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清朝的故事,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看到這個標題,大家有沒有迷惑?一個區區二品官,怎么能夠和一品官相比呢?無論是在哪個年代,大家都知道官階越高,權力越大他的俸祿也越高,也受人更多的尊敬。不過這并不是一個死的規矩,有的時候也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而出現一個例外。在清朝的時候,當時有很多官位,但都有自己的品級,當時有一個正二品官,能夠擔任這個職務的人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因為他們的能力和才華比大部分一品官還要出色。
這么神秘的職位就是內務府總管,這是一個特有的機構,也算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吧,他們的主要任務就是負責皇家生活的各種方面。稍微具體一點的就是皇上的日常吃飯,他今天吃什么菜喝什么飲品,他今天穿什么衣服,以及換季了,要給他做什么樣的衣服,還有一些土地的收益,今年的收成如何,明年種什么樣的稻子,而這片土地由誰來負責,同時還要接受各個地方所進獻來的禮物等等,這些都要做好計劃,所以他們負責面非常廣,非常復雜的。雖然整個天下都是皇上的,但是他的錢和國家的錢是不能夠劃上等號,國庫的錢是國庫的錢,皇帝的錢是他自己腰包里的。
國家的錢有國家錢的專門機構管理,但是皇帝自己的錢呢,有他的私人財務助理,就是由內務府來打理。當時的內務府的人們雖然直接受命皇上,但是他們從上到下,從里到外都有一套完整的階級機構。當時級別最高的就是總管內務府大臣,從他的級別上看,就是皇帝的一位私人管家。而他的職稱屬于二品官,在級別上和朝廷里面一品大臣是沒有辦法比的,但是他畢竟是皇帝的私人管家,他的優勢可不是那些一品大臣所能比的。能做到皇上最親近的人,他們一定有出色的能力,皇上也特別的器重,因為不是皇帝的親信或者是最信任的人,是不會做上這個職務的,這也是其他人沒有辦法比的。內務府的人經常在皇帝的身邊工作,他也是除了太監之外,一天內和皇帝時間在一起最久的人,他們經常容易受到皇帝的贊揚和提拔。
這個職位也是非常榮幸了,他們可以撈到很多油水,而且就算你想往上爬也是一個非常好的跳板。這個職位也出過很多出名的人,比如當時的第一貪和坤,還有能力出眾的福康安。
他們除了被皇帝青睞的先天優勢外,還有一個就是他們容易富起來。雖然當時他們一直負責著皇帝的各種事情,但是皇帝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口袋里到底有多少錢,所以他們能從里面拿多少銀子就拿多少,并且經常會以皇上的名義,要用好多只羊,十幾只豬等。
但是皇帝一個人真的能吃的了這么多東西嗎,所以這些錢最后還是進了他們的口袋。所以真正去花錢買菜的錢倒不是很多,只不過剩下的錢全部都是內務府里面的人給自己私吞了。而這飲食也只是他們日常負責的一方面,其他各項可以撈油水的路子多了去了。就算你不是什么大佬級別的,就是內務府里面打雜的個個都是小康級別的生活水平,級別越往上去,他們就會越有錢,具體貪了多少也就可想而知了。并且光是底下人送上來的銀子就夠他們花大半輩子的,更別說從其他渠道放到自己口袋里的。他們還把宮里面一些值錢的寶貝或者是字畫拿回自己家里收藏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內務府總管看起來官職沒有一品大,但是利用權力之便帶來的利益是非同小可的,并且不用去承擔風險,例如一品官員們要時常面對降級風險。因此他們的日子比大部分的一品官員要舒服。
清朝的這個最高官職就是攝政王,攝政王就是能代替皇帝執政的職位,就連在位的皇帝都必須讓他三分。而大清當過攝政王的兩個人分別是多爾袞和載灃,他們的權力已經超過了在位的皇帝。
那么,為什么會有這么一個攝政王的職位呢!那是因為當年登基的皇帝年齡太小了,無法自己支撐朝政,而且身邊皇帝的母親又沒有能力幫助輔佐年幼的皇帝,所以必須有這么一位懂得朝政,而且能力強,大家都服的人去幫助小皇帝。
多爾袞當時是因為他一直都期盼著自己能掌握著至高權力,可是又沒有名正言順的機會,所以我們聰明的孝莊皇后就想出來一個既能安撫多爾袞又能幫助兒子的公法,那就是她下嫁給多爾袞,讓多爾袞成為皇帝的父親封他為攝政王輔佐皇帝。這一個緩兵之計用得多妙,這樣可以給皇帝時間讓他成長,積累自己的人力物力。
