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片无码AB区在线播放APP

登錄
首頁 >> 健康生活

2.1毫火針的氣至與針法

金櫻子 2023-07-25 18:52:47

免費學習中醫針灸知識!傳承中醫文化!

火針——中醫微創醫學之瑰寶

針灸治病的效果,影響因素很多,但最終取決于針灸治療的操作方法,即針體入穴后的運針方式方法以尋針刺得氣,因為療效的關鍵是針刺要得氣。為此毫針入穴后必須運針以搜尋經氣。而毫針欲得氣,必須行以針法。得氣之手法,即針法,歷代醫家對其的應用和研究十分重視。其首見于《內經》。如《素問》的針解、離合真邪、寶命全形、刺志論等篇,如《靈樞》的九針十二原,官針、終始、官能、邪客、邪氣臟腑病形等篇,分別論述了其機制和具體操作,初步形成了針法學,為后世所遵循,并歷代相傳,不斷充實。至元明時代,則有更多的創新。 毫針的刺法經過歷代醫家在臨床實踐中不斷改進與探索,使毫針刺法已逾百種,形成了名目繁多的術式手法。如元明時代的“針要所備”的“下針十四法”,稱“龍虎龜鳳”的“飛經走氣四法”,《金針賦》所述的“燒山火,透天涼”針法,明代針灸學家楊繼洲歸納的用針“十二字分次第手法”和“下手八法”等等。 歷代針灸醫家一方面在運用針法中,積數千年之實踐,蘊豐富之內涵,各有獨到之體會和見解,為針法形成和發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但另一方面由于歷代醫學對針法的理論和操作見解不同,各家手法不一,流派紛呈,加之大多數見于百家著述中,或廣泛流傳于民間,使學習者至今還感到較為困難。 隨著針灸學的發展,對針灸手法的應用與研究也不斷的深化,不僅從臨床治療中觀察各種針灸手法的療效,而且開展了人體和動物的實驗研究。 現代針家又創立了幾十種,現在仍在不斷努力創新。這些針法,不外乎以捻撥提插形式的單一運動或復合運動,以及在力量的大小,數量的多少,時間的長短,速度的快慢,皮下部位的異同,及不同的動靜之間作用于針體,以尋經氣。 小小一針之的,歷代百家立之,致使毫針手法愈加細膩,針法愈加增數。雖說各種手法在臨床應用上各有所長、各有所宜,各自表達其對針法之極度重視,但亦令人眼花瞭亂,目不遐接。古者且大有弄墨玄虛之嫌,今者則大有以古標今之勢。加之古代醫籍辭簡意奧,難以領悟精髓,今世大作其大而全者,亦難得其樞要,真是學者難以盡所學,用者難以盡所用,即便用針一生,未必全部掌握。無怪乎早在清代,醫家李守先在談針灸之難時就指出:“難不在穴,在手法耳。”實乃中肯之言。 而毫火針正補毫針這針法不簡之憾,不須運針而經氣自得。火針一經入穴,氣感則來,其“氣至病所”出現率為100 % 。火針一針刺下,立時推動氣血,正氣驟起,經絡通活,血脈澎湃,氣血盈盛,感應得氣,一氣呵成。 速刺法針體在穴內雖暫留不到1/10秒,而其經氣于穴中自溢,徐徐鼓蕩,如絲竹管弦,繞梁不絕。有時針感持續百余分鐘,而經氣猶存。毫火針是否得氣,怎么能知道呢?尤其是在重癥患者不能言語的情況下?實際上臨床針刺得氣否,醫患雙方 早已成為常識。即把患者的酸麻脹疼等作為得氣的主要依據,甚至視為唯一依據。所以醫者在針刺時總是不斷地問患者:脹不脹?不脹。不脹再刺。麻沒麻?麻了,麻則停止運針。然而火針純樸而實在,沒有民主溝通這一過程。那患者不言針感,焉知得氣?歷代針灸家早已告訴我們,針刺的針感主要在于醫者的手下感覺,而病人的感覺則在其次。針刺的沉、緊、澀等是得氣的表現,而滑、空、松是不得氣的表現,并對得氣做過非常生動的描述。《靈樞經》說:“中氣穴,則針游于巷。”針能游嗎?針乃氣也,是氣沿經脈而循之。《標幽賦》說:“輕滑慢而未來,沉澀緊而已至。”以及“氣之至也,如魚吞鉤鉺之沉浮;氣未至也,如閑處幽堂之深邃。” 如此之描述醫者手下的這種沉緊吸引的感覺,可謂形象之至。這種覺察既是可通過醫者個人的主觀感覺判斷,也可由患者單獨覺察,如在患者的受針治療處產生酸、麻、脹、重、痛、冷、熱感等,或這些針刺感應沿經脈傳導(循經感傳),或產生電擊感,蟻行感等。或根據明顯的客觀表現。即局部肌肉反應,皮膚表面出現可見的經絡現象(如循經出現紅線、白線、丘疹帶等),都表明被治機體產生了有效反應。說明病體對針刺有了反應,已將患者的經氣、正氣調動起來,并到達有病的地方(“氣至病所”)。毫火針留針于穴中,更是如此。毫火針一插至底,留針穴中,再去觸之,則微捻而澀,輕提而沉。這就是說針體微微捻擰而不動,輕輕提拔而不起。氣已至也。正是月明直見嵩山雪,氣來已蕩經脈中。 有人會說,否也,不是這樣。這是火針粘針所至。火針確有粘針之時。火針高溫之下是不會粘針的,只有當針體因高溫不足才會與肌肉貼粘在一起。 《實用針灸手法學》說:“燒至針尖紅熾白亮才能使用,否則易因針體燒熱的程度不夠而……造成組織纏束針體,”。此說謬矣,屬于想當然。火針不同于毫針,火針入穴不提不插,不撥不捻,滯針的原因,是粘針,不是纏針。可用生肉,燒針一試即知。粘針與氣至,這兩種情況是有區別的,怎樣鑒別呢?一出針便知。緩緩退針時,針體澀滯不暢,并有痛感,此為粘針所致;而緩緩退針,針體松滑而輕,極為順暢,且無有疼痛,此為得氣之針。 還有一個現象,也可以證明針下是否得氣。毫火針留針之后,不提不插,不撥不捻,10余分鐘后,針處皮膚可出現經絡現象,即紅暈、丘疹等,表明被治機體產生了有效反應。說明病體對針刺有了經穴反應,已將患者的經氣、正氣調動起來。且慢!有人會提出,你剛才不是在火針對穴位刺激的方法中說,火針療法“集針之法,激發經氣。”既然不須運針,針體于穴中不動,何法之有?何法可集呀?我說針于穴中,不提不插,不撥不捻,針體外似不動,而內猶沸湯。這是因為針身是熱能的載體,故而穴上針體,靜如一柱,穴下針體,釋放熱量,卻如烏龍攪柱,提插捻撥,百法皆生。可謂萬法歸一,以靜催動。如此言之“集針之法”,不為過也。 這樣火針就大大簡化了針灸操作的繁瑣性,技術的復雜性,減輕了醫者的勞動,減輕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療效,節約了醫患雙方的時間。這在時效上,改善了中醫相對西醫療效來得慢的敝端。

