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號將軍,又稱列將軍。中國古代武職官銜的一種統稱,始于漢代,盛行于南北朝,唐以后逐漸衰微。漢武帝征匈奴時,有軍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職的難度加大。之后將軍名號日益繁多。而絕大多數則取威武之名,如寇軍、揚威之類。因此常在“將軍”前冠以某個名號以作為他的官職,這種名號并無一定,名號之間也無上下級關系,因此稱為雜號將軍。
游擊,從字面上理解,就是動作戰,從暗處打擊敵人,游擊戰術的要義就是“打一槍換個地方”,那么游擊將軍則是沿邊與要地駐軍統領,就是鎮守邊區的統兵官。相當于現在的什么軍銜呢?唐朝以前都是四品,相當于今天的師長。唐朝開始都是五品下,相當于現在的旅長。歷代關于游擊將軍的記載有很多,所以不難看出其在軍事上的作用。
《漢書·匈奴傳上》:“貳師解而引歸,與單于連鬭十馀日。游擊亡所得”。《晉書·王彪之傳》:“四軍皆罷,則左軍之名不宜獨立,宜改游擊以對驍騎”。明代袁可立《以地震再儆疏陳修備實事疏》:“一設將領,謂登萊之皇城島兩游擊及成山、威海等處俱系緊關沖要,宜添設欽依以重事權”。《清史稿·太祖紀》:“師還,經撫順,明游擊李永芳來迎”。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之時,有一位來自民間的軍事家,他不僅極具軍事指揮才能,還特別精通游擊戰術。他勇舉義旗,反暴秦,頻繁活躍在項羽的后方,幫助劉邦完成了統一大業。這位軍事天才就是為西漢統一天下立下大功的大將彭越,彭越是世界戰爭史上第一個正規使用游擊戰戰術的軍事家,可以說是游擊戰的始祖。
游擊將軍為國家的存亡立下汗馬功勞,不管是將軍還是士兵都曾經征戰沙場,寫下了可歌可泣的篇章,如今,祖國的邊疆依然少不了這些功臣,如果祖國需要、人民需要,每一個中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拿起槍去保衛我們的祖國,保衛家園。
嘉峪關游擊將軍府,也稱游擊衙門,初建于明隆慶年間,后來成為明清兩代鎮守嘉峪關的游擊將軍處理軍機政務的場所。該建筑是1987年在原建筑的基礎上恢復修建的,為兩院三廳四合院式,占地面積為1755平方米,建筑面積808平方米。
在嘉峪關古代軍事史上,游擊將軍府不但是嘉峪關長城防御體系的指揮中心,而且是朝廷統治地方、檢查商旅使者往來、聯系西域和中亞及各少數民族的樞紐機關。 嘉峪關游擊將軍府陳列分為兩個部分。前院以議事廳為中心,著重展示古代游擊將軍及文武官員指揮御敵、簽發關文等情景。后院是游擊將軍及家眷生活的場所,生動形象地表現了游擊將軍及其家眷的生活場面。
據記載自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肅州人芮寧擔任嘉峪關游擊將軍。同年九月,芮寧卻在戰斗中中箭身亡。事后,明王朝恩賜芮寧為都督同知,世襲指揮使。恩賜重金厚葬,并在肅州修建芮寧祠堂,供后人憑吊祭祀。芮寧將軍雖然離開人世四百九十多年,但是他的丹心卻永存人間!
