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篇關于(yu)朱三太子的文(wen)章,歡迎閱讀哦~
朱(zhu)由檢自縊后,他(ta)的(de)幾個兒子(zi)下場如何(he)呢?其中四皇子(zi)朱(zhu)慈炤(zhao)算是(shi)運氣比(bi)較(jiao)好的(de)一(yi)位(wei),大順(shun)軍攻入(ru)京城后,朱(zhu)慈炤(zhao)被(bei)一(yi)位(wei)姓毛的(de)將(jiang)領(ling)帶到河南,此后過上(shang)了流浪的(de)生(sheng)活。在浙江,朱(zhu)慈炤(zhao)成為(wei)(wei)一(yi)名前朝(chao)官(guan)員的(de)女婿,靠教書為(wei)(wei)生(sheng)活到了70多歲。但后來他(ta)的(de)身份還是(shi)暴(bao)露,導致全家(jia)遭(zao)受滅(mie)頂之(zhi)災(zai)。據說當時民間有人主(zhu)動(dong)提出自己是(shi)太子(zi),明(ming)明(ming)可以過上(shang)歸隱(yin)的(de)生(sheng)活,為(wei)(wei)什么(me)還會有人以身犯險呢?
崇禎皇帝在煤山(shan)上吊自(zi)殺,大臣們(men)或(huo)投(tou)降(jiang),或(huo)逃(tao)亡,或(huo)殉國(guo),就(jiu)連他的三個(ge)兒(er)(er)子(zi)也成(cheng)(cheng)了(le)李(li)自(zi)成(cheng)(cheng)的俘虜。不久(jiu),吳三桂和清兵(bing)攻入北京(jing),李(li)自(zi)成(cheng)(cheng)帶著(zhu)崇禎皇帝的三個(ge)兒(er)(er)子(zi)倉皇逃(tao)走了(le)。
清軍進(jin)駐北京(jing)后,為穩定局(ju)面(mian),分封明朝降臣,使他們各安其所,即使明朝的皇親國戚也(ye)都(dou)保住(zhu)了自己的家財(cai)和地位。
這年冬天,崇禎(zhen)(zhen)皇帝的(de)老(lao)丈人周(zhou)奎(kui)家(jia)里來了(le)一(yi)個(ge)自稱太(tai)(tai)子(zi)(zi)的(de)人。此時,崇禎(zhen)(zhen)皇帝的(de)大女兒(er)(長(chang)(chang)公主)就(jiu)寄養在(zai)(zai)周(zhou)奎(kui)家(jia)中(zhong)(zhong)。周(zhou)奎(kui)見(jian)了(le)來人,非常(chang)驚訝(ya),就(jiu)讓(rang)長(chang)(chang)公主出(chu)(chu)來相(xiang)認,兩(liang)人一(yi)見(jian),抱頭痛哭。周(zhou)奎(kui)趕緊準(zhun)備(bei)飯菜,把(ba)全家(jia)人叫(jiao)出(chu)(chu)來向太(tai)(tai)子(zi)(zi)行君臣大禮。公主問太(tai)(tai)子(zi)(zi)如何(he)到(dao)了(le)這里,太(tai)(tai)子(zi)(zi)說李自成的(de)部(bu)隊被沖散以后,他(ta)先是藏在(zai)(zai)東廠,后潛至一(yi)個(ge)豆腐店里,接著又(you)到(dao)了(le)尼姑庵中(zhong)(zhong)。半個(ge)月后,一(yi)個(ge)姓常(chang)的(de)老(lao)侍衛偶(ou)然在(zai)(zai)尼姑庵里見(jian)到(dao)他(ta),就(jiu)把(ba)他(ta)帶到(dao)家(jia)中(zhong)(zhong)。后來聽說長(chang)(chang)公主在(zai)(zai)姥(lao)爺這兒(er),就(jiu)投奔過來了(le)。
