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吳三桂削藩的文章,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快來看看吧!
吳三桂,遼東廣寧前屯衛中后所(今遼寧綏中)人,祖籍南直隸高郵(今江蘇省高郵市),錦州總兵吳襄之子,明末清初著名的政治、軍事人物。
吳三桂在崇禎末年降清,在山海關大戰中大敗李自成,封平西王。康熙元年,晉封為平西親王,與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廣東平南王尚可喜并稱三藩。
但到了康熙皇帝的時候,清政府對全國的統治基本都安定了,國家逐漸走向正軌。這個時候,在云貴擁兵自重的吳三桂和耿精忠、尚可喜這三個藩王就是國家的不穩定因素了,對清政府統治威脅最大的也就是這三個藩王,康熙皇帝認為“藩鎮久握重兵,勢成尾大,非國家利”。
1673年,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上疏康熙皇帝,請求歸老遼東,康熙皇帝遂乘勢作出了令其移藩的決定,而后,又對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準,在這樣的情況下,吳三桂也假惺惺地上書朝廷,請求撤藩,實則是試探康熙皇帝的態度。
結果康熙皇帝出人意料地答應了他們的請求,就連撤藩時間都為他們制定好了。
這還得了,吳三桂可是用自己的名節與鮮血拼來的權力地位啊,就這樣被人康熙皇帝剝奪,就連想效仿明朝沐家永鎮云南的美夢也將要破碎,心灰意冷的吳三桂不甘心決定賭一把,“我命由我不由天”,1673年11月,吳三桂誅殺云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開始起兵造反。
但吳三桂不知道的是,自己這一決定讓自己成為了康熙皇帝在練級道路上的墊腳石。
八年之后,也就是1681年,清軍攻破昆明,“三藩之亂”被徹底平息,吳家的顯赫與榮華富貴都灰飛煙滅。
如果當初吳三桂接受康熙皇帝撤藩的旨意,會不會是一個必死的局面?康熙會向他舉起屠刀嗎?
其實吳三桂的擔心是多余的,他本可以做個只有地位而沒有權勢的安樂王爺,順利撤藩后的康熙皇帝并不會殺他,為什么呢?
一、縱觀康熙皇帝的一生,在歷朝皇帝中屬于是比較寬仁的,和秦始皇漢武帝朱元璋朱棣雍正這些動輒株連九族,殺頭凌遲的皇帝相比,康熙帝有本質不同。康熙一朝,官員致死率并不高,康熙晚年在他的遺詔中寫道“朕平生未嘗妄殺一人”,他是有資格這么說的。
二、很多人說吳三桂不會善終,是因為他是個位高權重的平西王,康熙皇帝不放心漢人,終會“狡兔死走狗烹”,其實,撤藩后,吳三桂家族那時候只有地位而沒有權勢,對清政府的統治不會構成任何威脅。而且,王位是可以一代代降級的,康熙皇帝完全有能力將吳家影響力降到最低。
三、撤藩后,康熙皇帝也不會對吳三桂這個滿清的漢人功臣罷官奪爵,抄家殺頭,這無疑是在打清政府的臉,不是讓天下的漢人寒心嗎?吳三桂的結局越好,漢人就會越安心,滿清的統治也就越穩定。康熙一生雄才偉略,怎么可能這點都想不到?
可憐明末邊將吳三桂,本一庸才,憑借一時的妥協與運氣位極人臣,但縱觀吳三桂一生每一步都是臭棋,毫無戰略眼光可言,每次的大動作都是被動的,從不會利用自己的優勢主動去做點什么,創造機會。
吳三桂用愚蠢換來的煊赫一時的人生,也因為愚蠢而在歷史的長河中灰飛煙滅。
吳三桂若不發動三藩之亂,結局同樣是死路一條。吳三桂在投降大清王朝的第一天就已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他沒有回頭的機會,只能一條道走到黑。只能緊緊握住手中的權力才能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如果他老老實實接受削藩。康熙不會放心吳三桂這個梟雄活在這個世上,漢人也已經把吳三桂認定為民族罪人。即使康熙不親手除掉吳三桂,他也會死在滿腔怒火的漢人手中,躲得了初一,躲不了十五,躲得了明槍,躲不了暗箭,他一生都將生活在恐懼當中。
吳三桂是明朝末年在戰爭中成長起來的一代梟雄,他絕對不甘心一輩子只作為別人的臣子。他的狼子野心早已昭然若揭,康熙清楚即使自己不削藩,吳三桂也會暴露自己的野心,與其暴風雨來得晚些不如讓暴風雨來得更早些,自己主動出手逼迫吳三桂走上反叛之路,在自己有經歷的青年時期更容易把損失降到最低。三藩之用半天下,康熙已經到了不得不削藩的地步,他還有很多的事情等待他去做,如果不削除三藩清王朝沒有人力、物力、財力支撐康熙接下來的任何行動。
吳三桂在山海關之戰中臨陣倒戈,他背棄了自己的民族。為了自己的個人利益投降滿清政權,在所有的漢人眼里吳三桂是禽獸不如的民族罪人。吳三桂從投降的那一刻起就一直在漢人和滿人的夾縫中求生存,他已經沒有任何的退路可言,退一步就會跌入萬丈深淵。
