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景仁Huangjingren(1749~1783)清代詩人。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陽湖(今江蘇省常州市)人。北宋詩人黃庭堅的后裔。4歲喪父,16歲應童子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17歲補博士弟子員,但從此屢應鄉試都不中。乾隆三十三年(1768),黃景仁20歲時即開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業富、安徽學政朱筠幕中為客。在朱筠幕,于采石磯的太白樓宴會上即席所賦《笥河先生偕宴太白樓醉中作歌》詩傳誦一時。乾隆四十年(1775),27歲時赴北京,次年應乾隆帝東巡召試取二等,授武英殿書簽官。33歲時,游西安,客陜西巡撫畢沅幕。明年回京師,為候補丞,未補官。乾隆四十八年(1783),黃景仁35歲,為債家所迫,抱病再赴西安,至山西解州運城,病逝于河東鹽運使沈業富官署中。
黃景仁短暫的一生,大都是在貧病愁苦中度過的。所作詩歌,多抒發窮愁不遇、寂寞凄愴的情懷。如《病中雜成》:"凍蠅僵壁飛無力,雨露棲松翅倒垂。"他的《別老母》、《途中遘病頗劇愴然作詩》、《微病簡諸故人》、《旅夜》、《雜感四首》、《癸巳除夕偶成》等,都寫得低沉蒼涼,但語調清新,感情真摯動人。他還作有一些愛情詩,寫得纏綿悱惻,如《感舊》、《感舊雜詩》、《綺懷》等;有些詩寫得慷慨豪邁,如《少年行》:"男兒作健向沙場,自愛登臺不望鄉;太白高高天尺五,寶刀明月共輝光。"還有《觀潮行》、《后觀潮行》、《太白墓》等。有些刻畫山水景物或人情事態的詩篇,也寫得細致生動,如《黃山松歌》、《天門山》、《獻縣汪丞座中觀伎》等;有些懷古詠史的詩篇,也能別出新意,如《虞忠肅祠》、《壽陽懷古》、《鳳山南宋故內》等。翁方綱曾為黃景仁的詩集作序,評論說:"故其為詩,能詣前人所未造之地,□、厲、奇、矯,不主故常。"洪亮吉為他寫《行狀》,評論說:"自湖南歸,詩益奇肆,見者以為謫仙人復出也。后始稍稍變其體,為王、李、高、岑,為宋元□諸君子,又為楊誠齋,卒其所詣,與青蓮(李白)最近。"王昶為黃景仁寫《墓志銘》,評其詩說:"上自漢魏,下逮唐宋,無弗效者,疏瀹靈腑,出精入能,刻琢沉摯,不以蹈襲剽竊為能。"可以看出他詩的風格和創造性。缺點是情調比較感傷低沉。
黃景仁亦能詞,詞作明白曉暢,擅長白描,但含蓄不夠。
著作有《兩當軒集》22卷,其中詩16卷,詞3卷,詩詞補遺及遺文3卷
清代詩人黃景仁《雜感》中的這一句?百無一用是書生?可以說是成為了流傳久遠的名句,無論是作為誤讀的對象,抑或是從詩人真正情感抒發的角度來看,都為人所推崇。一、?百無一用?的誤讀?百無一用是書生?這一句話在當下之所以如此的耳熟能詳,十有八九是由于誤用的產生,許多人將此單獨地截取出來,甚至作為了?讀書無用論?的重要依據,自命得意地認為這樣一種思想有了前人的認同與支撐,似乎有了牢不可破的論據,殊不知正是他這樣的引用,更是證明了讀書的必要性。
在這句話之后是一句結尾?莫因詩卷愁成讖,春鳥秋蟲自作聲?,其實這就表明了詩人其實是對當時這樣一種對書生的鄙視之情的反叛,鼓勵自己也是鼓勵一眾人能夠繼續堅持自己,努力學習,爭取在日后依然能有所抱負,完全與當下將此作為?讀書無用論?依據的人大相徑庭,可以說是成為了一個笑話。
二、詩人的真實情感黃景仁在《黃縣丞狀》中被描述為一個?狂傲少諧?的人,而在他的詩歌創作中,也多有學習李白之感。他本人有一種心高氣傲的心態,醉情于詩歌之中,希望能夠將自己的詩歌提高到一種新的高度,充滿了理想主義。但與此同時,詩人生活的地方并不是大唐,生活境遇不佳,因此現實與理想產生了巨大的沖擊。
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詩人的詩歌在透露出一種狂放的同時,又有了一種自我不幸的書寫,一種落魄悲情的流露,這樣兩種情感相交織在一起,就產生了一種與黑暗絕不妥協的意志,正是在這樣的意志指引下,詩人寫下了?百無一用是書生?,但又并不因此而墮落,轉而又是堅強心態的表露。
別老母 黃景仁,七言絕句,是作者表達自己對于離開母親的難舍和不得不離開的感情!本文由大學高考編輯收集整理,希望大家喜歡!