太子(zi)(zi)說得頭(tou)(tou)頭(tou)(tou)是(shi)道,井井有條,況且他的(de)(de)(de)(de)親姐(jie)姐(jie)就在眼前,應該不會認(ren)錯。周奎只好暫時(shi)把(ba)太子(zi)(zi)安置下(xia)來,但幾天之后,他又下(xia)定(ding)決心把(ba)太子(zi)(zi)交出去,理(li)由是(shi)此(ci)太子(zi)(zi)是(shi)假冒的(de)(de)(de)(de)。有趣的(de)(de)(de)(de)是(shi),審問(wen)官(guan)請宮(gong)廷內(nei)的(de)(de)(de)(de)太監們出來辨認(ren)的(de)(de)(de)(de)時(shi)候,多數人都跪(gui)下(xia)磕頭(tou)(tou),而太子(zi)(zi)也一一叫(jiao)出了他們的(de)(de)(de)(de)名字。也有腦瓜(gua)靈活(huo)、反應機敏的(de)(de)(de)(de),趕緊裝作不認(ren)識。
后(hou)來,審(shen)訊官因為堅持太子是真的,被清朝攝(she)政王多爾袞下令處(chu)死(si),換人(ren)重新(xin)審(shen)理。于是,此事“順利”結(jie)案,即太子確實是假(jia)的。
當時就有(you)人提出來(lai),明朝(chao)已亡,冒充太子不(bu)但(dan)沒好(hao)處,而且要擔殺身之(zhi)(zhi)險(xian),誰會傻到(dao)這個地步?不(bu)斷有(you)朝(chao)臣和(he)民間人士提出質疑。多爾袞毫不(bu)客氣(qi),把所有(you)擅議太子案的(de)人一(yi)(yi)個不(bu)留,全(quan)部殺掉(diao)。在大棒(bang)威逼之(zhi)(zhi)下,大家終于統(tong)一(yi)(yi)了口(kou)徑。
崇禎皇(huang)帝死后(hou),他(ta)的堂兄(xiong)馬(ma)上在(zai)南(nan)(nan)京即位(wei),是為南(nan)(nan)明弘光帝。就在(zai)清朝殺了“假太(tai)子(zi)”以后(hou),又一個自稱太(tai)子(zi)的人在(zai)杭州出現了。弘光帝得知消(xiao)息(xi)后(hou),大吃(chi)一驚(jing),連忙派人把(ba)“太(tai)子(zi)”迎到(dao)南(nan)(nan)京。
這(zhe)位“太(tai)(tai)子(zi)(zi)”到了南京以后,當政者即應讓(rang)跟太(tai)(tai)子(zi)(zi)熟(shu)悉的(de)(de)人前(qian)去辨(bian)認。結果也是(shi)分成了兩(liang)派,一(yi)(yi)派認為是(shi)真的(de)(de),一(yi)(yi)派認為是(shi)假的(de)(de)。而且(qie)隨著時間的(de)(de)推移,辨(bian)認工作越來越朝著假的(de)(de)一(yi)(yi)方傾斜。有(you)人說,假太(tai)(tai)子(zi)(zi)已經(jing)供認自己真名(ming)叫王之明。不過,弘(hong)光帝到底沒敢向這(zhe)位“太(tai)(tai)子(zi)(zi)”下(xia)手,因為已經(jing)有(you)人向他(ta)發出了威脅,要(yao)他(ta)善待“太(tai)(tai)子(zi)(zi)”。處于(yu)長江中游的(de)(de)一(yi)(yi)個大將,更以保(bao)護太(tai)(tai)子(zi)(zi)的(de)(de)名(ming)義(yi)帶兵(bing)逼(bi)京。
