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4年4月17日 (農歷閏二月廿七),纂輯《全唐文》告成。大學士董誥等纂輯《全唐文》成書。以《唐文》為藍本,并采輯《永樂大典》、《文苑英華》、《唐文粹》等書而成。全書一千卷,共收作家三千余人,文一萬八千四百余篇。
康德、費希特、謝林、黑格爾。
1、伊曼努爾·康德(德文:Immanuel Kant,公元1724年4月22日—公元1804年2月12日,享年80歲),出生和逝世于德國柯尼斯堡,德國人,作家、哲學家,德國古典哲學創始人,其學說深深影響近代西方哲學,并開啟了德國古典哲學和康德主義等諸多流派。
2、約翰·戈特利布·費希特(Johann Gottlieb Fichte,公元1762年5月19日—公元1814年1月17日),德國作家、哲學家、愛國主義者,古典主義哲學的主要代表人之一。作為一個哲學家,他尋求對哲學思想,特別是康德唯心主義思想的統一;作為一名愛國主義者,他試圖喚醒德意志人民要求國家統一。
3、弗里德里希·威廉姆·約瑟夫·謝林(Friedrich Wilhelm Joseph Schelling,1775年1月27日—1854年8月20日,享年79歲),西戎人,學者。
4、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德語:Georg Wilhelm Friedrich Hegel,常縮寫為G. W. F. Hegel;公元1770年8月27日—公元1831年11月14日),德國哲學家。
擴展資料:
康德是一個二元論者和不可知論者,他為了調和唯理主義和經驗主義,提出了自己的批判哲學。費希特則持有一種主觀唯心主義(后期也被認為傾向于客觀唯心主義),謝林和黑格爾有時候被認為是客觀唯心主義者,但事實上他們的意見是非常不同的。直到費爾巴哈以一種唯物主義的觀點對黑格爾宏大的形而上學體系提出抨擊,從而終結了德國古典哲學。
德國古典哲學具有抽象性和思辯性的特點,它最重大的意義在于從康德開始,世界觀發生了巨大轉變。世界再也不再是是其所是,理性再不只是被當作法則的附屬品所對待,而是轉變為由理性為世界立法,世界被認為是由我們的觀察所決定的。
跟隨康德,產生了以叔本華為代表的唯意志主義;跟隨費爾巴哈,產生了以馬克思為代表的歷史唯物主義,此外分析哲學、現象學等等哲學分支,甚至直到哈貝馬斯都受到了德國古典哲學的重大影響。
參考資料: 德國古典哲學
來個全點的:
日期 戰役 勝方負方
1796-1797 意大利
1796年4月12日蒙特諾特(Montenotte) 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博利厄)
1796年4月14-15日 代戈(Dego)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博利厄)
1796年4月21日芒多維(Mondovi)法國(波拿巴) 皮埃蒙特(科利)
1796年5月8日福米奧(Fombio) 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博利厄)
1796年5月10日洛迪(Lodi)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博利厄)
1796年5月30日伯格托(Borghetto) 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博利厄)
1796年8月3日羅納圖(Lonato) 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克日達諾維奇)
1796年8月5日卡斯蒂里恩(Castiglione) 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維爾姆澤)
1796年9月8日巴薩諾(Bassano) 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維爾姆澤)
1796年11月12日卡爾蒂埃羅(Caldiero 1st battle) 奧地利(阿爾文奇) 法國(波拿巴)
1796年11月15-17日 阿爾科拉(Arcola) 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阿爾文奇)
1797年1月14日里沃利(Rivoli) 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阿爾文奇)
1797年3月16日塔格里亞門圖(Tagliamento) 法國(波拿巴)奧地利(卡爾大公)
1798-1799 埃及
1798年7月2日亞歷山大(Alexandria) 法國(波拿巴) 埃及(Coraim)
