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死鐵券,又稱免死金牌,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給大臣的最高獎賞,若大臣犯法,持此鐵券可免去死刑。明朝建立后,朱元璋封功大臣,公爵李善長等六人,侯爵湯和等二十八人,并賜免死鐵券。結果,免死鐵券并沒有幫助李善長等人逃過一劫。與此相對應的是,就唐朝來說,劉文靜與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待遇。對于唐高祖李淵賜予的“恕二死”,意思就是可以免死兩次,這和免死鐵券的意義是基本一致的,可以理解為李淵賜給開國功臣的免死鐵券。不過,對于本文所要說的劉文靜,雖然擁有了免死鐵券,卻還是沒能逃過一劫。那么,問題來了,對于唐高祖李淵,為何要除掉開國功臣劉文靜呢?
一
根據《舊唐書》、《新唐書》等史料的記載,劉文靜(568年-619年),字肇仁,京兆武功(今陜西武功)人,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隋朝大業十三年(617年),也即隋朝末年,唐國公李淵出任太原留守。劉文靜看出李淵胸懷大志,便與其結交。李淵起兵后,自稱大將軍,以劉文靜為大將軍府司馬。隋朝義寧元年(617年)十一月,李淵立代王楊侑為帝,進位大丞相。劉文靜改任大丞相府司馬,加授光祿大夫,封魯國公。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從官職上可以發現,在李淵起兵之后,劉文靜就成為他的左膀右臂。武德元年(618年),李淵接受楊侑禪位,建立唐朝,是為唐高祖。劉文靜被任命為納言,成為宰相。在唐朝建立后,劉文靜與秦王李世民、裴寂一同得到“恕二死”的待遇,這相當于獲得了免死鐵券。而這,無疑是對劉文靜功勞的認可和犒勞。
二
武德二年(619年),劉文靜隨李世民鎮守長春宮(在今陜西大荔)。彼時,劉文靜認為自己的才能和功勞都在裴寂之上,但是其地位卻比不上裴寂,因為心懷怨言,并和裴寂結下了比較深的矛盾。不久之后,劉文靜有個失寵的小妾讓自己的兄長向皇帝告發劉文靜,誣稱劉文靜謀反。對此,唐高祖李淵最終將劉文靜、劉文起處斬。由此,雖然可以免死兩次,但是,劉文靜這位唐朝開國功臣,還是被皇帝斬殺了。
那么,問題來了,唐高祖李淵為何要斬殺劉文靜呢?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劉文靜臨刑之時,撫膺長嘆道:“高鳥盡,良弓藏。’此言不虛啊!”雖然劉文靜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唐朝得以建立后,唐高祖李淵自然不會像之前那么倚重劉文靜了。換而言之,鳥盡弓藏,成為劉文靜最終難逃一劫的原因之一。
三
當然,唐朝的開國功臣不止劉文靜這一位,之所以劉文靜手握免死鐵券,還是難逃一死,顯然和他自身存在直接的關系。在唐朝建立后,劉文靜與兄弟劉文起飲宴,醉后口出怨言,表示要斬殺裴寂。當這樣的言行被唐高祖李淵得知后,自然對劉文靜非常不滿,認為這是在唐朝文臣武將的團結。
更為關鍵的是,劉文靜得罪的裴寂,趁機在唐高祖李淵面前誣陷劉文靜,表示“劉文靜的才能、謀略確實在眾人之上,但生性猜忌陰險,忿不顧難,如果借著這一機會殺了他,以后一定留下后患”。對此,在筆者看來,這說明居功自傲的劉文靜,在此之前就已經被李淵猜忌了,再加上裴寂在一旁煽風點火,更加堅定了唐高祖李淵除掉劉文靜的決心了。換而言之,如果劉文靜可以懂得收斂,不留下把柄的話,完全可以逃過此劫。
四
最后,進一步來說,雖然劉文靜口出狂言,但是,實際上,劉文靜并沒有實質上的謀反行為,也即劉文靜還是對唐朝忠心耿耿的。因此,殺害劉文靜,自然是唐朝的一大損失,也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李淵在唐初文臣武將中的威望。貞觀三年(629年),唐太宗李世民這位皇帝正式為劉文靜平反,追復其官爵。在李淵起兵之前,劉文靜就斷言李世民必成大器,而歷史最終的走向,也和劉文靜之前預料的一樣。
天寶六載(747年),唐玄宗李隆基這位皇帝在位時,劉文靜獲得“配享太廟”的殊榮。大中二年(848年),唐宣宗將三十七位功臣的畫像掛在凌煙閣內,劉文靜也位列其中。雖然被唐高祖李淵所冤殺,但是,唐太宗李世民以及之后的皇帝,還是還了劉文靜的一個公道,并且肯定了他對于唐朝建立的作用和貢獻。對此,你怎么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搜索
立即關注
你若喜歡,請點“在看”
一、劉文靜
劉文靜是跟隨李淵征討隋朝的開國功臣,在唐朝建國之后被封為了宰相,然而由于政治意見的不合使得他與朝中的大臣有了恩怨,最終在一次酒后失言被人上告李淵,李淵大怒之下處死了劉文靜。
?
