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霍光和郭子儀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霍光是誰?郭子儀又是誰?熟悉歷史的朋友可能都知道,他們兩個都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將領,甚至,可以說是功高震主。然而,盡管際遇相似,但是,兩人的最終結局卻完全不同。
霍光被滅門,而郭子儀卻安享了晚年。
那么,這是為什么呢?
歷史上的二人,都是著名的“中興之臣”,可是,如果硬要比較,那么,郭子儀應該要略勝一籌。原因很簡單,一個人究竟如何,有一個衡量的標準,就拿古代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來說,這對古代的士人,算是一個很重要的標準。可是,霍光卻偏偏缺少了“齊家”這一個標準。
在跟隨漢武帝近三十年里,霍光一直都表現的很好,可以算是一名骨干力量。
在“巫蠱之禍”中,太子自殺身亡,儲君沒了,使得漢武帝十分擔憂。后來,武帝選擇了幼子劉弗陵,劉弗陵年幼,要是繼位的話,難免朝政會發生動亂。這時候,一個中流砥柱似的人物是很重要的。在一眾人選之中,漢武帝選擇了霍光,因為漢武帝認為他可信。
在漢武帝去世后,霍光正式成為了漢昭帝的顧命大臣,與其他大臣一同輔佐。在這一眾大臣之中,無疑,霍光的權力是最大的。霍氏家族除了霍光之外,還出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那就是霍去病,這是霍光同父異母的哥哥。兄弟倆都是了不得的人物,一文一武,都是重臣,可謂是無限風光。
霍光對漢昭帝可謂是忠心耿耿,幫助他粉碎了多次奪權陰謀。可是,還未等霍光大展身手的時候,漢昭帝就去世了。
然而,霍光的輔政生涯,卻并沒有隨著漢昭帝的撒手人寰而走到盡頭。
哪曾想,新的機會已經來臨,命運當真是跟他開了一個玩笑。霍氏家族依舊掌握著最高的權力,這足以令他們歡呼雀躍了。后來,他把新君劉賀給廢掉了,將劉詢擁立為新一任皇帝,也就是后來的漢宣帝。在輔佐兩個皇帝近二十年的政治生涯里,他盡心盡力,使得國家安定興盛。
漢武帝是一個好大喜功的皇帝,在他的窮兵黷武之下,漢朝國力開始空虛,不僅前代積累下的財富沒有增加,還使得百姓依舊生活貧困。在霍光上臺之后,他頒布了一系列溫和的措施,給了百姓足夠休養生息的時間,使得大漢的狀況慢慢的好了起來,另一個盛世開始形成,也就是“昭宣中興”。
可是,縱使霍光的能力再大,作為一個在傳統的封建社會中成長的人,他依舊跳不出當時的那個圈子,光宗耀祖的思想在他的腦中由嫩芽逐漸成長為蒼天大樹。而與之相隨的是他個人勢力一日日地增大膨脹,在朝廷上深深扎根。同時,不幸的是,霍氏宗族的人多是為非作歹之徒,這也為霍家埋下了禍根。
霍光有恩于劉詢,劉詢敬重霍光,但是,也對他十分畏懼,使得君臣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君主對霍光的畏懼為他日后覆滅做了一個鋪墊,不過,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俗話說得好,每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后,都有一個女人在默默支持他。可是,霍光卻偏偏敗在了女人這方面,霍光的夫人可謂是一個飛揚跋扈、心狠手辣的女人。她本來只是一個陪嫁的侍女,后來,被霍光收為了妾室。在霍光的正妻死后,她被扶正,成為了一家主母。
在身份發生變化之后,她更加變本加厲,張狂非常。霍成君作為她的女兒,與她的品性可謂是如出一轍。在霍成君嫁入皇宮之后,便毒死了許皇后,自己當上了皇后。這件事情,也成為后來引發霍家滅族悲劇的導火索。一家主母尚且如此囂張,她下面的那些隨從是什么模樣,恐怕也不用多想了。
在公元前六十八年霍光去世,他當了將近二十年的帝師,為大漢王朝立下了不朽的功勛,也完成了他人生的巨大飛躍。漢宣帝為了表示對霍光的敬重與感激,給了他一個十分盛大的葬禮,甚至,還兩次下詔稱贊他。
可惜,霍光的家奴比較愚蠢,在霍光去世后,他們并沒有因此收斂,反而更加膨脹,一點點地蠶食著朝廷。看到這種情況,漢宣帝終于坐不住了,現今霍光已死他已經沒有了那么多顧慮。因此,他決定新賬舊賬一起算。在霍光死后的第三年,漢宣帝一舉端了霍家,皇后被廢,該流放的流放,該殺的殺。