溫馨提示:文中所涉及到各類藥方、驗方等僅供參考學習,不能作為處方,請勿盲目試用!

如果您支持中醫,請多多分享和轉發,功德無量!

有機會免費獲得紙質教材“識別”關注

明天下午3點,精彩繼續......贈人玫瑰,手有余香。

動動手指轉發到你的朋友圈,讓更多人受益,收獲知識與健康喔!

《董氏奇穴視頻資料》免費下載

針灸減肥針灸甲乙經中醫針灸

治療皰疹的方法有哪些

皰疹,一是指皮膚表面出現的黃白色或半透明的小水皰,常成片出現,里面充滿液體。帶狀皰疹怎樣治療?皰疹治療方法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的皰疹治療方法,僅供參考。

皰疹治療方法
1無環鳥苷:此藥可減輕全身癥狀和疼痛,縮短病程,一般口服即可,嚴重者可靜脈注射;

2異丁苯丙酸:有抑制皰疹病毒的作用,口服用藥;

3病毒唑:可減輕癥狀;

4病毒靈(嗎啉呱);

5阿糖胞苷。均可酌情選用。

6維德思(鹽酸伐昔洛韋片):口服后吸收迅速并在體內很快轉化為阿昔洛韋,其抗病毒作用為阿昔洛韋所發揮。主要用于帶狀皰疹。

7麗科杰(咪喹莫特乳膏):其活性成分為咪喹莫特,主要用于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銳濕疣。

8奇正(青鵬軟膏):有效用于痛風、濕痹、?岡巴?、?黃水?病等引起的腫痛發燒,皰疹,瘟癘發燒等。

另外,還可采用民間偏方治療:

1.老茶樹葉適量,曬干,研成細末,以濃茶水調和。涂搽患處。每日 2~3 次。

2.鮮甘薯葉適量,冰片少許。將甘薯葉洗凈,切碎,同研細的冰片共搗爛,敷于患處。

3.鮮柿葉適量,搗爛取汁,涂于患處,干后再涂,每日 3~4 次。
帶狀皰疹的治療方法
(一)治療

本病有自限性,治療原則為止痛、抗病毒、消炎,縮短病程、預防感染。

1.全身治療

(1)抗病毒藥物:盡早應用伐昔洛韋(萬乃洛韋)、泛昔洛韋,這兩種前體藥比阿昔洛韋口服生物藥效率高,小劑量產生的血液中藥物濃度高。二者經口服所達到的血清中抗病毒活性濃度所需時間均比通過靜脈點滴阿昔洛韋所需時間短。阿昔洛韋(無環鳥苷)有較強抗皰疹病毒作用,抑制病毒DNA聚合酶,干擾DNA合成。早期應用可減少新疹形成,抑制疼痛,制止病毒擴散,減少內臟損害發生。口服200mg,5次/d,連續1周,亦可用5mg/kg靜脈滴注,3次/d,持續5~10天。用阿糖腺苷,可干擾皰疹病毒DNA早期合成;口服15mg/(kg?d),靜脈滴注1次/d,連續10天。其他抗病毒藥物如阿昔洛韋、利巴韋林(三氮唑核苷)、聚肌胞因價格低廉也可選用。