南(nan)明(ming)(ming)(ming)的王(wang)之明(ming)(ming)(ming)比(bi)北(bei)京(jing)的太子幸運一些。1645年,清軍(jun)猛攻南(nan)京(jing),弘光帝倉皇出逃,南(nan)京(jing)市民(min)沖入(ru)監獄,放出王(wang)之明(ming)(ming)(ming),擁他(ta)登(deng)上了皇位。可惜(xi),這個皇帝沒當(dang)幾(ji)天(tian),南(nan)京(jing)就(jiu)被攻破,王(wang)之明(ming)(ming)(ming)和(he)弘光帝一起被帶往北(bei)京(jing)處死。
這(zhe)就(jiu)是太子(zi)的尷尬:他們從(cong)最(zui)窩囊到(dao)最(zui)尊(zun)貴往往只有一步(bu)之遙(yao),這(zhe)一步(bu)之遙(yao)是一個人(ren)從(cong)孫子(zi)到(dao)大爺的真實寫照(zhao),但大部分人(ren)最(zui)終永遠(yuan)停(ting)留在孫子(zi)的階段上。
在明朝滅亡以后,隨著崇禎皇帝的自縊,他的子女們命運也好不到哪里去。據史料記載,當時只有崇禎最喜歡的大女兒長平公主逃到了宮外,其余的大多沒能順利逃出去;而且很多最終的下場都非常的凄慘,這也正好印證了那句古話?覆巢之下無完卵?。崇(chong)禎(zhen)生前一共(gong)有七(qi)子六女(nv),然而最終在(zai)崇(chong)禎(zhen)身死時候(hou)也僅(jin)僅(jin)剩下了(le)三(san)子兩(liang)女(nv),其余的都(dou)在(zai)這中(zhong)間(jian)過程中(zhong)夭折了(le)。
第一點:崇禎皇帝的兩個女兒最終結局;紫禁城破城時候,崇禎膝下還有兩個乖巧可愛的女兒。他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受到屈辱,便對長平公主說了一句經典名言?汝何故生我家?;崇禎親手將自己幸存的小女兒昭仁公主殺死,但在面對自己最為疼愛的大女兒長平公主時候,卻始終下不了手,最終砍斷了她一條胳膊,讓長平公主昏死了過去。也正(zheng)因為這(zhe)樣(yang),才使得長平公主(zhu)順利逃過(guo)一(yi)劫,得以(yi)活下來。
第二點:崇禎皇帝三個兒子的結局,當時留在紫禁城中的兒子有太子朱慈烺,三皇子朱慈炯,以及四皇子朱慈照。隨著李自成的到來,他們自然也就成為了階下囚;然而李自成卻并沒有羞辱和殺掉他們,這是讓人非常意外的一點。而是對他們三位皇子以禮相待,并且在這樣的情況下答應了太子朱慈烺的一些不過分要求;最終還將太子封為宋王,留在京城居住。可惜的是好景不長,不久之后隨著李自成兵敗,眼前的這份寧靜也被打破,而在城破之后,幾位王子也不知所蹤了。
所以在我們漫長的(de)封建史上,如(ru)果(guo)皇子(zi)、皇女們處于(yu)太平盛世,自然是(shi)衣食無憂,一生大富大貴的(de)生活。一旦進(jin)入到亂世時期,可能在朝代更替之后,他們的(de)境(jing)遇比起普通人(ren)還不如(ru),明(ming)朝崇(chong)禎皇帝的(de)子(zi)女便是(shi)如(ru)此凄(qi)慘的(de)下場。