總之,都沒有好下場,曾經風光無比的霍家,就這樣被滅了族。直到十多年后,霍光才被漢宣帝輕度平反,公元前五十一年,漢宣帝接受南匈奴歸降,回憶往昔輔佐有功之臣,乃令人畫十一名功臣圖像于麒麟閣以示紀念和表揚,并列霍光為第一。
但是,因其死后家族謀反,滿門抄斬,故不名霍光全名,只尊稱為“大司馬、大將軍、博陸候,姓霍氏”。此后,霍光一直為漢朝皇帝所尊奉祭祀,漢成帝年間,曾增加守墓人一百戶。漢平帝元始二年,也就是公元二年,以千戶封霍光堂弟的曾孫霍陽為博陸侯,奉祀霍光。
可是,他的名譽,卻始終沒有被恢復。
我們再把目光轉向郭子儀,他歷經七朝,卻仍然能夠明哲保身,全身而退,可謂是有大智慧者。在危難時刻,他能挺身而出,為國家化解危難;在和平時期,他能上交權力,服從安排,坦然離去。如此作風,受到了四位君主的倚賴,同樣,郭子儀的家屬也大都加官進爵。
不過,與霍光不同的是,郭子儀做好了準備,極力讓他們不要觸碰“皇權”這個禁區。郭子儀將自己的命運與大唐,緊緊的聯系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他不露鋒芒,做到了最好的自我保護。霍氏一族是樹倒猢猻散,可郭氏一族卻十分昌盛,這背后的故事,不得不令人深思呀。
一、負荊請罪
藺相如因為“完璧歸趙”有功而被封為上卿,位在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揚言要當面羞辱藺相如。
藺相如得知后,盡量回避、容讓,不與廉頗發生沖突。
藺相如的門客以為他畏懼廉頗,然而藺相如說:“秦國不敢侵略我們趙國,是因為有我和廉將軍。
我對廉將軍容忍、退讓,是把國家的危難放在前面,把個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這話被廉頗聽到,就有了廉頗“負荊請罪”的故事。
二、仁義胡同
明朝年間,山東濟陽人董篤行在京城做官。
一天,他接到家信,說家里蓋房為地基而與鄰居發生爭吵,希望他能借權望來出面解決此事。
董篤行看后馬上修書一封,道:“千里捎書只為墻,不禁使我笑斷腸;你仁我義結近鄰,讓出兩尺又何妨。
”家人讀后,覺得董篤行有道理,便主動在建房時讓出幾尺。
而鄰居見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樣效法。
結果兩家共讓出八尺寬的地方,房子蓋成后,就有了一條胡同,世稱“仁義胡同”。
三、六尺巷傳奇
清朝康熙年間,桐城人張英官至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
鄰居是桐 城另一大戶葉府,主人是張英同朝供職的葉侍郎,兩家因院墻發生糾紛。
張老夫人修書送張英。
張英見信深感憂慮,回復老夫人:“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于是,張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墻。
葉府很受感動,命家人也把院墻后移三尺。
從此,張、葉兩府消除隔閡,成通家之誼。
四、郭子儀寬宏大義
唐代的郭子儀,戎馬一生,在平定“安史之亂”和抵御外族入侵中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因此在朝中有極高的威望。
安史之亂爆發后,唐肅宗拜郭子儀為兵部尚書,統帥全軍,郭子儀歷盡千辛萬苦,終于率軍收復了洛陽、長安兩京,唐肅宗對他說:“雖吾之家國,實由卿再造。”
后來,唐朝將領仆固懷恩反叛朝廷,率領朔方軍,并招引回紇、吐蕃等共十萬兵馬進逼京師,正當用人破敵之際,朝廷恢復和加封郭子儀為太尉,分寧、涇原、河西及朔方招撫觀察使,中書令等一系列虛職和實職。
郭子儀從不把打仗破敵當作升官發財的途徑,他堅決要求辭去太尉等之職,只保留招撫觀察使一職即可。
他上奏說,自兵亂以來,綱紀破壞,時下與人比高低、爭權勢已成風尚流行,他希望朝中興行禮讓,就由自己開始實現。
因郭子儀曾帶過朔方兵,朔方兵對郭子儀十分愛戴,當郭子儀以朔方節度使的身份到來時,朔方兵紛紛離開仆固懷恩,重歸郭子儀帳下,回紇、吐蕃見此不戰而退,仆固懷恩只得帶上三百親信逃到靈武避難。
郭子儀得勝而歸,他對于往昔的官爵決心一無所受,朝廷不允,經過他再三懇讓,才辭掉了太尉之職。
唐代宗時,仆固懷恩再次招引回紇、吐蕃、黨項等三十萬兵馬,直取長安而來,京師震驚恐慌。
唐代宗急召郭子儀從河中回來,屯駐長安北面的涇陽城,抵御叛軍。
郭子儀率領一萬唐軍剛到涇陽,就被回紇、吐蕃十多萬人馬團團圍住,形勢萬分緊急。
在此關鍵時刻,仆固懷恩暴病而死。
