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古代皇帝結婚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一般來說,就算皇帝大婚,也要遵守《禮記》中約定的“六禮”,即納采、問名、納吉、納征、告期和親迎,被選為皇后的女方,也能接到皇帝派人送來的彩禮,不同的是,皇帝絕不會親自去迎親,而是讓皇后的娘家人隆重地把新娘子送上門,誰讓人家皇帝架子大呢。
與民間洞房的習俗不一樣,皇帝大婚的洞房并不在自己原來的寢宮 內,也沒有固定的洞房,通常都是把舉行儀式的地方當作大婚之夜的洞房來用,像明、清兩朝皇帝一般都在坤寧宮舉行大婚典禮。
坤寧宮是皇宮中后三宮的第三宮,在明朝是皇后的寢宮,到了清朝時期,則將東面兩間設為皇帝大婚時的洞房,西面五間則改為祭祀薩滿教的神堂,需要注意的是,清朝皇后要從大清門被抬進來,途經天 安門、午門,直至后宮。
而一般妃嬪進宮,只能走紫禁城后門神武門,像大家都知道的慈禧太后,因為當年她是以秀 女身份被選入宮的,即便掌控了大清朝近半個世紀,也一直以未能走過大清門而耿耿于懷。
盡管皇帝的洞房比老百姓家的要高檔豪華很多,但也不能免去貼紅雙喜、喜慶對聯的習俗,洞房的主題同樣也是大紅色,形成紅光映輝,喜氣盈盈的氣氛,床前會掛“百子帳”,鋪上會放“百子被”, 床頭還要懸掛大紅緞繡龍鳳雙喜的床幔,求的是“多子多福”。
進入洞房后的行祭拜活動在行合巹禮前進行,這每祭一次,新人便要一起吃一次飯,這樣真的到了上床前肚子也飽了,不至于餓著肚子,在行完合巹禮,也就是喝完交杯酒以后,便要進入關鍵環節了。
皇后會先被宮人引入大帳內,并將她的禮服脫掉,而后皇帝則被侍寢的宮人領到房間里,脫下冕服,換上便衣,引導著他來到帳內,到了這個時候,皇帝才能正式與皇后睡到一張床上,共度花燭良宵。
而清朝皇帝在入洞房以后直到上床前的講究就更多了,由于清皇是滿族,信仰“薩滿教”,還要經歷跨火盆等程序,上床前也要在一名薩滿老婆子的主持下,到洞房西旁的神堂祭拜神靈。
行合巹禮的時候,皇帝與皇后要對飲交杯酒,與此同時,殿外窗前,會有結發侍衛夫婦用滿語唱《交祝歌》,合巹禮成,然后坐帳,到了晚上,則有內務府女官、福晉等侍伺候一對新人吃長壽面。
等兩人面吃完了,還需要干什么呢?哈哈,這個就不用多說了,懂得人都明白,從以上種種不難看出來,古代皇帝大婚看上去風光無限,尊榮無比,但要經歷的程序簡直繁瑣到無以復加。
在一般人眼中,古代的皇帝,可謂萬人之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在這里,那些沒有實權的傀儡皇帝除外。)皇帝的后宮也是江山社稷的一部分,后宮充盈龍脈才不會斷截。話說后宮三千佳麗,七十二院的嬪妃也是個個閉月羞花、沉魚落雁。這真是羨煞了天下許多情種,眼睛里直冒綠光。
然而事實上呢?事實上并非如此,其實皇帝的妃子也是屈指可數的。有的皇帝甚至一生一夫一妻的也不在少數,這主要因為古代選妃制度的嚴格和繁瑣。下面一明代的選妃流程為例,來說一說古代是如何選妃的?