(2)止痛藥:可口服安痛定、氨基比林/苯巴比妥/非那西丁/咖啡因(去痛片)、布洛芬(芬必得)、吲哚美辛等。對嚴重后遺神經痛可給鹽酸阿米替林(amitriptyline)睡前頓服12.5 mg,每2~5天遞增12.5mg,三環抗藥如多塞平(多慮平)、丙米嗪等,嚴重者可作神經阻滯或椎旁神經封閉。

有報告,比較嚴重的神經痛亦可用神經阻滯療法,即用硬膜外先注入1%利多卡因3~5ml,然后再注入嗎啡復合液10~15ml(含嗎啡1~5mg),1次/d,亦可用氦氖激光作局部病點照射。

(3)干擾素(IFN?、?)和人重組干擾素?-2b,對于免疫功能低下的人可酌情選用。它可直接抗病毒,增強免疫效應細胞的應答反應。人血丙種球蛋白(0.6~1mg/kg)、麻疹疫苗(麻疹減毒活疫苗)(0.3~2ml,1次肌內注射)、其他如轉移因子、胸腺素(胸腺肽)等均可有助于縮短病程。

(4)皮質類固醇激素:病情嚴重可早期使用,以減輕神經節炎癥后的纖維化,減少神經痛,一般潑尼松30~40mg/d,療程7~14天,必須與抗病毒藥聯合使用。

2.局部治療

(1)復方鋅銅溶液(Dalibou液)或3%硼酸溶液作局部濕敷,外用3%~5%阿昔洛韋霜、1%噴昔洛韋霜、干擾素?-2b涂布劑、0.5%酞丁安搽劑等。

(2)可用3%阿昔洛韋眼藥水、0.5%碘苷(皰疹凈)液、干擾素?眼藥水點眼,3~4次/d。

(3)物理療法:可用紫外線局部照射、音頻電療法和氦氖激光照射消炎止痛,縮短病程。

(4)針刺療法:見本書總論針刺療法。

3.中醫療法

(1)辨證用藥:

①肝膽實熱型:法宜清熱利濕,解毒止痛。方藥:龍膽瀉肝湯加減:龍膽草10g、黃芩10g、梔子10g、板藍根15g、大青葉15g、澤瀉10g、車前子15g、元胡10g、赤芍10g、生甘草10g。發于頭面者加菊花;發生于上肢者加桑枝、片姜黃;發于下肢者加牛膝;血皰者加丹皮、白茅根;口干渴者加生石膏、知母;大便干燥者加大黃;皮疹繼發細菌感染者加雙花、公英;年老體弱者加黃芪。

②脾濕肺熱型:法宜健脾利濕、解毒止痛。

方藥:除濕胃苓湯加減:茯苓15g、生白術10g、陳皮10g、厚樸10g、大青葉15g、 生薏米30g、澤瀉10g、元胡10g、車前子15g、生甘草10g。

③氣滯血瘀型:法宜活血化瘀,行氣止痛,兼清余毒。

方藥:活血散瘀湯加減:桃仁10g、紅花10g、雞血藤15g、鬼箭羽15g、元胡10g、川楝子10g、地龍10g、木香6g、陳皮10g、雙花藤15g。正氣尚盛者加川軍破瘀;年老體弱者加生黃芪、黨參扶正。

(2)外用治療:紅斑、小水皰時可用雄黃解毒散30g、化毒散3g混勻后與水調敷或用新鮮馬齒莧或白菜幫搗爛后混合調敷。糜爛破潰時可用硼酸雙黃連液(3%硼酸液2000m1加雙黃連0.6g)清理、濕敷,水紗條貼敷。結痂時用化毒散膏、黃連膏。后遺神經痛時可用黑色拔膏棍或脫色拔膏棍加濕化貼。

(3)單方成藥:急性期可用龍膽瀉肝丸加板藍根沖劑,亦可用除濕丸加舒肝丸;后遺神經痛時可用健脾舒肝丸加活血消炎丸。

以抗病毒、消炎、止痛和局部對癥治療為主。

(一)全身療法

1.抗病毒藥物阿昔洛韋(無環鳥苷)口服或靜滴,或阿糖胞苷靜滴(參見)。聚肌胞2mg/次,1周2~3次,肌肉注射。

2.止痛劑可選用消炎痛、卡馬西平(0.1g,日3次)、甲腈咪胍等。亦可采用中成藥七葉蓮片(野木瓜)。嚴重的尚可作普魯卡因局部封閉、維生素B1、B12等亦可酌情應用。

3.免疫調節劑轉移因子、?-干擾素、胸腺肽或丙種球蛋白等可酌情選用,以減輕癥狀,縮短療程。帶狀皰疹免疫球蛋白為特異性高價免疫球蛋白,含高濃度中和抗體,療效顯著,但藥源少而價昂。

