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圍著火鍋聊著天真是一件舒服的事兒。但各種吃火鍋的問題也引起了擔憂,近日就有媒體報道一女子迷戀火鍋,一天三頓涮著吃,感覺吞咽不暢后就醫,查出食道癌(女子一天三頓涮火鍋確診中晚期食道癌)。關于吃燙食惹上食道癌的報道并不少見,但食道癌一定就是燙出來的嗎?
食道如何被燙傷進而病變
食道是連接咽喉和胃部的器官,它對溫度特別不敏感,所以很多人在吃燙食時,只會覺得嘴燙甚至舌頭起泡,但不會當時就覺得食道或胃有什么不舒服。而事實上,食道黏膜和胃黏膜都非常嬌嫩,只能耐受50℃至60℃的食物,超過這個溫度就容易灼傷。過燙的食物在通過食道時,容易燙傷食道黏膜上皮,發生破損。如果只是輕微破損,那么會像皮膚擦傷一樣很快自行愈合,灼傷和黏膜表層會及時脫落,基底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補充。但如果長期進食過燙食物,持續性的炎癥刺激會導致過度修復,而黏膜越增厚,對熱刺激反應就越不敏感,給人的錯覺是越吃越不怕燙,慢慢從淺表性炎癥、潰瘍發展成惡性增生,最終形成病變。
多熱才算是燙食
傳統的中國飲食,幾乎都是以熱食為主,很少見全冷食的中國大餐。的確,很多食物在熱的情況下,才能體現其色香味美。比如蒸魚,熱食好香、好吃,冷食卻只聞其腥。燒烤食物尤其能體現熱吃的香味和味美,放冷后卻連吃的欲望也隨之冷卻。熱食可以增進食欲,促進胃腸道的蠕動和增加胃腸消化液的分泌,同時可使人興奮,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但是熱食不等于“燙食”,食物的香味也不是同溫度成正比的,食物過熱時可能只會感覺到燙,而不是香。最重要的事,人的口腔、食道對溫度的耐受是有一定限度的。正常時候,口腔和食管的溫度多在36.5℃-37.2℃,最適宜的進食溫度在10℃-40℃左右,耐受的溫度最高為50℃-60℃。但是在接觸75℃左右的燙食時,嬌嫩的口腔、食管黏膜會有輕度灼傷,灼傷的黏膜表層會脫落、更新,基底的細胞會迅速增生、更新、補充,久而久之,增生的細胞速度如異常加快或在不良刺激下發生變異,則可能會發生不良傾向。
另外,由于黏膜的熱刺激不斷增生的情況下會增厚,增厚的黏膜受熱刺激反應會越來越不敏感,加之食管黏膜的神經反射本來就很遲鈍,這樣會越來越不怕熱,越不怕熱會越敢吃燙的東西,而吃得越燙,口腔黏膜會越增厚。如此惡性循環,人會不由自主地接受越來越嚴重的灼傷刺激。這種刺激帶來的損傷還有可能引起久治不愈的食管炎,這種食管炎有時伴有間變細胞,這有可能是癌前病變之一。
本文地址://n85e38t.cn/jiankang/22374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日媒總結4大早餐誤區
下一篇: 床上養生防病新法