別老母
黃景仁
搴帷拜母河梁去,
白發愁看淚眼枯。
慘慘柴門風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翻譯:
把帷帳撩起,因為要去河梁謀生故依依不舍要向年邁的母親辭別,看到白發蒼蒼的老母不由淚下不仃,眼淚也流干了。在這風雪之夜不能孝敬與母親團敘,從而開了這凄慘的分離的柴門遠去,不禁令人興嘆:養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沒有啊。作品背景:
作者天賦極高,十六歲時應府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中秀才,但幼年喪父,家境貧寒,和母親一起過著孤苦的生活。加之考舉人不中,仕途無望,所以在二十三歲時,不得不外出游幕謀生,《別老母》詩,就是在這種境遇下寫的。作品賞析:
詩的第一句?搴帷拜母河梁去?,即掀開門簾,告訴老母,兒就要起程動身了。但因為是游幕謀生,這種告別是無一定目的的,所以只能說河梁去。
一方面是老母難離,另一方面因生活所迫又不得不離,這種既難舍又無奈情景,暗示了作者極為痛苦的心情。
詩的第二句?白發愁看淚眼枯?在即將告別老母外出的時候,作者沒有直抒胸臆,表達對老母難分難舍的情感,而是著筆于老母此時的情狀:白發蒼蒼,愁容滿面,凄切悲涼,欲哭無淚。還容得著說嗎?一切傷心,都隱藏在老母的這張面孔之中,離不得舍不得,卻不得不離,不得不舍。
這種情感的磨難,真令人寸腸欲斷,撕肝裂肺。至此,誰能不為之動容呢?詩的第三句?慘慘柴門風雪夜?,轉入了告別老母的時空環境,作者用?柴門??風雪夜?兩個最簡單的詞兒,極其概括典型地告訴人們,在那種環境下,一個不能掌握自己命運的人的凄楚難熬。
作者在另外的地方也有過貧窮潦倒的描述,如?全家都在秋風里,九月衣裳未剪裁?,如果說那還只是一種對貧愁的感嘆,那末?柴門??風雪夜?則是此時此地,此情此景了。風雪因柴門而更為肆虐,柴門因風雪而更為難忍,此時向老母告別,除了?慘慘?還有什么可說呢?
最后,作者集愧疚,自責,痛恨于一身,發出了?此時有子不如無?的感慨。這種感慨是極為凝重的,它已經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愛母之心,戀母之情,而變成了對那個時代的正義控訴,對所有無依,無靠,無助老者的深切同情,對天下不孝子女的嚴厲譴責,這是由個人情感到整體理念的升華,它從生育學角度告誡世人,養子無用,不如不養。因此,《別老母》詩,比起那些愛母,敬母的直描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普遍性。成為愛母作品中不朽的絕唱。作者資料閱讀:
黃景仁(1749年-1783年),字漢鏞,一字仲則,號鹿菲子。武進(今江蘇常州)人。16歲應童子試,三千人中名列第一,17歲補博士弟子員,但從此屢應鄉試均未得中。公元1768年(乾隆三十三年),黃景仁開始浪游浙江、安徽、江西、湖南等地。曾在湖南按察使王太岳、太平知府沈業富、安徽學政朱筠幕中為客。公元1775年(乾隆四十年)赴北京,次年應乾隆帝東巡召
試取二等,授武英殿書簽官。33歲時,游西安,為陜西巡撫畢沅所推重,援例為縣丞,未補官而病逝于河東鹽運使沈業富官署中。其著作有《兩當軒集》22卷,其中詩16卷、詞3卷、詩詞補遺及遺文3卷。 以上這篇別老母 黃景仁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古詩詞盡在:!
搞笑謎語,腦筋急轉彎,祝福語,每日驚喜不斷,盡在大學高考!可通過掃描本站微信二維碼或者添加微信號:miyu_88,即可進行體驗!
本文地址://n85e38t.cn/lishirenwu/50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洪亮吉
下一篇: 黃燮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