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推拿艾灸 >> 健康綜合

頭痛的原因和治療方法,頭痛怎么辦,頭痛吃什么藥

生活百事通 2023-09-20 11:57:12

頭痛的原因

頭痛是最常見的癥狀之一,可以在許多急性和慢性疾病的過程中,情況很復雜,辨證和治療也是不簡單的。

病因有外感、內傷之分,病位有局部與全身的關系,證候有寒熱虛實之辨,既涉及臟腑、經絡,又與五官有聯系。

今將中醫的辨證施治大概情況介紹如下。

明確病因,才能確切的辨證施治。

中醫學認為,頭為諸陽之首,其位最高。

腦為元神之府,其用最靈。五臟精華之血,六腑清陽之氣,皆上注于頭。

內而臟腑,外而經絡,統帥全身。若遇外感諸邪,上犯巔頂,經絡之氣失于舒展,則為頭痛。

或內在的種種問題,或是血瘀、痰濁、阻塞、或情緒障礙、肝陽的紊亂,會引起頭痛。

外感頭痛,多由感受外來之邪所引起,以風寒、風熱、濕邪三種為常見。

風寒之邪傷于絡脈,營血失和則頭痛作。風熱之邪易于化火,邪火熱毒侵擾清空則發頭痛。

風濕之邪易蒙清陽,濁陰不降而頭腦脹痛。更有邪火熱毒上沖于腦也會頭痛。

內傷頭痛以肝、脾、腎三臟病變為多。肝主情志,為情志不悅,肝氣郁結,郁而化火上犯巔頂而頭痛。

肝腎陰血不足,肝失濡養,肝陽易于上亢亦會頭痛。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脾胃失和,易致氣血不足,不能上榮于腦,則發生頭痛。

脾失健運,又易聚濕生痰,痰濕上擾,清陽被遏,亦會頭痛。腎主藏精。腎精耗失太過,或者素來稟賦不足,精髓不足,腦海空虛,則耳鳴頭痛。

還有外傷跌仆,以及久病氣滯、血瘀,頭部經絡被阻,既所謂“久病入絡”,亦可發生頭痛。

頭痛怎么辦,頭痛的治療方法

穴位按摩

如果頭痛了可以按摩一下幾個穴位,對緩解頭痛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百會穴,在頭殼的的上方正中央。

太陽穴,在額頭兩側。列缺穴,在手腕內側。

用辣椒察治頭痛

治療偏頭痛最古老的方法是使用辣椒中一種辛辣的成分—辣椒辣素,直接用辣椒擦頭可以治療頭痛。

冷敷與熱敷

當頭痛發作時你可以用熱敷或冷敷袋覆蓋額頭,并按摩太陽穴的血管以減輕頭痛。

 聽輕音樂

輕音樂有鎮定作用,有助于紓解偏頭痛。

深呼吸

深呼吸是緩解緊張性頭痛的好方法。

深呼吸能夠改善大腦缺氧,對頭疼有很快緩解的作用。

足部按摩

頭痛是臨床中最常的癥狀,劇烈的頭痛往往攪得人坐立不安,痛苦不堪,然足部按摩卻可幾分鐘之內解除痛苦。

頭痛,人們都習慣服用止痛片,而采用足部按摩既無副作用,而且作用確切。

腳部按摩療法是一種古老而又新奇的康復療法。

它起源于中國,流傳至國外。因為它具有安全、簡便、易學、有效、經濟等特點,倍受群眾歡迎。

中醫養生認為,人體五臟六腑在足部都有相對應,常洗腳能刺激足部穴位,可增強血運,疏通經絡。

醫學專家認為,如果能經常按摩足部相應的反射區,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提高肌體抵抗力。

足部反射保健的原理是以壓力刺激足部的皮膚,以至于對內部臟器及身體的其他部位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足部有許多與臟器或身體部位相對應的反射區。

