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墳墓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在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很多詞語,當我們將其拆分來看的話,會發現這兩個字代表著不同的意思,也存在一定的區別。
比如我們常常說到的“皇帝”,這一詞最早出現在秦始皇時期,他統一六國后便自稱為“皇帝”。這里的“皇”指的是‘三皇’,即伏羲、神農和燧人;而“帝”則指的是‘五帝’,即黃帝、顓頊、帝嚳、堯、舜。
再比如說“寺廟”,對于這個詞,我們對它通常的認識就是一般的廟宇,但如果將它拆分開來的話,就代表了不一樣的意思。所謂“寺”,是指偏向朝廷設立的機構,比如“大理寺”,就指的是專門掌管刑獄案件審理的機構,這里的“寺”,則是作為官署名。而“廟”,主要指的是民間的廟宇。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個詞語在進行拆分之后,兩個字代表的含義是不一樣的。下面,我們再來說一下墳、墓、冢、陵這四個字的區別!
首先來說“墳”,對于這個字,我們通常會將它聯合“墓”來理解,即所謂的“墳墓”,但其實兩字之間卻存在一定區別的。
在《禮記·檀弓》中記載:“土之高者謂之墳”,即高出地面的土堆就叫做墳,在后來也指埋葬死人的地方。
與之相對應的便是“墓”,從字形上來看的話,墓字是上‘莫’,下‘土’,這里的莫,意為黃昏,夕陽西下的意思。因此將二者聯合起來就是:在黃昏時期下葬,與太陽一起隱沒,故墓葬不壘墳包,即所謂的“墓而不墳”。
因此“墳”和“墓”就很好區別了,前者有土包,高于地面。而后者則沒有土包,是平的。當然了,這一點在古時候還有另外一種說法,那就是墳者有土包高聳,表示死者有冤屈,比如周武王攻克商朝后,便下令加高比干之墳,以表示比干死得冤枉。至于墓,則代表死者是正常死亡,沒有冤屈。
但隨著歷史的變遷,墳和墓便連在一起使用,即表示為埋葬死人的地方了!現在也基本上不會做什么太大的區別!
那么“冢”和“陵”又分別代表什么含義呢?
所謂“冢”,其本意指的是“高而大的墳”。根據司馬遷的《史記·高祖本紀》中記載:“項羽燒秦宮室,掘始皇帝冢”。由此我們可以看到,民間的一般墳墓是不能夠稱為“冢”的,它指的是古代時期貴族、諸侯等有身份人的墳墓,比如最典型的便是魏武帝曹操的“七十二疑冢”,還有一些貴族、諸侯的“衣冠冢”等等。
至于“陵”就比較好理解了,它專指的是帝王、諸侯的陵墓。比如我們熟知的“明十三陵”、“清東陵”和“清西陵”等。
而只要是作為“陵”的墓葬,是比較特殊的,首先面積很大,其次規制完整,建造豪華。比如清東陵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之一!
綜上所述便是我們對墳、墓、冢、陵這四個字所代表的含義做的一個簡單概述了。看完之后,你有什么想說的呢?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68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明朝錦衣衛很忠心嗎他們一般負責做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