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張騫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公元前138年,19歲的漢武帝已經下定決心,反擊匈奴人的入侵。一次,漢武帝從一名匈奴俘虜口中得知,在河西走廊以西,有一個名叫大月氏的國家。大月氏原是河西走廊的原住民,冒頓單于時,大月氏被匈奴殺得大敗,大月氏國王的頭蓋骨,甚至被匈奴單于做成了酒杯。因此,大月氏與匈奴有著不共戴天的仇恨。
“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若換做其他君主,頂多將匈奴俘虜的話當個趣聞。然而在漢武帝那顆裝滿奇思妙想的頭顱中,這則來自遠方的情報卻讓他想出了一個看似異想天開的主意:“派出一個使者,聯絡大月氏,與他們夾擊匈奴!”
在漢代,河西走廊以西對于中國人來說,仍是一個未知的領域,充滿著難以想象的危險以及各種奇形怪狀的生物。傳說,只有周穆王穿越過河西走廊,而其他人甚至連靠近那里的膽量也沒有。因此對于漢代人來說,穿越河西走廊就像是如今宇航員探索無垠的星河。因此,只有最勇敢的壯士,才能完成這一任務。于是,漢武帝向全天下招募敢于承擔這一艱巨任務的勇士,而27歲的漢中人張騫,毅然接過了漢武帝遞來的漢節。
當時,河西走廊仍處于匈奴人的控制之中。因此張騫與他數十名隨從,只能晝伏夜出,在匈奴人的眼皮子底下偷渡。但匈奴人不愧是天生的獵手,張騫一行最終還是逃不過他們的追蹤。在敵眾我寡的不利情況下,張騫等人選擇了投降。
很快,張騫便被押到匈奴單于面前。匈奴單于冷冷地問道:“你們漢人穿越我們國境,想干嘛?”張騫回答:“我們并沒有對匈奴不利啊!咱們不過是奉皇帝的命令,出使西域的大月氏”。
聽了張騫的話,匈奴單于勃然大怒:“大月氏在我國北方,我能讓你們通過?如果我派使節前往你們漢朝南邊的南越國,你們能讓他們通過?”
匈奴單于對于張騫的反駁實在太過有力,竟說得張騫啞口無言。就這樣,張騫、他的胡人堂邑父以及數十名隨從,皆被匈奴人收押,裹挾至漠北。在匈奴人的監視下,張騫在那里整整蟄伏了11年。
匈奴,是個人力資源極其匱乏的游牧國家,總人口只相當于漢朝的一個大郡。對于他們來說,外族俘虜對于他們具有重大價值,可以為他們提供勞動力,可以為他們增殖人口。因此漢人被虜入匈奴,匈奴人往往還會幫他們找妻子。
因此,張騫、堂邑父以及其他漢使,都得了個匈奴老婆,產下了混血孩子。既然回歸無望,而且在匈奴已經成家立業,漢使們紛紛放下了尊嚴,從此扎根于草原,成了匈奴人。但是張騫呢?雖然他也娶了匈奴妻子,生了混血孩子。但是他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使命。夜深人靜時,張騫總會不住地撫摸漢武帝賜予他的,已經掉光了毛的漢節。但在白天,張騫卻裝出已然認命的樣子,他每天和匈奴人一起放牧、打獵,他的高超騎射本領讓匈奴人都感到佩服。
公元前129年,張騫注意到,周圍的匈奴人已經完全對自己放松了戒備。對于當地的地形,張騫早已了然于心他深知,逃亡的最佳時機已經到了。經過數天的準備,張騫與堂邑父收拾好了行裝,搶了幾匹馬,然后向西域的方向奔馳而去。雖然他深愛自己的匈奴妻兒,但他知道,祖國交給的任務更加重要。
在那個時代,西行之路是相當艱險,氣候非常多變,有時候酷熱難忍,有時候又寒冷刺骨。在大漠的狂風中,張騫所擁有的,唯有想到堂邑父以及一騎一鞭一行囊。然而,張騫的行囊早已空空如也,馬已瘦弱不堪,他忍著饑渴,頂著風沙侵襲,在沙漠中艱難地爬行。在烈日下,在狂風中,在饑渴難耐中,他以馬尿為水,以馬肉為食。偶爾的,堂邑父也會射殺一些獵物。最終饑寒交迫的兩人走出了荒漠,穿越了廣袤的西域大地。
張騫一行首先到了位于今天烏茲別克斯坦的大宛國,并受到當地國王的款待。在大宛人的護衛下,張騫終于到了康居國。隨后又在康居人的引導下,到了大月氏國。而此時,大月氏已經占領了肥沃的河中平原,再與強大的匈奴人作戰,還有什么好處呢?
雖然費盡唇舌,但是張騫還是不能說服大月氏國王。因此張騫只好失望地帶著大月氏國王送給漢武帝的禮物,向著故國的方向東行而去。
這一次,張騫決定避開河西走廊,從青海羌人的領地經過,免得被匈奴人發現。但很可惜,羌人和匈奴人從來都是穿一條褲子的。張騫和堂邑父最終被羌人捕獲,移交給了匈奴。雖然沒有完成任務非常遺憾,但是唯一慶幸的是,張騫還能留著性命,回到妻兒的身邊
但是天無絕人之路。一年后,匈奴發生內亂,張騫和堂邑父見此機會,決定第二次出逃。但這一次,他的妻子緊緊抱住了丈夫。這位深明大義的女子并沒有阻止丈夫,而是堅定地對他說:“請帶我一起走吧!”