獻愍太子朱慈烺,母周皇后,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初四日生,1644年李自成封為宋王,李敗退時不知所終。
定哀王朱慈炯,母周皇后,1644年不知所終。
永悼王朱慈照,母田貴妃,1644年不知所終。
悼靈(ling)王朱慈煥(1633年-1708年),母田(tian)貴妃。康(kang)熙(xi)四十七(qi)年被捕,康(kang)熙(xi)以(yi)“朱某雖無(wu)謀反之事,未嘗無(wu)謀反之心”為(wei)罪(zui)名遭(zao)處死
據《明史·諸王傳》記載崇禎帝的一生共生有7個兒子。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皇太子朱慈烺16歲,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歲,皇四子慈炤只有十歲。除了這三個兒子外,崇禎帝的其他的兒子都是早夭。
據《明史》記載:崇禎皇帝在皇宮中砍傷十六歲的長平公主后,長平公主暈死在血泊中,長平公主后來被人發現,抬到周皇后的父親周奎家中,五天后竟然蘇醒過來。當她醒來的時候,北京城已經成了大順天下。周奎不敢收留她,就把她交給了李自成,李闖王見長公主居然死而復蘇,感到很意外,于是將她交給劉宗敏救治。“大順”只在北京城里呆了兩個月,就結束了它的歷史使命。李自成沒有來得及帶上長平公主,就在清軍的追擊下敗逃遠去。
清順治二年,長平公主向順治帝及攝政王多爾袞上書要求出家為尼,但清政府為了籠絡人心,不但不答應,在長平公主上書不久,順治帝就下達詔命:讓她與崇禎為她選定的駙馬周顯完婚,并且同時賜予府邸、金銀、車馬、田地。但僅僅過了幾個月,長平公主就病逝了,時為順治三年,長平公主十八歲。賜葬廣寧門外。
長平公主的下落有了結論,崇禎帝的兒子下落至今卻還是個謎。
據《明史·諸王傳》記載崇禎帝的一生共生有7個兒子。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攻陷北京之時,皇太子朱慈烺16歲,皇三子定王朱慈炯14歲,皇四子慈炤只有十歲。除了這三個兒子外,崇禎帝的其他的兒子都是早夭。李自成大軍攻破北京之日,崇禎帝為給大明保留一絲血脈。他讓兒子們都換上平民的衣服,由太監護送逃出北京城。臨死,他還寫下遺詔,要求各地的官員協力輔佐太子,重振大明。
那么,崇禎帝的這些兒子們逃到哪里去了呢?
說法一:被清廷捕獲殺害。持這種說法的人認為在李自成戰敗后,太子趁機逃脫,被吳三桂部下捕獲,后來太子又逃到外舅周奎家,周奎擔心私藏太子會惹來禍端,就將太子獻給了清攝政王多爾袞,經過一番辨認,最終被害。這一觀點依據《石匾書后集》中的《烈帝本紀》及《太子本紀》記載,《國壽錄·崇禎太子》及《甲申傳信錄》等書中也有比較類似的記述。這些說法都認為太子最終被清廷抓獲,然后遇害。
說法二:被吳三桂殺害。《明史紀事本末》中稱,李自成攻下北京城后,太子慈娘與定王慈炯、永王慈招一起被起義軍所擄獲。后來,李自成不敵戰敗,就與吳三桂議和,吳三桂提出用歸還太子與二王并離開北京城為條件,換取停戰。李自成同意了,就將太子等人交給了吳三桂。這樣說來,太子就落人了吳三桂的手中。據此,有人提出,太子已經遇害。
