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人之過也,各于其黨。觀過,斯知仁矣。”
孔子說:“人們的錯誤,總是與他那個群體的人所犯錯誤性質是一樣的。所以考察一個人所犯的錯誤,就可以知道他有沒有仁德了。”
2、孔子認為,人之所以犯錯誤,從根本上講是他沒有仁德。有仁德的人往往會避免錯誤,沒有仁德的人就無法避免錯誤,所以從這一點上,沒有仁德的人所犯錯誤的性質是相似的。這從另一角度講了加強道德修養的重要性。
3、孔子說,人的過錯、毛病都在人際關系、社會交往之中才能顯現。在與人相處、交往的過程中看到了別人、乃至自己的毛病、缺點并加以改正,這個過程就是修仁學仁的過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此處的黨應是鄉黨,也就是親戚朋友,引申為社會交往、人際關系。
4、一個人生活的圈子,必然與你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否則你就不是這個圈子的人。如同一張網,你就是網的一個結,你會影響別人,也會影響自己。所以犯的錯誤,與你周圍的人犯的一樣。
5、只要有私心,人難免會有過錯。如果沒有私心,只存公心,那絕對不會犯過失。事情做得不圓滿,甚至是做錯了,錯了也是對。為什么?他的發心是對的,為公。如果人有私心,他把事情做得好像對別人有好處,做對了,對了也是錯,因為他出發點就錯了。實在講,對也是對在一時,對小范圍來講是對,從長遠來看,從大范圍來看,還是錯。所以圣人看事情看流弊,看影響的范圍,不是看在一時,所以總要把私心放下。
版權聲明:本文內容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對文中觀點保持中立,內容只做參考交流學習之用;若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告知。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4951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毛澤東提出三個世界的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