明代的選妃制度比較規范,采用逐級加以篩選淘汰的方法。第一步是“海選”。每當皇帝到了大婚年齡時,皇宮都會派遣宦官到全國各地挑選年齡在十三到十六歲之間的少女,從中選出5000名由皇家支付路費,由父母在規定的時間內送到京城進行第二輪選拔。第二輪選拔時,宦官們選擇一個較大場地,把少女每百人排成一行,按年齡大小排序,一番察看后,把那些過于高矮胖瘦的少女淘汰。這一輪大概會淘汰五分之一。
在初選的第二天進行第三輪選拔,宦官們采用第一天的列隊方式,仔細察看每人的五官、頭發、皮膚以及音色、儀態,只要有一項不合規定,便被淘汰。這一輪又會淘汰剩余人數的一半。剩余的大約2000人會進行第四輪的精選。這一輪,太監們不僅會用尺子細量少女的手足,還會考察少女的步姿與風韻。這一步又會淘汰1000名少女。最終留下的1000名美女召入宮中繼續參加選拔。而太監們的使命也至此畫上了句號。
過了這四關的女子大概只有1000名,都成為了宮女,但是能否成為后妃,還要進一步的觀察。入宮后,宮中宮娥們將那些宮女分別引入密室“探其乳,嗅其腋,捫其肌理,察其貞潔”,身上不能有一絲疤痕,肌膚必須細膩光澤,這樣,從這1000人中再選出300人為宮女頭目。
第五關是由皇帝派遣的宦官詳細觀察這300名留宮的美女一個月,依據她們的性情言語,判斷性格是否溫柔敦厚,是否具有智慧并且賢惠。據此,再篩掉250人,剩下的50人便自動晉級為嬪妃。倒數第二輪是“選三”,就是由皇太后或太妃從50人中選出三個供皇帝欽定。最后由皇帝欽定一名皇后。一般“選三”后陪選的兩名美女,都會被封為貴妃,但也有被賜予金銀幣退回家的。
因為這個丑八怪是慈禧太后親自挑選的,光緒帝不敢違抗慈禧太后,只能硬著頭皮迎娶她。在近幾年的影視作品中,我們看到宮里的嬪妃個個都是千嬌百媚,風情萬種,但其實在真正的歷史上,君王的嬪妃也有容貌丑陋的,比如清朝光緒帝的皇后隆裕,歷史上對她的描寫是長臉齙牙,拱肩縮背,舉止投足都沒有一絲大家閨秀的風范。
雖然隆裕其貌不揚,但是她有一個好姑姑那就是慈禧太后,當時朝政大權都掌握在慈禧太后的手中,但隨著光緒帝年齡的增長,想要親政的心思越來越強烈,并且多次和慈禧太后發生沖突,為了進一步掌控光緒帝,慈禧太后決定為他準備大婚,而大婚的人選慈禧太后早已有了決定,那就是自己弟弟的女兒,作為姑姑慈禧很清楚她的容貌,但在慈禧看來,鞏固自己的權勢最重要,其它的都無所謂。
光緒帝在知道自己要大婚的時候還是非常高興的,畢竟古人都講究先成家再立業,可光緒帝不知道這只是慈禧太后更大的陰謀。很快光緒帝發現大婚直接略過了選秀這個環節,詢問內務府之后才知道慈禧已經圈定了人選,此時的光緒帝才如夢初醒,暗自感嘆自己的天真,不過此時的光緒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的妻子會那樣丑陋。
在大婚的當天光緒帝見到了自己的新娘子隆裕皇后,當時光緒帝的內心感受我們不得而知,但他之后再洞房中嚎啕大哭我們可以明白光緒帝是非常不滿意的,可是對于慈禧太后的安排絲毫沒有反抗能力,只好任由她做主搶塞給自己一個這樣的女人。而在婚后兩個人的感情非常不好,除了重大節慶之外從不見面。
帝后的婚姻禮儀
明代天子的納后婚禮,可謂是“國婚”,其禮儀之繁縟、規模與聲勢之宏大、備辦禮物之豐厚、動用人力物力之浩大,都是明代其它任何一個社會階層所無法與之比擬的。華貴、典雅、隆重是其主要特點,明代天子納后,其完婚成禮的過程,基本依照古代六禮的程序而行,要行納彩、問名、納吉、納征、告期和發冊奉迎之禮,但天子無親迎之禮。其中納彩、問名是相親階段,納吉、納征是定親階段,告期、發冊奉迎是成親階段。此外,完婚的帝后,還要拜見皇太后,分別接受百官、親王及內命婦和外命婦的慶賀,最后,帝后要行盥饋禮儀,至此婚禮方告結束。 納彩、問名納彩就是男方請使者到女家納雁為禮,表示向某女求婚的意愿:問名就是女家同意,便將該女之名及生辰告知男方媒人。明代天子行納彩、問名禮前,要擇吉日遣官祭告天地宗廟。至期,陳設御坐、制案、節案、鹵簿、彩輿、中和大樂如儀。禮部陳禮物于丹陛上和文樓下。皇帝冕服升座,百官和正副使朝服行禮,執事官舉制案、節案由中門出來,禮物隨后,均放置丹陛中道。這時傳制官宣制曰:“茲選某官某女為皇后,命卿等持節行納彩問名禮。”