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古代武將單挑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在諸如《三國演義》等各種小說中,經常有這樣的描寫:列陣之后,主將騎馬上前一對一廝殺,通常是大戰多少回合,要么一方負傷敗陣,要么一方被刺(砍)死于馬下,勝的一方掩殺過去,打敗對方。
所謂單挑,即兩匹馬相向疾馳,接觸交手是為一個照面,調轉馬頭沖過來再交手,合兩個照面為一回合。一般來講,三個照面后,馬的奔跑沖刺就不能保持高速。
不過這種單挑的作戰形式,大都出現在文學作品中,正史是根本不屑一提發。在二十四史里幾乎沒有出現單挑。冷兵器時代的戰斗有各時期的戰術原則,不可能只靠主將單挑決斗而定勝負。 而且一支部隊的主將,是不會沖在最前邊的,因為一旦帶隊主官有所閃失,這支隊伍就陷入無指揮的境況,后果不堪設想。
其實在冷兵器時代,戰爭勝負主要靠的是陣法,雙方主帥要想勝利,主要目的就是一個:破敵,即破敵之陣,使敵人陣腳大亂,無法指揮、調度和配合,人數再多也會失敗。所以古代士兵操練最多的就是陣法,步、騎、弓弩的排兵布陣、進攻防守,預備部隊的安排調度等等,對一支部隊來講是關乎生死存亡的大事。
我們來看冷兵器時期一場教科書式戰爭,三國袁紹同公孫瓚的界橋會戰,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古代的戰爭概貌。
公元191年(初平二年)冬,袁術任命孫堅為豫州刺史,屯兵陽城。在孫堅出兵攻打董卓的時候,袁紹借機會任命周昂為豫州刺史,派兵襲取了陽城。袁術派遣公孫瓚的弟弟公孫越協助孫堅回救陽城,公孫越在作戰中被流矢射中身亡。當時,正在青州鎮壓 黃巾軍的公孫瓚怒不可遏地說:"我弟弟的死是袁紹惹出來的。"于是舉兵攻打袁紹。公孫瓚攻勢凌厲,威震河北。一時間,冀州郡縣紛紛望風歸降。袁紹大驚,為了取悅公孫瓚,緩和局勢,他拔擢公孫瓚的從弟 公孫范 為勃海太守,但公孫范一到勃海,卻立即倒戈。初平二年(191年),公孫瓚攻破青州、徐州黃巾軍,兵勢日益強盛,進駐界橋(故址在今河北威縣境內)。公孫瓚自己任命嚴綱為冀州州牧, 田楷為青州州牧, 單經為兗州(今山東金鄉縣西北)州牧,并配置了郡守縣令。
公元192年,公孫瓚率大軍西進去消滅袁紹,進入巨鹿郡廣宗縣(今河北省威縣東)境,在清河左岸距界橋二十里處,兩軍進行了會戰。
公孫瓚方面參加會戰的共約三萬兵力,包括一萬騎兵和二萬步兵,另有少許人馬守衛大營。基干力量是燕、代騎兵,由白馬義從、重裝鐵騎和輕騎兵組成。所謂白馬義從,就是騎著白馬的輕裝騎弓手,與鮮卑、匈奴等北方少數民族游騎作戰,非常得力。公孫瓚的二萬步兵及一些輕騎兵,系來自冀州、青州新附的部隊。
袁紹肯于進行會戰,是因為在千里大平原上,無險可依,不能聽任公孫瓚軍長驅直入。但騎兵居于劣勢,勝算何在?靠步兵的數量優勢。袁紹寄希望于公孫瓚的騎兵在追擊自己騎兵之后,再調頭來對付自己的步兵之前,將公孫瓚的步兵擊敗,使其騎兵失去立腳的根基。
會戰開始時,公孫瓚將騎兵部署在戰陣的兩翼,中間是步兵方陣。他對新附的步兵頗無信心,便在中央的步兵方陣前部署白馬義從,由大將嚴綱率領。
