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考中秀才、舉人、進士之后,能當什么官?接下來小編為您講解。
在封建社會讀書人想要出人頭地,想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沒有別的途徑可以走,只有走科舉這條路,憑借自己的知識和機遇到考場中去拼搏,如果考上了,在科舉的道路上可以一直走下去,就會有好的前途,可以當官,可以去做很多的事情。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很多人都知道這句話,但是具體考上了秀才能不能夠當官?考上了舉人、貢士、進士之后到底可以當什么樣的官職呢,很多人就不得而知了,利用這個機會,在這里我們一起來探討一下,了解一下這方面的知識,如果有不同的意見可以一起進行探討。
秀才具有悠久的歷史,在明清時期用來稱呼讀書人,當然了,考中秀才之后還是不能夠當官的。人們最為熟悉的一句話就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但是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秀才的文弱和無能。還有這樣的一句話“百無一用是書生”,意思就是到了危急關頭,秀才往往束手無策,找不到解決問題的辦法,這些說的意思都是秀才的軟弱的一方面,這樣說是不全面的。真實的秀才到底是什么樣子呢?秀才在封建社會到底是怎么樣的一種存在呢?秀才,原來指的是才之秀者,從元朝、明朝以后用來指的是讀書人和有知識的人,是一種廣義的說法。在明朝、清朝的時候指的就是生員,就是府學、縣學的生員,比秀才還低一個層級的是童生,通過了府學、州學考試的就是秀才了,只有成為秀才之后才可以去參加鄉試,也就是各省舉行的考試,考中之后就成為了舉人,成為了舉人就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了,在社會上就有存在感了。
考中了舉人之后,就可以當一些低層次的官員了。要成為舉人需要參加鄉試,鄉試都是由禮部主持的,主持禮部考試的都是朝廷派遣到各地的學識淵博的官員,都是一些文學方面的專家學者,很多古代著名的文學家、詩人等都擔任過主考官。鄉試每三年才舉行一次,往往都在秋天的時候舉行,所以也被稱為秋闈。參加鄉試的時候要到各省的貢院去考試,這是一個很神圣莊嚴的地方,是無數學子為之向往的地方,是鯉魚跳龍門的地方。考中舉人之后就具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了,可以成為當地的小鄉紳了,具有一定的社會地位了,如果要去當官的話,可以去當一些縣丞之類的品級不高的小官僚了,至少來說也是進入了我國的官員體系了,只不過是一些品級不高的低層次官員。很多人都知道的范進中舉的故事,就很形象地說明了舉人的重要性和社會地位,范進中舉前后人們對待他的態度反差很大,判若兩人。中舉之前人們對他進行呵斥,地位低下,中舉之后,就成了老爺,人們對待他就恭恭敬敬,這就是殘酷的社會現實。
考中了進士之后,就取得了科舉考試的勝利,可以成為具有一定品級的官員了。古代就有進士及第的說法,進士身份是一種很光榮的存在。古代的很多杰出人物都是進士出身,取得了進士的身份,在學士方面就具有了很高的造詣,這也就是古代的很多官員為什么也是文學大家的重要原因,比如說大文豪蘇軾就是進士出身,他當時是第二名。進士考試是中央一級的考試,需要參加殿試,然后考中的就是進士了,在明清的時候,考中進士后大多當了翰林官。一甲第一名為狀元,授修撰;第二、三名分別為榜眼、探花,授編修。二、三甲可選為庶吉士,或授給事中、主事、中書舍人、行人、太常博士、國子博士等官,或授地方府推官、府同知、縣令、縣丞等官。雖然考中了進士,但是在官職的安排方面具有很大的空間,具體能夠當什么樣的官員需要看機遇和自己的關系了。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130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