郭子儀見此情景,就單人匹馬去見回紇主將,曉之以理,說服了其與唐軍聯合,在靈武大破吐蕃,使各路攻唐大軍聞風喪膽,逃之夭夭。
當時人都非常敬佩郭子儀,就連回紇、吐蕃也稱他為神人,因為他曾施恩于很多人。
郭子儀以身作則,愛護百姓。
當時連年戰亂,經濟凋敝,百姓生活困難,為了減輕人民的負擔,他親自帶兵屯田,官兵在休戰時,一邊訓練,一邊參加農業勞動。
戰亂時期,他的駐地豐收的莊稼到處可見。
做為上司,他為人寬簡,善于培養人才,他提拔的部下中有六十多人,后來都因功位至將相。
郭子儀福澤綿長,集富貴壽考于一身,子孫顯貴安泰,人們都說是其寬仁得到的福報。
史書對其評價:“天下以其身為安危者殆三十年”,“猗歡汾陽,功扶昊蒼。
秉仁蹈義,鐵石心腸。
四海靜亂,五福其昌。
為臣之節,敢告忠良。
”(《資治通鑒》)
五、楚王的寬容
一次,楚莊王由于打了大勝仗,十分歡快,便在宮中設昌大晚宴,接待群臣,宮中一片如火如荼。
楚王也興趣昂揚,叫出本身最溺愛的妃子許姬,輪番著替群臣斟酒助興。
突然一陣大風吹進宮中,燭炬被風吹滅,宮中立即黝黑一片。
暗中中,有人扯住許姬的衣袖想要親近她。
許姬便隨手拔下那人的帽纓并從速擺脫分開,然后許姬來到莊王身旁告知莊王說:“有人想趁暗中調戲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纓,請大王快叮嚀點燈,看誰沒有帽纓就把他抓起來措置。”
莊王說:“且慢!今天我請大師來飲酒,酒后掉禮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
再說,眾位將士為國效率,我怎樣能為了顯示你的純潔而屈辱我的將士呢?”說完,莊王若無其事地對世人喊道:“列位,今天寡人請大師飲酒,大師必然要盡興,請大師都把帽纓拔失落,不拔失落帽纓不足以盡歡!”
因而群臣都拔失落本身的帽纓,莊王再命人重又點亮燭炬,宮中一片歡笑,世人盡歡而散。
3年后,晉國加害楚國,楚莊王親身帶兵迎戰。
交兵中,莊王發現本身軍中有一員將官,老是不屈不撓,沖殺在前,所向披靡。
眾將士也在他的影響和帶動下,奮勇殺敵,斗志昂揚。
此次交兵,晉軍大敗,楚軍大勝回朝。
戰后,楚莊王把那位將官找來,問他:“寡人見你此次戰役奮勇異常,寡人常日仿佛并未對你有過甚么特別益處,你是為何如斯拼命奮戰呢?”
那將官跪在莊王階前,低著頭回覆說:“3年前,臣在大王宮中酒后掉禮,本該正法,可是大王不但沒有究查、問罪,反而還想法保全我的體面,臣深深打動,對大王的恩義服膺在心。
從那時起,我就時刻籌辦用本身的生命來酬報大王的恩義。
此次上疆場,恰是我建功報恩的機遇,所以我才不吝生命,奮勇殺敵,就是戰死沙場也在所不辭。
大王,臣就是3年前阿誰被王妃拔失落帽纓的罪人啊!”一番話使楚莊王和在場將士大受打動。
楚莊王走下臺階將那位將官扶起,那位將官已經是泣不成聲。
古時候有很多的功臣是輔佐過幾代的帝王的,最后的地位一直都是非常高的,但是很多人最后的結局都不是很好,好一點的能夠告老還鄉,差一點的就是家族的破滅了,郭子儀也是輔佐過幾朝的君王的,但是他最后的結局確實挺好的,與他相比,霍光就有一些非常得凄慘了。
首先是因為郭子儀低調謹慎,他的兒子娶了公主,吵架的時候口不擇言的說要不是他老子,皇帝還不知道誰當呢,公主一生氣就回去告狀去了,按照常理來說理說這種大逆不道甚至可以說是謀反的話,皇帝聽了都會大怒的,但是皇帝沒有,在第二天郭子儀綁著兒子去請皇帝治罪的時候,皇帝只是寬慰他這只不過是小兩口吵架的氣話,這就是因為郭子儀在平時的時候是非常的低調謹慎,另一個就是皇帝的大肚量。
郭子儀作為輔佐過幾代王朝的功臣,其中的地位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如果他想造反未必是不能成功的,但是他還是選擇了低調的生存下去,從這一點可以看出郭子儀是十分了解統治者的內心的想法的,否則是不會這樣做的,也正是因為如此郭子儀才能夠一直很好的得到重用。
其他的幾個輔佐過幾代王朝的人說實話自己的內心其實是有一些飄飄然的,不將皇帝放在眼中,或者是看的不是很重要,最后結局都是比較凄慘的,霍光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會被皇帝不滿,最后被自己的兒子作死了一個家族。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210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