4.皮質激素對老年和眼受累患者,早期給予中等劑量強的松(20~40mg/日)有縮短病程、緩介神經痛的作用。

5.針刺發于上肢及胸部者取合谷、曲池;發于下肢者取陽陵泉、足三里、三陰交。亦可用耳針。均具止痛效果。

【體針】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夾脊穴、支溝、陽陵泉。

配穴:腰以上病灶:曲池、合谷、外關;腰以下病灶:三陰交、太沖、血海。 阿是穴位置:系指皮損周圍(約離皰疹0.5~1寸處)。

夾脊穴位置:取與皮損相應之夾脊穴。

(二)治法

一般僅需取主穴,療效不明顯時酌加1~2個配穴。阿是穴針法:以1.5~2寸毫針,呈25度角朝皰疹方向斜刺,按皮損范圍,在周圍進4~8針,略加捻轉提插,有輕度得氣感即可。相應夾脊穴,斜向脊柱深刺,使針感循神經分布線路傳導。余穴均施提插捻轉瀉法,留針20~30分鐘,5~10分鐘運針1次。每日1~2次。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基本痊愈:皰疹結痂,癥狀消失;顯效:皰疹結痂,癥狀明顯消失;有效:部份結痂,癥狀減輕;無效:治療前后改善。

共治療431例,有效率在96%左右。其中100例按上述標準評判,基本痊愈67例,顯效11例,有效19例,總有效率為97%。

【穴位激光照射】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阿是穴;2、腰以上病灶:合谷、曲池;腰以下病灶:陽陵泉、俠溪。 配穴:支溝、太沖。

阿是穴位置:皮損區(下同)。

(二)治法

應用波長6328埃,輸出功率25毫瓦,激光針功率為2~3毫瓦的氦-氖激光針灸儀進行治療。依據癥情選穴:凡皮損面積大,水皰多,感染為主而疼痛輕者,僅用主穴第一組。采用激光散焦照射,照射距離為40~60毫米,照射密度為0.5~1毫瓦/平方厘米,每處照射5~10分鐘。以疼痛為主,皮損面積較局限,僅有紅色丘疹或皮疹已結痂者,則取主穴之第二組,以激光針灸儀照射,劇痛者加配穴,每穴分別照射5分鐘。如果上皮損面積大而疼痛又劇烈者,則二組宜結合應用。每日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治療311例,以治5次為限,按上述療效判斷標準,其總有效率為94.2%(痊愈率為69.8%)。

【耳針】

(一)取穴

主穴:肺、敏感點。

配穴:皮質下、內分泌、交感、腎上腺。

敏感點位置:指耳廓上,與病灶相應位壓痛明顯處。

(二)治法

主穴必用,配穴據癥情酌取1~2穴,每次一側。采用捻轉手法,刺激宜強,持續運針2~3分鐘,留針1小時。每日1~2次。另可把100克干凈的墨汁和5克雄黃粉調勻,搽在患處周圍的邊緣上。每日一次。

(三)療效評價

共治172例,平均療效在95%以上。

【穴位注射】

(一)取穴

主穴:曲池。

(二)治法

藥液:維生素B12注射液(含量100微克/毫升)。

每次取雙側,以5號齒科針頭,深刺得氣后,每側穴注入1 毫升。每日1次。皮損有滲出者,可外敷呋喃西林氧化鋅軟膏。

(三)療效評價

200例本病患者,經穴注射2~8次,全部痊愈。

【皮膚針】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脊柱兩側旁開2厘米之平行線;2、距病灶邊緣1厘米之環狀區。

(二)治法

取第一組作整體治療,第二組作局部治療,一般宜同時取。先依皮損所在部位和范圍,定平行線長度和環狀區大小。如在胸脅部,取相當于胸段長度;皮損在下肢,取腰骶段長度。然后,以較強手法叩刺平行線和環周線,皮膚針針尖方向與皮膚表面垂直,針尖接觸皮面應短暫(約每秒2次),針間距離0.5~1.0厘米左右。每條刺激線連叩三遍,每日1~2次。注意不可叩刺病灶,以防感染。

(三)療效評價

療效判別標準:痊愈:皮損炎癥全退,水皰干涸,無新疹,自覺癥狀全部消失。 共治110例,按此標準,痊愈107例,治愈率為98.2%。

【艾灸】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一為艾炷灸。于阿是穴之二處(一處為先發之皰疹,一處為皰疹密集處)各置一麥粒大之艾炷,點燃后,覺灸痛即吹去未燃盡之艾炷。再以同樣的方法,延伸至 遠端皰疹密集處各灸一壯。1次即可,如不愈,隔5天再灸1次。

一為艾卷灸,取純艾卷或藥艾卷,點燃一端后熏灸阿是穴。其熏灸方法有三種:一為用2支艾卷同時作廣泛性回旋灸,以病人感覺灼燙但能耐受為度,灸治時間據皮損面積大小酌情掌握,一般約30分鐘。二為用1支艾卷在阿是穴均勻緩慢地向左右上下回旋移動。應注意艾火宏壯,集中于皰疹頂部,以有灼熱麻蘇蘇的特殊感覺沿肋間隙或經脈循 行路線感傳為佳。三為?圍灸法?,用艾卷在病損處由中心向周圍圍灸,直灸至局部潮紅,患者自覺舒適,不知痛為度,通常需時30~40分鐘。上述三法,可任選用,每日1次,4~7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艾炷灸100余例,均在5~7天獲愈。用艾卷灸共治166例,其中用圍灸法及單支艾卷薰灸法治療136例,均在5次內獲得痊愈。另30例,用雙支艾卷同灸法,經治7次,結果痊愈17例,顯效4例,有效4例,無效5例,總有效率為83.3%。