說法三:跟隨李自成敗退,不知所終。崇禎兒子三人等在北京陷落后,均未逃脫,一并為李自成軍俘獲。在對他們的處理上,李自成采納李巖等人的建議,封明太子為宋王,永王和定王也改封他爵。后來,吳三桂在山海關反叛,李自成率軍親征時,身邊還帶著明太子及兄弟,其用意自然是以此來堵住吳三桂效忠明廷之借口,并招降吳三桂。但此舉并沒有收到效果。李自成農民軍與吳三桂交戰受挫,決定離京西撤時,將他們三兄弟一起帶走。從此太子便杳無音信,不知死活。這種說法是依據《明史紀事本末》、《明季遺聞》以及《明史》等,如《明史紀事本末》云:“京城被攻陷,李自成捕獲太子,封為宋王。當李自成向西前進時,太子卻不知所終。”《明季遺聞》的記述尤為具體:“李自成軍受挫后,便狼狽回到京城,之后又向西行。有人說太子和二王也一同出行。”《明季遺聞》乃鄒流綺父子所編輯,他們在甲申之變時都身臨其境,且該書面世之時離事情發生之日不過十年左右,因此人們認為他倆所輯錄的遺聞還是較為可靠的。
說法四:跟隨李自成敗退,后逃出做了和尚。有人認為在李自成軍隊敗退北京的路上,劉宗敏受了重傷,放松了對他的看管,他就找了個機會和他以前的老師李士淳從闖王的軍中逃了出來,后來到了李士淳的老家廣東嘉應州陰那山出家當了和尚。他們在人跡罕至的深山里建了一座寺廟叫做“圣壽寺”,大殿就取名叫“紫極殿”,處處都顯示了寺中和尚的神秘出身。據說太子死后,廟里就開始供奉一尊“太子菩薩”的神位。這尊神位始終保留著,直到辛亥革命后,清王朝覆滅了,人們才知道原來供奉的這尊塑像就是明朝的逃亡太子。李士淳的后人也聲稱他們的先祖確實在亂軍之中救了太子,并把太子帶回自己的家鄉,兩人還一同出家做了和尚。
除了以上四種說法外《明季太略·太子一案》中則說,太子從李自成軍隊逃出后,被人帶到皇姑寺藏了起來,又和太監高起一起潛逃到天津,然后像傳言中的建文帝一樣,出海南下,不知所終。《野史無文》則記載太子曾逃往南京的南明小朝廷,清兵攻陷南京后,他被人獻出后被帶往北方,不知所終。還有的說,明末清初兵荒馬亂的,太子后來死于亂軍之中。但這些說法均無證據證實。
種種說法,不(bu)一而足,清康熙時(shi)期(qi)有人(ren)借崇禎太(tai)子(zi)(zi)之名舉行反清起(qi)義,牽連(lian)并死(si)了很(hen)多(duo)人(ren),結果(guo)也(ye)被證實是假的。崇禎的三(san)個兒子(zi)(zi)到底下落何處,到今天仍是解不(bu)開的謎團。
崇禎二年(1629年)二月,崇禎的皇后周皇后生下一子,這也是崇禎的第一個兒子,此子就是朱慈烺。崇禎三年(1630年)二月,朱慈烺被立為皇太子。當時,正是他父親在疲于應付國內的農民暴亂和北方的滿人,對于這位太子,崇禎根本就沒有時間來教導他,從他兩歲到八歲這六年時間里,朱慈烺一直住在鐘粹宮里。八歲那年,崇禎開始選擇東宮侍班講讀官。命令禮部尚書姜逢元,詹事姚明恭,少詹王鐸、屈可伸侍班;禮部侍郎方逢年,諭德項煜,修撰劉理順,編修吳偉業、楊廷麟、林曾志講讀;編修胡守恒、楊士聰校書。
看看這些人,這些大明帝國最后的名臣們,都集中在了太子朱慈烺周圍。由此可知,崇禎對這個即將成人的太子的期望有多高。
崇禎十一年(1638年)二月,太子出閣講學。崇禎十五年(1642年)正月,開講,閣臣具文奏上講義。七月,改慈慶宮為端本宮。慈慶,是懿安皇后所居之宮。當時太子十四歲,議定第二年選擇婚配,所以先為他設置宮室,而遷移懿安皇后到仁壽殿。隨后,農民義軍大舉進犯,而暫時停止。
也就是說,從朱慈烺被立為太子到十三歲出宮,他一直住在鐘粹宮里。按照我們的理解,他在鐘粹宮每天的安排無非就是讀書、玩樂。但事情似乎沒有這么簡單,作為一個朝代的末期太子,他除了下落不明外,在太子之時恐怕也并不是像我們今天所想的那樣風平浪靜的。
朱慈烺的母親周皇后在天啟年間被選入當時還是信王的崇禎府中,后來被冊封為信王妃,崇禎即位后,她便被立為皇后。