就這樣,張騫帶著堂邑父以及他的匈奴妻兒,穿越了千里荒漠,回到了漢朝。離開長安時,張騫還是個27歲的棒小伙。而現在,張騫已經成了頭發花白、飽經風霜的中年人。
在未央宮,漢武帝激動地接見了張騫一行。張騫痛哭流涕,說自己沒有完成聯合大月氏的任務。但是漢武帝卻安慰說:“回來就好!回來就好!”
就這樣,張騫將自己探險的見聞,全部告知了漢武帝。漢武帝做夢也沒有想到,在遙遠的西方還有那么多奇妙的國家:樓蘭、焉耆、龜茲、車師、大宛、康居、大月氏、條支、大秦……如今漢武帝的目光,已經不再局限于中原那一畝三分地;他的目光已經穿越河西走廊,越過中亞的荒原,越過伊朗的高山和肥沃的兩河平原,一直達到遙遠的羅馬帝國。
漢武帝對張騫這次出使西域的成果,非常滿意,特封張騫為太中大夫,授堂邑父為“奉使君”,以表彰他們的功績。但可惜的是,就在丈夫即將飛黃騰達的時候,他的匈奴妻子因為水土不服,永遠地離開了他。
在張騫的指引下,霍去病發動兩次河西之戰,大破匈奴,從此將河西走廊納入漢朝的版圖。因為這個功勞,張騫被封為博望侯。公元前119年,張騫再次出使西域。而這一次,他再也不用擔心匈奴人的侵襲,因為強大的漢軍已經將匈奴騎兵遠遠驅逐出河西走廊。
300個使節,帶著價值數千萬銅幣的金幣絲帛,趕著牛羊一萬頭,向西域諸國盡情地顯示著漢朝的強大和富有。張騫等人完成使命后,又帶著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胡蘿卜等西域物產回到了漢朝。而這些物產,將成為我們餐桌重要的組成部分。
公元前114年,中國最偉大的探險家張騫去世。但他留下的功業卻是無窮的,數十年后,西域也成為中華版圖的一部分,從此永不可分割。
對于張騫的偉大探險,司馬遷給了他一個形象的、令人遐想的專有名詞——“鑿空”。沿著張騫探索的路線,偉大的絲綢之路被“鑿空”了。曾經老死不相往來的東方和西方,因為張騫的道路聯系在一起。以中國的絲綢為媒介,世界再也不是一個個孤立的點,而是逐漸成為一個整體。在張騫以前,是沒有世界史的。正如梁啟超所說:“堅忍磊落奇男子,世界史開幕第一人。”
在贊頌張騫的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他身后那位深明大義的匈奴妻子。他們之間偉大的愛情,象征著華夏與游牧民族的最終和解。曾經的匈奴,如今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之中。
1、班超是東漢時期的將軍,他棄筆從戎,奉命出使鄯善國,聯合鄯善國對付匈奴。鄯善國王對待他這個東漢使者的態度十分奇怪,起先十分恭敬,后來逐漸變得傲慢無禮起來。
班超揣測匈奴也派使者到達了鄯善國,于是他到處打聽到了匈奴使者的居所,帶著自己的隨從36個人,趁夜殺進匈奴使者的居所,殺死他們一百余人。
鄯善國王因此對班超一行人十分恐懼,便答應了聯合東漢夾擊匈奴的盟約。接著班超又出使于闐、疏勒,使匈奴聯合其他小國夾擊東漢的計劃徹底告吹。
2、西漢時期,漢武帝為了和匈奴作戰,派遣張騫去尋找曾被匈奴趕跑的大月氏。張騫帶著百余人來到河西走廊一代,被匈奴人發現并俘虜。匈奴人得知張騫的使命后,就讓他去放羊,還讓他娶了一個匈奴女子作為妻子,意圖讓他投降。
但張騫并沒有被誘惑,忍辱負重11年后,張騫找了個機會,終于從匈奴手中逃脫。他并沒有回西漢,因為他知道自己的使命尚未完成。他繼續一路西行,到達了大宛國,在大宛國王的幫助下,他找到了居住在阿姆河流域一代的大月氏,但大月氏已經被匈奴打怕了,不愿和西漢結盟攻打匈奴。
張騫怏怏而返,在回去的途中,又被匈奴抓獲,這次他們把張騫囚禁了一年多,而后張騫再次從匈奴手里逃脫,回到了西漢。雖然這次張騫并沒有完成使命,但卻讓西漢得知了許多西域的地理和人文知識,激發了漢武帝拓展疆土的決心。
擴展資料
絲綢之路的歷史意義
首先,絲路上的商隊從西方運來稀有動物、植物、皮貨、藥材、香料、珠寶首飾,再從中國運出絲綢、茶葉、瓷器等貨物,這些商品豐富了各國人們的日常生活。
其次,絲綢之路開通后,中原的鑄鐵冶煉,鑿井等技術傳入西域,促進了西域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中國的四大發明、 絲織技術、漆器工藝等也經由絲綢之路傳向世界各地,促進了世界文明進程。
其三,絲綢之路開通后,西域各國各派使節來中原朝見,密切了中原王朝與西域的政治聯系;同時波斯、羅馬等帝國也遣使來中國,促進了中西文化交流。
其四,佛教、拜火教、摩尼教和景教也隨著絲綢之路來到中國,成為很多人的信仰,并沿著絲綢之路的分支,傳播到朝鮮半島、日本與其他亞洲國家。另外,絲綢之路在促進民族交融、藝術文化交流等方面也有重大意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絲綢之路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210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項羽已經逃至江邊,為何還要自刎不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