【火針】

(一)取穴

主穴:肺俞、膽俞、脾俞、阿是穴。

配穴:病變在腰以上加支溝,在腰以下加陽陵泉。

阿是穴:皮損區周圍。

(二)治法

主穴均取,據病變部位加配穴。將針在酒精燈上燒灼,至針尖紅而發亮,迅速刺入穴位,直刺3毫米,快刺疾出。阿是穴則采用皰疹周圍圍刺之法。每3日1次。一般1~3次。注意針孔清潔,勿用手抓撓。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105例,均于1~3次之間獲愈。火針后疼痛消失一般為12小時,皰疹干枯結痂平均3天。

【拔罐】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令病人選好體位,一般取坐位。然后充分暴露病灶區。用閃火法,先在皮損兩端吸拔,接著沿帶狀分布,將罐依次拔在皰疹密集簇擁之處。罐具大小,依部位而選,但必須拔緊。如松弛不緊者,一定要重新吸拔。罐數,按病灶范圍而定,以排滿為度,留罐約15分鐘。留罐期間,如罐內出現,不必介意。拔罐后如有破潰者,外涂龍膽紫藥水,局部感染重者,可撒氯霉素粉。一般每日一次,不計療程,直至痊愈。

(三)療效評價

以上 法共治111例,全部治愈,最短2天,最長10天。平均治愈時間為4.2天,無一例后遺癥。

【刺血】

(一)取穴

主穴:阿是穴。

(二)治法

常規消毒皮損部位,用三棱針沿皰疹周圍轉劃一圈,以皮膚輕微出血為度。然后用毛筆或棉簽蘸雄黃酒少許,外涂于皰疹之上,每日3~5次,不計療程。雄黃酒泡制:雄黃少許研成細末,裝入瓶內,罐入酒水各半調和而成。老年或體虛病久者,同時服人參敗毒散,加黃芪30克,丹皮、赤芍各10克,日1劑,早晚分服。

(三)療效評價

以上法共治44例,結果全部獲愈。

【燈火灸】

(一)取穴

主穴:分2組。1.內關、委中;2.列缺、合谷。

配穴:四肢取陽陵泉,腹部取足三里、三陰交,臀部取環跳。

(二)治法

穴位均根據皮損部位選取,主穴第一組用于胸脅腰背部皮損,第二組用于頭面部。每次取一穴,以燈心草一根,約3寸長,一端蘸植物油,點燃后迅速將燃著端接觸穴位的皮膚,一點即起。施灸處可出現綠豆大的水泡,不必處理,會自行消退。每日1次(注意,第二天灸灼時,宜在原灸點之旁邊),4次為一療程。

(三)療效評價

共以燈火灸法治療52例,結果全部治愈。一般1~4天疼痛及炎癥基本消失,2~5天水皰開始干涸結痂。

(二)局部療法以干燥、消炎為主,如皰疹未破時可外涂硫黃爐甘石洗劑,日多次,或無環鳥苷霜,日2~3次;若皰疹已破潰,需酌情以3%硼酸液濕敷,或粘膜潰瘍膏、新霉素軟膏等外涂,日2~3次。

(三)物理療效氦氖激光照射、紫外線照射及頻譜電療等均有一定的消炎、止痛效果。 帶狀皰疹的食療方法,中醫食療可以預防后遺痛癥。(僅供參考,具體需要詢問醫生)

1、青葉柴胡粥:

【原料】粳米30克,大青葉15克,柴胡15克,白糖適量。

【制法】先將大青葉、柴胡加水3碗煎至2碗去渣,再把粳米、白糖加入煮成稀粥,做早、晚餐。

【功效】清心瀉肝火。

2、菱角粥:

【原料】粳米100克,菱角500克,紅糖100克。

【制法】將菱角煮熟去殼取肉,切碎,粳米洗凈加水煮至米粒開花時,放菱角煮成稠粥,加紅糖調味,當早餐吃。

【功效】解熱利濕。

3、桃仁小米粥:

【原料】桃仁(去皮尖)10克、小米50克。

【制法】先將桃仁研碎,然后加水與小米煮成稀粥,加少許紅糖,做早餐食。

【功效】溫陽祛風。

4、綠豆海帶湯:

