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問答,贏大獎
詩人劉禹錫曾寫過一首《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那這首詩與我們今天的主人公有什么關系呢?
詩里的王謝二字,說的便是開國大臣王導的王家與宰相謝安的謝家,而我們的主人公就是謝家的女兒、王家的兒媳,她就是謝道韞。
魏晉第一才女:7歲作詩、40歲殺敵,與李清照齊名,比李清照厲害
條條大路通羅馬,謝道韞無疑就是出生在羅馬的人。
1600多年前的東晉時期,兩大名門望族并立,一個是陳郡謝家,一個是瑯琊王家,他們合稱“王謝”,簡直就是官宦世家和書香門第的代名詞。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說的是他們,“山陰道上桂花初,王謝風流滿晉書”說的也是他們。
謝道韞的父親是安西大將軍謝奕,叔叔是風流宰相謝安,哥哥是東陽太守謝朗,弟弟是淝水之戰以少勝多的將軍謝玄……
謝家子弟人才輩出,文能安幫,武能定國,詩詞歌賦、儒道佛玄,樣樣都出彩。
在這樣的家庭里,謝道韞雖身為女子,但才智與膽識絲毫不輸兄弟們。
《世說新語》里有記載,一年冬天下起了鵝毛下雪,謝安便召集謝家子弟過來賞雪。
他望著紛紛揚揚的大雪,開口問道:“白雪紛紛何所似?”
謝朗搶先答道:“撒鹽空中差可擬!”
謝安笑著著不語,一旁的謝道韞不慌不忙的答道:“未若柳絮因風起”。
謝安聽后大贊,妙哉妙哉。
白雪紛紛,像什么呢?與拋灑到空中后簌簌掉落的鹽相比,自然是被風吹起的柳絮更相似了。
此事一出,謝道韞就被人們譽為“有詠絮之才”。
讓謝道韞驚艷了時光的,不僅僅是她腹有詩書,還更因為她胸有丘壑。
還有一次,謝安帶領子弟們讀詩經,他問大家,“你們認為《詩經》里哪一句詩最好?”
謝玄說:“我喜歡‘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謝道韞說:“詩經三百篇,我獨喜歡‘吉甫作頌,穆如清風。仲山甫永懷,以慰其心’。”
謝玄喜歡的這句詩,講的是一位邊疆士卒采薇充饑,追憶思歸的故事,長大后的謝玄成了一名將軍,戎馬一生。
而謝道韞喜歡的這句詩,表達的是周朝賢臣憂心國事的詠嘆,可當時她不過豆蔻年紀,謝安聽后頗感難得,贊她:“雅人深致”。
所以,《晉書》稱她“風韻高邁”、“神情散朗,有林下風氣。”
腹有詩書氣自華,謝道韞被后人收錄進《三字經》里:“蔡文姬,能辨琴;謝道韞,能詠吟;彼女子,且聰敏;爾男子,當自警”,提醒著男兒們當自立自強。
魏晉第一才女:7歲作詩、40歲殺敵,與李清照齊名,比李清照厲害
謝道韞幼年喪父,一直由謝安撫養長大,婚嫁之事自然也由謝安做主。
彼時,謝道韞的才情引得無數貴族清流人家上門提親,謝安格外喜歡這個有才情有膽識的侄女,所以思慮再三總下不了決定。
最后,謝安把目光投向了好友王羲之的兒子們。
王羲之在當時已經是書法大家,他的兒子也多少得了父親的幾分真傳,挑來挑去,謝安選中了才華最好的王徽之。
在謝安看來,徽之是王羲之的第5個兒子,與侄女年紀相仿,且又才華卓絕,不怕侄女嫁過去后過的不如意。
不過當他得知了王徽之的一則軼事后又打消了這個念頭,原來王徽之生性散漫不受拘束,一次大半夜失眠后,發現下起了雪,就想到了自己的好友戴安道,腦子一抽就要去拜訪。可戴安道住的很遠,王徽之不管不顧叫醒仆人就出門了,一路上坐船前行,好不容易到了戴安道家門口,這時,王徽之卻對仆人“掉頭回家”。仆人不解,王徽之說“我來見他是乘興而來,如今興致沒了,還見他干嘛?”
王徽之“乘興而去、過門卻不入”這件事,在外人看來,是坦率灑脫;在謝安看來,就是太過沖動,他害怕婚后的王徽之依然如此,那自家侄女的生活豈不難熬?
