簽到領現金通知
今日領取時間10:00
戰國時期趙國的最后一員大將李牧,李牧死后趙國亡。讓人扼腕嘆恨的是作為戰國時期四大名將之一的李牧并不是死在戰場上,而是死在一個奸臣之口。
秦國收拾完趙國以后,下一個目標就是魏國了。魏國在戰國后期實力平平,并沒有什么突出的表現,但少有人知道的是在戰國初期,魏國也曾稱霸過,當年連秦國的君王都差點被他們活捉了。可見其實力不一般。
說到魏國的強國之路,不能不說一個人,他就是李悝。
李悝對于中國網友來說是比較陌生的,但如果提起他的學生商鞅,估計很少有人不知道。商鞅在秦國實施變法,讓秦強大起來,最后統一了中國,而比商鞅更早實施變法的則是李悝,李悝在魏國變法,同樣也讓魏國強大起來,先后打敗了周邊國家,而稱霸中原。
對于李悝的變法,司馬遷在《史記·平準書》中這樣寫道:“魏用李克(即李悝),盡地力,為強君。自是之后,天下爭于戰國。”
按照司馬遷的意思,是李悝變法拉開了戰國時代群雄逐鹿的序幕。說得偉大一點,就是李悝的變法把中國從春秋時期的奴隸社會推進了戰國時代的封建社會。
支持李悝變法的是魏國君主魏文侯,當時魏從晉國分裂出來沒有多久,在它的西邊,是一河之隔的秦國;北邊,是趙國;東邊,是韓國;南邊,越過中條山和黃河,是秦、楚、鄭三國拉鋸爭奪的地帶。
從地理上來看,魏國處在這樣一個地方,四處被強國緊緊裹夾起來,對于一個剛剛建立的小國來說,要想求得生存,沒有一種緊迫感和危機感,是不可想象的。
所以魏文侯醞釀了一場大變革,他審時度勢的啟用李悝,實施一場前無古人的變法。
李悝變法主要從農業入手,他推行“盡地力”和“善平糴”的政策,鼓勵農民多種地,增強糧食的產量。簡單的說“盡地力”就是把土地分給農民,農民得到土地以后,每年生產出來的糧食,除了按規定交稅或者政府收購以后,剩下的就全是自己的。
而“善平糴”則是一種農業經濟政策,他規定糧食只能政府收購,而且價格也只能由政府來規定,豐收的時候政府收進去,如果鬧災荒了政府再把食糧放出來,但價格不變。所以這個時候魏國的老百姓很幸福,生活有保障,勞動就有了積極性,大家一起努力國家綜合實力就上去了。
我們可以看出,商鞅后來雖然學了李悝的辦法,離開魏國到秦國去進行變法改革,但商鞅跟李悝有一個地方做的不一樣,按老福的話說,李悝雖然立了法,對國家進行了變革,但他始終是以人為本的,把老百姓當做人,只要你多勞動就能致富奔小康。而在商鞅的領導之下,秦國雖然很強大,但人民是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因為秦老百姓生產的糧食全是國家的,秦人想出人頭地只有一種辦法,那就是打仗,去戰場上殺人。
商鞅把秦國變成了一架戰爭機器,百姓根本沒有幸福感可言。所以秦始皇統一全國不久就被人推翻了,老福想如果是按李悝的法則去統一全國,估計大秦王朝的命也不會那么短。
李悝在魏國的時候還編成了一部《法經》,這是中國古代,第一部較為系統的成文法典。全書分《盜法》、《賊法》、《囚法》、《捕法》、《雜律》、《具律》等六類。
在這部法律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規定,那就是它禁止夫有二妻,或妻有外夫。夫有二妻的,要被處死;有一妻二妾的,敲掉羅絲骨。這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一夫一妻制”,大家都知道在一個世紀之前我們中國都沒有實行一夫一妻制,然而在兩千多年前戰國初期李悝就在魏國實行了一夫一妻制。
我們不知道這個法律當時是怎么實施的,或者是什么時候被終止的,對于同時娶兩個老婆或者嫁兩個老公的要處死。這對現在人來說雖然嚴了一點,但其婚姻法的本質卻是跟現在一樣的,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李悝是非常有遠見的。
END 搜索
立即關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政治
李悝提出“選賢任能,賞罰分明”的基本國策。主張改變舊的世卿世祿制,重要的官職由有才能的人來擔任,有功勞的人才能享受優厚的俸祿。由此改善了吏治,同時大大削弱了舊貴族的特權。
經濟
李悝又提出“盡地力”的農業政策,強調充分開發利用土地資源,號召大家“廢溝洫”鏟除井田的疆界,以便建設農田水利,事實上破壞了井田制。實行保護農民利益和發展農業的“平糴”法富民。
法治
李悝強調法治作用,制定中國第一部比較系統完整的法典-----《法經》,目的為了維護統治階級利益,但在維護社會秩序,穩定政局方面確實起了重要作用。
