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眼動脈瘤可以不手術嗎
①動脈瘤切除人造血管置換術是最理想的手術方法。較小動脈的動脈瘤可僅行動脈瘤切除術,術后一般不致引起血液循環障礙。
②較大動脈的假性動脈瘤,可經瘤腔縫閉與動脈相通的瘤口。
③對不能耐受傳統手術的高齡、高危腹主動脈瘤患者,可采用腔內旁路術,以人造血管、內支撐復合體將腹主動脈瘤從腔內與血流隔絕。
術前準備
1.促進側支循環形成,可用以下方法:
(1)壓迫動脈瘤的端動脈,每日數次,每次壓迫時間由2~5min漸增至30min,如無自覺癥狀且肢體血運正常,則證明已有充分的側支循環形成。
(2)交感神經節阻滯術,上肢作星狀神經節阻滯術,下肢作腰交感神經節阻滯術。
(3)患肢適當應用按摩、超短波和熱敷。
2.創傷性動脈瘤,于手術前1d給予抗生素,有異物存留者,術前、術后均需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3000U。
3.配血400~1500ml備用。
4.準備可供移植的血管。
術中注意點
1.先顯露動脈側端,并備有止血帶,以便控制出血。
2.盡可能保留側支循環,以減少術后肢體壞死的機會。
3.動脈斷端需雙重結扎后再縫扎1次,止血須徹底;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技術,防止術后感染,以免導致繼發性大出血。
二、眼動脈瘤有哪些并發癥
動脈瘤再破裂
是血管內栓塞術的嚴重并發癥,因血壓急劇波動、術中機械刺激、術后抗凝治療凝血機制改變引起的。瘤體的破裂與死亡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病人可突然出現精神緊張、痛苦表情、躁動、劇烈頭痛、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小便失禁。急查CT示蛛網膜下腔出血,腰穿可見血性腦脊液。護理病人隨時一定要細心觀察,及時發現并通知醫生及時處理。術后入神經外科ICU仔細觀察病人的意識狀態、瞳孔變化、肢體活動情況、生命體征特別是血壓和呼吸改變。對血壓高者控制性降低,將血壓降至16/1lKpa左右。對清醒病人,指導其絕對臥床48~72h,48h內勿劇烈晃動頭部,保持情緒穩定及大便通暢。
腦血管痙攣
是顱內動脈瘤栓塞術后常見的并發癥。若病人出現一過性神經功能障礙,如頭痛、血壓下降、短暫的意識障礙及肢體癱瘓,可能是腦血管痙攣所致。應及時報告醫生,進行擴容、解痙治療。持續低流量吸氧,改善腦組織缺氧。護理病人隨時要特別注意神經系統癥狀的改變,并做好病人的心理護理。血管造影、栓塞所至的痙攣常可持續3~4周,為防腦血管痙攣,臨床上常用尼莫同持續微量泵泵入。尼莫同是一種高度選擇性作用于腦組織的鈣離子拮抗劑,它既能直接擴張腦血管,增加腦血流量又可作用于神經元細胞,增強其抗缺血、缺氧的能力,加速其正常生理活動恢復。在應用尼莫同時應嚴密監測心率、血壓變化,如血壓下降、面色潮紅、心悸等反應,應及時減慢滴速或停藥。同時給予補液、擴容與支持治療。
穿刺部位血腫
血腫易發生在術后6h內,原因是動脈血管彈性差、術中肝素過量或凝血機制障礙,術后穿刺側肢體活動頻繁、局部壓迫力度不同等。主要表現為局部腫脹、瘀紫。病人手術畢安全回病房后,一定囑病人平臥24h,傷口沙袋壓迫6h,同時穿刺部位側下肢禁屈曲、制動。隨時觀察穿刺點局部滲血、血腫情況。小血腫一般不與處理,幾天后可自行消退。如出血量大,血壓下降,出現大血腫,除壓迫股動脈加壓包扎外,24h后可熱敷局部,足部抬高,以利于靜脈回流,并注意觀察病人足背動脈搏動情況。
三、眼動脈瘤的檢查診斷
1.詢問有無外傷史、受傷時間、詳細經過及治療情況、腫塊發現時間、發展情況。有無神經受壓和肢體遠端缺血癥狀,如劇烈疼痛、皮膚顏色改變、麻木、發涼、靜息痛、間歇性跛行或運動障礙等。有無不潔性交或梅毒史。頸動脈瘤尚應注意有無腦缺血癥狀,如對側偏癱、不完全麻痹等。胸主動脈瘤注意有無食管和氣管壓迫癥狀,如吞咽困難、呼吸困難。
2.局部檢查時注意腫塊部位,大小和形狀,皮膚顏色和溫度(與對側相比,最好用皮膚溫度測量器測量),有無擴張性搏動、震顫及雜音,壓迫腫塊端動脈時,上述體征是否有改變,有無肌肉萎縮、水腫、潰瘍或壞死。如為創傷性動脈瘤,應注意創傷瘢痕部位。若有異物存留,應作X線攝片檢查。
3.全身檢查時,應注意心臟是否擴大,有無雜音。必要時作心電圖檢查,請內科會診。查血清康氏、梅毒的免疫學檢查,如為陽性或有梅毒史,應予驅梅治療。
4.診斷有困難時,可行超聲檢查,X線平片(囊壁顯鈣化影),CT、MRI或核素檢查、動脈造影及脈沖多普勒頻譜檢查。若與膿腫不能鑒別,可作潛行診斷性穿刺,但所用針頭不應大于20號。
5.反應性充血試驗:觀察患肢側支循環是否已充分建立。先將患肢抬高,用彈性繃帶自遠端向上纏裹至動脈瘤的下方,以驅出肢體內血液,然后在動脈瘤上方用手指壓緊動脈,直至動脈瘤的搏動消失為止;5min后,解除彈性繃帶,但手指仍繼續緊壓動脈,如在2~3min內患肢皮膚發紅,直達指(趾)端,則說明側支循環已充分建立。如在上述時間內不發紅,則表明側支循環建立不充分。如為頸動脈瘤,可壓迫頸動脈,經30min以上壓迫患者仍不出現頭昏、眼花等缺血癥狀者,表明腦部已有充分的側支循環形成。
四、眼動脈瘤的病理
①真性動脈瘤:動脈粥樣硬化是最常見的原因。由于脂質在動脈壁沉積,形成粥樣斑塊及鈣質沉著,使動脈壁失去彈性,滋養血管受壓,血管壁缺血。在血流壓力沖擊下,動脈壁變薄部分逐漸擴張而形成動脈瘤,多數呈梭形。
②假性動脈瘤:起因于損傷。動脈壁損傷破裂后.在軟組織內形成搏動性血腫,以后周圍被纖維組織包圍而形成瘤壁,多呈囊形。
③夾層動脈瘤:動脈中層囊性壞死或退行性變,當內膜受損及在高壓血流沖擊下。造成中層逐漸分離形成積血、擴張,動脈腔變為真腔和假腔的雙腔狀。
動脈瘤大者,可占據視網膜全層,常為多個。視網膜內或其下出血、視網膜水腫累及黃斑、玻璃體積血,均可引起視力下降。其他并發的改變有小動脈栓子、毛細血管擴張癥或血管閉塞。可用激凝固治療,適用于黃斑水腫;或沿動脈瘤外視網膜照射,但應注意避免供應黃斑的動脈支血栓形成。合并玻璃體積血需做玻璃體手術。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2972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