多爾袞雖然有了實權,但也招來了皇帝的痛恨,因為他的權利已經蓋過了皇帝。一直壓著皇帝,所以在他死后皇帝才會挖他的墳、削他的官,當然這樣做有點不在氣,我相信孝莊也是不贊同的。
而載灃,這位清朝末年的攝政王,就沒有什么好說得了。他是被慈禧硬拉到這個位置的,他本身就不想當,大清當時已經支離破碎了,是誰去料理朝政都會面臨著滅亡,所以在辛亥革命的時候,這位聰明的大臣辭去攝政王一職,回家安度晚年了。
在清朝不同的官員工資收入是不一樣的,而且文官的收入要比武官的收入多很多。如果文官的話,一品官員的總收入每年在290萬左右,二品的話是在每年230多萬。三品官員每年在112萬左右,四品官員的話是在70萬左右,五品官員的話是在16萬左右,六品七品的話都是在20多萬左右的,然后就是八品、九品官員的話就是在一兩萬左右。還有未入流的一些官員的話,也是在1萬元左右的,這都是每年的收入,如果從工資來看的話現在縣長的收入也就是23萬左右,市長每年收入是40多萬左右,而省長每年的收入也就230多萬。
如果是武官的話,他們到每年收入是一品官員在52萬左右,二品官員每年的收入是在42萬左右,三品的官員是在15萬左右。四品官員在7.8萬左右,而五品的官員收入每年在5.5萬左右,六品的官員每年收入是3萬左右,七品的官員每年收入是2萬左右,而八品、九品的官員就是幾千塊錢。這些五官與文官的收入相比是差很多的。如果是現在的話,他們的收入就相當于團長年收入是2萬,師長年收入是7.8萬,而軍長的收入是42萬左右,集團軍司令的話,就是52萬左右。
而一些王祖宗親的話,他們也是會分級別的,親王最高他的收入是每年535萬,然后就是君王,君王的收入是在每年268萬左右,然后就是貝勒爺的收入是每年134萬左右,貝子每年收入是70萬左右,鎮國公的話是37萬左右。輔國公的收入是每年27萬左右。鎮國將軍和輔國將軍的話,他們每年的收入也是在20萬左右的。鳳國將軍的收入是每年11萬,而奉恩將軍的每年收入只有6萬塊錢。
而清朝官員的俸祿是在每年春秋兩季發放的,由于官員的年俸祿并不高,難以維持他們龐大的家族開銷。所以還存在所謂的養廉銀制度。
鰲拜,清朝的開國元勛.
于成龍,被康熙帝譽為“天下廉吏第一”
納蘭明珠,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
劉墉,清朝名臣.
紀曉嵐,“風流才子”和“幽默大師”
和珅,清朝名臣.
曾國藩,對晚清歷史影響頗大的人物.
李鴻章,“少年科第,壯年戎馬,中年封疆,晚年洋務,一路扶搖”
劉銘傳,臺灣首任巡撫.
林則徐,清朝名官,民族英雄.
施士倫,清朝名臣.
左宗棠,中興清朝的名臣.
在眾多清朝名臣中,個人推崇劉墉。
名人姓名:劉墉(清)
出生年代:1719~1804
名人職稱:政治家,書法家
名人國家:中國(清朝)
劉墉(1719~1804),字崇如,號石庵,另有青原、香巖、東武、穆庵、溟華、日觀峰道人等字號,諸城縣逄戈莊(今屬高密市)人。清乾隆、嘉慶兩朝重臣,官至體仁閣大學士,以奉公守法、清正廉潔、峭直敢諫聞名于世。其書法味厚神藏,有廊廟氣度,是清代最有名的帖學大家,作書喜用濃墨,故世人又稱其“濃墨宰相”。
劉塘于清乾隆十六年(1751)中進士,一年后散館,授編修,進入仕途,再遷侍講。乾隆二十年(1755)十月,其父劉統勛(時任陜甘總督)因辦理軍務失宜下獄,劉墉受株連而遭逮治,旋得寬釋,降為編修。次年六月,充廣西鄉試正考官。十月,提為安徽學政。任職期間,針對當時貢監生員管理的混亂狀況,上疏“請州縣約束貢監,責令察優劣”,并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補救辦法,“部議準行”。
乾隆二十四年(1759)十月,調任江蘇學政。在任期間,他又上疏:“生監中滋事妄為者,府州縣官多所瞻顧,不加創艾。(行政官員)既畏刁民,又畏生監,兼畏胥役,以致遇事遲疑,皂白不分,科罪之后,應責革者,并不責革,實屬阘茸怠玩,訟棍蠹吏,因得互售其奸。”這一看法深刻而又切中時弊,因此深受乾隆皇帝的賞識,稱贊其“知政體”,并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任命他為山西省太原府知府。
乾隆三十年(1765),升任冀寧道臺。第二年,因任太原知府期間,失察所屬陽曲縣令段成功貪侵國庫銀兩,坐罪革職,判死刑。乾隆帝因愛其才,特加恩詔免,發軍臺(清代西北兩路傳達軍報及官文書的機構,即郵驛)效力贖罪。次年赦回,命在修書處行走。