軍事
魏文侯任用吳起進行軍事改革,創建了一支強大的軍隊-----“武卒”,使得“秦兵不敢東向”。
秦國變法
經濟上
1、推行的重大舉措是“廢井田、開阡陌”。《史記》記載:商鞅“為田,開阡陌封疆,而賦稅平”。《戰國策》說商鞅“決裂阡陌,教民耕戰” ,廢止“田里不粥 (“粥”同“鬻”,音yù)”的原則。所謂“阡陌”,指“井田”中間灌溉的水渠以及與之相應的縱橫道路,縱者稱“阡”,橫者稱“陌”。“封疆”就是奴隸主貴族受封井田的界限。“開阡陌封疆”就是把標志土地國有的阡陌封疆去掉,廢除奴隸制土地國有制,實行土地私有制。從法律上廢除了井田制度,確立了土地私有制。法令規定,允許人們開荒,土地可以自由買賣,賦稅則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來平均負擔。此后秦政府雖仍擁有一些國有土地,如無主荒田、山林川澤及新占他國土地等,但后來又陸續轉向私有。依法律形式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土地買賣。這樣就破壞了奴隸制的生產關系,促進了封建經濟的發展。 2、重農抑商 獎勵耕織商鞅推行重農抑商的政策。規定,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勞役和賦稅,以農業為“本業”,以商業為“末業”。因棄本求末,或游手好閑而貧窮者,全家罰為官奴。商鞅還招募無地農民到秦國開荒。為鼓勵小農經濟,還規定凡一戶有兩個兒子,到成人年齡必須分家,獨立謀生,否則要出雙倍賦稅。禁止父子兄弟(成年者)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這些政策有利于增殖人口、征發徭役和戶口稅,發展封建經濟。3、統一度量衡商鞅變法前,秦國各地度量衡不統一。為了保證國家的賦稅收入,商鞅制造了標準的度量衡器,如今傳世之“商鞅量”,上有銘文記有秦孝公監造,“爰積十六尊(寸)五分尊(寸)之一為升”。從“商鞅量”中得知,商鞅規定的1標準尺約合今0.23公尺,1標準升約合今0.2公升。由量器及其銘文可知,當時統一度量衡一事是十分嚴肅認真的。商鞅還統一了斗、桶、權、衡、丈、尺等度量衡。要求秦國人必須嚴格執行,不得違犯。度量衡的統一的意義第一、全國上下有了標準的度量準則,為人們從事經濟、文化的交流活動提供了便利的條件。第二、對賦稅制和俸祿制的統一產生了積極作用;第三、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據勢力的影響;第四、為后來秦始皇統一度量衡奠定的基礎。
政治措施
1、治國策略 《史記》記載,秦國規定“宗室非有軍功論,不得為屬籍。明尊卑爵秩等級,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芬華”。即依軍功大小定貴族身份之高低。該規定沉重打擊了奴隸主舊貴族,因而,招致了他們的怨恨。《史記》記載:“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貴戚多怨望者”。歷史上任何一次變法,不僅是一種治國方略的重新選擇,而且是一種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這也是改革受阻的真正原因。內容: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開始變法,法令規定:1.國家承認土地私有,允許只有買賣。2.獎勵頸戰,生產糧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據軍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廢除沒有軍功的舊貴族的特權。 3.建立縣制,由國軍直接派官吏治理。意義(作用):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的經濟得到了發展,軍隊的戰斗力不斷加強,發展成為戰國后期最強大的封建國家,為統一全國奠定了基礎。 2、 改革制度 秦國的都、鄉、邑、聚原來都是自然形成的大小居民地點處。商鞅為了加強封建專制的統治,管理廣大居民,規定居民要登記各人戶籍。輕罪用重刑。將魏國李悝的《法經》頒布實行,還增加了連坐法。主要內容是:居民以五家為“伍”、十家為“什”,將什、伍作為基層行政單位。