正副使奉命行禮,皇帝起駕回宮,正副使取節及制書放置彩輿中,由儀仗大樂前導,出大明門,釋朝服,乘馬前往皇后府第相親。皇后府第也設相應禮儀恭候正副使者到來。府第中設使者幕次于大門外左邊,南向,設香案于正堂,設制案、節案于南,別設案于北。使者到來時,引禮導入幕次,執事官陳禮物于正堂,使者奉制書于案。禮官先入,主婚人朝服出迎,禮官曰:“奉制建后,遣使行納彩問名禮。”主婚者、使者捧制書及節到正堂,置于案上,主婚者行禮,跪于案前,正使取納彩制,宣后授主婚者;副使取問名制,宣讀授主婚者。主婚者接制置于案上左右。執事舉表案授主婚者。主婚者將表授正使,并將它置彩輿中。儀式完畢,主婚者酒饌寬待使者,使者返回時,主婚要送至大門外,使者隨彩輿由大明門左門,到奉天門外,以表節授司禮監,復命。 納吉、納征、告期禮儀納吉就是男女雙方交換生辰,各自卜得吉兆;納征是卜吉后,表示婚姻成立;告期就是男方家派媒人向女方家問明結婚日期。明代天子的納吉、納征、告期,傳制遣使禮儀,如同上述。但天子納后的納征禮用玄纁、束帛、六馬、谷圭等物。皇后府第的陳設也如前儀,唯更設玉帛案。使者到來后,將制書、玉帛置案上,六馬陳堂下。執事先設皇后冠服諸物于正堂,禮官入,主婚者出迎,執事舉玉帛案,正使捧納吉、納征制書,副使捧告期制書,執節者捧節,以次進入,在案上陳列。主婚者行婚跪在案前,正使宣制,然后來使將圭及玄纁授給主婚者,禮儀之制如前儀。副使宣讀成婚的皇道吉日,主婚者拜謝,使者持節出,主婚者禮遇使者,使者返回復命如初。 發冊奉迎禮奉迎就是迎親禮。因為明代天子無奉迎之禮,故派使節前往奉迎皇后。屆時禮部陳雁及禮物于丹陛上,內官監陳皇后鹵簿車輅于奉天門外。制詞說:“茲冊某官某女為皇后,命卿等持節奉冊寶,行奉迎禮。”正副使將冊寶置彩輿中,隨即到達皇后府第。禮定官宣讀冊寶,說明行奉迎禮。接著女官以九龍四鳳冠袆衣進皇后,內官陳儀仗于中堂前,設女樂于堂下。皇后具服出閣,于香案前,向闕立,行四拜禮。接著是宣冊、宣寶禮儀;正使宣奉迎制,副使進雁及禮物,主婚者跪受,使者行禮拜出。余如初儀。女官奏請皇后出閣,向父母告別,升輿而出。其儀仗是大樂前行,次為彩輿,正副使隨之,由大明門中門入宮。百官朝服班迎于承天門外,皇后至午門時,鳴鐘鼓,停鹵簿。正副使復命,儀仗女樂前導,皇后進奉天門,至內庭幕次,皇后出輿,由西階進,皇帝由東階降迎于庭,揖皇后入內殿。帝后詣更服處更衣,皇帝具袞冕,皇后更禮服,同到奉先殿行謁廟禮。還宮,行合巹禮,帝更皮弁升內殿,后更衣從之,東西相向。接著是繁瑣的進酒、進飯禮儀,女官以兩巹酌酒,帝后合和以進。還宮帝后易常服。次日早,帝后行四拜禮,謁見皇太后。第三天早晨,帝服冕服,皇后穿禮服,同到皇太后宮,行八拜禮。還宮后,帝服皮弁升坐,女官引導皇后穿禮服,到皇帝前行八拜禮。接著帝后接受內親屬及六尚等女官的八拜禮;各監局內宮內使也行八拜禮。并頒詔告知天下。第4天早晨,皇帝服袞冕升華蓋殿,接受親王、執事官及百官的進賀禮;皇太后及皇后各禮服升座,接受親王及內外命婦的賀禮表箋。第五天帝后行盥饋禮,還有繁雜的禮儀。這時帝后的婚姻禮儀才算是方告完成。 通觀明代帝后的婚嫁儀禮,可以看出,它顯示出如下一些特征:其一,明代皇帝的婚儀,既是規模盛大、禮儀繁瑣隆重、耗費巨大人力物力財力的“國婚”禮儀活動,又是處處體現封建禮儀、等級、皇權的一種政治色彩濃的婚姻活動。其二,在明代多層次的婚姻禮儀——分為禮(帝后)、雅(王公貴族、官員)、俗(庶民百姓)三個層次之中,明代帝后的婚娶儀禮,屬最高層次,因此,顯示出高雅、華貴、端莊、隆重、繁縟和程式化的特點。其三,明代帝后婚儀的全部過程,是帝后婚姻禮儀的實踐,亦是對王公官員、民人所進行的一次有著炫耀性與示范性意義的婚姻禮制教育。其直接影響和結果,則是政治性、寄生性消費的增長,并導致社會再生產的逐步停滯。其四,明代帝后婚儀的強烈政治色彩、封建特權與等級色彩,它是對以“性愛”為基礎的普通婚姻根本否定,也是以財富和權力“再分配”為其特殊內涵的帝后婚姻的展示。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51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民間故事之-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