經常按摩足部,更是鍛煉腳部肌肉、促進血液循環、強身健體、增強免疫力、預防和治療頭痛失眠的一種好方法。

腳心中央凹陷處是腎經涌泉穴,手掌心凹陷處是心包經絡勞宮穴。

如果經常搓腳心,可以有效緩解頭痛失眠。

 具體方法是

睡覺前使用穩邁舒運動按摩輪,坐在高度適中的椅子上,全身放松,雙腳自然下垂,踩在運動按摩輪上前后移動雙腳即可。

用力不要過猛,要逐漸加快速度和加大力度,使用時要注意交替選擇運動按摩方式。

可單腳運動按摩

或一只腳做運動按摩,另一只腳做靜止穴位刺激按摩。或雙腿腳同向運動。

雙腿腳反向運動

要堅持經常使用,最好每天按摩兩次,每次按摩20-30分鐘為宜。

在做足部按摩時可采用均勻滲透的療法,用指關節均力均速按摩。

不是輕刮表面,也不要在一個地方反復重按,力度不要過重。

緊張性頭痛中醫治療方法

緊張性頭痛又稱為肌收縮性頭痛。一種頭部的緊束、受壓或鈍痛感,更典型的是具有束帶感。

作為一過性障礙,緊張性頭痛多與日常生活中的應激有關,但如持續存在,則可能是焦慮癥或抑郁癥的特征性癥狀之一。

病因

緊張性頭痛是由于頭部與頸部肌肉持久的收縮所致,而引起這種收縮的原因有。

①作為焦慮或抑郁伴隨精神緊張的結果。

②作為其他原因的頭痛或身體其他部位疼痛的一種繼發癥狀。

③由于頭、頸、肩胛帶姿勢不良所引起。

中醫治療疾病,講究的就是要治本,所以深受歡迎。

對于緊張性頭痛,中醫對此有著獨特的見解,在治療方法上更是深有研究。想學習中醫治療緊張性頭痛就認真的閱讀以下內容吧。

根據我國中醫理論進行針刺及按摩治療均有一定的療效。近年來國內相繼整理開發一些中醫藥物并已應用于臨床,其特點系根據中醫學理論對頭痛的認識,辨證用藥,標本兼顧,可防可治,且毒副作用較少。

不論單獨應用中藥或與西藥聯合治療,甚至配合物理及心理治療均可獲得良好的療效。

緊張性頭痛的按摩療法

1、用一側手掌提捏對側肩部,并順勢向上提按揉頸部兩側肌肉,5~10次。

2、用一側大拇指按揉對側曲池穴(肘橫紋外側端,屈肘時,尺澤與肱骨外上髁連線中點)和合谷穴(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間,約平第二掌骨中點處),各1分鐘。

3、雙手手指微屈,用指尖輕扣兩側發際上方約1厘米處,1分鐘。

4、用大拇指按揉風池穴(在項部,枕骨之下,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間的凹陷處)、天柱穴(在項部,斜方肌外緣之后發際凹陷中),各2分鐘。

5、指壓印堂穴(眉心)、攢竹穴(眉頭)、太陽穴(在顳部,眉梢和外眼角之間,向后約一橫指)、百會穴(頭頂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各30秒。

 神經性頭痛怎么辦

神經性頭痛是因生活不規律、煙酒無度、睡神經性頭痛主要是指緊張性頭痛、功能性頭痛及血管神經性頭痛,多由精神緊張、生氣引起,主要癥狀為持續性的頭部悶痛、壓迫感、沉重感,有的病人自訴為頭部有“緊箍”感。

大部分病人為兩側頭痛,多為兩顳側、后枕部及頭頂部或全頭部。頭痛性質為鈍痛、脹痛、壓迫感、麻木感和束帶樣緊箍感。

頭痛的強度為輕度至中度,很少因頭痛而臥床不起或影響日常生活。有的病人可有長年累月的持續性頭痛,有的病人的癥狀甚至可回溯10-20年。

病人可以整天頭痛,頭痛的時間要多于不痛的時間。因為激動、生氣、失眠、焦慮或憂郁等因素常使頭痛加劇。還有一部分病人,不僅具有肌緊張性頭痛的特點,而且還有血管性頭痛的臨床表現,主訴雙顳側搏動性頭痛。

這種既有緊張性頭痛,又有血管性頭痛的臨床表現,稱為混合型頭痛。

病人多伴有頭暈、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心慌、氣短、恐懼、耳鳴、失眠多夢、腰酸背痛、頸部僵硬等癥狀,部分病人在頸枕兩側或兩顳側有明顯的壓痛點。

生氣、緊張都會引起神經性頭痛,神經性頭痛多表現為兩側頭痛,患者想要緩解這種頭痛,一定要緩解壓來、適當休息,同時也可以用飲食的方法輔助治療,下面我們來看看治療神經性頭痛的一些偏方。

飲食

神經性頭痛是常見的頭痛疾病之一,患了神經性頭痛,應及時到正規的醫院治療,以免耽誤病情。

同時,應做好神經性頭痛的護理工作。那么,神經性頭痛有哪些護理措施?

