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安祿山20萬反叛軍為何能兵臨城下,當時的唐軍都去了哪里

眾妙之門 2023-06-17 10:15:53

安祿山20萬反叛軍為何能兵臨城下,當時的唐軍都去了哪里

很多人都不了解安祿山兵臨城下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公元755年,安祿山親率自己的20萬反叛大軍直逼洛陽,而此時的唐軍卻是節節敗退,唐玄宗李隆基攜楊貴妃等眾人西逃。那么此時的唐軍在哪里呢?為何會讓安祿山的20叛軍兵臨城下?

這就不得不從唐朝的兵役制度說起了。

話說唐朝建立初期,延續的是南北朝時期的府兵制。這是一種怎樣的兵役制度呢?大致上來說就是當時的官兵們平時既要種田又要操練,但是可以不用繳納賦稅,到了戰時,則自備武器上戰場。這在南北朝時期是非常實用的,因為當時諸侯割據,每個政權的地盤都不大,經濟又都還不景氣。

可到了唐朝就不適用了,為啥?地盤太大了,軍隊一旦出動經常就是一年半載回不來,這樣的話,家鄉的耕地也就沒人打理逐漸荒廢了。所以后來在唐玄宗中期,他們發明了一種新的兵役制度,是為十節度使制度。

意思就是將天下分為十大戰區,每個戰區的司令就是節度使。

一個節度使當然是無法對抗中央的,可后來為了對付游牧民族,便出現了一位將領兼好幾處節度使的情況。當時的安祿山就是兼任三鎮節度使,可謂是超級大軍閥。這節度使最初也只有統兵的權利,還是容易控制的,可后來為了戰爭的需要,中央又逐漸將地方財政支出權和人事任免權都交給了他們。這樣一來的話,就形成了一個獨立的小王國,節度使便不再完全聽命中央政權的話了。

當時的唐朝,在南方與南詔國長期鏖戰,在東北方又要面對各種少數民族,在西方還要面對不可一世的阿拉伯帝國,可以說是三線作戰,他們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在了邊境線上,國內的軍隊很少。安祿山當時能夠指揮的軍隊超過了20萬,而唐朝的中央軍只有區區10余萬人。

此外天天打仗和天天踢正步的軍隊,戰斗力也是不可同日而語的。

當時的唐朝已經歌舞升平了100多年,昔日引以為傲的中央軍早就成了毫無戰斗力的花花架子。這些由貴族子弟組成的中央軍完全就是為了在軍隊里熬資歷,好給自己掙一個晉升之路。而安祿山的叛軍,作為天天和游牧民族打仗的軍隊,戰斗力自然要比他們強悍成百上千倍。

所以叛軍一路南下,幾乎沒有遇到什么像樣的抵抗,就輕而易舉地拿下了唐朝的東都洛陽。此時唐朝還有一個唯一的依靠,那便是死守潼關,可結果也讓李隆基給搞砸了。

當時高仙芝、封常清等名將主張死守潼關,等待西部軍團的回援,然后再與叛軍決一死戰。但長安城對水路運輸的依賴性很大,為了打通長安的水上運糧通道,李隆基命駐守在潼關的唐軍出戰,高仙芝等人不同意,最終被下令處死。隨后主持軍務的哥舒翰雖然也知道不能打,但迫于李隆基的壓力,也只能硬著頭皮出戰。

最終的結果就是唐軍一敗涂地,叛軍占領了潼關,長安城岌岌可危,李隆基帶著自己的女人跑了。不過在逃跑途中,太子李亨發動了兵變,楊玉環成了政治犧牲品,李隆基喪失了權利,而李亨則繼續北上指揮作戰,終于在公元757年的六月和十月收復長安、洛陽兩京。

史書遮掩的真相,潼關大戰20萬唐軍慘敗,真實原因是什么呢?

安史之戰初期,釀成長20萬唐軍全軍覆沒,長安失守悲劇的潼關決戰,根據史書事后記載,都是唐玄宗李隆基一意孤行所致。

不止是唐軍主帥哥舒翰,甚至郭子儀、李光弼等其他唐軍名將,也都竭力反對出擊,主張堅守,然而,

 事實真相當真是如此么? 人人都知道唐軍出關必敗,反對出關,只有愚蠢的皇帝唐玄宗和宰相楊國忠不知道,傻傻地非要要哥舒翰去送死?

看看另外一些史料:

 當時,郭子儀李光弼,帶領河東軍和朔方軍正在攻略河北,包抄叛軍后路,安祿山隨時可能放棄洛陽,絕不可能束手待斃。

一旦安祿山大軍全軍退守河北,郭子儀李光弼所部,會立刻面對前有堅城后有大軍腹背受敵極端不利的局面,

 而郭李二人又沒有上帝視角,知道潼關那20萬以西北老兵為主的唐軍最大主力兵團,會突然成不堪一擊的豆腐軍,他們本就迫切需要潼關出兵牽制叛軍,有什么理由反對潼關出兵,非要自己獨自抗擊叛軍全軍主力呢?

