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定位:風府穴在項部,當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的凹陷中,屬人體督脈。
風府穴的準確位置圖
風府穴位于項正中線,入后發際1寸,當枕骨粗隆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取此穴時通常采用俯伏、俯臥或正坐的取穴姿勢,風府穴位于后頸部,兩風池穴連線中點,頸頂窩處。當后發際正中直上1寸,枕外隆凸直下,兩側斜方肌之間凹陷處。
風府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斜方肌之間,頸韌帶(左、右頭半棘肌之間)、左、右頭后大、小直肌之間。淺層布有枕大神經和第三枕神經的分支及枕動、靜脈的分支或屬支。深層有枕下神經的分支。
層次解剖:皮膚→皮下組織→左右斜方肌腱之間→項韌帶(左右頭半棘肌之間)→左右頭后大、小直肌之間。
布有第三枕神經與枕大神經分支,枕動脈分支。
在項韌帶和項肌中,深部為環枕后膜和小腦延髓池;有枕動、靜脈分支及棘間靜脈叢;布有第三頸神經和枕大神經支。
氣血特征:氣血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風氣。
運行規律:散熱冷縮后循督脈下行腦戶穴。
風府穴功效:散熱吸濕,風府穴有祛風邪、利機關、清神志、散風熄風、通關開竅作用。
風府穴意義:督脈之氣在此吸濕化風。
風府穴主治頭痛,項強,目眩,鼻衄,咽喉腫痛,中風不語,以及癲癇,精神分裂癥,神經性頭痛,流行性感冒等[2]。
風府穴主要用于治療外感,神志以及頭項、口鼻等部位病癥:如流行性感冒;神經性頭痛、頸項強痛、目眩、鼻塞、鼻衄、咽喉腫痛、暴瘖、中風舌急難言及癔病、精神分裂癥、癲癇、腦萎縮、延髓麻痹、高血壓等。
治舌急不語,咽喉腫痛。失音,頭痛,眩暈,頸項強急,中風癲狂。
神經性頭痛,頸項部神經、肌肉疼痛,感冒,癔病。
風府穴配腰俞穴治足不仁;
風府穴配昆侖穴治癲狂、多言;
風府穴配二間穴、迎香穴治鼽衄;
風府穴配金津穴、玉液穴、廉泉穴治舌強難言。
風府穴配風門穴、風池穴、列缺穴、合谷穴、復溜穴治風寒感冒。
風府穴配后溪穴治后頭痛。
風府穴配陽谷穴治目妄視、狂走。
風府穴配風市穴,有疏風通絡的作用,主治寒 傷肌膚經絡。
風府穴配肺俞穴、太沖穴、豐隆穴,有理氣解郁的作用,主治狂躁奔走,煩亂欲死。
治法:寒則先瀉后補或補之灸之,熱則瀉針出氣。
伏案正坐位,使頭微前傾,項肌放松,向下頜方向緩慢刺入0.5~1寸。針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誤傷延髓。
一般針尖向下頜方向斜刺0.5~1.0寸,針尖不可向上,以免刺入枕骨大孔,誤傷延髓。
不灸。
風府為經穴名(Fēngfǔ GV16)。出《黃帝內經素問·骨空論》。出《黃帝內經靈樞·本輸》。別名舌本、曹谿、鬼穴、鬼枕。屬督脈。風府是陽維脈、督脈的交會穴。風即風邪,府即聚集處,此穴在枕下,可治風邪之為病,常是風邪聚集的部位,故名風府。
別名:舌本穴,鬼穴
風府。風:指穴內氣血為風氣也。府:府宅也。風府名意指督脈之氣在此吸濕化風。本穴物質為啞門穴傳來的天部陽氣,至本穴后,此氣散熱吸濕并化為天部橫行的風氣,本穴為天部風氣的重要生發之源,以此得名風府。
舌本。舌,口中之舌也。本根本也。舌本名意指本穴的水濕風氣為舌活動自如的根本。本穴物質為天部的水濕風氣,與至柔之性的舌部氣血同性,故名舌本。
鬼穴。鬼,與神相對,此指穴內氣血為濕冷水氣也。穴,空竅也。鬼穴名意指穴內為濕冷水氣的聚散之地。
特異性:督脈、陽維之會
針刺風府穴,對胃功能有良性調整作用。
連續針刺家兔“肝俞”“足三里”“風府”5~7次,可引起皮層、皮層下結構、肝、腎及腓腸肌組織化學改變。
《針灸甲乙經》:督脈、陽維之會。
《針灸聚英》:項后入發際1寸,大筋內宛宛中,疾言其肉立起,言休立下。
《針灸資生經》:風府者,傷寒所自起,壯人以毛裹之,南人怯弱者,亦以帛護其項。
《銅人腧穴針灸圖經》:禁不可灸,不幸使人失喑。
《扁鵲心書》:但此穴入針,人即昏倒,其法向右耳入三寸,則不傷大筋而無暈,乃千金妙法也。
道醫培訓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zonghe/4386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打嗝不止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