吃正餐與小食之間相隔的時間不應超過五個小時,在每次進食之間,一個人的血糖會下降,導致血管擴張。

減少飲酒,飲酒可導致脫水,紅酒和白蘭地像芝士、巧克力一樣,含有可導致頭痛的酪胺。

記下你所吃的東西,巧克力、醋、凍肉及其他很多食物都含有酪胺和硝酸鹽等物質,這些化學物質可導致容易過敏的人士感到頭痛。

因此,如果你出現頭痛的毛病,應留意一下你吃了些什么東西。

注意飲咖啡及飲茶的數量,有些人由于工作的壓力,每天都要喝很多的咖啡。

太多或太少咖啡因都會引致頭痛。

一個人的身體每日起碼需要飲十杯水,令其體能的發揮達到頂峰,而脫水是造成頭痛的一個普遍原因。

不要吃過多止痛丸,過量使用藥物會導致“止痛反彈”式頭痛。

如果你懷疑這正是你頭痛的起因,可停服止痛丸一段時間,看看頭痛有沒有停止。

緩解辦法

由于現代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工作環境所帶來的壓力逐步增加,各方面原因給人們帶來了許多煩惱,使患有神經性頭痛的人越來越多,看不到的疼痛很可能影響患者正常的工作及生活。

為此,替廣大神經性頭痛患者介紹了以下緩解神經性頭痛的方法。

按摩頭部

對頭部進行力度適中的按摩,是緩解偏頭疼的有效方法。

太陽穴是偏頭痛按摩的重要穴道,你可以用食指來按壓,可以用拳頭在太陽穴到發際處輕輕來回轉動按摩。

冰袋冷敷

將冰塊放在冰袋里或用毛巾包好,敷在頭疼部位。

等冷卻的頭部血管收縮后,癥狀自然會減輕。

躺下來休息一會兒,如果有條件的話,在偏頭疼發作時,不妨在光線較暗、四周安靜的房間里休息一會兒,一般來說,只要睡上半個小時,頭痛就會有所減緩。

靜心冥想

使用瑜珈和冥想是治療偏頭疼的新方法。

可以購買一盤此類的CD,在頭疼發作時隨著音樂閉目冥想一會,讓大自然的和諧之音使你忘卻病痛。

飲用綠茶

綠茶中的物質對緩解偏頭疼有效果,所以,可以適量地飲用綠茶來克服嚴重的偏頭疼。

頭纏毛巾

看起來可能會很可笑,不過這的確是治療偏頭疼的好方法。

疼痛時,使用毛巾或柔軟的布條松緊適宜地纏在太陽穴周圍,如此可達到抑制血管擴張、緩解疼痛的目的。

誘發頭疼的因素很多,所以患者切不可隨意用藥,一定要到醫院確診后,在醫生指導下用藥,才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民間偏方治療頭痛

遠志9克,大棗7枚。水煎服。適用神經性頭痛。

歸尾12克,桃仁、乳香、沒藥、大黃、自然銅各10克,骨碎補、兒茶各15克,地鱉蟲、紅花各6克,血竭3克,朱砂、麝香各0.5克。水煎服。適用于外傷性頭痛。

于向日葵盤60~90克。加水400~500毫升,文火煎熬至150毫升,去渣內服,每日1劑。適用偏頭痛。

白芷、菖蒲、甘草各6克,清半夏、陳皮、茯苓各10克。水煎服。適用于神經性頭痛。

丹參40克,川芎、白芍、香附各25克,元胡10克,茯苓、防風各30克,白芥子、羌活各15克,柴胡5克,白芷3克。水煎服。適用于血管性頭痛。

僵蠶60克。研為細末。每次沖服6克,日服2克。適用于偏頭痛、風熱頭痛。

丹參、葛根各30克,地龍、川芎、赤芍、牛膝各15克,全蝎10克,炙甘草6克。

每日1劑,濃煎分2次服。外敷方為生南星、白芷、元胡、羌活等份為末,以口罩大小的口袋分裝。

當頭痛時,在痛處將盛藥小口袋外敷,并可外加紅外線照射滲透。適用于血管性頭痛。

當歸、牛膝、川芎各20克,生地、桃仁、紅花、桔梗各15克,甘草、枳殼、柴胡各10克。水煎服。適用于腦外傷性頭痛。

神經性頭痛食療偏方

偏方一

處方:川芎6克,白芷6克,細辛3克,羌活10克,獨活10克,防風10克,蒼術10克,黃芩10克,菊花10克,當歸10克,麥冬10克,藁本10克,蔓荊子10克,蜈蚣2條。