現在的游擊將軍府是在原址的基礎上重建的,但是它給人帶來的震撼卻是不變的,國家興亡,匹夫有責。
清代游擊武官是什么級別很難和今天的軍銜制相提并論。因為游擊武官又稱游擊將軍。按清代一般正規史料記載:游擊是從三品,但也有部分史料記載游擊是正四品。按清代武官九品十八級推論。游擊將軍相當于今天的“少將軍銜”據《明清檔案》和國立故宮博物院史料。
漢朝將軍位
一品 大將軍(以上為三公級將軍)
二品 驃騎將軍、車騎將軍、衛將軍(以上為三公級將軍)
撫軍大將軍、中軍大將軍、上軍大將軍、鎮軍大將軍、國大將軍、南中大將軍(以上為二品大將軍)
征東將軍、征南將軍、征西將軍、征北將軍(四征資深者皆為大將軍。以上為四征將軍)
鎮東將軍、鎮南將軍、鎮西將軍、鎮北將軍(以上為四鎮將軍)
三品 中領軍(資深者為領軍將軍。以上為禁衛軍)
安東將軍、安南將軍、安西將軍、安北將軍(以上為四安將軍)
平東將軍、平南將軍、平西將軍、平北將軍(以上為四平將軍)
征蜀將軍、征虜將軍、鎮軍將軍、鎮護將軍、安眾將軍、安夷將軍、安遠將軍、平寇將軍、平虜將軍、平狄將軍、平難將軍、輔國將軍、虎牙將軍、輕車將軍、冠軍將軍、度遼將軍、橫海將軍(以上為三品雜號將軍)
四品 中護軍、武衛將軍(中護軍資深者為護軍將軍。以上為禁衛軍)
屯騎校尉、越騎校尉、步兵校尉、長水校尉、射聲校尉(以上野戰軍五校尉)
中堅將軍、驍騎游擊將軍、左軍將軍(以上為四品常設將軍)
建威將軍、建武將軍、振威將軍、振武將軍、奮威將軍、奮武將軍、揚威將軍、揚武將軍、廣威將軍、廣武將軍、寧朔將軍、左積射將軍、右積射將軍、強弩將軍(以上為四品雜號將軍)
東中郎將、南中郎將、西中郎將、北中郎將(以上為四中郎將)
振威中郎將、建義中郎將、奉義中郎將、平虜中郎將、典軍中郎將、撫軍中郎將、武衛中郎將、司金中郎將、司律中郎將、護匈奴中郎將、率善中郎將(以上為四品雜號中郎將)
戊己校尉、平虜校尉、討寇校尉、建忠校尉、護羌校尉、護東羌校尉、護烏丸校尉、護鮮卑校尉、西域校尉、西戎校尉、東夷校尉(以上為派遣軍)、監軍(以上為監軍或護軍)
五品 偏將軍、裨將軍(以上為五品常設將軍)
鷹揚將軍、折沖將軍、虎烈將軍、宣威將軍、威遠將軍、寧遠將軍、伏波將軍、虎威將軍、凌江將軍、蕩寇將軍、昭武將軍、昭烈將軍、昭德將軍、討逆將軍、破虜將軍、討寇將軍、宣德將軍、威虜將軍、捕虜將軍、殄吳將軍、殄夷將軍、揚烈將軍、建忠將軍、立義將軍、懷集將軍、橫野將軍、樓船將軍、復土將軍、忠義將軍、建節將軍、翼衛將軍、討夷將軍、懷遠將軍、綏邊將軍(以上為五品雜號將軍)
安夷護軍、撫夷護軍(以上為監軍或護軍)
六品 和戎護軍、殄虜護軍(以上為雜號護軍)
清朝綠營軍中軍官有游擊,秩從三品,位次參將,為將軍、督、撫、提、鎮分領營兵,也有充各鎮中軍官者。四川土司又有土游擊。
游擊:又稱游擊將軍,是在總兵(主管四至五營;約800至3000兵員)轄下的中階武官。與參將、都司、守備等武官一同統轄六百至兩百的營兵力。其轄下則統馭統領汛(兵力從十數名到百名)兵制單位的千總與把總。明初如同今之軍屬機動旅長,但大部需要屯田。明末縮減10倍,但為雇傭制,約為今之師屬騎兵營長。清初綠營制為騎兵營長,轄騎兵200人。
這個“署游擊”是指任職任用為游擊的官職,而不是官名。
清代武官軍銜如下:
1、正一品:領侍衛內大臣。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首都衛戍司令。清代只有滿族將領才能擔任這個職務。
2、從一品:將軍、都統、提督、九門提督大將
3、正二品:副將、副都統、總兵
4、從二品:副將
5、正三品:參將
6、從三品:游擊
7、正四品:都司(四品就是大員了,可以上朝議政了)
8、正五品:守備(知府五品)
9、正六品 :千總
10、正七品:把總(縣令七品)
與現代軍銜大概相對應:
提督相當于正軍級(副大軍區級)少將(中將)
總兵相當于正師級(副軍級)大校(少將)
副將相當于副師級(正旅級)上校(大校)
參將相當于正團級 上校(中校)
游擊相當于副團級 中校(少校)
都司相當于正營級 少校(中校)
守備相當于正連級(副營級) 上尉
千總相當于副連級(正排級) 中尉
把總相當于正排級(副排級) 少尉(士官)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114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