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爺,又叫幕友,幕賓,意思是在背后出謀劃策的輔佐之人。由于師爺掌管地方錢糧、刑獄,又是地方官員的智囊、親信,所以手中掌握了相當一部分官府的實際權力。當時民間流行著一句諺語:無幕不成衙。可見,師爺在古代官場和社會中的作用極為重要。但這樣一個有權有勢的職業,為什么在古代社會排在下九流之列呢?
【師爺的演變歷史】
首先,我們說說師爺這個職業的演變歷史。師爺的前身是幕僚。宋代之前,將軍大臣們作為府主,私下收攬門客,作為自己的幕僚。所謂“食君之祿,分君之憂”,吃著府主的飯,這些幕僚自然直接為府主效命。宋初,統治者為了削藩,就對幕僚制度進行改革。幕僚從自由聘用改為中央任命,這下幕僚就對中央負責。
到了明代,師爺的萌芽開始了。當時有一個引人注目的現象——紹興胥吏幫。當時科舉落第的紹興人,流行做衙門書吏,后世稱“刀筆吏”。后來到清朝,上自總督、巡撫,下至知州、知縣,都喜歡聘請幾位師爺幫助自己處理政務。漸漸地做師爺的人數越來越多,就演變成了一種職業。
【“三教九流”】
“三教”就是指儒、佛、道三家教派,“九流”則是古人對不同職業劃分的等級。“九流”又分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書生、琴棋、僧、道、 尼。
"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巫婆、盜、竊、娼。
我們可以看到師爺竟然被劃分與巫婆、小偷、強盜、娼妓一流中,簡直不可思議。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分析一下原因。
【師爺淪為下九流的原因】
師爺屬于“編制外”
師爺從清朝開始,成為一種職業,雖然他們所辦都是官府公事,但他們都不是官。依舊是各級官員私下聘請的,不在中央的名冊里,所以連九品之下“未入流”的驛丞都不如,用現在的話說,屬于臨時工、編外人員。所以,師爺在當時社會中政治地位并不高。
師爺的社會形象差
師爺中最有名的要數“刑名師爺”和“錢谷師爺”。“刑名師爺”是幫助官員處理刑獄事務的,又叫“刀筆吏”。他們深諳法律之規則,文筆犀利,用筆如刀。清代貪官眾多,而服務于貪官的刑名師爺哪管是非黑白,只要是官員交代的事,黑的也能說成白的,冤假錯案層出不窮,自然不受百姓喜歡。可謂是“衙門八字開,有理無錢莫進來”。
“錢谷師爺”是幫助官員處理財政稅收的。官員為了貪污,為了業績,亂收苛捐雜稅,老百姓更是受夠了。“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這些銀子都是在錢谷師爺的筆下,神不知鬼不覺地轉到官員的私囊中。官員喜歡,但老百姓就不待見了。因此,把“師爺”列為下九流,可能是受到社會輿論的影響,是民心所向。
晚清法制變革
清朝末年,清政府受到了外國的強烈刺激、于是進行了一系列革新,其中一條就是司法獨立。清政府設立大理院,各省設立高等廳,各府、縣設立地方廳,訴訟由法院審理。同時,啟用留學生和各地學堂培養出來的畢業生,這些人受過法律、經濟的專業化教育,取代了刑名師爺和錢谷師爺。隨著刑名、錢谷兩大師爺生存基礎的動搖,師爺這個職業的影響和作用也越來越小。
師爺也是伺候人的
上至“上九流”中的“帝王、圣賢”,憂心的是廟堂社稷,治理國家。下至“中九流”中的“僧、道、尼”,侍奉的是佛祖神仙。而師爺,輔佐的是地方官員,他們的主人是地方官,說到底也是伺候人的。離治理國家太遠、侍奉佛祖神仙又算不上,所以,師爺只能呆在下九流之列了。
搜索
立即關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師爺主要的作用是作為官僚的私臣,為官僚出謀劃策。這一職業最終消亡的原因,是因為封建體制的改革,導致了大量的師爺被裁撤,最終走向了末路。
在古裝的影視作品里面,我們經常看到官員升堂審案時,總有師爺跟隨。而且不管是什么級別的官員,都會相應的配師爺這樣一個人物角色。那么師爺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師爺這個職位的起源。師爺這個職業,可以說是歷史悠久,幾乎伴隨著整個封建社會的進程。師爺最早出現是在周朝,當時的師爺喚名為幕人,主要是幫助統治者管理家務之事。之后隨著歷史的變遷,師爺的角色職能也一直發生著變化。直到明朝時期,師爺這個職業的名稱才終于確立下來,其具體的職能也漸漸明確。
師爺主要是官員們任用一些有才能的人,留在身邊出謀劃策,其本身沒有官職以及功勛,可以說是官員的私臣。同時對于有才能的人來說,成為師爺可以讓他們進一步接近國家的政治事務,施展自己的抱負。特別是對于郁郁不得志的秀才來說更是如此。
師爺這個職業最鼎盛的時期就要數清朝了。清朝時期,不管是各地方官吏,還是權力中心的朝廷官員,身邊都不缺師爺這個角色。根據歷史學家估計,清朝時期全國上下的師爺大約有上萬人之多,所以師爺在清朝的歷史發展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