按照編制,登記并編入戶籍,責令互相監督。一家有罪,九家必須連舉告發,若不告發,則十家同罪連坐。不告奸者腰斬,告發“奸人”的與斬敵同賞,匿奸者與降敵同罰。這與后代的保甲制度相同。商鞅同時規定,旅店不能收留沒有官府憑證者住宿,否則店主也要連坐。 3、推行縣制 商鞅在政治方面的重大改革是“集小都鄉邑聚為縣”,以縣為地方行政單位,廢除分封制,“凡三十一縣” (也有史書認為是41縣或36個縣)。縣設縣令以主縣政,設縣丞以輔佐縣令,設縣尉以掌管軍事。縣下轄若干都、鄉、邑、聚。商鞅通過縣的設置,把領主對領邑內的政治特權收歸中央。該措施有力地配合了“廢井田、開阡陌”政策,用政治手段保證了土地私有。鞏固了中央集權的封建統治,削弱了豪門貴族在地方的權力。后來,秦在新占地區設郡,郡的范圍較大,又有邊防軍管性質,因之郡的長官稱郡守。后來郡內形勢穩定,轉向以民政管理為主,于是郡下設若干縣,形成秦的郡縣制。
商鞅對政治的改革是以徹底廢除舊的世卿世祿制、建立新的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推行郡縣制為重點。他在這方面的貢獻遠遠超過李悝和吳起。
軍事上
獎勵· 實行· 編制 商鞅下令“有軍功者,各以率受上爵,為私斗爭,各以輕重被刑”,以獎勵軍功而禁止私斗。規定爵位依軍功授予,宗室非有的軍功不得列入公族簿籍。即“有功者顯榮,無功者雖富無所榮華”。 就是說有功勞的貴族子弟,可享受榮華富貴;無功勞的,雖家富,也不得鋪張。制定軍功爵制的作法,意味著商鞅徹底廢除了舊世卿世祿制,今后將根據軍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官吏從有軍功爵的人中選用。經過若干年的發展,軍功爵制發展為后來著名的二十級爵:一級曰公士,二級曰上造,第十九級曰關內侯,二十級曰徹侯。據《漢書》記載:“商君為法于秦,戰斬一首賜爵一級,欲為官者五十石”。 也就說明了獎勵的做法:將卒在戰爭中斬敵人首級一個,授爵一級,可為五十石之官:斬敵首二個,授爵二級,可為百石之官。各級爵位均規定有占田宅、奴婢的數量標準和衣服等次。而所謂私斗,并不是指一般人打架,而是指“邑斗”。“邑”是指一般的城鎮,被奴隸主所占有。奴隸主之間為了爭奪土地、財產,經常發生爭斗。新法規定不準私斗,目的在于削弱奴隸主的勢力,加強封建中央集權。嚴懲私斗的作法是:為私斗者,各以情節輕重,處以刑罰。廢除世卿世祿制,獎勵軍功,使得軍工地主勢力發展起來,打擊奴隸主貴族勢力,維護新興地主勢力,使得秦國軍事力量發展起來,從“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國”。由于推崇戰功,秦國軍隊的戰斗力大大增強。秦國在對外戰爭中,國力進一步增強,從而扭轉了長期以來被動落后的局面。公元前355年,秦孝公與魏惠王在杜平相會,結束了秦國長期不與中原諸侯會盟的被動局面,提高了秦國的地位。秦國還用武力逐步占有了土地肥沃、農業發展水平較高的巴蜀地區和盛產牛馬的西北地區,社會生產得到迅速發展,從而奠定了秦統一的物質基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法制上
定秦律 燔詩書 商鞅的該措施是為了排除復古思想的干擾,符合法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秦國的統治。然而,商鞅開創的“燔詩書”的高壓政策,不僅極端壓制了人民的思想,對于中國文化典籍也是一種摧殘。
社會風俗 商鞅強制推行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規定凡一戶之中有兩個以上兒子到立戶年齡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戶口稅等。
地理位置上
魏國處于四戰之國的中原之地,北有趙、南有韓楚、東有秦、北有齊燕。
秦國處于進可攻退可守的關中之地,有險關與中原六國相隔,北有眾多游牧小國,南有弱國巴、蜀。
秦國與魏國改革的最大不同,也是造成最后結果的是商鞅的變法注重獎勵耕戰,這種政策完全是驅民為戰。統治者推著人們去殺敵立功以換取地位和權勢和金錢;以至于秦國輕易地滅掉山東六國,我認為這點很重要。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747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