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孔融讓梨真的是一個騙局嗎,正史中有沒有這件事情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15 13:00:54

孔融讓梨真的是一個騙局嗎,正史中有沒有這件事情

很多人都不了解孔融讓梨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孔融讓梨不存于正史

“孔融讓梨”是一則歷史故事。內容如下:孔子的20世孫孔融4歲時,與兄長共食梨。孔融拿了最小的那個,人們問他原因,孔融答:“我是小兒,應該拿最小的。”

這則故事經改編后收錄小學教材,意在培養小孩子的謙讓精神。寓意不錯,但這則故事的真實性令人懷疑。如果把真、善、美建立在一個可疑甚至虛假的故事上,它的說服力要大打折扣。比如華盛頓的“落櫻神斧”、愛迪生的“鏡子無影燈”,都曾收入教材,但它們都成了笑話。“孔融讓梨”會不會也是一碗“假雞湯”?

必須要說明,“孔融讓梨”的故事并不存于正史。唐朝高宗之子李賢為《后漢書》作注,引用了《融家傳》的一則故事,也就是“孔融讓梨”。《融家傳》是本什么書,何人所作、何時成書,現在無人知曉。只從這名字看,是孔家后人所修的家傳。這種家傳,沒有權威性。那么從孔融的事跡看他有沒有可能讓梨呢?

有文才卻做不成事

孔融是一個什么樣的人?志大才疏、不通事務。《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舌戰群儒所說的一番話正是為他量身訂做:“坐議立談,無人可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筆下雖有千言,胸中實無一策”。簡而言之,是個腐儒。

志大才疏

孔融志大才疏并非我說的,而是《后漢書》的作者范曄所說。原文是:“融負有高氣,志在靖難,而才疏意廣,迄無成功。"這里的才,自然不是文才,而是處理事務的能力。孔融為北漢郡太守。孔融在北海郡“收合士民,起兵講武”,好像要大干一場的樣子。但是黃巾軍從冀州至北海郡,孔融帶人截擊,被黃巾軍擊敗,收拾殘兵退守朱虛縣。

不久后,黃巾軍又來,孔融屯兵都昌。黃巾軍把都昌困,孔融束手無策,只能派太史慈去請劉備。劉備派三千人過來擊退黃巾軍。這可以看出孔融帶兵打仗的能力實在就是個渣。

不通事務

劉備離開之后,袁紹的兒子袁譚又來進攻。激戰之后,孔融的部下只剩下數百人。袁軍箭矢如同雨點射來,將士在浴血拼殺。而此時,孔融在做什么?在讀書談笑。半夜,袁軍破城,孔融逃走,妻子兒女都被袁軍俘獲。

大敵當前,談笑自若,不是胸有成竹,就是沒心沒肺。孔融顯然是后者。如果把事務安排的井井有條,閑暇時間讀書談笑,那叫領袖氣度;可是明明束手無策,將士前方拼命,自己后方讀書談笑,只能說做作(裝X)且冷血。

腐儒

志大才疏、不通事務,不就是腐儒的標志嗎?自以為只要讀通“圣人經典”就無所不能,看不起實際做事的人。就似后世的東林黨,看似大義凜然其實誤國害民。這些腐儒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非常非常在意“圣人所言“、”經典所書“,而不知變通。這種性格的養成和家庭環境有很大關系,他小時候父母必然教他學習”圣人經典“。孝悌,正是圣人所推崇;《孝經》是儒家十三經之一。從這點看,孔融在父母的教育下4歲讓梨倒是很有可能。我們再從孔融的家庭看是否如此。

一門爭死

孔融15歲時,他哥哥孔褒的朋友張儉得罪宦官侯覽,又被鄉人誣告,遭到通緝。張儉來到孔融家中躲避,正好孔褒不在家。張儉因為孔融年幼不告訴他實情,孔融看到張儉神色慌張,便說:“兄長在外,難道我不能做主?”于是留下張儉。后來事情泄露,張儉逃掉了,孔融和孔褒被逮捕。收留張儉的人是死罪。孔融說:“是我收留的,應該連坐我。”孔褒說:“張儉是來求我收留,不關弟弟的事,應該殺我。”他們的母親也來了,說:“我是家長,應該殺我。”一門爭死,郡縣官員不能決斷,朝廷下詔,殺了孔褒。

這種家庭,非常符合儒家兄友弟恭、父(母)慈子孝的標準,教育出4歲讓梨的孔融也不奇怪。所以孔融讓梨的故事雖然不存于正史,但還是很可能真的發生過。

孔融讓梨是虛偽嗎?

以下是純手打:
只能說,孔融他老人家太虛偽了,既然他想讓梨,那他為什么不直接拿最小的梨?他把大梨拿給自己的哥哥,難道輩分比他大的人就不用吃大梨了?
而事實也是如此,長大后的孔融覺得父子母子本來就沒什么親情與關系,孝慈都是假的:“父之于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子之于母,亦復奚為?譬如寄物缶中,出則離矣”這種議論,與小時候那個“讓梨”的儒家道德標兵堪稱兩個極端。被曹操借此“大逆不道,宜極重誅”,孔融56歲那年,一家被砍。
孔融是一個聰明、勇敢的人,更敢于正面沖擊當時的宗教文化、政府,但被虛偽的儒家思想害了他。
結論就是——孔融虛偽!儒家更虛偽
這一切說明中國的教育是多么的令人失望,學習讓梨?呸!“不求有功但求無過”不好?
(個人見解,不喜勿噴)

《孔融讓梨》的真相是什么?

《孔融讓梨》的真相如下:

據說,孔融這不是謙讓,而是一種屈服,如果孔融不讓梨,孔融的哥哥們會揍孔融,這是孔融不得已而為之。

分析故事的本身:

 兄大弟小,兄之于弟是強者,弟之于兄是弱者;梨有大小,大梨乃大利者,小梨乃小利者。強者占大利,弱者占小利,何來謙讓?要是強者將占據大利的機會讓給弱者,這才叫謙讓,因為強者本來就有力占據大利。

人物背景:

 孔融,字文舉。魯國(治今山東曲阜)人。東漢末年文學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學淵源,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元城(今河北大名縣)縣令、泰山都尉孔宙之子。少有異才,勤奮好學,與平原陶丘洪、陳留邊讓并稱俊秀。漢獻帝即位后任北軍中侯、虎賁中郎將、北海相,時稱孔北海。

 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學校,舉賢才,表儒術,經劉備表薦兼領青州刺史。建安元年(196年),袁譚攻北海,孔融與其激戰數月,最終敗逃山東。不久,被朝廷征為將作大匠,遷少府,又任太中大夫。性好賓客,喜抨議時政,言辭激烈,后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55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