水煎服,一日一劑。7劑1療程,服用2~3個療程即可治愈。

功效:散風清熱,通絡止痛,平肝熄風,用于風熱上擾清竅,清陽被遏之各種頭痛,不論頭痛新舊部位均可用此方加減治療可獲良效。

偏方二、芹菜根湯

組成:芹菜根60g。

用法:芹菜根加水煎煮,早晚各一次。

主治:適用與高血壓頭痛,高血脂。

偏方三、白菊花湯

組成:取白菊花200g。

用法:加水2000ml,煎沸后,倒入臉盆內,趁熱熏蒸頭部。

將頭部置于離水面適宜的高度,蒙蓋毛巾(以防盆內熱氣外泄),至藥汁溫度降至體溫以下為宜。薰蒸后防止受涼,一般1次就可見效。

主治:此方可治神經性頭痛。

如何治療頭痛

一般情況下,中醫辨證分型可根據病人的整體情況分析病情,然后再對癥施治。

例如有風邪入腦型頭痛,治療時應當疏風止痛。有瘀阻腦絡型頭痛,應活血化瘀。

有肝經風火型頭痛,當清肝熄風以止痛。有肝陽上亢型頭痛,治以平肝潛陽,滋水涵木。

有痰濁上蒙型頭痛,治應豁痰開竅。還有精血不足型頭痛,應該填精益髓,補氣益血等等。

也有醫生在臨床治療時會采取不同角度的辨證方法,如根據頭痛部位所屬經絡不同,來進行診斷治療。

陽明頭痛會表現為前額連接眉棱骨疼痛,頭痛像要裂開一樣,眼睛紅赤,潮熱自汗,舌苔黃燥,脈大有力。

少陽頭痛時頭兩側連耳根、發際作痛,或偏頭痛,伴有忽冷忽熱,寒熱往來,胸脅苦滿,口苦目眩。

太陽頭痛多在后頭部疼痛,連及項背部,發熱惡風寒,脈浮等。

厥陰頭痛主要痛在頭頂部,牽及頭角,自我感覺有氣逆感,或欲吐而不得吐,或吐涎沫等。

根據這些部位不同,用藥也要有所區別才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除在用藥時需要辨證施治,治法各異之外,如果用針刺來治療頭痛,其取穴位置也大不相同。

