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谷雨節氣的到來,空氣濕度逐漸增大,體內毒素邪濕加重。濕氣過重會使人深感疲憊。因此,谷雨養生祛濕首當先。那么谷雨節氣有什么方法可以祛濕呢?從飲食和中醫理療如何有助祛濕?
谷雨后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會讓人體由內到外產生不適反應。從中醫養生的角度來說,如此潮濕的環境,濕邪容易侵入人體為患,造成胃口不佳、身體困重不爽、頭重如裹、關節肌肉酸重等情況,如若已經患有各類關節疾病,如風濕性關節炎,也容易在該節氣誘發。所以谷雨養生要注意祛濕,可以從飲食和中醫理療方面助祛濕。
一、谷雨節氣食療如何祛濕
谷雨養生祛濕首當先。那么谷雨節氣吃什么食物祛濕效果好?
谷雨節氣祛濕藥材三寶
1、芡實
祛濕食物芡實,又名雞頭子,是一種水生植物的果實。芡實性平和,藥味甘澀,含有豐富的淀粉和蛋白質。
芡實有補中益氣、健脾祛濕、滋養強壯的作用,它與蓮子有些相似,但其收斂鎮靜的作用比蓮子強,適用于慢性泄瀉和小便頻數、夢遺滑精、婦女帶多腰酸等。此外,芡實還可以促進血液循環,使人臉色紅潤、白皙。
2、薏米
祛濕食物薏米:生薏米性味甘淡,能健脾祛濕。患有脾虛泄瀉、身體水腫以及風濕骨痛的患者可以食用。
建議讀者可用生薏米煲粥食用,亦可加入淮山(打碎)同煮。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等功效,適用于小便短赤、水腫腳氣、風濕痹痛、脾虛泄瀉、扁平疣等病癥。
3、赤小豆
祛濕食物赤小豆:赤小豆性味甘、酸、平,能健脾利水,解毒消腫。患有肥胖性水腫、腳氣、腹脹腹瀉等癥狀的患者可以食用。
建議可用赤小豆、桑白皮,水煎煮約20分鐘,飲湯食豆或煲湯時加入赤小豆。可以利水除濕,通乳,解毒排膿。宜于濕熱泄瀉。
谷雨節氣祛濕蔬果
1、冬瓜
祛濕食物冬瓜:冬瓜性味甘、淡、涼,利水消痰,消熱解毒。宜于濕熱泄瀉。虛寒泄瀉者忌食。
適用于口干、水腫、小便不利等人士。
建議讀者食用時以連皮冬瓜加具有補脾健胃及利水消腫的鯉魚同煮。有清熱利水、消腫解毒、生津除煩等功效,適用于暑熱煩渴、水腫、小便不利、消渴引飲以及水氣浮腫喘滿等病癥。
2、玉米
祛濕食物:玉米性味甘平,健脾開胃,利水通淋。適合患有水腫及淋癥的人士。
建議讀者用玉米煎湯代茶,最好加入玉米須同煮;亦可配冬瓜皮、赤小豆等同用。此湯具有調中開胃、降濁利尿等功效,適用于尿路結石或慢性腎炎水腫、高血壓、食欲不振等癥。
3、洋蔥
祛濕食物洋蔥:具有和胃下氣、化濕祛痰、解毒殺蟲等功效,適用于胸悶脘痞、咳嗽痰多、小便不利等病癥。
三大祛濕食譜
在養生中,我們應該多注意祛濕,特別是女性朋友,今天就推薦三款祛濕食譜。
1、玉米須大棗黑豆粥
原料:玉米須60克,大棗30克,黑豆30克,胡蘿卜90克。
做法:先用水煮玉米須半小時,去須,用其水煮大棗、黑豆、胡蘿卜(洗凈切塊),豆爛即止。
功效:健脾益腎利濕。
2、芡實薏米排骨湯
原料:芡實50克,薏米50克,陳皮10克,生姜3片,豬排骨500克。
做法:薏米用鍋炒至微黃,芡實、陳皮、豬排骨洗凈,然后將全部材料放進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利濕醒胃。對脾虛濕困、身重困倦、胃納欠佳者尤宜。
3、土茯苓扁豆脊骨湯
原料:鮮土茯苓400克,扁豆60克,生姜3片,豬脊骨500克。
做法:扁豆用鍋炒至微黃,土茯苓刮皮洗凈,豬脊骨洗凈,然后將全部材料放進煲內,加水適量,先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煲2小時,加鹽調味即可食用。
功效:健脾祛濕解毒。對脾虛濕盛、皮膚濕毒瘡癢者尤宜。
二、中醫按摩助你輕松祛濕
其實祛除濕氣要從日常生活習慣中做起,除了平時要吃一些祛濕的食物,還可以用中醫保健的方法來祛除,這樣雙管齊下才能有效祛濕。通過穴位按摩與艾灸來排濕既是中醫祛濕的有效方法。
1、百會穴
位置:頭頂正中線與兩耳間聯線的交點處,大致在頭頂正中央處。
按摩方法:手握成拳狀敲打或來回揉搓百會穴3-5分鐘,最好有發熱之感。此外還可以點燃艾柱,灸熏此穴位。
功效:該穴若受濕氣入侵,則容易導致頭痛頭脹,出現頭暈,腦袋也有如戴帽一般的沉重感。刺激該穴位能幫助理順行氣,消除積滯,還可健腦寧神。
2、大椎穴
位置:頸后正中,位于頸部和背部交接處突出的骨頭即第七頸椎棘突的下緣。取穴時活動頸部,不動的骨節上方即是。
按摩方法:低頭,雙手十指交叉放到大椎穴的部位,用雙手大拇指同時用力來回揉擦大椎穴,直至大椎穴發熱。
功效:大椎穴受濕氣入侵,易造成肩頸病癥如肩膀頸椎酸痛不適等。刺激該穴位可避免風寒濕邪的侵襲,提高免疫力。
3、神闕穴
位置:臍中部,即肚臍眼處。
按摩方法:順時針揉動腹部,也可點燃艾炷來灸熏穴位;或者涂抹艾草精油于腹部后用熱水袋溫敷;或使用艾盒,將其點燃后固定在腹部20分鐘,注意溫度不要太燙。
本文地址://n85e38t.cn/jieqiys/1948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端午節吃莧菜
下一篇: 谷雨節氣飲食宜水忌火-推薦3款養生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