【原料】綠豆100克,海帶50克,香菜15克,芥菜30克,紅糖少許。

【制法】海帶先用水泡發洗凈切絲,與綠豆一起放入沙鍋加水煮沸,再加芥菜與香菜改小火煎至豆爛熟加入紅糖即可。

【功效】清熱利濕、止痛。

5、歸佛手柑

配方: 佛手柑鮮果30克,當歸6克,米酒30克。

制法: 以上三物一同入鍋內,加水適量,煎煮。

功效: 舒肝理氣,養血活血。

用法: 每日1劑,可連用數日。

6、莉花糖水

配方: 茉莉花5克,紅糖適量。

制法: 茉莉花與紅糖放鍋內,加清水適量,煮至水沸,去渣。

功效: 理氣活血,解郁止痛。

用法: 代茶頻飲。

7、歸陳皮蛋

配方: 柴胡15克,當歸9克,陳皮9克,雞蛋1個。

制法: 以上四味加水適量,一同煮至蛋熟。

功效: 行氣活血,健脾和胃。

用法: 吃蛋飲湯,每日1劑,連用7日。

8、茹桑葉茶

配方: 竹茹5克,桑葉6克,炒谷芽9克。

制法: 以上三者加水適量,共煎取汁。

功效: 清熱除煩,健胃消食。

用法: 代茶頻飲,每日1劑。

9、齒莧薏米粥

配方: 薏米30克,馬齒莧30克。

制法: 先將薏米和馬齒莧加水煮熟,再加紅糖調味。

功效: 清熱解毒,健脾化濕。

用法: 每日1劑,連用7日。

10、杞葉粥

配方: 枸杞葉30克,粳米50克。

制法: 先把枸杞葉摘洗干凈,再與粳米一起加水熬粥。

功效: 清熱瀉肝。

用法: 隨量作早晚餐食用。

11、胡青葉粥

配方: 大青葉15克,柴胡15克,粳米30克。

制法: 先把大青葉、柴胡加水1500毫升,煎至約1000毫升時,去渣取汁,入粳米煮粥,待粥將成時,入白糖調味。

功效: 清瀉肝火。用法: 早晚分食,每日1劑,可連服數日。

(二)預后

皮膚帶狀皰疹呈自限性,預后一般良好;愈后一般可獲得終身免疫,僅偶有復發。不過,若皰疹病損發生于某些特殊部位(例如角膜),則可能導致嚴重后果
皰疹
一、概述

(一)定義

皰疹(herpes)分單純皰疹和帶狀皰疹,單純皰疹(herpes simplex)是一種單純皰疹病毒所致的皮膚病,好侵犯于皮膚粘膜交界處,表現為局限性簇集性小皰,帶狀皰疹(herpes zoster)則是由皰疹病毒引起的,沿一側周圍神經帶狀分布的密集性小水皰及神經痛,局部淋巴腫大為主要特征的急性病毒性皮膚病。

(二)病因及發病機制

單純皰疹由單純皰疹病毒(分為Ⅰ型和Ⅱ型)引起,人體是其唯一自然宿主,當機體抵抗力下降時,促進本病發生,病理上表現為表皮內水皰、表皮壞死、多核上皮巨細胞、嗜酸性核內包涵體和顯著中性白細胞及淋巴細胞炎癥浸潤。

帶狀皰疹是由于體內潛伏的水痘-帶狀皰疹病毒被激活,這種病毒自首次感染患者后,長期潛伏于機體神經細胞中,免疫功能低下時誘發,其組織病理與前者相似,但后者炎癥較前者重。

(三)臨床表現

單純皰疹在臨床上分為原發型和復發型兩種,原發型表現為皰疹性齒齦口腔炎、皰疹性外陰道炎、接種性單純皰疹,皰疹性濕疹、播散性單純皰疹、新生兒皰疹等,復發型有口唇皰疹(顏面皰疹)、生殖器皰疹、皰疹病毒Ⅱ型感染癥、復發性皰疹性角膜結膜炎等。 帶狀皰疹起病突然或先有痛感,損害為炎性紅斑上發生群集性綠豆大小水皰,間有出現丘疹、大皰或血皰,各群之間皮膚正常,皮疹常沿外周神經作帶狀分布,單側性多見,以肋間神經和三叉神經區多見,其交是上肢臂叢神經和下肢坐骨神經區,偶可影響眼部,引起角膜炎、虹膜炎、全眼球炎等,病程2~3月或更久,局部淋巴結常腫大,有壓痛,嚴重者可發熱,并有不同程度疼痛感。

二、藥物治療

(一)藥物治療原則

單純皰疹全身治療當采取對癥,抗病毒和免疫治療,局部治療以干燥、收斂、預防感染為原則,忌用皮質類固醇激素軟膏,因可抑制血清中干擾素。

帶狀皰疹亦應采用全身和局部療法,原則為抗菌素病毒、消炎、止痛、保護局部,防止繼發感染、縮短病程等。

(二)治療藥物類別及常用藥物

(三)治療藥物個論

1、抗病毒劑

阿昔洛韋(Acyclovir)

[別名]無環鳥苷

[作用與用途]本品為高效廣譜抗病毒藥,選擇性抑制病毒復制,只在被單純皰疹病毒感染的細胞中轉變為三磷酸化合物,從而抑制病毒DNA聚合酶,阻止病毒DNA合成,對正常細胞幾乎無影響,比其他抗病毒藥物毒性低得多。

針灸方面的書籍,麻煩推薦一些。



針灸方面包括古今類的書比較多,張縉教授校對的《針灸大成》。黃龍祥教授白綠紅三書,即白本《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綠本《經脈理論還原與重構大綱》和最近新出紅本《中國古典針灸學大綱》,但上面三本書,學術段位很高,難啃,可先看《黃龍祥看針灸》。