如太陽頭痛應疏通太陽經脈,穴取天柱、后溪、昆侖、玉枕、束骨等。

陽明頭痛應疏通陽明經脈,穴取上星、陽白、印堂、攢竹、合谷、解溪等。

少陽頭痛應疏通少陽經脈,穴位選取風池、率谷、外關、俠溪、陽陵泉。

厥陰頭痛應疏通厥陰經脈,穴位選取百會、四神聰、太沖、肝俞、前頂等等。

如與風寒相關的疼痛,通過祛除風寒以恢復被風寒束縛的空間。

如果與頸椎相關的疼痛,治療頸椎以改善受壓迫的空間。如果是虛損或氣血運行障礙導致的空間失常,就通過改善這些因素以恢復失常的空間。

辨證施治

外感頭痛多新病,發病急,痛勢劇,無休止,多實證,治以祛邪為先。

風寒之邪宜辛溫發散。風熱之邪宜辛涼清解。濕邪上蒙者,宜芳香辛化之。

內傷頭痛多久病,起病漸緩,痛勢由輕漸頑,時發時止,多虛證,治以扶正為主。

亦有虛實夾雜者,應邪正兼顧。屬于痰濁、瘀滯者,當以化痰降濁、活血行瘀為是。

頭痛伴見六經形證者,依據六經辨證而選方。

頭痛伴五官,目、舌(口齒)、鼻、(咽)、耳各部見癥者,與五官科辨證施治聯系。

 頭痛常見證型

一、外感

1、風寒型

頭痛連項背,怕風寒,喜布帛裹頭部則輕松,口不渴,舌苔薄白,脈象浮緊。

治宜發散風寒,選用川芎茶調散(川芎、細辛、羌活、白芷、荊芥、防風、薄荷、甘草、茶葉)加減。

按:上方中有“芎辛茶”與“都梁丸”(白芷一味)兩個基礎方,專治頭痛癥。

又加羌、防、荊、荷、草,散風邪、止痛功用尤強。市售有成藥,一般傷風感冒頭痛,亦可用以治之。

2、風熱型

頭痛,目赤,口渴,發熱,小便黃,脈浮數,舌苔薄微黃。

治宜辛涼清解,常選桑菊飲(桑葉、菊花、薄荷、連翹、黃芩、杏仁、桔梗、生甘草、蘆根)加減。

按:市售有桑菊感冒片,對風熱型感冒頭痛,可收并治之功。

3、風濕型

頭痛如裹,肢體困重,或骨節酸楚,或胸悶嘔惡,舌苔膩,脈濡緩。

治宜散風勝濕,選羌活勝濕湯(羌活、獨活、藁本、川芎、防風、甘草、蔓荊子)加減。

按:嘔惡,加藿香、半夏。或加蒼術、苡仁,則化濕之力尤強。

4、邪火熱毒型

頭痛,高熱,口渴,甚至抽搐動風者。

治宜瀉火解熱毒,當選清瘟敗毒飲(石膏、犀角、黃連、山梔、黃芩、知母、生地黃、赤芍藥、玄參、牡丹皮、連翹、竹葉、桔梗、甘草)加羚羊角、天麻、鉤藤等。

二、內傷

1、肝火旺型

頭痛、目赤、口苦、脅痛、易怒、尿黃赤,脈數,舌苔黃。治宜清肝瀉火,選龍膽瀉肝湯(龍膽草、柴胡、生地黃、黃芩、山梔、木通、車前子、澤瀉、生甘草、當歸)加減。按:若肝火旺,而大便秘結者,可用當歸龍薈丸瀉之。