于是,他更改了決定,改選王凝之,也就是王羲之的次子,至于原因,就是凝之忠厚老實,比徽之靠譜。
這一點,謝安是沒看錯的,只是感情這回事,自古就是說不清道不明的,甲之砒霜乙之蜜糖。
婚后謝道韞回娘家探親,愁眉不展。謝安不解,道韞告訴他:“一門叔父,則有阿大、中郎;群從兄弟,則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原來,王凝之忠厚老實不假,可也的確是沒有什么能拿得出手的,沒有賭書潑茶的興致、沒有信手作詩的才華……在和自家叔父兄弟一對比,讓謝道韞感嘆,“世上還有丈夫這般平庸無資質的人”。
其實王凝之并非謝道韞說的那般,他的草隸師傳父親,也是一絕,奈何在文學上、政治上比妻子還差了許多。
倆人的造詣層次不在一個段位,雖然能和睦相處,到底缺了幾分意趣。
雖然無法和丈夫享受賭書潑茶的樂趣,但謝道韞的婚后生活并不枯燥。
魏晉時期人們都崇尚清談,王家作為大家族,在當時自然是名流清談的重要場所,身處其中,謝道韞也略懂一二。
一次,王獻之在堂上與客人辯談,沒幾個回合就被駁斥的啞口無言。
謝道韞在屏風后聽得著急,就寫了個紙條讓婢女傳給王獻之。獻之看到后樂了,問客人敢否與家嫂辯白,世人皆想一睹謝道韞的風采,連忙答應。
于是,謝道韞便讓婢女在廳堂掛起帷幔,自己身處帷帳之中,隔著一層輕紗,與客人辯談。
一番談論下來,謝道韞引經據典,談縱古今,把客人辯的心服口服。
魏晉第一才女:7歲作詩、40歲殺敵,與李清照齊名,比李清照厲害
婚姻生活雖有遺憾,但對謝道韞來說還是圓滿的,她和丈夫相敬如賓,還育有四兒一女。
這一切的平靜最終還是被“孫恩之亂”給打破了。
王凝之這個人,是個篤實的道教徒,信奉五斗米教;雖然王謝兩家聯姻之后,自己在仕途上一帆風順,步步高升,可他毫不在意,日常都是在畫道符拜神仙中度過的。
同時信奉五斗米教的還有一個人,叫孫恩,當時正值東晉末期,王朝動蕩,孫恩覺得晉朝要完,便趁機煽動五斗米教的教眾,召集百姓,發起了叛亂。
孫恩的軍隊已經朝著會稽的方向前進了,而身為會稽太守的王凝之卻既不操兵練軍,也不進行防御,他深信五斗米教不會叛亂。
這時,反而是謝道韞站了出來,擺兵布陣,加強軍事防御。
終于,等到了孫恩攻城的這一天,王凝之才相信了叛亂之說,可他并沒有率領全城軍民奮勇殺敵,轉身回屋擺起了神壇,祈禱天君保佑,降下神兵擺平禍亂。
有這樣的太守,城肯定是會破的,隨之而來的還有人亡,連王凝之自己,還有幾個孩子統統死在了這場戰斗中。
當時已經是祖母的謝道韞,聽到丈夫和兒子被殺的消息,來不及悲慟,抱著自己僅剩的一個外孫,沖出閣樓,組織府內丫鬟仆從突圍。
她一手執劍殺敵,一手抱著孫兒,雖然英勇卻寡難敵眾。
被抓住后,謝道韞神態自若,呵斥孫恩:“帝王之爭,幼子何辜,我外孫他不姓王,今天你要殺他便先殺我。”
孫恩早就聽過謝道韞的名聲,且又佩服她的膽識,更因謝道韞的臨危不懼而懼怕背后的謝家軍隊,所以把謝道韞祖孫倆送回了會稽。
這場戰爭之后,謝道韞的至親、骨肉都離自己而去,僅剩一個年幼的外孫,為了撫養他,謝道韞隱居不再過問世事紛爭。
雖然寡居,但并不枯燥,她與詩書為伴、以文會友、傳道授業,培養了一批學子。魏晉第一才女:7歲作詩、40歲殺敵,與李清照齊名,比李清照厲害
謝道韞的一生,生于豪門、嫁于豪門,何其幸運。
奈何生活里的月滿盈虧,永無定數,她的生不逢時、時不逢人,又何其不幸。
但她能在悠悠歷史長河中,在王謝兩家的光輝早已掩埋于歲月之時,還被歷史記住了名字,自然有其過人之處:
若有詩書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她的才情,她的氣魄,她對命運的不妥協,讓她成為了獨一無二的謝道韞。
搜索
立即關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千古第一風流才女就是——李清照,她喜歡喝酒,好賭好色。而且她的詩才是一流的水準。
李清照的父親是蘇軾的學生,得到了蘇軾的真傳才氣,她的母親出生在狀元的家庭,飽讀詩書,蕙質蘭心。
她在少女時期就有一首《點絳唇·蹴罷秋千》。這首詞非常的經典,初罷秋千起來,慵整芊芊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見客入來,襪劃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這時候在他少女的時間就寫出來的一首詞就體現出他的才氣逼人,并且那種情竇初開少女的青春活力都描寫得淋漓盡致。
后來李清照嫁給了同樣出生于書生門第官宦之家的趙明誠,才子配佳人。
等到趙明誠外出的時候,又恰巧是重陽節,李清照又寫了一首《醉花陰》: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銷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在李清照丈夫去世孤苦無依的時候,她49歲的時候又嫁給了張是一個偽君子。
張汝舟是個偽君子,娶李清照,一是為了李清照的姿色,二是為了她的才名。娶到李清照,總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情。三是為了李清照的文物古籍。
結婚以后,張汝舟發現李清照的大部分文物古籍已經遺失,剩下的又被李清照視若生命,不肯相讓。他立馬原形畢露,時常對李清照拳腳相加。
驕傲了半生的李清照如何能夠忍受這般屈辱?
她要休夫。
在當時,守寡女子再嫁,已經是傷風敗俗;休夫,更是天大的笑話。
宋朝律令規定:女子要休夫,無論對錯,都要坐牢三年。
李清照寧愿坐牢三年,寧愿受世人譏笑,也要擺脫張汝舟。
張汝舟曾經在科舉考試中舞弊。李清照就告發他欺君,同時要求解除婚約。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721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