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瑛
好研社名師
全日本華人花藝協會榮譽會長
日本花藝設計師協會NFD講師
劉瑛老師前往龍門石窟追尋插花文化的歷史痕跡,撰此文發表于[中國花卉報]。原文標題:《走訪龍門石窟 | 插花不僅要文化自信,還要文化“他信”》
劉瑛老師于龍門石窟
這幾年我們總說插花需要文化自信,但我說,不僅要文化自信,還要文化“他信”。
拿什么讓別人相信呢,那就需要深挖自己的插花文化;
古代詩詞歌賦留下很多描寫插花的詩句,這是插花文化的第一次沉淀;
這次沉淀后的插花在哪里呢?
我想是在壁畫和石刻里。
壁畫中的插花
去年9月旅游淡季,我曾遠赴敦煌,盡管是隔著屏幕或玻璃,還是找到一些插花壁畫。我買了一套敦煌壁畫書籍在家翻閱,想著下次去龍門石窟找插花的石刻。
今年3月特別時期,龍門石窟恢復營業的第二天我就去了,早上游客寥寥無幾,幾經周折,我看到了1500年前的插花,異常感動!
魏晉南北朝時期,在民間插花的基礎上,佛前插花是把花立起來。在皇甫公窟北壁西側,有一銅罌插花浮雕,高170cm,寬50cm,銅罌為細頸、鼓腹的圈足,飾蓮瓣,內插有蓮花、蓮葉、花蕾、蓮蓬等。上下對稱雕出兩對花葉,另有三朵分別呈初開、盛開、開后形象的蓮花。
這完全是以寫實手法雕出的插花,花型成熟,它應該是中國流傳至今最早的佛前插花石刻之一。
銅罄插花浮雕
魏晉南北朝的佛前插花明顯不同于之前民間頭上佩戴、盆插和盤插的花,它們是在佛前依照一定的準則和規范,將花立在器皿里。
令我驚訝的是,眼前浮雕的花體與花器的比例,與我學習日本花道的知識是一致的,它是中華古老插花文明的實證,這讓我不禁猜想:中國佛前插花體系規模曾經盛大,日本花道早期立花的花型和它如出一轍。
劉瑛老師作品
不可否認,中國雖然有悠久燦爛的插花文化,但到了20世紀初,積貧積弱已逾百年,早已喪失了話語權。而彼時的日本將插花作為其女子教育的一環,確立了插花指導體系,得到廣泛普及。因此很長時間以來,世界對東方插花的認知幾乎僅限于日本,許多西方人更是把插花當成了日本土生土長的國粹。
事實上,東方插花的文化根源不僅在中國,而且日本插花在其發展的各個歷史階段,都在不斷地接受中國插花藝術的影響,兩者具有一脈相承的關系。
劉瑛老師作品
在日本遇到插花是我的緣,我從學習花藝設計到日本花道,前后有很多年,讓我得益多多。現在回到國內,我有一種使命感,覺得應該用自己在插花中的所學所思,研究、實踐我們中國自己的插花。
劉瑛老師作品
龍門石窟之行收獲滿滿,完成了我多年的夙愿,即便這次找不到石刻插花也沒關系,因為比這更美、更精致的中國插花浮雕現藏于美國納爾遜美術館。我想,我終將會與它們相遇的。
傳統插花常用器具
花與器,一變一恒久
折枝所依者,器也;在有生命的花卉與無生命的器皿間,通過花的姿態,整體造型,展現生命的魅力。
傳統插花的主要容器為瓶、盤、碗、缸、筒、籃等六大類,其間包涵豐富的文化內涵、系統的插花理論、精湛的插花技藝與獨特的賞花方式。
盤花
盤花起源于2000年前的漢代,形狀以圓、橢圓為主,擁有圓滿、團圓的涵義。盤適合用于寫景式插花,展現自然中花、枝的天然姿態與風韻,達到神韻自然的境界。
劉瑛老師盤花作品
瓶花
瓶花起源于1500年前,大盛于明代,瓶花多具崇高感與莊嚴性,善于表現花材的線性美,尤以展現花、枝本身的線條與姿韻,瓶又具有平安、吉祥的寓意。
郎世寧午瑞圖軸
缸花
唐朝羅虬《花九錫》記載:“玉缸”貯水,充當插作牡丹的花器。缸形腹部碩大,穩重,適合搭配朵形碩大的花、枝,呈獻隆重、端莊之美感。
碗花
碗花又名盛花,口寬底尖,由中心點出花枝,花腳緊密成把, 以枝條在空間形成美感,高潔端莊,是形式美兼具內容美的花型。
劉瑛老師碗花作品
筒花
《清異錄》記載:“李后主每春盛,梁棟窗壁、拱柱階砌,并做隔筒,密插雜花,榜曰:[錦洞天]。”筒器口與底部上下大小相仿,傳統筒花構圖不拘形式,構圖比較靈活自由,善于組合造型,講求自然樸實。
籃花
最早可見于佛經記載上籃用以盛花供佛,籃因有提梁及擺放方向不同異于其他花器。傳統以正置、端莊為主,偏置較活潑,側置用于造型。利用籃與提梁間既成的空間美感,不使后宮空虛,并強化靈動的空間。
劉瑛老師籃花作品
眾多花器呈現不同插花風格,從花材選擇、造型設計、空間感,多方面適配、平衡,融合古人的生活哲學。魏晉南北朝時期,民間插花與佛前插花結合起來。不僅有佛前立花、盤花、還有手持花束。
劉瑛老師手持花束作品
現藏于美國納爾遜博物館中的賓陽洞浮雕——文昭皇后禮佛圖,及龍門石窟火燒洞龕楣雕寶盆蓮花拓片均是“花束”實證。
火燒洞龕楣雕寶盆蓮花拓片
佛前立花之所以說立,它包含著對佛供花的意義,還有在插花的行為中,包含了供養人向佛供奉鮮花時的敬意。從形態上說,以植物自然伸展的姿態,運用的是直立形。
文昭皇后禮佛圖
插花從禮佛敬佛的事宜,走進日常, 成為理解自然哲學的藝術,提升生活雅趣。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5322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蘇軍在哈爾科夫向德軍發動反攻
下一篇: 羅瑞卿大將誕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