除了周皇后外,崇禎有兩個妃子,一個是袁妃,另一個就是田貴妃。田貴妃是陜西人,在其小時,父親田宏遇帶她到了
揚州。揚州本多歌妓,田宏遇親選能鼓琴的妓女,納做侍妾,并令侍妾教女兒鼓琴。又請了宿儒,使貴妃讀書識字。田貴妃自幼就聰明絕倫,十二三歲時,已能吟詩作賦,每成一篇,總是秀艷典雅,傳誦一時。父親又性情豪爽,結交名士高人,幾遍天下,當時稱他做小孟嘗。田貴妃到了十七歲那年,還沒有登基的信王選妃,田宏遇的一位朋友就把田貴妃送入信邸。信王見田貴妃生得端莊纖妍,就納為侍姬。
登基后的崇禎帝憂心國事,終日在御書房里睡覺,一個月中進宮不到一二次。田貴妃卻很能事,善侍色笑,崇禎帝每次入宮,總是愁眉不展的,但經田貴妃的婉言解釋,崇禎帝便眉開眼笑,憂慮就此盡忘。正是因此緣故,崇禎帝對于田貴妃,也愛逾他妃。特別是田貴妃有一雙三寸金蓮,使得崇禎帝更是喜愛非常。據說,崇禎曾在周皇后前贊美田氏的纖足,而嗤笑袁妃的大腳。在這樣的情況下,周皇后受到冷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周皇后自然知道自己在崇禎心中的地位在一天一天地滑落,而導致這種滑落的原因就是田貴妃。所以,兩個人的爭斗從朱慈烺被立為太子不久就開始了。
有一年元旦,天氣十分寒冷,按照慣例,妃子要在這一天朝見皇后。當田貴妃來朝見周皇后時,周皇后故意拖延時間,讓田貴妃在外凍了很久,然后才讓她進宮,進宮以后又過了很久才出來,坐在御座上受田貴妃的朝拜,而周皇后只是淡淡地點了點頭而已。田貴妃氣得差點就哭了。
為了報復周皇后,某一日,田貴妃故意讓宮女抬轎去見崇禎皇帝。崇禎見是宮女抬轎,而不是如往常一樣由宦官抬轎,感到非常奇怪。田貴妃趁機解釋說:“宦官們恣肆無狀,尤其是周皇后宮中的小太監狎宮婢,故遠之耳。”崇禎本是生性多疑之人,立即下令搜查周皇后居住的坤寧宮,果然查獲了宦官使用的多種狎具,周皇后氣得當場吐血。
兩個人的爭斗自然也就影響到了太子朱慈烺,這個在十三歲之前一直住在后宮的小太子。有一次,周皇后派宮女給太子送茶果,宮女們從田貴妃所住的承乾宮經過,嬉笑打鬧著推石獅子玩,正在午睡的田貴妃驚醒,以為發生了什么變故,慌忙起來叫人堵住了幾個宮女。經過詢問,田貴妃才知道不過是給太子送茶果。可她依舊不甘心,認為這是驚了自己的美夢,她把這幾個宮女交給了崇禎。崇禎正如熱鍋上的螞蟻在對付內憂外患呢,聽了這件事后,就沒有理。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
周皇后卻認為田貴妃這是在想要對太子不利,因為從兩個人所生孩子數量來看,是不相上下的。太子慈烺、懷隱王慈烜、定王慈炯是周皇后所生,而田貴妃生了永王慈炤、悼靈王慈煥、悼懷王及皇七子。后兩個很早就死掉了。但她憑著這兩個兒子也足以和周皇后的太子朱慈烺抗衡,后來諸多的朱三太子案就能證明這一點。
朱慈烺在太子歲月留下的資料跟他的下落一樣,是個謎。可以說,沒有任何一朝的太子像他這樣留下這么少得可憐的資料。總是有一種感覺,這個太子是否真的存在過。因為在大明朝末期,人人注意的都是崇禎和李自成還有滿人,一個并沒有成為皇帝的太子朱慈烺,其分量真是太輕了。當時英雄太多,遂使他默默無聞
在崇禎十七年(1644年)十二月,南明鴻臚寺少卿高夢箕的奴仆穆虎從北方南下,途中遇到一位少年,因此結伴而行。晚上就寢時,穆虎發現少年內衣織有龍紋,驚問其身份,少年自稱是皇太子朱慈烺。
其時,朱由崧已經在南京建立弘光政權。得知此事后,便命令太監李繼周將太子接到南京。據說,太子在見到李繼周時曾問:“迎我進京,皇帝給我做嗎?”
