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平公主多年的政治經驗,為何會敗給侄子李隆基?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1.太平公主出身政治世家,但不代表她有極為豐富的政治經驗。
盡管太平公主父母和兩個哥哥都是皇帝,早在武則天當政的時期,太平公主就參政議政了,但當時都是以秘密方式進行的,她的工作是秘書性質的,沒有鍛煉出獨當一面的能力,沒有掌握住縱橫捭闔、明爭暗斗的為官技巧;她真正地走向政治舞臺是唐隆政變時,因殺二張有功,獲得了極大的權力,才開始了大規模地積蓄自己的政治勢力,才開始了名正言順地行使手中的政治權力。
后來到了唐睿宗時期,太平公主權傾朝野,富可敵國。當朝的7個宰相有5個都出自她的門下,她的三個兒子薛崇行、薛崇敏、薛崇簡都被封王。這就是政治不成熟的表現,她就不明白,自己的母親武則 天已經遭李唐皇室的仇恨了,她還是肆無忌憚地任人為親,太過張揚,比起自己母親運籌帷幄的能力 差得太遠!
2.李隆基英明威武,當皇帝有正統性與合法性。
在姑侄聯手發動唐隆政變以后,二人因為擁護李旦復辟有功,都得到了重用。
每宰相奏事,上輒問:“嘗與太平議否?”問:“與三郎議否?”然后可之。三郎,謂太子也。公主所欲,上無不聽,自宰相以下,進退系其一言,其余薦士驟歷清顯者不可勝數,權傾人主,趨附其門者如市。子薛崇行、崇敏、崇簡皆封王,田園遍于近甸,收市營造諸器玩,遠至嶺、蜀,輸送者相屬于路,居處奉養,擬于宮掖。---《資治通鑒》
李旦當皇帝時,軍國大事常叫臣子們先請示太平公主,再問李隆基,由于要李隆基當時已是太子,所以,唐睿宗的做法使朝中分為了兩大政治派系,一派是跟著太子李隆基的,他是皇帝欽定的接班人,跟著他是正統的、而合法的;另一派則是跟著太平公主的,太平的母親武則 天當政時已經讓李姓宗室的人血流成河了,顯然,跟著她并沒有什么前途。
太平公主在與曾經的戰友李隆基同朝為政時,逐漸感覺到足智多謀的李隆基已不好控制,就慫恿宰相們改立太子。由于宋璟與姚元之將其他有競爭力的皇子調出了京城,太平公主沒有得逞;唐睿宗為維護皇位的正統性,在太平公主利用星象人士鼓搗他廢黜李隆基的時候,當即立斷,主動讓位給了兒子李隆基,確保了李隆基皇位的正統與合法性!
3.太平公主的親信們都不給力。
李隆基上位后,太平公主還不知道收斂,仍然想壯大勢力。但擁護太平公主的人,除左、右羽林軍的掌兵將領常元楷和李慈外,都是墻頭草,沒有真槍實戰的經驗,根本就不中用。
太平公主依上皇之勢,擅權用事,與上有隙,宰相七人,五出其門。文武之臣,太半附之,與竇懷貞、岑羲、蕭至忠、崔及太子少保薛稷、雍州長史新興王晉、左羽林大將軍常元楷、知右羽林將軍事李慈、左金吾將軍李欽、中書舍人李猷、右散騎常侍賈膺福、鴻臚卿唐、及僧慧范等謀廢立,又與宮人元氏謀于赤箭粉中置毒進于上。晉,德良之孫也。元楷、慈數往來主第,相與結謀。---《資治通鑒》
看起來太平公主跟隨者眾,但幾乎都 是見風使舵,察言觀色之徒,關鍵的時候,拿不出任何辦法。
太平提前聯系上了左、右羽林軍的掌兵將領常元楷和李慈,這算是精明的策略;但李隆基率先發難,他自己已經有一批屬于自己的禁軍;李隆基又設計將左、右羽林軍將領給殺了,控制了羽林軍,這是關鍵!
皇權始終就在李隆基手中,培育勢力、安插親信、煽陰風點鬼火,太平公主差火候。
入數年不盡。慧范家亦數十萬緡。改新興王晉之姓曰厲。---《資治通鑒》
太平死后,金銀珠寶堆積如山,廄牧羊馬、田園息錢,收入數年不盡。她的母親武則 天為了做皇后,把自己的財物都給了為自己出力的親信甚至耳目,而太平在沒有輝煌的時候,就積蓄財富,這就不是一個成熟政治家的作派,
所以,事變一起,她手下的那幫人,對她死心踏地的就沒有幾個,也都迷失了方向,太平公主既然想要掌握權力,就應該舍得財富培養效忠自己的死士。她做不到!
5.太平公主通過政變奪權選擇的時間不對!
在關鍵的時候沒有當即立斷,早在哥哥唐睿宗執政時,她如果先發制人,以武力發動政變,情形可能是另外的一個樣子。
她要獲得至高無上的權力,總把希望寄托在唐睿宗身上,總想通過和平演變來實現,這就大錯特錯了,政治 是一不流血的戰爭,她沒有她母親的心狠手辣,注定實現不了自己的政治理想。
為什么太平公主會失敗?所以,我認為是她作為政治家并不成熟,在她的對手李隆基面前搞政變,她相形見絀,太平手下沒有得力的助手,她自己沒有做女皇的素質,尤其是她缺乏她母親的心狠手辣,這些因素決定了她的失敗。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23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