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什么是子午谷奇謀,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三國時期,在劉備死后,公元228年,諸葛亮開始第一次北伐,而這時,蜀國大將魏延,效仿秦末楚漢爭霸時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策,提出自帶五千精兵,從子午谷抄近路快速趕到長安,一舉搞定長安和潼關,而諸葛亮則率軍從斜谷出發,雙方最終會師于潼關。
但是諸葛亮對此計卻是棄而不用,不僅在三國當時,而且在后世,均有很多人認為諸葛亮過于謹慎,錯失了一次絕佳的機會,如果諸葛亮能采用子午谷奇謀,則蜀國的統一大業就完成了一半,等等,而且持這種觀點的人竟然占據了多數,成為主流。無數人無不扼腕嘆息,都在做歷史的假想命題:如果諸葛亮當時要是采用了子午谷奇謀該多好,蜀國將完成統一大業,歷史將改寫,劉備諸葛亮君臣二人將銘刻歷史等等。
而筆者認為,這些都是意淫,諸葛亮作為歷史上偉大的智者之一,極具謀略和戰略眼光,有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之策在前,所謂的子午谷奇謀他能看不到想不到嗎?如果他真想這樣做還需要魏延獻策嗎?但是諸葛亮為什么棄而不用、卻采用先取涼州然后步步為營的保守策略呢?我們先不論子午谷奇謀戰術本身的可行性、成功或失敗的因素,筆者本文中假設它能成功的話,在這個前提上,結合當時三足鼎立之勢的大環境來分析一下:
蜀弱魏強,而長安難守,即便蜀國攻下了長安和潼關,也守不住!
眾所周知,魏國的綜合國力,無論是人口、還是兵力等,均是蜀國的好幾倍,而關中平原由于地形關系,長安無天險可受!而蜀國拿下長安,意味著兵陳魏國的家門口了,直指魏都洛陽,魏國必定舉國之力與蜀國死磕到底!這是大勢、也是必然!
那么問題來了,蜀國拿什么跟魏國死磕?資源從益州漢中翻山越嶺支援嗎?顯然不現實,想必,在諸葛亮的心底,考慮的不是如何攻下長安,而是拿下長安之后,該如何守,能否守得住。要是蜀魏兩國在關中平原來回拉扯戰,會不會把蜀國拖垮?很明顯的,這種后果極有可能發生。
三足鼎立之勢的另一方,東吳將會起著決定性作用!
支持子午谷奇謀的人,似乎都喜歡假設,假設東吳的孫權陸遜在東部發兵牽制,配合蜀國取長安,那就更完美了!想法不錯,但是那可能嗎?也許,雙方協調好,東吳會配合諸葛亮取長安,但絕不會配合諸葛亮守長安!
為什么這么說呢?所謂的三足鼎立,維持平衡才是王道,東吳怎么可能看著蜀國在關中平原坐穩坐大?這絕不是孫權和陸遜希望看到的結局,一旦出現這種情況,東吳和魏國絕對會像關羽失荊州之后劉備舉國伐吳時達成一致對蜀的策略,在東吳群臣內心,蜀國和諸葛亮還是老老實實龜縮在西南一隅吧!所以,蜀國怎樣拿下的長安、最終還是得怎樣吐出來。
先取涼州,步步為營,溫水煮青蛙才是硬道理!
所以,筆者認為,諸葛亮步步為營的戰略絕不是謹慎,而是正確的溫水煮青蛙戰術!很多人都清楚一點,那就是諸葛亮明知北伐不會有多大勝果,可諸葛亮還是先后五次北伐。其實,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為了擴大蜀國的生存空間,以攻為守,至于北伐其它更多的考量,本文就不作贅述。
要是能先拿下廣袤的涼州地區,也許就不會過分引起魏國反彈、也不會引起吳國警覺,雖然荒涼之地,比不上關中平原富饒,但也好過龜縮西南一隅,然后步步為營、逐漸壯大,未嘗沒有機會扭轉國力對比,所以溫水煮青蛙,徐徐圖之才是硬道理。
所以,筆者從上述三個方面分析,認為魏延的子午谷奇謀,從戰略上根本沒有可行性,屬于無用功,諸葛亮的步步為營才是正確戰略。
魏延的戰略沒辦法通過諸葛亮的同意。
他不符合諸葛亮的戰略部署,魏延可能也知道諸葛亮不會同意,他的意圖也只是嘩眾取寵罷了。本來魏延在諸葛亮手下就不受待見,還有個楊儀煽風點火的。他要是再不刷一下存在感,可能都被別人給忘了吧!
諸葛亮的初衷并不是要北伐一蹴而就,而是逐步蠶食,穩扎穩打。魏延根本就是在和諸葛亮唱對臺戲,別說5000人就是要500人諸葛亮也不會給他。在北伐期間諸葛亮已經做了萬全的準備,魏延的策略不在諸葛亮的規劃之內,雖然用人失察。可也是在自己掌控之內的,魏延之計則不同。
人說秦嶺六道,子午為王。魏延出子午谷,名為奇兵,實為死計。子午谷地勢險絕,要想順利通過是比登天。何況魏延此計不單是他單獨行動,他還要諸葛亮配合行動,配合也就罷了,只要是這配合根本就無法完成。魏延要十天攻下長安,要諸葛亮二十天與他匯合。這不是扯淡嗎?別說你魏延十天能不能攻下長安,就說你十天能不能到達長安城下都是個未知數。再說諸葛亮,用二十天時間平定庸涼之地再去與魏延匯合,就算諸葛亮全軍裝備都達到現代化,也不是很容易完成這項任務吧!
所以諸葛亮否定魏延之計是完全正確的,魏延的策略就是一步臭棋。
魏延是蜀漢中后期不可多得的軍事奇才,可惜的是與諸葛不太對路,他所設想的著名的?子午谷奇謀?未被采用,那么子午谷奇謀到底是什么呢?它的真實性有幾何,可行性又有幾何呢?我們今天說一說。
子午谷奇謀的大體策略是:
效仿韓信暗度陳倉之計,由魏延親自率領5000精兵從子午谷突進,直逼長安,趁魏不備,一舉攻取長安和潼關;另一方面,由諸葛亮大軍出斜谷,進軍長安,兩軍會師于潼關。
?子午谷奇謀?大概就是這個過程,屬于聲東擊西之策,《三國演義》選材于魏略,對子午谷奇謀做了描述。
但是,這個策略被諸葛亮否決了,《演藝》的原文這樣寫:
魏延上帳獻策曰:?夏侯楙乃膏粱子弟,懦弱無謀。延愿得精兵五千,取路出褒中,循秦嶺以東,當子午谷而投北,不過十日,可到長安。夏侯楙若聞某驟至,必然棄城望橫門邸閣而走。某卻從東方而來,丞相可大驅士馬,自斜谷而進。如此行之,則咸陽以西,一舉可定也。?孔明笑曰:?此非萬全之計也。汝欺中原無好人物,倘有人進言,于山僻中以兵截殺,非惟五千人受害,亦大傷銳氣。決不可用。?魏延又曰:?丞相兵從大路進發,彼必盡起關中之兵,于路迎敵,則曠日持久,何時而得中原??孔明曰:?吾從隴右取平坦大路,依法進兵,何憂不勝!?遂不用魏延之計。魏延怏怏不悅。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775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