李繼周搖頭,“此事如何哪是我等奴婢所能知曉的!”
順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三月初一,太子來到南京,被交付錦衣衛馮可宗處看管。朱由崧派了兩個太監去辨認真偽。兩人一見到太子就抱頭大哭,還脫下了衣服給太子穿上。朱由崧知道后,大怒,跟兩個太監道:“真假未辨,你們就行見太子之禮,混賬!”
說完,將兩個太監拉了出去斬首,又將李繼周也殺了。然后,面諭群臣道:“有一稚子言是先帝東宮,若是真先帝之子即朕之子,當撫養優恤,不令失所。”隨令侯、伯、九卿、翰林、科、道等官同往審視。
原總督京營太監盧九德來到太子所居處,正視良久,不說一語。太子大怒,“盧九德,你見我怎不叩頭?”
盧九德不由自主地跪下叩頭,已經魂不附體。
太子罵道:“才一年不見,你居然肥胖如豬,可見在南京享福不淺啊。”
盧九德上下牙捉對似的廝打,又被太子罵了許久,才張皇而出。見到朱由崧后,回道:“有些相像,卻認不真。”
朱由崧陷入了沉思,老實說,他這個皇帝之位來得不易。如果太子是真的,按照祖宗成法,他必須要把皇位讓出去。雖然,南京百姓對他這個政權的所作所為已經痛不欲生,但就這樣把皇位讓出去,實在不情愿。
當南京百姓知道了太子之事后,紛紛要求太子登基稱帝。明舊臣、處于長江中游的左良玉在這個時候以保護太子的名義進逼南京;長江以北的黃得功、劉良佐等總兵也上疏要求朱由崧善待太子。危機一觸即發,朱由崧如同熱鍋上的螞蟻,坐立不安。
他準備再讓人辨認太子,而這一次的辨認卻是抱著某種目的去的。事實上,朱由崧政權的許多官員都在崇禎朝廷上任職,大多數人都遠遠地見到過太子朱慈烺。曾經擔任東宮講官的劉正宗、李景廉“皆言太子眉長于目”,他們看了偽太子之后都說“認不清”;朱由崧認為,這是大臣們對自己不滿,而刻意地不想認出太子來。
他找來親信,對太子進行辨認。這些親信在他的示意下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并對太子進行嚴刑拷問,審訊結果出來了:太子是假的,真名叫王之明。
既然王之明承認自己就是王之明了,那么,下面的審訊應該輕松多了,但事實卻是,難度依舊,笑料百出。
審問官問道:王之明,你冒充太子該當何罪?
王之明:我既然被你們說成不是太子,也就罷了,何必要給我改姓名?
審問官:王之明。
王之明不回答。
審問官:為何不應?
王之明:何不喊“明之王”?
審問官大怒,吩咐用刑。
太子高呼:皇天啊上帝。
該年五月十日,清軍大舉南下,朱由崧到太平府避難。南京百姓這才沖進監獄,把奄奄一息的太子救了出來,并擁其登上皇位。這個皇位只持續了五天,五天后,清軍大將多鐸進入南京城。他第一件事就是問太子,有人告訴他,哪里有什么太子,是一個叫王之明的人冒充的。
多鐸笑道:“你們真愚蠢,如果他承認自己是真太子,朱由崧早就把他殺了。”
一名降臣趁機說道:“是啊,太子本不承認自己是冒充的,都是馬士英(一個太監)的安排。”
多鐸連連點頭,并罵道:“奸臣,奸臣。”
十天后,多鐸設宴招待剛擒獲的朱由崧,并將他的位置安排在皇太子之下。皇太子對朱由崧道:“你看,你讓李繼周把我叫來,又不認我,還給我改名,又讓人抽打我。這些事,你知道不知道?”朱由崧坐在他下首,不作一語。幾個月后,多鐸將太子和朱由崧帶到了北京,隨后都被處死。
驚動一時的皇太子案由此結束,我們真的很希望那個叫王之明的就是朱慈烺,但我們的希望往往都被清廷扼殺了,由不得我們做半分幻想。
朱慈烺和他的身體一樣,在這個太子案后就永遠地在歷史上消失了。隨之而起的是朱三太子。朱慈烺一死,作為崇禎帝的兒子們,年齡最大的就是皇三子朱慈炯,確切地說,他就成了大明皇位的合法繼承人。于是,“朱三太子”四個字在清初的確鬧騰了好久。
順治八年(1651年),有人冒稱是崇禎第三子,被清廷殺了;康熙十二年(1673年),有一個叫楊起隆的冒稱是朱三太子,被殺;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又有名為王士元的自稱為朱三太子,后被凌遲。這三個人在當時冒充的朱三太子的名字叫朱慈煥,而不是真正的朱三太子朱慈炯。
這些人為什么要冒充一個本不存在的人呢?