袁紹軍兩翼的騎兵很快就被擊潰了,公孫瓚的騎兵轉入追擊。但在中央,袁紹軍的抵抗異常頑強。袁紹任命大將麯義為先登。袁紹、麯義似乎算準了公孫瓚必在中央的步兵方陣前面部署白馬義從。麯義久在涼州,所部士兵皆善戰,對付輕裝騎弓手頗有辦法。他以八百步兵伏于長方盾后,將前后數排長矛伸出,實施堅決防御,維持戰陣的隱定;后面是一千張強弩,以猛烈射擊大量消耗對方的有生力量,為步兵轉入反攻創造條件。
在界橋戰場上,嚴綱率領白馬義從疾馳而來——這些騎弓手,對付輕騎兵是非常有效的,不但可以迎面痛擊,還能夠以追殺殲滅之,但馬弓侵徹力、貫穿力尚且不及站在地面上射擊的步弓,怎能與強弩匹敵——立刻遭到有力阻殺,轉瞬間千余騎戰死,嚴綱本人也陣亡。其余的白馬義從潰散,沖動后面步兵的陣腳。麯義乘勝轉入進攻,一舉擊潰公孫瓚的步兵主力,追到界橋。
就在麯義獲勝的同時,袁紹卻處于險境。公孫瓚的騎兵在追擊之后,返身回戰時,困住了袁紹本人。當時,袁紹身旁只有強弩數十張,大戟士百余人。別駕從事田豐勸袁紹進入空垣躲避,袁紹將兜鍪脫下擲于地上,大聲叫道:“大丈夫當前斗死,而入墻間,豈可得活乎?”侍衛們見主將如此,無不拼死抵抗。對方的騎兵不知袁紹就在此間,看到箭矢太猛,不愿造成過大傷亡,公孫瓚的騎兵撤走。
在界橋上,公孫瓚收斂余眾再戰。然而,步兵已經七零八落,單靠騎兵至多僅能牽制,因此公孫瓚軍終不得不撤退。麯義順勢斬斷公孫瓚軍大旗,攻破其大營。
這場十分壯觀的步、騎會戰,勝負在幾個時辰內立見分曉。界橋之戰是中國古代一次經典的平原會戰。
當然不會,讓武將先去單挑,要么就是街邊混混打群架,要么就是原始部落。古代戰爭中,武將的作用主要是排兵布陣,或者根據實際情況對軍隊進行調動。當然作為武將,跑到人家勉強浪的也不是沒有,不過有些人是真的藝高人膽大,有些是真的傻。畢竟現實不是游戲,就算是武將再能打,那么面對數以萬計的普通士兵,依舊討不到好處。
? ? ? ?
我們在小說中看到的古代戰爭場面,如果是雙方硬碰硬,那么大多數是排兵布陣。不要小看古代的陣法,在沒有熱兵器的時代,陣法就是雙方對抗最強大的武器,沒有之一。一個好的戰陣,能夠最大幅度的降低傷亡。在三國演義中也展示了很多戰陣的名稱,比如八門金鎖陣,什么天地人三才陣,一字長蛇陣。
一個優秀的戰陣可以最大化的發揮我方的火力和戰斗力,同時也能最大程度上保證陣型不會被沖爛。其實有一說一,古代也是有遠程火力的,就是弓箭和床弩。這兩樣可謂是古代的步槍和大炮了。到了后來,火藥開始被應用于戰爭。經過長時間的發展之后,到了明代,戰爭中的主力已經是大炮和騎兵了。
如果武將真的頭鐵,那么最大的可能是被敵方騎兵射成篩子。或者就是被地方的炮兵一炮帶走。就是互聯網上調侃的那種:“人走的時候沒有痛苦”。所以總體來說,但凡是智力正常的武將,都不會冒著玩命的風險,跑到陣前進行單挑。但是不單挑不代表武將不會沖在前面。在騎兵時代來臨之后,主將或者帶隊主官往往要帶領士兵進行沖鋒,因為騎兵速度快,不僅可以保證將領的安全,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所有人看到將領沖鋒在前,可以對士氣起到很強的振奮作用。
古代兩軍交戰之前是會有武將單挑,都是選猛士單挑,以鼓舞士氣。但不會主將單挑的。這也不是必須的。三國時這種現象應該沒有了,未見正史記載。三國猛將斬殺猛將,關羽于萬軍中親自刺顏良是有正史記載的,也不是單挑。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73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