2、肝陽亢型

頭痛眩暈,視糊,心煩少寐,易激動,顴紅,口干,舌紅,脈弦有力者,治宜平肝潛陽。

可選天麻鉤藤飲(天麻、鉤藤、石決明、黃芩、山梔、杜仲、川牛膝、桑寄生、茯神、夜交藤、益母草)加減。

按:肝火旺、肝陽亢都可見于高血壓頭痛,以上二方證辨治俱有降壓作用。若見陰虛陽亢,舌紅少苔,甚至伴見腰痛乏力者,則宜選用杞菊地黃丸以補腎養肝,頭痛眩暈自瘥。

3、腎虛型

頭腦空痛,耳鳴,腰酸,遺精滑泄,舌紅,脈細者,治宜滋補腎陽。

選大補元煎(人參、山藥、熟地黃、當歸、枸杞子、山茱萸、炙甘草、杜仲)加減。

按:傳統滋補腎陰用六味地黃丸,大補元煎比地黃丸效用尤佳。若舌質淡,苔薄白,形寒肢冷者,為腎陽虛證候,則宜溫補。

可選右歸丸(熟地黃、山藥、杞子、山茱萸、菟絲子、杜仲、當歸、肉桂、附子、鹿角膠)。

 4、氣虛型

頭痛乏力,勞累即發,食少,大便溏薄,舌胖,脈軟緩。

治宜補氣升清陽,應選補中益氣湯(黨參、黃芪、白術、當歸、炙甘草、陳皮、升麻、柴胡)加減。

按:《衛生寶鑒》有順氣和中湯專治氣虛頭痛證,即補中益氣湯去陳皮,加蔓荊子、白芍藥、川芎、細辛。

為補中氣與止頭痛標本兼施法。

《保命集》治雷頭風用清震湯(升麻、蒼術、荷葉),能升清陽化濕邪,是一良方。

5、血虛型

頭痛且暈,多發于下午,目澀瞼淡,易心慌,舌淡,脈虛細,婦女月經量少。

治宜養營血。可選加味四物湯(地黃、當歸、川芎、芍藥、蔓荊子、菊花)。

按:血虛頭痛當以補血為主。補血須補氣。

故圣愈湯(即四物湯加黨參、黃芪)、八珍湯(即四君子合四物湯)、十全大補湯(即八珍湯加桂枝、黃芪)都可隨其血虛之輕重而分別選用。

 三、辨六經

1、太陽經

頭痛連項背,或有發熱惡風寒者,舌苔薄,脈浮者,治宜發散解表。

常選荊防敗毒散(荊芥、防風、羌活、獨活、柴胡、前胡、枳殼、桔梗、川芎、茯苓、甘草)或葛根湯(葛根、麻黃、桂枝、芍藥、甘草、生姜、大棗)。

2、少陽經

頭痛發于兩側,或有往來寒熱、脅痛,口苦,舌苔薄黃、脈弦者。

治宜和解少陽,選小柴胡湯(柴胡、黃芩、半夏、人參、甘草、生姜、大棗)加味。

3、陽明經

頭痛發于前額或眉心處,胃熱口渴欲飲,脈洪大,舌苔干燥者。

治宜清胃火。選白虎湯(石膏、知母、甘草、粳米)加味。若腸熱便秘,脈沉實有力者,治宜攻下法,選用承氣湯(大黃、芒硝、枳實、厚樸)加減。

4、太陰經

頭痛,食少,大便溏薄,脈遲緩,舌苔白膩者,治宜溫中補脾。

選理中湯(人參、白術、干姜、甘草)加味。若痰濕重頭痛,亦屬太陰。

可選平胃散(蒼術、厚樸、陳皮、甘草)、蝎蜈片(全蝎、蜈蚣)。

5、少陰經

頭痛,四肢逆冷,脈沉細,舌淡苔白者,治宜溫經扶陽。

選麻黃附子細辛湯(藥同方名)加味。老人陽虛感冒多見此證,治療相仿。

6、厥陰經

頭痛甚于巔頂,或有干嘔吐涎沫,舌苔白,脈沉者。

治宜溫肝降逆。選用吳茱萸湯(吳茱萸、人參、生姜、大棗)加味。

頭痛吃什么中藥

當歸酒

當歸30克,好米酒1000克。將當歸洗凈,與酒一同煎煮,取600毫升即成。裝瓶備用。

功效與主治:活血養血。用于血虛夾瘀所致的頭痛。

其痛如細筋牽引或針刺,痛連眼角,午后尤甚,兼雙目發澀,心悸怔忡,面色萎黃,眩暈等,舌質淡紅,可有瘀斑或瘀點。

 蔓荊子酒

蔓荊子200克,醇酒500克。

制法方法:將蔓荊子搗碎,用酒浸于干凈瓶中,7日后,去渣備用。

功效與主治:疏風清熱。用于治療外感風熱所致頭昏頭痛及偏頭痛。

服法:每次徐飲10~15毫升,每日3次。

藿香佩蘭茶

茶葉6克、藿香9克、佩蘭9克。用沸水沖泡,代茶飲。

解暑熱,止吐瀉。主治中暑頭痛,頭暈,口渴等。

安神痛寧方

藍布正、仙桃草、天麻、川芎、沒藥。水煎內服,一日一付,每日三次。

鎮靜止痛、養血行氣。

桃仁酒

桃仁5粒,白糖5克,黃酒50毫升。將桃仁搗成泥,放鍋中,加入黃酒,以小火煮10分鐘,加入白糖,攪拌,即可。

活血止痛。用于治療有腦震蕩病史的頭痛。

寒凝肝脈

一般見于發作期。頭痛較劇,呈掣痛,多位于巔頂,常因受涼而誘發。多伴面色發青,嘔吐清水痰涎,甚至四肢厥冷,或兼口唇青紫或紫暗。

舌淡或青紫,苔薄白,脈沉細弦。治宜溫經散寒,活血通絡,方選吳茱萸湯加減,藥用吳茱萸、川芎、生姜、白芷、藁本、細辛、半夏、茯苓。

 治療頭痛的穴位

頭痛,幾乎是每個人一生中都會遇到的問題,緊張焦慮,抑郁暴躁,脾胃積食等諸多因素都可能引發頭痛。

所有頭痛都與“氣”有關,都可以先揉“消氣穴”,也就是從太沖穴揉到行間穴來緩解,然后根據具體情況做如下選擇。

偏頭痛

來無影去無蹤的偏頭痛,多與三焦經有關。三焦經肘部的清冷淵、天井穴,以及手腕部的外關穴,都是偏頭痛的特效穴。

三焦經是人體的“出氣筒”,在三焦經按摩或者刮痧,可有效調整內分泌失調,對調節長期情志病極為有效,對各種頭面部疾病,以及更年期綜合癥都有特效。

 前額和眉棱骨痛

一般屬于胃經的病癥。從二三腳趾間的陷谷穴向內庭穴方向按摩幾分鐘即可緩解。

另外,按摩脾經的公孫穴(絡穴治表里病癥),或者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有效緩解眉棱骨痛。