正所謂盛極必衰,隨著歐洲列強的大炮,敲開了閉關鎖國的清朝的國門。西方的政治體制及思想,也逐漸傳播到了華夏大地。而當時的清朝為了更好地適應變化的局勢,便對官僚體制進行了改革,這使得師爺這個職業漸漸走向末落。特別是洋務運動興起之后,大量的西方觀念涌入清朝,讓清朝的政治體制漸漸西化,導致了大量的師爺被裁撤。直至民國年間,師爺這個職業終于走向了末路,消失在華夏大地。
1、上九流是指: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
2、下九流是指: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時妖、盜、竊、高臺、吹、馬戲、推、池子、搓背、修、配、娼妓、打狗、賣油、修腳、剃頭、抬食合、裁縫、優、吹鼓手、巫、大神、梆、戲子、街、賣糖。
3、九流:九流是有兩種含義的一種是指學術流派的統稱,而另一種是對社會人群的劃分。一般劃分為上九流、中九流、下九流,古代社會將人分為4個等級“士農工商”慢慢職業細化就有了九流,之后五花八門越來越多,就形成了上、中、下三個九流,上九流自然就是社會最上層的人,而下九流說的就是最下等的人。
九流這個詞語經常和三教連在一起用,也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一個詞:三教九流。這兩個詞組組成的新詞意思是:泛指宗教與各種學術流派,是古代中國對人的地位和職業名稱劃分的等級。
喜歡看古典小說的朋友一定會知道,三言兩拍之中經常出現三教九流這個詞,而往往帶有貶義。
那為什么這個數字一定是九呢?為什么不是七或者八?這就和中國評判人的等級傳統有關。
東漢時期的史學家、文學家班固在寫《漢書》的時候,雖然是一部斷代史,卻別出心裁地寫了一個《漢書.古今人表》,他把古往今來的有名人物分成了九類: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所以九流也就成為囊括世間所有職業的代名詞。
九流,指尊卑不同的九種身份。由尊至卑依次是:帝王、文士、官吏、醫卜、僧道、士兵、農民、工匠、商賈。
社會地位上的九流又細分為上九流、中九流和下九流。
上九流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燒鍋六流當。七商八客九莊田。
簡單說明一下,一流就是佛祖釋迦牟尼,二流就是元始天尊一類的道家神仙。三四流大家都懂,五流燒鍋指的是酒廠,傳統社會酒廠是最大的工廠,所以地位上低于大小官吏,屈居第五。
六流當指的是當鋪,七流是商賈,就是做買賣的人,八流客指的是地主,家里有大片土地的人,九流莊田就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
中九流一流舉子二流醫,三流風水四流批,五流丹青六流相,七僧八道九琴棋。
雖然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句子,但是讀書人只能夠占據中流。
風水指的是風水先生、陰陽先生;批指的是批八字的算命先生。丹青指的是書畫,相是相士、看相的人。其他的就都明白了。
下九流一流巫人二流娼,三流大神四流梆,五流剃頭六吹手,七戲八丐九賣糖。
巫人指的是畫符念咒招神驅鬼的巫師,大神指的是以跳唱形式治病的神仙附體的神巫。梆指的是更夫,吹手是指吹鼓或者吹喇叭的人。賣糖指的是走街串巷吹糖人的人。
當然這種說法只是其中一種,還有幾種暫且羅列如下:
上九流:帝王、圣賢、隱士、童仙、文人、武士、農、工、商。中九流:舉子、醫生、相命、丹青、書生、琴棋、僧、道、尼。下九流:師爺、衙差、升秤、媒婆、走卒、時妖、盜、竊、娼。上九流是:一流佛主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五流買賣六莊田,七偷八盜九要錢。下九流是:一流秤二流斗,三流屠戶四流套狗,五流修腳六流剃頭,七流娼八流唱九流吹手。
下九流是相對于中等和上等人來說,從職業上有著被歧視和不被認同的一群人,這群人有三個共同特征,一為勞動,二為欺騙,三為道德低下。這三類人在中國古代雖然有著不同的劃分方式,但是總體卻可以用以上三類一言蔽之。那么這些人具體到職業都有哪些呢?
第一類勞動之人,就是那些憑借著自己的能力和手藝,做著一些小本生意的人。這些人的從事行業,在今天看來就是一般的商業貿易,比如剪頭發,做糖人,或者在古代衙門當個小小的衙役之類的人都屬于這類范疇。主要原因是因為這類人從事的商業在古代不被文人所看得上。
第二類欺騙之人,即為有著欺騙他人財物的詐騙之徒,亦或者是有著偷盜別人錢財的賊,然而除了這類人之外,古代的巫術也是屬于欺騙人的一種,所以巫術也被人所看不起。最后就是欺騙別人感情的娼妓以及同情心的乞丐都屬于這類人。
第三類人就是道德低下之人,即為僅僅只是在言語上有長處的人,這些人僅憑自己的幾句話就能得到他人的回報也被認為是不負責任的表現。這類人的典型代表中就有靠嘴吃飯的“師爺”以及掌握著婚姻大事的聯系權的媒婆以及那些有著極大謀略的縱橫家們都是屬于這一類人里面的。因此這三類人被統稱為社會當中的下九流。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66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