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周瑜之死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三國時期周瑜,16歲時得了一場大病,他的父母托關系,請來了一個神醫,這個神醫叫柳仝(tóng),早年曾是漢桓帝的御醫。
柳仝一把脈便知其病根,說他小時候讀書用腦過度,又經常感染風寒,免疫力太差,雖然曾經多次用藥,但都沒有去根兒,這日積月累,身體不堪重負,所以得了這場大病。
柳仝醫者仁心,盡生平之所學,全力救治周瑜,才讓他活了下來。臨別時,柳仝親手交給周瑜的母親二兩金黃色的藥粉,非常嚴肅地說,周郎這個病,無法根治,20年后很可能再復發,到那時,只要讓他服下這個藥就可以再保他一命。
周瑜母親一直擔憂兒子的病情,臨死前,特意交代兒媳婦小喬,把神醫的話一五一十地告訴她,叮囑再三,讓她到周瑜舊病復發之時,一定要給他服下這個藥。
果然,赤壁大戰勝利后的第二年,周瑜乘勝攻打南郡,與曹仁對峙時,親自騎馬督戰,不幸被曹軍亂箭射中右邊的肋骨,傷勢很嚴重。然而,曹仁聽說周瑜中箭臥病不起,親自領兵前來攻打,周瑜見此情形,為鼓舞士氣,帶傷上陣,終于大敗曹仁。
210年,傷未痊愈的周瑜,又請求出兵攻打益州,得到孫權的批準后,周瑜帶著大軍返回駐地江陵(今天的湖北省荊州市)。然而,走到巴丘(今天的湖南省岳陽市)時,新傷未愈,舊病又復發,不幸病逝。
噩耗很快傳回柴桑(今天的江西省九江市),小喬才剛想起婆婆臨死前交代的事兒,她一直把那二兩金黃色的藥粉如同家傳寶貝一樣精心保管,竟然沒有派上用場,悲痛之下竟然哭暈了過去。醒來之后,第一句話就哭著說:“是我害了周郎。”
這個事情不是小白瞎編,明確記載于《三國志·吳書》中,相比于《三國演義》的描述,這個死因更為靠譜。
其實周瑜去世,距今已1800年,經過史官、文學家甚至民間傳說的演繹,形成了至少六個版本,反倒讓周瑜的死成為一個歷史謎團。這六個版本主要包括:
第一個版本,被諸葛亮氣死。來源于《三國演義》,也是家喻戶曉的一個版本。
第二個版本,在攻打益州的途中,因為遭遇劉備和張飛的夾擊,周瑜進退兩難,被氣死。來源于北宋民間評書《三國志平話》。
第三個版本,因戰爭受傷,傷口發炎身亡(古代沒有抗生素)。這是臺灣學者陳德文在其《諸葛亮大傳》和《曹操大傳》中提出的觀點。
第四個版本,被小喬陰謀害死,來源于民間傳說。說周瑜忙于軍務,冷落了小喬,寂寞的小喬便和周瑜的家臣周云勾搭上了,兩人為了長相廝守,騙周瑜裝死,趟進棺材里,趁諸葛亮來祭奠時趁機殺了諸葛亮。結果諸葛亮來吊唁時,小喬把棺材的出氣口堵住,將周瑜憋死在棺材里。
第五個版本,被女粉絲愛死。這個版本出自周大荒(周瑜后代)的《反三國演義》,說有一民間女子叫金粟柱,長得小家碧玉,頗有姿色,因愛慕周瑜的才情,聽說周瑜喜歡琴,便苦練彈琴的功夫,終于打動周郎,二人在軍中快活,縱欲過度。而周瑜死后,金粟柱也喝了毒藥殉情。不過這個版本更不靠譜了,改得周瑜只活了28歲。
第六個版本,就是正史《三國志·吳書》中記載的版本。
你認為,哪個版本更接近真實的歷史呢?
周瑜是病死的,三國演義里是羅貫中為了塑造一個聰明的諸葛亮才這樣寫的,實際上周瑜是寬宏大量的,不可能被諸葛亮氣死。 順便提一句:周瑜好厲害啊!!!!!!!!!!!!!!!!!!!!!!!!!!!!!!!!!!!!!