放下自己手中的權力,無論是清朝還是漢人都不會饒過吳三桂的性命。即使自己僥幸生存下來,也一輩子生活在恐懼的陰影當中,他只能堅持走下去,即使粉身碎骨也要搏一搏。
在清朝靠武力建立對全中國的統治過程中,吳三桂是一個頗為引人注目的焦點人物,他先以獻關降清而聲名狼藉,后又以叛清自立而兵敗身亡。不過客觀的說,以他反復無常的性格和康熙強勢堅毅、咄咄逼人的秉性,假使他當初主動撤藩、不發動“三藩之亂”的話,恐怕也很難得以善終。對于不愿放棄兵權與既得利益的吳三桂來說,除了舉兵反叛外,他沒有別的選擇。
封面
康熙帝繼位之后,采取了一系列新政,他首先要做到就是撤藩 ,因為康熙忌憚三藩手握重兵、尾大不掉,又有統一政令、減輕朝廷財政負擔方面的考量。正因如此,逼的吳三桂發動三藩之亂,最終不得善終。
吳三桂極其賣力地擊滅了李自成的農民軍余部,還一路窮追不舍,率軍進入緬甸追剿南明殘渣余孽,最后誅殺南明永歷帝,徹底消滅了南明最后殘余勢力,為清廷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親王,除統率云南外,還兼管貴州。
吳三桂為清廷入主中原立下汗馬功勞。他兵強馬壯,權傾朝野,云貴兩省猶如吳家禁臠,是不折不扣的獨立王國。
彼時,云、貴兩省的財賦兵馬以及官員任免之大事,全由平西王吳三桂一人獨斷專行,吏部、兵部、戶部都無權過問。
吳三桂手下有吳應麒、夏國相、胡國柱、馬寶、吳國貴、王屏藩等百名悍將,精兵二十萬,多年搜括、聚斂的財富堆積如山。他怎肯舍棄眼前這浴血打拼而博取的榮華富貴與烜赫權勢呢,回遼東老家做個無職無權的退休老頭呢?
吳三桂本為明朝叛將,他勾引清軍入關,后來又親手絞死了舊主永歷帝,他被迫起兵反清后又宣稱為明復仇,恢復漢家江山,如此背信棄義、隨勢搖擺依附之人,天下的漢族文人士子誰又信他?當病入膏肓的吳三桂身穿黃袍,接受百官的朝賀后,有些無趣的下詔取消了“恢復大明”的口號。
吳三桂建周稱帝,終于暴露了他的勃勃野心和搖擺反復的本性,因而更失人心,許多將士都不愿聽其號令,甚至公開反對他。不久,這位“周朝”“昭武皇帝”的國土只剩云、貴兩省和川、湘、桂三省之一部分了,和他舉兵反叛的第一年比,已經被清軍復奪回福建、廣東、陜西三省全部以及江西、湖南之大部,四川、廣西的部分州縣也被清軍收復。這年八月,吳三桂在憂急中病死于衡州,他只做了五個月的皇帝。
吳三桂在和康熙較量的過程中,不僅是正面的沖突,其實也有很多心理上的權衡。吳三桂始終認為自己在康熙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沒有他吳三桂康熙一定玩不轉,在這樣的心理驅動下,吳三桂在面對康熙的時候會非常的傲慢。后來他為了試探康熙的想法,曾經提出要撤藩,他沒想到康熙會順坡下驢,這下子吳三桂可接受不了,他唯有通過反叛來保住自己的地位。那么如果吳三桂老老實實的接受削藩的話,那么他是否可以平安到老?
吳三桂原本對清朝是有功勞的,但是吳三桂對清朝效忠不是因為打從內心想要這么做,而是因為形勢所逼。吳三桂這個人十分重視權勢地位,也可以說利益是他唯一的動力,他后來選擇投靠多爾袞,但是在面對多爾袞的時候,吳三桂也沒有表現得多卑微,反而是高高在上的態度。所以從那個時候起,在吳三桂的心中,清朝和自己應該是平起平坐的,他的所作所為完全出于自愿,而不是服從。由于吳三桂對自己的定位不準,也沒有看清楚時局的發展態勢,導致他天真的以為,康熙登基后對他的仰仗只會多不會少。
所以吳三桂錯誤的判斷加上自視過高,成為他后來悲慘命運的主要原因。吳三桂當時在得知康熙有撤藩意圖的時候,他選擇了反叛,他認為自己有足夠的實力可以對付康熙。另外吳三桂也有不得不反的原因,他從發跡開始,就培植了很多親信,他利用自己的職權將這些親信安插在各地,這些人的利益和吳三桂捆綁在一起,吳三桂保住自己的利益就是保住他們的利益。所以當時吳三桂只能選擇起兵造反,這個時候的吳三桂雖然有些騎虎難下,但是他也只能如此。因此從吳三桂這一方面來看,面對朝廷的撤藩,他是一定會反的,而且也不得不反。
站在康熙皇帝的角度上來看,吳三桂也是勢必要除掉的,雖然吳三桂確實對清朝有功,有他駐扎邊關也讓局勢很安穩。但是與此同時,康熙皇帝也意識到了,三藩的勢力范圍在不斷擴大,吳三桂的黨羽眾多,這些都是威脅清朝統治的存在,如果這個時候不動吳三桂,讓他的家族勢力一直延續下去,只會像滾雪球一樣越級越大,到時候想要控制只怕會更難,所以康熙皇帝必須要解決吳三桂這個心頭大患,而吳三桂也無論如何都無法善終。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491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向寵,諸葛亮力捧的將軍,卻被土匪殺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