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溥洽,大家都會想到什么呢?下面小編為各位介紹一下此人的歷史事跡。
明朝永樂十六年,錦衣衛詔獄里,一位老人雙目緊閉。這位老人已經74歲了,雖然在詔獄里,但他渾身上下散發著一種平靜。身上傷痕累累,卻十分安詳。
其實,他在入獄前,是一位得道高僧,他在獄中被關押了16年,他的滿頭白發,都是入獄后長出來的。這位被關在獄中的得道高僧,名叫溥洽。入獄前,他是皇宮中的主錄僧。溥洽入獄后,始終保持平靜,被關押16年后,他認為,自己可能要在詔獄中和佛祖見面了。可是沒想到,在當年的三月,春暖花開之時,兩位獄吏竟然將他帶出詔獄,宣布,溥洽自由了,他被釋放了。
溥洽是誰呢?早在朱元璋在位時,溥洽就曾幾度入宮為皇子們講經。建文帝登基后,溥洽被邀請入宮,作為主錄僧,長年住在皇宮里,和建文帝關系密切。公元1402年,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縱火后消失,關于建文帝的去向,眾說紛紜。根據《都公譚纂》所載:
溥洽南洲,國初右善世為建文啟藥師燈懺以詛太宗,又為建文削發。太宗即位,微聞其事而未審,囚之十余年。
也就是說,溥洽在靖難之役初期,曾替建文帝詛咒朱棣。后來南京失陷,溥洽為建文帝剃發,讓建文帝扮成僧人潛逃。朱棣登基后,聽聞這件事后,將溥洽囚禁十多年。
假設溥洽真的知道建文帝的下落,朱棣將他關押了這么多年,為什么要釋放他呢?因為一個關鍵人物為他求情,此人就是姚廣孝。
姚廣孝也是一位僧人,法號道衍,早在洪武年間,姚廣孝結識朱棣,被朱棣帶到北京,二人經常密談。建文帝削藩時,朱棣舉棋不定,姚廣孝鼓勵朱棣說:“不要管什么是民心,我們只管天道!”在朱棣起兵靖難的三年多時間里,姚廣孝以軍師的身份跟著朱棣。《明史》評價姚廣孝是靖難之役的第一功臣:
道衍未嘗臨戰陣,然帝用兵有天下,道衍力為多,論功以為第一。
當朱棣登基后,道衍卻非常低調,他沒有宅邸,沒有家室,只住在寺廟中。永樂十六年,道衍病重,朱棣前往慶壽寺去看望,道衍臨終之前,就提了一個要求,希望朱棣能夠釋放溥洽。朱棣不忍拒絕姚廣孝,于是點頭,立即下旨釋放溥洽,溥洽因此恢復自由。
《明史·姚廣孝傳》記載了這件事:
病甚,不能朝,仍居慶壽寺……問所欲言,廣孝曰:“僧溥洽系久,愿赦之。”……即命出之。
溥洽被釋放后,聽聞是姚廣孝臨終前救了自己,他連忙跑到慶壽寺,此時姚廣孝仍有一絲氣息。溥洽跪在姚廣孝的床前,說了一句話:“謝謝你救了我,我的余生,是你賜給我的。”溥洽走后,姚廣孝去世。
姚廣孝以一個僧人的身份,立下不世之功。他在臨終之前,沒有求朱棣善待自己的家人,而是為一個陌生的僧人求情,這是為什么呢?筆者認為,原因有三:
第一,佛家的悲憫之心。溥洽從一個58歲的和尚,被關押成了74歲的老僧,他都沒有開口,基本上可以確定:朱棣在溥洽口中已經得不到有用的信息。而且,溥洽即使出獄,也不會透露建文帝的去向,所以說,關押溥洽,沒有任何意義。不如用佛家之悲憫,來挽救一位得道高僧。
第二,姚廣孝終究是僧人。姚廣孝年輕時出家,從遇到朱棣后,他陰謀盡出,為朱棣謀得天下,他實現了自己的價值。但他勸朱棣發動的戰爭,讓無數人喪生,讓無數百姓流離失所,作為一個僧人,他只實現了自己的政治價值,但他愧對“佛祖”。因此,在他臨終之前,把拯救其他僧侶作為己任,因此為溥洽求情。
第三,“和尚謬矣”。朱棣登基后,姚廣孝衣錦還鄉,他的姐姐閉門不見,他昔日的好友王賓也不見他,只托人對他說:“和尚謬矣!”姚廣孝這才意識到,他發動靖難之役,讓天下大亂3年多,或許是錯的。因此,因這場戰爭而被連累的溥洽,他想竭盡全力去拯救。
以上三種原因,促使道衍要救溥洽,在溥洽被釋放的那一刻,姚廣孝終于可以給自己一個交代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720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