乾隆三十四年(1769),授江寧府知府,有清名。第二年,遷江西鹽驛道。乾隆三十七年(1772),擢陜西按察使。第二年,其父劉統勛病故,回家服喪。
乾隆四十一年(1776)三月,劉墉服喪期滿還京,清廷念劉統勛多年功績,且察劉墉器識可用,詔授內閣學士,人直南書房。十月,任《四庫全書》館副總裁,并派辦《西域圖志》及《日下舊聞考》,任總裁。次年七月,充江南鄉試正考官,不久,復任江蘇學政。在任期間,曾劾舉秦州舉人徐述夔著作悖逆,要求按律懲辦。是年底(乾隆四十三年),劉墉以劾舉徐述菱著作悖逆事有功和督學政績顯著,遷戶部右侍郎,后又調吏部右侍郎。
乾隆四十五年(1780),授湖南巡撫。時值湖南多處受災,哀鴻遍野,無災州縣也盜案迭起,貪官污吏猖撅,百姓怨聲載道。劉墉到任后,一面查明情由,據實彈劾貪官污吏,建議嚴辦;一面稽查庫存,修筑城郭,建倉儲谷,賑濟災民,井準許民間開采硝石。僅一年余,庫銀充實,民糧豐足,劉墉贏得了百姓的愛戴。
乾隆四十六年(1781),遷劉墉為都察院左都御史。次年三月,仍入直南書房;不久,又充任三通館總裁。此時,御史錢灃彈劾山東巡撫國泰結黨營私等。劉墉奉旨偕同和珅審理山東巡撫舞弊案。劉墉至山東,假扮成道人,步行私訪,查明山東連續三年受災,而國泰邀功請賞,以荒報豐。征稅時,對無力繳納者,一律拿辦;并殘殺進省為民請命的進士、舉人9人。及至濟南,經審問,查清國泰已知貪贓案發,遂湊集銀兩妄圖掩飾罪行。劉墉如實報奏朝廷,奉旨開倉賑濟百姓,捉拿國泰回京。此時皇妃已為國泰說情,有的御史也從旁附和,和珅亦有意袒護國泰。劉墉遂以民間查訪所獲證據,歷數國泰罪行,據理力爭,終使國泰伏法。在處理國泰一案上,劉墉不畏權要,剛正無私,足智多謀,與錢灃一起挫敗了皇妃及和珅等人的阻撓而成功地執行了大清律法,為民除了害。后來,民間曾據此事寫成通俗小說《劉公案》,對這位“包公式”的劉大人大加頌揚。
國泰案結,劉墉被命署吏部尚書,兼管國子監事務。不久授工部尚書,仍兼署吏部,并充任上書房總師傅。乾隆四十八年(1783)六月,命署直隸總督。八月,又調吏部尚書,不久,充順天鄉試正考。是年底,充經筵講官。次年五月,復兼理國子監事務。六月,授協辦大學士。乾隆五十一年(1786),充玉牒館(修帝王族譜之處)副總裁。
乾隆五十四年(1789)四月,以上書房阿哥師傅們久不到書房,劉墉身為總師傅而不予糾正,被降職為侍郎。不久,授內閣學士,提督順天學政。乾隆五十六年(1791)初,遷都察院左御史,旋擢禮部尚書,并再次兼管國子監事務。五月,又署吏部尚書。嘉慶二年(1797)四月,授劉墉為體仁閣大學士。五月,奉旨偕同尚書慶桂到山東辦案,并察看黃河決口的情況。察看黃河之后,他上疏請求于秋后在決口處“堵筑”,下游“寬浚”。朝廷采納了他的意見。嘉慶四年(1799)三月,加太子少保。后奉旨辦理文華殿大學士和珅植黨營私、擅權納賄一案。劉墉不畏權勢,很快查明和坤及其黨羽橫征暴斂、搜刮民脂、貪污自肥等罪行20條,奏朝廷。皇上處死了和珅,沒收了他的家產。
嘉慶四年底,劉墉上疏陳述漕政,對漕運中的漏洞體察至深,憂國憂民之情溢于言表,嘉慶皇帝看后,深以為然。嘉慶六年(1801),劉墉充任會典館正總裁。
劉墉不僅是政治家,更是著名的書法家,是帖學之集大成者,是清代四大書家之一(其余三人為成親王、翁方綱、鐵保)。清徐珂在其《清稗類鈔》中稱贊劉墉道:“文清書法,論者譬之以黃鐘大呂之音,清廟明堂之器,推為一代書家之冠。蓋以其融會歷代諸大家書法而自成一家。所謂金聲玉振,集群圣之大成也。其自入詞館以迄登臺閣,體格屢變,神妙莫測。”劉墉是一位善學前賢而又有創造性的書法家,師古而不拘泥。劉墉書法的特點是用墨厚重,體豐骨勁,渾厚敦實,別具面目。劉墉之書,尤善小楷。后人稱贊他的小楷,不僅有鐘繇、王羲之、顏真卿和蘇軾的法度,還深得魏晉小楷的風致。劉墉兼工文翰,博通百家經史,精研古文考辨,工書善文,名盛一時。著有《石庵詩集》刊行于世。
嘉慶七年(1802),皇上駕幸熱河,命劉墉留京主持朝政。此時,他八十有余,卻輕健如故,雙眸炯然,寒光懾人。
嘉慶九年(1804年)十二月,劉塘卒于官,享年85歲。卒后贈太子太保,謚號文清,入祀賢良祠,諭祭葬。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945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