1798年7月21日金字塔(Pyramids) 法國(波拿巴) 埃及(Murad & Ibrahim)
1799年2月19日阿里什(El Arish) 法國(波拿巴) 奧斯曼(lbrahim Aga)
1799年3月7日雅法(Jaffa)法國(波拿巴) 奧斯曼(Abou-Saad)
1799年3月18-5月20日阿克(Acre siege) 奧斯曼(Djezzar) 法國(波拿巴)
1799年4月17日塔波爾山(Mount Tabor) 法國(波拿巴) 奧斯曼(Achmed)
1799年7月25日阿布基爾(Aboukir) 法國(波拿巴) 奧斯曼(Mustapha)
1800 意大利
1800年6月14日馬倫哥(Marengo) 法國(波拿巴) 奧地利(梅拉斯)
1805 三皇會戰
1805年10月17日烏爾姆(Ulm) 法國(拿破侖) 奧地利(麥克)
1805年12月2日奧斯特利茨(Austerlitz) 法國(拿破侖) 奧地利-俄國(庫圖佐夫)
1806-1807 普魯士和波蘭
1806年10月14日耶拿(Jena) 法國(拿破侖) 普魯士(霍恩洛厄)
1807年2月14日埃勞(Eylau) 法國(拿破侖) 俄國(本尼格森)
1807年6月10日海爾斯堡(Heilsberg) 法國(拿破侖) 俄國(本尼格森)
1807年6月14日弗里德蘭(Friedland) 法國(拿破侖) 俄國(本尼格森)
1808西班牙
1807年11月30日索莫西拉(Somosierra) 法國(拿破侖) 西班牙(圣胡安)
1809 奧地利
1809年4月19-20日 阿本斯堡(Abensberg) 法國(拿破侖) 奧地利(卡爾大公)
1809年4月21日蘭茨胡特(Landeshut) 法國(拿破侖) 奧地利(席勒)
1809年4月23日立迪斯本(Ratisbon) 法國(拿破侖) 奧地利
1809年5月21-22日 阿斯平-埃斯靈(Aspern-Essling) 奧地利(卡爾大公) 法國(拿破侖)
1809年7月5-6日瓦格拉姆(Wagram) 法國(拿破侖) 奧地利(卡爾大公)
1809年7月10日澤奈姆(Znaim) 法國(拿破侖)和奧地利(卡爾大公) 戰平
1812 俄國
1812年7月28日維捷布斯克(Vitebsk) 法國(拿破侖) 俄國(巴克萊)
1812年8月17日斯摩棱斯克(Smolensk) 法國(拿破侖) 俄國(巴克萊)
1812年8月19日瓦盧蒂諾(Valutino) 法國(拿破侖) 俄國(巴克萊)
1812年9月7日博羅迪諾(Borodino) 法國(拿破侖) 俄國(庫圖佐夫)
1812年11月16-17日克拉斯內(Krasnyi) 俄國(庫圖佐夫)法國(拿破侖)
1812年11月26-28日別列津納(Berezina) 法國(拿破侖) 俄國(奇恰柯夫/維特根斯坦)
1813 德意志
1813年5月2日呂岑(Lutzen) 法國(拿破侖) 聯軍(維特根斯坦)
1813年5月20-21日 包岑(Bautzen) 法國(拿破侖) 聯軍(維特根斯坦)
1813年8月26-27日 德累斯頓(Dresden) 法國(拿破侖) 聯軍(施瓦岑貝格)
1813年10月16-19日 萊比錫(Leipzig) 聯軍(施瓦岑貝格/ 貝爾納多特/ 布呂歇爾) 法國(拿破侖)
1813年10月30-31日漢瑙(Hanau) 法國(拿破侖) 巴伐利亞(雷德)
1814 法蘭西
1814年1月29日布里埃納(Brienne) 法國(拿破侖) 聯軍(布呂歇爾)
1814年1月30日拉羅蒂埃(La Rothière) 聯軍(布呂歇爾)法國(拿破侖)
1814年2月10日尚波貝(Champaubert) 法國(拿破侖) 俄國(Olssufiev)
1814年2月11日蒙米賴(Montmirail) 法國(拿破侖) 聯軍(約克/薩肯)
1814年2月12日夏托-蒂埃(Ch?teau-Thierry) 法國(拿破侖) 聯軍(約克)
1814年2月14日沃尚(Vauchamps) 法國(拿破侖) 聯軍(布呂歇爾)
1814年2月18日蒙特羅(Montereau) 法國(拿破侖) 聯軍(施瓦岑貝格)
1814年3月7日克勞內(Craonne) 法國(拿破侖) 聯軍(布呂歇爾)
1814年3月9-10日 拉昂(L?on) 聯軍(布呂歇爾) 法國(拿破侖)
1814年3月13日蘭斯(Rheims) 法國(拿破侖) 聯軍(St.-Priest)
1814年3月21日阿爾西(Arcis-su-Aube) 聯軍(施瓦岑貝格) 法國(拿破侖)
1815 百日
1815年6月16日利尼(Ligny) 法國(拿破侖) 普魯士(布呂歇爾)
1815年6月18日滑鐵盧(Waterloo) 英盟(威靈頓)和普魯士(布呂歇爾) 法國(拿破侖)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tanjiu/1007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