 此外針灸理論還可以看看中醫科學院趙京生教授的著作。偏實用的,《一針療法》,《針道摸象》,賀普仁,彭靜山等等前輩的書……

 我個人平時臨床也結合董氏奇穴,推薦邱雅昌老師的董氏奇穴書,其實學董針我覺得一本就夠了,楊維杰老師的書有些夸大成分。其它的不錯的針灸書籍推薦在下面你可以參考一下


回答中的針灸書籍還有其它因為篇幅有限未發布出來的針灸書籍大概一千多本

注意看回答中幾本針灸書籍圖左上角,這些中醫針灸書籍及其它的中醫書籍都出自于此


一、針灸基礎相關書籍:

10.《高式國針灸穴名解》 高式國

11.《針灸理論解讀--基點與視角》 趙京生

12.《針 灸 學 釋 難》 李鼎

13.《內經針灸類方語釋》 張善忱 張登部

14.《針灸基本功》 謝錫亮 關玲

15.《刺法灸法學》 陸壽康

16.《各家針灸學說》 魏稼

17.《難病針灸典籍通覽》 劉立公 顧杰


二、針灸臨床相關書籍

18.《一針療法·靈樞詮用》 高樹中

19.《針灸秘驗與絕招》 彭靜山 費久治

20.《針 道 摸 象》 王文德

21.《結構針灸刺法經驗》 關玲

22.《賀普仁針灸傳心錄》 賀普仁

23.《金針王樂亭經驗集》 張俊英等整理

24.《盛氏針灸臨床經驗集》 盛燮蓀

25.《鄭魁山針灸臨床經驗集》 方曉麗

26.《靳三針療法》 袁青等

27.《魏稼教授針灸醫論醫案選》/《魏稼針灸經驗集》

28.《熱敏灸實用讀本》 陳日新等

29.《灸繩》 周楣聲

30.《臨床針灸反射學》 金觀源等

31.《頭針療法》/《針經》 焦順發

三、針灸理論與臨床進階必備書籍

32.《針灸腧穴通考》 黃龍祥 黃幼民

33.《中國針灸學術史大綱》 黃龍祥

34.《中國針灸刺灸法通鑒》 黃龍祥

35.《經脈理論還原與重構大綱》 黃龍祥

36.《系統針灸學--復興“體表醫學”》 朱兵


四、其它針灸書籍


中國針灸奇術(石學敏)
中國針灸奇桉(申倬彬)
中國針灸學術真(焦順發)
中國針灸學講義(承澹安)
中國針灸學辭典(超清版)
中國針灸學(程莘農)
中國針灸對穴療法(陳德成)
中國針灸急癥驗桉(周志杰 )
中國針灸推拿集成(周日清)
中國針灸歌訣(周志杰)

[特效穴位使用手冊].蕭言生.掃描版
[石學敏針灸學].石學敏.掃描版
[肌肉起止點療法:反阿是穴].張文兵.霍則軍.掃描版
[觀手治百病].王虹等.掃描版
[針到病除:獨特針灸治病絕招].楊光.掃描版
[針灸學釋難(增訂本)].李鼎.掃描版
[針灸治痛].賀普仁.掃描版

人體經絡使用手冊(超清彩圖版)
傳統實用針灸學(范其云 編著)
傳統針灸辨證處方(張道宗)
元代珍稀針灸三種(高清版)
內經針炙類方與臨床講稿(超清版)


中國針灸治療事典(郭有昌)
中國針灸治療學(邱茂良)
中國針灸獨穴療法(陳德成)
中國針灸穴位圖譜(王玲玲)
中國針灸證治通鑒
中國針灸魂(上冊)焦順發
中國針灸魂(下冊)焦順發
九靈針經 氣功針經合璧

刺血療法(王秀珍)

中國脊柱推拿手法全書(超清版)
中國足針療法(李家康)
中國針術臨床實踐(陳積祥)
中國針灸臨床治療學(臧郁文)
中國針灸全圖 使用指南(周立群)
中國針灸刺灸法通鑒
中國針灸刺灸法通鑒(黃龍祥)
中國針灸器械學-
中國針灸處方大成

[三棱針療法圖解-賀氏針灸三通法之三].賀普仁.掃描版
[中醫學解難-針灸分冊].天津中醫學院.掃描版
[中華針灸學].項平.王玲玲.掃描版
[五雷神針].武強.掃描版
[人體藥庫學].周爾晉.掃描版
[雙針速效療法].胡興立.掃描版
[圖解針灸一學就通].林政宏.掃描版
[圖解針灸大全].譚小春.掃描版
[天元針刺術:旋轉補瀉古法].李建寧.李建靜.掃描版

杜越五臨床治療經驗集(杜越五)
民間針灸絕技1959年版
活人金丹針灸秘要(超清版)
浙江名中醫臨床經驗選輯(第一輯)
浙江近代針灸學術經驗集成(楊楣良)
浙江針灸名家臨證錄(超清版)
火針療法圖解——賀氏針灸三通法之一(賀普仁)
火針等刺法入門(朱江)
火針(劉保延)
灸具灸法(賀普仁)
灸刺匯通(林竹朋)
灸法治療流行性出血熱——應用與研究(周楣聲)
灸法(基礎 臨床 保健)【謝錫亮】
灸療·拔罐·刮痧(董少萍)
灸療偏方(趙瓊)
灸療治百病(劉長江)
灸繩(周楣聲)
現代針灸學(超清版)
電針基礎與臨床(張兆發)
電針療法治百病(溫木生)
百病蜂針療法(房柱)
百癥賦__精解
百癥針灸用穴指南(全建庭)