耳朵上部

若疼痛發生在頭兩側,即耳朵上部,就在膽經按摩,例如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穴等均可。

太陽穴痛

首先就可以按摩太陽穴,如果不能緩解,則可以按摩膽經的風池穴、陽陵泉。

或者按摩胃經的頭維穴、陷谷穴,它同時對眉棱骨痛和頭痛如裹都有效。

頭痛如裹

可以先按摩脾經的陰陵泉穴。另外,按摩胃經的頭維穴也可緩解。

 頭頂痛

屬厥陰經病,先從肝經論治,或針刺百會穴。

后頭痛

屬太陽經病。可以按摩小腸經的后溪穴,治后頭痛、頸椎病、落枕和情志病。另外,膀胱經的京骨穴也可。

頭頸僵痛

可試試肺經的列缺穴,“頭項尋列缺”。

 治療頭痛的偏方

1、治頭痛發汗

用萆解、旋復花、虎頭骨(酥、炙)等分為末。將發病時,以溫酒送服二錢,暖臥取汗即愈。

2、突然頭疼痛

用皂角研末,吹入鼻中,令打噴嚏。

又方:用白僵蠶為末,每服二錢,熟水送下。

3、風痰頭痛

取苦瓠膜汁,以葦管灌入鼻中,有氣上沖腦門,不久惡涎流下,病即愈。如在治疔過程中出現頭暈現象,不用疑忌。

有干苦瓠膜浸汁,或用苦瓠子研末,入鼻中亦有效。

又方:用梔子末和蜜濃敷舌上,得吐即止痛。

4、治頭痛不止

用楊梅為末,以少許入鼻取嚏,有效。

5、嘔吐、胸滿、頭疼

用茱萸一升、棗二十枚、生姜一兩、人參一兩,加水五升煎成三升,每服七合,一天服二次,此方名“吳茱萸湯”。

6、太陽中(身熱、頭疼、脈微)

用瓜蒂十四個,加水一升,煮成五合,一次服下,吐后病除。

7、胸胃積痰頭疼,不思飲食

礬石一兩,入水二升中煮成一升,加蜜半合。頻頻取飲,不久即大吐積痰。如不吐,可喝一點開水引吐。

8、風痰眩暈(頭疼,胸隔不利)

用白附子(炮,去皮臍)半斤、朱砂二兩二錢半,龍腦一錢,共研為末,加粟米飯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三十丸,飯后服,茶或酒送下。

9、頭痛偏方及用法

天麻15克,白芷30克,元胡30克,菊花30克。

加減:伴惡寒者菊花減至10克,發熱、咽痛、口苦者減白芷為10克。日1劑,水煎2次服。

10、白蘿卜治偏頭痛法

仰臥、用白蘿卜汁滴鼻、右痛滴左,左痛滴右。每次3~4滴,每日2~3次可治偏頭痛。

11、冷敷治偏頭痛法

偏頭痛發作時,取濕毛巾敷在痛處,毛巾捂熱后就隨時更換,一般20分鐘左右就能減輕疼痛。

12、按穴治頭痛法

用一只手的拇指和中指使勁按兩邊的太陽穴,另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按揉后頸部的頸窩,可治頭痛。

13、蕎麥治頭痛法

將250克蕎麥面和適量米醋制成面餅,放入鐵鍋烘熱,包在毛巾內趁熱包扎患處,可治頭痛。

14、熱水浸手治偏頭痛法

雙手浸入熱水中讓水沒過手腕,每次浸半小時。在浸泡過程中要保持水溫。連續浸泡數次偏頭痛癥狀可消失。

15、鹽治頭痛法

用食鹽輕擦舌尖,并且喝一杯鹽開水,頭痛癥狀可望減輕。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zonghe/415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