二、闞棱
闞棱也被李淵處死了,闞棱原本是隋朝的一員大將,在李淵征討的過程中投奔了李淵,為李淵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由于闞棱原本是隋朝的人員,所以李淵不是很徹底的信任他,在一次捕獲的俘虜污蔑之下,闞棱被當做臥底斬殺了。
?
三、杜伏威
杜伏威是與闞棱一起被李淵斬殺的,闞棱在投奔李淵之前是杜伏威的手下,當時捕獲的俘虜為了加深自己的供詞的信任度,將杜伏威也連帶在了一起,所以李淵將杜伏威與闞棱一起斬殺了。
?
四、羅藝
羅藝造反失敗被李世民斬殺,羅藝也是跟隨李淵開國的,但是在李建成與李世民的爭端之中,羅藝站在了李建成的一方,所以在李建成被李世民斬殺之后,他擔心會被李世民針對而起兵造反,最終造反失敗,被殺。
?
五、侯君集
侯君集唆使太子造反失敗,被李世民斬殺。侯君集原本是隨著李世民一起發動玄武門之變的功臣,所以十分的被李世民信任,然而在一起征戰的過程中他私藏了大量的戰利品,被李世民當眾職責,因此而內心產生怨恨,最后唆使太子造反失敗被殺。
?
六、張亮
張亮造反失敗,被李世民斬殺。張亮此時能力極強,原本是瓦崗山叛軍的一員,隨著瓦崗山的崩潰,張亮投奔了唐朝,隨后才能被挖掘深受李世民的信任,然而隨著實力的龐大,張亮心中有了異心,在尚未起兵造反的時候就被人舉報,因此而被李世民斬殺。
?
七、李君羨
李君羨也被李世民斬殺,李君羨是和張亮一起投奔唐朝的,后來由于功勞巨大,被李世民任命守衛宣武門,隨后由于民間傳言被李世民找了個借口斬殺了。
?
八、薛萬徹
薛萬仁被唐高宗斬殺,薛萬仁原本是隋朝的大將,隨后投奔了李淵,立下了赫赫功勞。然而在玄武門之變中站在了李建成的一方,在李建成被殺之后薛萬仁逃亡。隨后唐高宗繼位請回了薛萬仁,之后又與朝中大臣交惡,被污蔑謀反,從而被殺。
原因是在唐朝覆滅后,中原出現了許多的割據勢力。李存勖推翻了后梁的統治,建立了后唐王朝。李存勖為了獎勵有功績的人,特賜免死金牌。對于古代,擁有免死金牌的人,地位都頗高,但是就是這樣的人卻被滅口。這三人分別是郭崇韜、朱有謙和李嗣源。他們分別觸犯了皇子和寵信的宦官,在宦官的污蔑下,有二人都被皇帝誅殺,還有一人被逼造反。
大唐王朝滅亡后,出現了許多的割據勢力。最著名的便是后唐,他是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但是后唐的君王會打天下,不會治理天下。他親信小人,遠離忠臣,最終逼迫開國功臣造反。至此之后,后唐一蹶不振。
郭崇韜可以說是后唐第一功臣,后唐和后梁對峙了四十多年,兩國之間不分勝負。在這樣的情況下,郭崇韜想出了一個辦法,他觀察后梁內部出現了內亂,再加上后梁都城汴梁疏于防守。于是郭崇韜率領軍隊奇襲汴梁,后梁都城被占領。至此之后,后梁政權被消滅。就是這樣的人,過了幾年后,得罪了皇帝的長子,在他的污蔑下,君臣失和,郭崇韜被殺害。
隨后的朱有謙和李子源都遇到了這樣的問題,本來擁有免死金牌,可以免受殺害,但是在君王的逼迫下,全部被殺害。朱有謙只是得罪了李存勖身邊的宦官就被殺害,李嗣源本來是后梁君王的義子,隨后他看到后梁的衰微,便投奔了后唐,他也為后唐做出了許多的貢獻,但是最終還是被逼造反。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64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