軍的流矢射中,身負箭傷。原本經過幾天的修養,李嗣業的病快好了,可就在這個時候,叛軍又來挑釁,營中軍鼓大作,無法再上戰場的李嗣業大叫一聲,傷口破裂,“瘡中血出數升注地而卒”。
消息傳到長安,唐肅宗也十分傷心,下詔追封李嗣業為武威郡王。李嗣業死后,鄴城之戰更加難以為繼,數十萬唐軍頓兵于堅城之下,始終無法攻破城池。759年3月,叛將史思明率領數萬援軍來到鄴城附近,與唐軍對陣,雙方爆發了一場大戰。失去李嗣業的唐軍再也沒法抵擋叛軍凌厲的攻勢。
史思明借助狂風,“直前奮擊,李光弼、王思禮、許叔冀、魯炅先與之戰,殺傷相半;魯炅中流矢”。郭子儀部尚未布陣,“大風忽起,吹沙拔木,天地晝晦,咫尺不相辨,兩軍大驚,官軍潰而南,賊潰而北,棄甲仗輜重委積于路”。這一戰以郭子儀的損失最大, “戰馬萬匹,惟存三千,甲仗十萬,遺棄殆盡”。
鄴城之戰前,唐軍的整體實力已經占據絕對優勢,可是唐肅宗胡亂指揮,做出錯誤決定,導致軍無統帥、兵無斗志,居然圍攻鄴城六個月,“城久不下,上下解體”,終成強弩之末。此戰后,叛軍一度恢復元氣,甚至占領了洛陽。如果不是叛軍內部再度發生內訌,唐軍恐怕一時半會難以終結這場安史之亂,畢竟李嗣業這樣的將領已經沒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88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