朱慈煥本是崇禎帝的第五個兒子,在五歲的時候就死了。據傳說他生前對崇禎道:“九蓮菩薩說:‘皇上待外戚太薄,所以將讓他的兒子們都死掉。’”
這個九蓮菩薩就是萬歷的生母李太后,她曾支持張居正變法。崇禎聽了這個小孩子的話后,很惶恐,就封其為“玄機慈應真君”。
這樣看來,諸多的朱三太子案頻頻以朱慈煥為號召,而不是以真的第三子朱慈炯,原因已經很明顯了。民間宗教是此類活動的依托,作為“玄機慈應真君”的朱慈煥顯然具備這種蠱惑力,于是,諸多的人都選擇了他。
中國歷史上的末代太子很多,但真正讓后人記得的的確太少。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歷史往往在每個朝代的末期所關注的焦點是他們的父親,而不是他們。
朱慈烺能被清初(chu)的(de)諸多歷史學家所惦(dian)記(ji),從這一(yi)點來講,應該算是(shi)他(ta)(ta)(ta)的(de)榮(rong)幸(xing)。對一(yi)個死人的(de)惦(dian)記(ji)往往是(shi)活著的(de)人生活中不可(ke)缺少的(de)一(yi)部(bu)分。為什(shen)么要惦(dian)記(ji)他(ta)(ta)(ta),從記(ji)載中,我們看(kan)不到(dao)朱慈烺到(dao)底有什(shen)么治(zhi)國(guo)才(cai)能,他(ta)(ta)(ta)也沒有機(ji)會(hui)施展。可(ke)事情(qing)恰恰就在這里,他(ta)(ta)(ta)的(de)父親崇禎(zhen)連他(ta)(ta)(ta)施展的(de)機(ji)會(hui)都不給(gei),這可(ke)能就是(shi)他(ta)(ta)(ta)的(de)悲(bei)哀所在了。
本(ben)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20219.html.
聲明: 我(wo)(wo)們(men)致力于(yu)保護作(zuo)者版權,注重(zhong)分享(xiang),被刊用文(wen)章(zhang)因無法(fa)核實(shi)真實(shi)出(chu)處,未(wei)能及時(shi)與作(zuo)者取得聯(lian)系(xi),或(huo)有(you)版權異議的,請(qing)聯(lian)系(xi)管(guan)理員(yuan),我(wo)(wo)們(men)會立即(ji)處理,本站部分文(wen)字與圖(tu)片資源來(lai)自于(yu)網(wang)絡,轉載是(shi)出(chu)于(yu)傳遞更多信息之(zhi)目(mu)的,若有(you)來(lai)源標注錯誤或(huo)侵犯了您的合(he)法(fa)權益,請(qing)立即(ji)通知(zhi)我(wo)(wo)們(men)(管(guan)理員(yuan)郵箱(xiang):),情況屬實(shi),我(wo)(wo)們(men)會第一時(shi)間予以刪(shan)除(chu),并同時(shi)向您表(biao)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田氏代齊為什么連齊國(guo)國(guo)號都沒有改,究···
下(xia)一篇: 張居正對(dui)歷史有什么(me)貢獻(xian)死后為何被抄家(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