35歲 周瑜(公元175年~210年)字公瑾。三國時期吳國將領,杰出的軍事家。廬江舒縣(今安徽舒城縣)人,漢族。美姿容,精音律,多謀善斷,胸襟廣闊,人稱周郎。公元208年赤壁之戰中大敗曹軍,奠定三分天下基礎。后圖進中原,不幸早逝。 簡明傳記 周瑜自幼與孫策交好,孫策初崛起時周瑜隨之掃蕩江東,并送錢糧物資助孫策成就大事。袁術仰慕周瑜的才干,欲聘周瑜為將,但是周瑜以袁術難成大事而拒絕,其后設法正式投奔孫策,與孫策一起南征北戰,為打江東基業立下汗馬功勞,深受孫策信任。孫策遇刺身亡后,周瑜與張昭一起共同輔佐孫權,執掌軍政大事。曹操消滅袁紹后,威逼孫權送兒子為人質,周瑜志向高遠,勸阻孫權送質。赤壁大戰之時,力主抗曹,并慧眼預見到曹軍的劣勢和我軍的優勢,指揮全軍在赤壁、烏林大敗曹軍,是為三國歷史上最經典的以少勝多的戰役。其后又成功地攻克了荊州戰略要地南郡,曹仁敗走。赤壁之戰后,周瑜向孫權建議出兵攻取蜀地,消滅張魯,吞并劉璋,與曹操二分天下,周瑜在江陵進行軍事準備時死于巴陵,時年三十六歲。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地位卻比自己高,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云:“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周瑜是在路途中突發疾病死亡的。
赤壁之戰后,周瑜向孫權獻計軟禁劉備,直接管理劉備陣營的軍隊部屬,孫權認為曹操在北方仍需牽制,又認為劉備恐怕難以控制,所以沒有采納。
建安十五年(210年),孫權批準了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方案,周瑜返回駐地江陵,行至巴丘(今湖南岳陽),突然病卒,年僅三十六歲。
孫權聽聞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么呢?”又親自穿上喪服為周瑜舉哀,感動左右。周瑜的靈柩運回吳郡時,孫權到蕪湖親迎,各項喪葬費用,全由國家承擔。孫權稱帝后,對公卿說:“如果沒有公瑾,我是當不上皇帝的。”
擴展資料: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人稱“周郎”,廬江舒縣(今安徽省舒城縣)人,東漢末年孫權陣營重要的統帥,也是杰出優秀的軍事家、戰術家、戰略家、政治家。
建安十三年(208年),周瑜所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直接決定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足而立。
戰后兩年,他在準備征伐四川、巴蜀途中身染重病,不久于巴丘病逝,年僅三十六歲。與魯肅、呂蒙和陸遜合稱四大都督。
周瑜年輕便成就大功,加上天資聰穎、精明能干、胸襟寬闊、相貌俊美、精熟音律,酒過三巡仍能聽出宴席間的音誤,故而傳言“曲有誤,周郎顧”,并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禮遇器重、提拔重用,妻子小喬在江東亦稱國色,是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也有不少古代詩詞表達了對周瑜的贊美和欽佩,其中最著名篇章如北宋大文豪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在小說《三國演義》里,作者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的才德卓越、智慧非凡,將周瑜描寫成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斗之人物。
在《三國演義》中的形象:
《三國演義》總承過往野史、戲曲、地方世代說法、說部話本等故事,將周瑜描繪成足智多謀,但卻氣量狹小之人。
例如,在這些作品中,周瑜屢次在赤壁之戰試圖謀害諸葛亮,例如要求諸葛亮造箭等。大戰之后又多次想鏟除劉備的勢力,反而被諸葛亮“三氣周瑜”,氣得吐血而亡,臨死前感嘆“既生瑜、何生亮”。
今人常用“瑜亮情結”或“一時瑜亮”來形容兩位杰出人物互相較量的情形。諸葛亮在為周瑜哭喪時說的“從此天下,知音何方?”一句,也被后人視為英雄人物惺惺相惜的經典。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周瑜
三國歷史上,周瑜之死為何顯得如此蹊蹺?
周瑜之死,對三國歷史感興趣的人都知道“諸葛亮三氣周瑜”這一個典故。只是,周瑜真的是被諸葛亮氣死了?關于周瑜之死,在《三國演義》上說是被氣死的,然而,真正的三國歷史并非這樣記載: 赤壁之戰后,劉備占領了荊州。劉備曾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請求孫權把南郡借給他,使他得以控制荊州地區的局面。 此刻,周瑜勸諫孫權:
“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筑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
周瑜告誡孫權,劉備的野心太大,萬萬不可將南郡借給他。但是最后,傲嬌的孫權沒聽進周瑜的建議,一是因為曹操的勢力太強大,要結盟與之抗衡;二是劉備本身也不是能夠輕易制服的人。一計不成再施一計:
“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周瑜這個計策,很有戰略眼光。孫權對這個計策甚是滿意,贊同周瑜的部署。也是因此,周瑜之死釀成了。在回江陵的途中,周瑜半途病死,年僅36歲。
只是周瑜之死,為何顯得如此蹊蹺?暴病身亡啊!
三國另一員名將張頜可非被諸葛亮亂箭射死,而是膝蓋中箭而死。周瑜之死歸根于自身操勞過度,再加上有箭傷在身,感染病毒而死時最有可能的。否則正是壯年的人,怎么會暴斃?
因此,可以說,周瑜之死,和當時極差的醫療衛生條件息息相關啊!再加上受傷之后沒有靜養,而是長途奔涉,周瑜之死必不可免,怪誰呢?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912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古時候將軍有多厲害真的能以一敵十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