 如果潼關兵團不動,郭李二將就要憑自己的兵力,既圍攻范陽這個叛軍老巢,又要阻擊安祿山本部主力回師的援軍。歸師勿遏,他們哪來的自信,可以憑自己去同時應付兩個戰場,打垮安史叛軍,讓潼關兵團那20萬唐軍打醬油加油就好?

 潼關唐軍總數高達20萬,而且包括大量對吐蕃屢戰屢勝的隴右河西軍精銳。哥舒翰手握20萬唐軍主力大軍,還都是自己熟悉的征戰了幾十年的舊部,又有什么理由,非要反對出兵,去痛打兵力遠不如他的叛軍,成就平叛戰爭的最大功勛呢?

 唐玄宗從來不是不懂軍事的傻瓜,而是當了40年皇帝,穩固控制政權,北滅后突厥,西平突騎施,把吐蕃逼到腹背受敵,打出一個錦繡河山的一代明君。

 唐玄宗會犯錯誤不奇怪,但是在一線將領全部反對的情況下,他只相信一個他自己也知道的從來不懂軍事的楊國忠,這就非常奇怪了。

 盡信書不如無書,面對這種互相矛盾的史料,稍微有點軍事頭腦,擺擺雙方態勢,都能知道史家的相關記載,多半是事后諸葛亮。 看看古今中外各種失敗一方將領的戰爭回憶錄就知道了,一切都是無能上司的錯

 北宋靖康之難,之前竭力支持聯金滅遼,收復燕云的大臣,日后寫回憶錄洗地,說自己根本不贊成?海上之盟?的也大有人在。

安祿山死后,唐軍為何還花了七年才將叛亂徹底撲滅呢?

說起唐朝,大家都會說這是中國古代歷史上最為強盛的一個朝代,而唐朝最為強盛的時期那就莫過于唐玄宗李隆基在位的時候了。

 在繼承了唐太宗和武則天的政治經濟遺產以后,唐玄宗勵精圖治,終于在開元年間,將唐朝推向了新的高峰。此時的唐朝真的是個天朝上國,萬邦來朝,而且國富民強,處處都是太平盛世。

然而,在天寶年間的時候,駐扎在范陽的安祿山卻領三個藩鎮之兵,以清君側之名,大舉對唐王朝進行攻擊。一時間叛軍所向披靡,唐朝東西二京洛陽和長安先后被安祿山占領,唐朝也在這次動亂中由盛轉衰,一蹶不振。

 可是后來在占領了長安之后,安祿山的燕軍就開始瓜分唐王朝巨大的財富,所以未對逃往巴蜀的唐玄宗進行追擊,從而讓唐朝重新集結兵力。

再加上安祿山本人身患重病,其子還對于誰接班爭得死去活來。所以浩蕩一時的安祿山反叛立即就走向了頹勢。按理說,在這個時候“安史之亂”就應該歇菜了,可是在安祿山死后,又花了七年的時間,才將叛亂徹底撲滅,那這究竟又是因為什么呢?

 首先,身為唐王朝統治者的唐玄宗沒能做好平叛的決策。咱們都知道安祿山的燕軍攻入長安的時候,唐玄宗帶著自己心愛的楊貴妃往四川跑路,而身為太子的李亨則去了甘肅,并且在靈武自己當了皇帝,遙尊老爹唐玄宗為太上皇。后來唐玄宗回來,又被兒子一直軟禁起來,晚年十分的凄慘。等到唐肅宗李亨平定安祿山殘黨的時候,又命廣平王為總指揮,而大將郭子儀任副指揮。

可是吧,唐肅宗這個人因為自己上位不正,所以對于權力是十分的謹慎。在廣平王當了一段時間的總指揮之后,就被唐肅宗叫回長安陪自己了。唐肅宗這么做的目的不為別的,就是怕廣平王有了勢力之后奪自己的權,更怕郭子儀統領天下兵馬,成為第二個安祿山。

 其次,唐軍在平叛的過程中,沒有做好統一的指揮調度。唐軍明明是六十萬大軍,后來卻被一舉擊敗。為了防止一家獨大,唐肅宗便派了十個藩鎮的節度使一起去討伐,可是這里頭又沒個總負責人,所以一路上,這十鎮聯軍是要多亂有多亂。

最后,唐肅宗實在看不下去了,就派了自己的心腹太監魚朝恩做了監軍。雖說聲勢浩大的唐軍將安祿山的兒子安慶緒團團圍住,可是在他們的身邊,還有一個人是他們很難對付的,他就是安祿山手下的大將史思明。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15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