[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王國瑞.文字版
[承淡安針灸經驗集].項平.夏有兵.掃描版
[文王功中醫學:基礎與針灸].楊啟潤.掃描版
[毫針療法圖解-賀氏針灸三通法之二].賀普仁.掃描版
[活人金丹針灸秘要].張鴻謀.掃描版
[活神仙點穴絕技].邵發明.掃描版
[火針療法圖解-賀氏針灸三通法之一].賀普仁.掃描版
[灸法速成圖解].劉鄉.諸葛建.掃描版

切脈針灸 黃帝內經針法
切脈針灸治癌癥
刺灸手法圖解(吳富東)
刺灸法匯論(陸瘦燕)
刺疔捷法-1876年首刊版
刺疔捷法pdf(另一個版本,相機版)
刺血療法治百病(程爵棠)

中國手針療法(王富春)
中國新針灸學匯編(張中和)
中國最新針灸療法--百病神針
中國梅花針 第二版 鐘梅泉
中國特種針法臨癥全書(尹遠平)
中國特種針法全書(馮春祥)
中國特種針法(孫啟鳳)

中國針灸處方大成(王立早)
中國針灸處方學(肖少卿)
中國針灸復健醫學(劉勝敏)
中國針灸大全 上編 針灸學基礎(王雪苔)
中國針灸大全 下編·針灸學臨床 附編·針灸學文萃(王雪苔)

針刺是什么

針刺療法是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運用針刺防治疾病的一種方法。針刺療法具有適應證廣、療效明顯、操作方便、經濟安全等優點,深受廣大群眾和患者歡迎。
基本分類
根據針具的不同形制、用途、刺激方式等,針刺療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①毫針療法。用毫針(包括芒針)刺入皮內。
②皮膚針療法。用多支短針淺刺人體皮膚。
③皮內針療法。以特制的小型針具固定于腧穴部的皮內或皮下、進行較長時間埋藏。
④火針療法。用特制的針,針尖用火燒紅,迅速刺入人體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治療疾病。
⑤水針療法,又稱穴位藥物注射法。用注射針刺入皮膚后,推注相應藥物治病。
⑥鍉針療法。用鍉針按壓經絡腧穴治病。
⑦電針療法。以毫針刺入腧穴后,針柄通過電流,以加強刺激量。
⑧刺絡療法。用三棱針刺血絡以放血治病。
⑨圓利針療法。用圓利針點刺體表或挑刺皮下組織。
針刺操作
進針法
在進行針刺操作時一般應雙手協同操作,緊密配合。
1、左手爪切按壓所刺部位或輔助針身,故稱左手為“押手”;右手持針操作,主要是以拇、食、中三指挾持針柄,其狀如持毛筆,故右手稱為“刺手”。
刺手的作用,是掌握針具,施行手法操作。進針時,運指力于針尖,而使針刺入皮膚;行針時便于左右捻轉,上下提插或彈震刮搓以及出針時的手法操針的進針。
2、夾持進針法(又稱駢指進針法):夾持進針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持捏消毒干棉球,夾住針身下端,將針尖固定在所刺腧穴的皮膚表面位置;右手捻動針柄,將針刺入腧穴。圖8.此法適用于長針的進針。
3、舒張進針法:舒張進針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將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膚向兩側撐開,使皮膚繃緊;右手持針,使針從左手拇、食二指的中間刺入。圖9.此法主要用于皮膚松弛部位腧穴。
4、提捏進計法:提捏進針法是指用左手拇、食二指將針刺腧穴部位的皮膚捏起,右手持針,從捏起的上端將針刺入。圖10.此法主要用于皮肉淺薄部位的腧穴進針,如印堂穴等。
留針法
將針刺入腧穴行針施術盾,使針留置穴內,稱為留針。
留針的目的是為了加強針刺的作用和便于繼續行針施術。一般病癥只要針下得氣而施以適當的補瀉手法后,即可出針或留針10~20分鐘;但對一些特殊病癥,如急性腹痛、破傷風、角弓反張、寒性、頑固性疼痛或痙攣性病證,即可適當延長留針時間,有時留針可達數小時,以便在留計過程中作間歇性行計,以增強、鞏固療效。
出針法
在行針施術或留針后即可出針。
出針時一般先以左手拇、食指按住針孔周圍皮膚,右手持針作輕微捻轉,慢慢將針提至皮下,然后將針起出,用消毒干棉球揉按針孔,以防出血。若用除疾,開闔補瀉時,則應按各自的具體操作要求,將針起出。出針后病人應休息片刻方可活動,醫者應檢查針數以防遺漏。
針刺禁忌
1. 患者在過度饑餓、暴飲暴食、醉酒后及精神過度緊張時,禁止針刺。
2. 孕婦的少腹部、腰骶部、會陰部及身體其他部位具有通氣行血功效,針刺后會產生較強針感。

現在不養生,將來養醫生。千萬別贏了事業,輸了健康。關注我,學點老祖宗的養生知識,對您有益無害!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991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